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9336发布日期:2019-06-28 23:4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传统上已知的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门槛外面板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置在门槛外面板后方的轮罩外面板(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7-77778(jp2017-77778a))。

在jp2017-77778a中描述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设置了后侧岩柱加强件(quarterrockpillarreinforcement)(加强面板),以便加强轮罩。后侧岩柱加强件接合到门槛外面板的后端部,并且还接合到轮罩外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的传统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存在例如当在悬架存在反相输入时(当来自路面的载荷在前轮和后轮之间以及在右轮和左轮之间以竖直反相输入时)门槛和后侧岩柱加强件之间的连接部(由轮罩外面板和后侧岩柱加强件提供的封闭截面)被扭曲时限制该连接部的变形的改进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能够当该车辆后部结构扭曲时抑制该车辆后部结构的变形。

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门槛外面板、轮罩外面板、加强面板和加强构件。门槛外面板是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面板。轮罩外面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所述门槛外面板的后方。加强面板接合到所述门槛外面板的后端部,并与轮罩外面板一起形成封闭截面。加强构件设置在轮罩外面板和加强面板之间。加强构件包括第一板部、内安装板部和外安装板部。内安装板部设置在第一板部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并且外安装板部设置在第一板部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中。然后,内安装板部接合到轮罩外面板,并且外安装板部接合到加强面板。

此外,在第一方面中,加强面板可以是门槛外延伸部。门槛外延伸部可以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接合到门槛外面板的后端部。门槛外延伸部可以构造成使门槛外面板扩张。

利用车辆后部结构的构造,由轮罩外面板和加强面板形成的封闭截面由加强构件加强。因此,例如,即使当由于对悬架的反相输入而使封闭截面扭曲时,也可以抑制封闭截面的变形(截面坍塌)。

此外,在第一方面中,第一板部可以设置成分割封闭截面。而且,在车辆后部结构中,内安装板部、外安装板部和第一板部可以构成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第一u形部。

利用上述方面的构造,可以有效地抑制封闭截面的变形。

此外,在第一方面中,加强构件包括第二板部和第一安装板部。第二板部设置在第一板部的在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端部中,并且第一安装板部设置在第二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中。第二板部和第一安装板部可以接合到加强面板。

利用上述方面的构造,加强面板由第二板部和第一安装板部加强。

在加强构件包括第二板部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加强构件可包括第二安装板部,该第二安装板部是设置在第二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的凸缘部,并且加强构件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安装板部面向轮罩外面板。而且,在车辆后部结构中,第一安装板部、第二安装板部和第二板部可以构成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第二u形部。

利用上述方面的构造,在侧面碰撞时,输入到加强面板的碰撞载荷通过加强构件的凸缘部传递到轮罩外面板。因此,可以抑制加强面板的变形。

此外,在上述方面中,第二安装板部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安装板部的长度。

利用上述方面的构造,在侧面碰撞时,可以在限制加强构件的质量增加的同时将碰撞载荷传递到轮罩外面板。

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门槛外面板、轮罩外面板、共用面板、加强面板和加强构件。门槛外面板是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面板。轮罩外面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门槛外面板的后方。共用面板设置在门槛外面板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加强面板接合到门槛外面板的后端部,并与轮罩外面板和共用面板一起形成封闭截面。加强构件设置在共用面板或轮罩外面板和加强面板之间。加强构件包括第一板部、内安装板部和外安装板部。内安装板部设置在第一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外安装板部设置在第一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中。然后,内安装板部接合到共用面板或轮罩外面板,并且外安装板部接合到加强面板。

利用第二方面的构造,由轮罩外面板、加强面板和共用面板形成的封闭截面由加强构件加强。因此,例如,即使当存在到悬架的反相输入时封闭截面扭曲,也可以抑制封闭截面的变形。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车辆后部结构,可以当车辆后部结构被扭曲时抑制车辆后部结构的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表示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车辆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块体的透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块体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端面图;

图8是沿图6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端面图;

