转向柱的车体安装托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68913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转向柱的车体安装托架及其制造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转向柱的车体安装托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转向柱装置具备固定于车体的车体安装托架、配置于从该车体安装托架的顶板部向下方下垂的一对下垂部之间的柱管、以及与该柱管的一端卡合的转向盘,并成为柱管能够相对于车体安装托架在倾斜方向上摆动而且能够在伸缩方向上移动地支撑的构造。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技术:折弯一张金属板来形成固定于车体的支撑托架。这种支撑托架固定于车体,在支撑托架的下部支撑有柱支撑托架,该柱支撑托架被支撑为通过二次碰撞时的冲击负载而能够向前方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01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支撑托架由于在多方向上折弯一张金属板而形成,因此存在制造工序变得复杂之类的问题。即,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支撑托架中,需要分开进行左右方向的冲压加工和上下方向的冲压加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折弯一张金属板来形成车体安装托架时,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

本发明的转向柱的车体安装托架具备:顶板部,其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

固定部,其从上述顶板部的车辆前方侧部分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固定于车体;下垂部,其从上述顶板部的车辆后方侧部分向下方下垂并与转向柱连结;以及凸缘部,其在上述固定部的车辆后方侧缘部与上述下垂部的车辆前方侧缘部之间延伸。上述顶板部、上述固定部、上述下垂部以及上述凸缘部由一张金属板构成。在上述金属板上,在车宽方向两侧成对地形成有上述顶板部、上述固定部、上述下垂部以及上述凸缘部相交的顶点部,并且形成有从各顶点部以放射状延伸的四条以上的曲线。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柱的车体安装托架,在折弯一张金属板来形成车体安装托架时,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安装托架的立体图。

图2(a)是车体安装托架的俯视图,图2(b)是车体安装托架的主视图,图2(c)是车体安装托架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车体安装托架的展开形状的图。

图中:1—金属板,10—车体安装托架,11—顶板部,12—固定部,13—下垂部,14—凸缘部,20—顶点部,21—第一曲线,22—第二曲线,23—第三曲线,24—第四曲线,25—第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此外,图1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rr表示车辆后方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安装托架10折弯一张金属板1(参照图3)而成,具备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用于加固的凸缘部14。

顶板部11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顶板部11具有配置于车辆前方侧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和配置于车辆后方侧的车辆后方侧部分11b。在顶板部11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与车辆后方侧部分11b之间形成有后述的第五曲线25,车辆前方侧部分11a和车辆后方侧部分11b彼此相对地倾斜。即,车辆前方侧部分11a是比第五曲线25更靠车辆前方侧的顶板部11的部位,车辆后方侧部分11b是比第五曲线25更靠车辆后方侧的顶板部11的部位。

固定部12从顶板部11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固定于车体。固定部12将顶板部11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夹在中间而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为一对。在各固定部12的前端侧部分12a开口有向车体固定用的供螺栓插通的螺栓插通孔15。在固定部12的前端侧部分12a与基端侧部分12b之间形成有折弯线(第一折弯线)16,前端侧部分12a和基端侧部分12b彼此相对地倾斜。即,前端侧部分12a是比第一折弯线16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固定部12的部位,基端侧部分12b是比第一折弯线16更靠车宽方向内侧的固定部12的部位。

下垂部13从顶板部11的车辆后方侧部分11b向下方下垂,并与转向柱连结。下垂部13将顶板部11的车辆后方侧部分11b夹在中间而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为一对。在各下垂部13的前端侧部分13a开口有规定沿车辆上下方向的倾斜位置调整范围的倾斜长孔17。在下垂部13的前端侧部分13a与基端侧部分13b之间形成有朝车宽方向内侧的拉深部18,设有倾斜长孔17的前端侧部分13a配置为相对于基端侧部分13b朝车宽方向内侧偏移。即,前端侧部分13a是比拉深部18更靠前端侧的下垂部13的部位,基端侧部分13b是比拉深部18更靠基端侧的下垂部13的部位。

凸缘部14是在固定部12的车辆后方侧缘部与下垂部13的车辆前方侧缘部之间延伸的部分。凸缘部14将顶板部11夹在中间而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为一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固定部12的前端侧部分12a连续的凸缘部14的前端侧部分14a形成为矩形状,与固定部12的基端侧部分12b连续的凸缘部14的基端侧部分14b形成为三角形状。在凸缘部14的前端侧部分14a与基端侧部分14b之间形成有折弯线(第二折弯线)19,前端侧部分14a和基端侧部分14b彼此相对地倾斜。即、前端侧部分14a是比第二折弯线19更靠车宽方向外侧的凸缘部14的部位,基端侧部分14b是比第二折弯线19更靠车宽方向内侧的凸缘部14的部位。由于这样的凸缘部14具有加固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刚性。

这些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折弯一张金属板1而形成。在构成车体安装托架10的金属板1上,且在车宽方向两侧,成对地形成有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相交的顶点部20,并且形成有从各顶点部20放射状地延伸的四条以上的曲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曲线具有:从顶点部20朝向车辆前方侧在顶板部11与固定部12之间延伸的第一曲线21;从顶点部20朝向车辆后方侧在顶板部11与下垂部13之间延伸的第二曲线22;从顶点部20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在固定部12与凸缘部14之间延伸的第三曲线23;以及从顶点部20朝向下方在下垂部13与凸缘部14之间延伸的第四曲线24。

并且,上述曲线具有形成于一对顶点部20之间的第五曲线25。该第五曲线25具有使顶板部11相对于车宽方向不易弯曲的补强筋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刚性。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制造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金属制板材进行例如利用了冲压的冲裁加工,由此形成图3所示那样的金属板1。在该金属板1形成有成为顶板部11的部位2、成为固定部12的部位3、螺栓插通孔15、成为下垂部13的部位4、倾斜长孔17、以及成为凸缘部14的部位5。用于对图3所示的金属板1进行成形的加工并不限定于利用了冲压的冲裁加工,能够适当使用其他加工方法。

接着,对图3所示的金属板1进行例如利用了冲压的折弯加工,由此形成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图3中,点划线la1~la4表示折弯加工中的山折线,破线lb1以及lb2表示折弯加工中的谷折线。

具体而言,沿第一山折线la1山折地折弯顶板部11中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的车宽方向两侧缘部而形成固定部12,沿第二山折线la2山折地折弯顶板部11中的车辆后方侧部分11b的车宽方向两侧缘部而形成下垂部13,沿第三山折线la3山折地折弯固定部12的车辆后方侧缘部、而且沿第一谷折线lb1谷折地折弯下垂部13的车辆前方侧缘部而形成凸缘部14。另外,通过在车辆前方侧部分11a与车辆后方侧部分11b之间沿第四山折线la4山折地折弯顶板部11,从而使顶板部11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与车辆后方侧部分11b彼此相对地倾斜。另外,通过沿第二谷折线lb2谷折地折弯固定部12以及凸缘部14,从而使固定部12的前端侧部分12a与基端侧部分12b彼此相对地倾斜,并且使凸缘部14的前端侧部分14a与基端侧部分14b彼此相对地倾斜。根据这样的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制造方法,通过单一方向的加工(上下方向的冲压加工),便能够在一张金属板1上形成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在进行折弯加工时,同时成形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

另外,通过对折弯加工前的金属板1进行例如利用了冲压的拉深加工,从而使设有倾斜长孔17的下垂部13的前端侧部分13a相对于基端侧部分13b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置。此外,图3中,双点划线lc表示实施拉深加工的部位。该用于该偏置的加工并不限定于利用了冲压的拉深加工,能够适当使用其它加工方法。

此外,也可以在折弯加工的工序之后进行拉深加工的工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本实施方式的转向柱的车体安装托架10具备: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顶板部11;从顶板部11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固定于车体的固定部12;从顶板部11的车辆后方侧部分11b向下方下垂并与转向柱连结的下垂部13;以及在固定部12的车辆后方侧缘部与下垂部13的车辆前方侧缘部之间延伸的凸缘部14。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由一张金属板1构成。并且,在金属板1,且在车宽方向两侧成对地形成有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相交的顶点部20,并且形成有从各顶点部20以放射状延伸的四条以上的曲线。

由于能够以顶点部20为基准(基点)由一张金属板1加工车体安装托架10,因此可简化加工方法而提高加工性。另外,由于不需要进行焊接等的接合,因此提高车体安装托架10的加工性,并且车体安装托架10也不会受到焊接造成的热的影响。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安装托架10,在折弯一张金属板1来形成车体安装托架10时,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

(2)上述曲线具有:从顶点部20朝向车辆前方侧在顶板部11与固定部12之间延伸的第一曲线21;从顶点部20朝向车辆后方侧在顶板部11与下垂部13之间延伸的第二曲线22;从顶点部20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在固定部12与凸缘部14之间延伸的第三曲线23;以及从顶点部20朝向下方在下垂部13与凸缘部14之间延伸的第四曲线24。

通过形成从顶点部20延伸的四条曲线,从而四条曲线具有补强筋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刚性。尤其是,在第三曲线23与第四曲线24之间划分形成的凸缘部14具有加固的效果,因此能够提高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刚性向上。

(3)上述曲线还具有形成于一对顶点部20之间的第五曲线25。

形成于顶板部11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与车辆后方侧部分11b之间的第五曲线25具有使顶板部11相对于车宽方向不易弯曲的补强筋的效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刚性。

(4)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制造方法是折弯一张金属板1来制造具备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的车体安装托架10的方法,山折地折弯顶板部11中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的车宽方向两侧缘部而形成固定部12,山折地折弯顶板部11中的车辆后方侧部分11b的车宽方向两侧缘部而形成下垂部13,山折地折弯固定部12的车辆后方侧缘部,而且谷折地折弯下垂部13的车辆前方侧缘部而形成凸缘部1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制造方法,通过单一方向的加工(上下方向的冲压加工),便能够在一张金属板1形成顶板部11、固定部12、下垂部13以及凸缘部14。

(5)在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车辆前方侧部分11a与车辆后方侧部分11b之间山折地折弯顶板部11,从而使顶板部11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与车辆后方侧部分11b彼此相对地倾斜。

通过使车体安装托架10的上表面向车辆前后方向倾斜而从一对顶点部20进一步形成曲线,从而能够增加曲线的个数,该曲线具有补强筋的效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刚性。即,形成于顶板部11的车辆前方侧部分11a与车辆后方侧部分11b之间的第五曲线25具有使顶板部11相对于车宽方向不易弯曲的补强筋的效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体安装托架10的刚性。

另外,以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的转向柱的车体安装托架及其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采用其它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