图9是沿图3中的线ix-ix截取的示意性截面端面图,并且也是包括在由门槛外延伸部和轮罩外面板形成的封闭截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u形部的第一板部的表面的示意性截面端面图;

图10是沿图3中的线x-x截取的示意性截面端面图,并且也是包括在由门槛外延伸部和轮罩外面板形成的封闭截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u形部的凸缘部的表面的示意性截面端面图;

图11是沿图3中的线xi-x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端面图,并且是包括在由门槛外延伸部和轮罩外面板形成的封闭截面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二u形部的凸缘部的表面的示意性截面端面图;

图12是沿图3中的线xii-x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端面图,并且是包括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二u形部的表面的示意性截面端面图;

图13是描述当存在反相输入时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操作示例的视图;并且

图14是描述在侧面碰撞时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的操作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至图4,描述车辆10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50应用于车辆100。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0中,形成车身骨架的一部分的门槛1设置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x1和x2方向)上延伸。门槛1成对设置。门槛1中的一个设置在右侧,而另一个门槛1设置在左侧。门槛1设置在车辆下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y1和y2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门槛1包括门槛外面板11和门槛内面板12,门槛外面板11和门槛内面板12具有几乎帽形截面。在门槛外面板11和门槛内面板12彼此接合时,形成封闭截面。

门槛外面板11包括本体部111和凸缘部112、113,本体部111具有大致u形的截面,凸缘部112、113从本体部111的开口端在彼此分开的方向上延伸。本体部111是设置成使得其开口端面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y2方向侧),并且包括侧表面部111a、上表面部111b和下表面部111c。凸缘部112设置成从上表面部111b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向上延伸,并且接合到门槛内面板12的凸缘部(未示出)。凸缘部113设置成从下表面部111c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向下延伸,并且接合到门槛内面板12的凸缘部(未示出)。在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部11a之前,共用面板6设置在门槛外面板11和门槛内面板12之间。共用面板6设置成例如支撑顶升点(未示出)。

此外,如图1所示,在车辆100中,覆盖轮胎(未示出)的上侧的轮罩2设置在门槛1的车辆后侧(x2方向侧)上。换句话说,轮罩2是后轮罩,并包括轮罩外面板21和轮罩内面板22。

如图4所示,轮罩外面板21包括:构成车身侧壁的凸缘部211、从凸缘部211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y1方向侧)延伸的外罩部212和从外罩部212向轮胎侧延伸的凸缘部213。凸缘部211、213设置成几乎垂直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罩部212和凸缘部213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视图中具有几乎半圆弧形状,以便沿着轮胎的外周延伸。凸缘部213设置在外罩部212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中,且凸缘部211设置在外罩部212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凸缘部211的一部分设置在共用面板6和外罩部212之间。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部11a中的凸缘部112接合到凸缘部211。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部11a的开口由外罩部212的下端部封闭。

轮罩内面板22(参见图3)包括内罩部221和竖直壁部222。内罩部221从凸缘部211和外罩部212之间的边界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延伸。竖直壁部222设置在内罩部22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内罩部221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视图中具有几乎半圆弧形状以便沿着轮胎的外周延伸,并且竖直壁部222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视图中具有几乎半圆形形状。

此外,后侧柱加强件(quarterpillarreinforcement)(未示出)设置在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中。所述后侧柱加强件设置成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凸缘部21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后侧柱加强件的下端部设置在外罩部212的上端部附近。后侧岩柱加强件(quarterrockpillarreinforcement)3设置在后侧柱加强件和门槛1之间。

设置后侧岩柱加强件3以便加强轮罩2,并且还连接门槛1和后侧柱加强件。后侧岩柱加强件3与轮罩外面板21一起形成封闭截面,并且设置成从后侧柱加强件的下端部沿着外罩部212朝向车辆前侧斜对角向下延伸。这意味着后侧岩柱加强件3的上端部与后侧柱加强件连接。

具体地,后侧岩柱加强件3包括:具有大致l形截面的本体部31;以及凸缘部32、33,凸缘部32、33设置在本体部31的在短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凸缘部32接合到凸缘部211,且凸缘部33接合到外罩部212。本体部31具有第一表面部311和第二表面部312。第一表面部311从凸缘部33向轮胎侧的相反侧延伸,且第二表面部312从凸缘部32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延伸。第一表面部311设置成几乎垂直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第二表面部312构造成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略微倾斜。第二表面部312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比第二表面部312的外端部略靠前地设置车辆前侧。第一表面部311设置在距凸缘部211一定距离处,并且第二表面部312设置在距外罩部212一定距离处。因此,通过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和外罩部212,以及后侧岩柱加强件3的第一表面部311和第二表面部312形成几乎矩形的封闭截面。后侧岩柱加强件3的下端部3a设置在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部11a附近。凸缘部32和凸缘部211形成后门开口的边缘部的一部分。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50设置在门槛1的后端部与轮罩2的前端部之间的连接部中。

车辆后部结构

接下来,参考图2至图12,描述根据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50。在图2至图4中,考虑到可视性,未示出包括在车辆100的外面板中的侧构件外面板7。在图9至图12中,焊接点由“×”表示。

如图4所示,车辆后部结构50包括门槛外面板11、轮罩外面板21、门槛外延伸部4和块体5。门槛外延伸部4是本发明的“加强面板”的示例。块体5是本发明的“加强构件”的示例。

门槛外延伸部4从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接合到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部11a,以便使门槛外面板11延伸。门槛外延伸部4被设置用以连接门槛外面板11和后侧岩柱加强件3。门槛外延伸部4构造成与轮罩外面板21一起形成封闭截面。由轮罩外面板21和门槛外延伸部4形成的封闭截面形成为在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图3中的l方向)上延伸。另外,封闭截面设置成与由后侧岩柱加强件3和轮罩外面板21形成的封闭截面链接。

门槛外延伸部4包括本体部41和分别设置在本体部41的两个端部中的凸缘部42、43。凸缘部42接合到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并且还接合到共用面板6。凸缘部42、凸缘部211和共用面板6构成后门开口的边缘部的一部分。凸缘部43接合到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3。本体部41包括第一表面部411、第二表面部412和第三表面部413。

第一表面部411构造成将门槛外面板11的侧表面部111a与后侧岩柱加强件3的第一表面部311连接。第一表面部411设置成几乎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垂直,并且弯曲成使得第一表面部411的在车辆后侧的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视图中斜对角向上。第一表面部411沿着侧表面部111a和第一表面部311设置在侧表面部111a和第一表面部31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然后,第一表面部411被构造成覆盖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侧上的侧表面部111a,以及后侧岩柱加强件3的下端侧的第一表面部311。第一表面部411的车辆前侧被接合到门槛外面板11的侧表面部111a。第二表面部412朝向车辆前侧相对于第一表面部411斜对角向上设置,并且第三表面部413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表面部411后方。

第二表面部412构造成将门槛外面板11的上表面部111b与后侧岩柱加强件3的第二表面部312连接。第一表面部411设置在第二表面部412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中,并且凸缘部42设置在第二表面部412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第二表面部412沿着上表面部111b和第二表面部312设置在上表面部111b和第二表面部312上方。此外,第二表面部412构造成覆盖在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侧的上表面部111b,以及在后侧岩柱加强件3的下端侧的第二表面部312。第二表面部412的车辆前侧接合到门槛外面板11的上表面部111b。第二表面部412构造成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略微倾斜,并且设置成使得第二表面部412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比第二表面部412的外端部略微靠前地位于车辆前侧上。

第三表面部413沿着轮罩外面板21的外罩部212设置。第一表面部411设置在第三表面部413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并且凸缘部43设置在第三表面部413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中。

因此,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和外罩部212以及门槛外延伸部4的第一表面部411和第二表面部412形成大致矩形的封闭截面。而且,封闭截面的下端部被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部11a的上表面部111b封闭。

块体5被设置用以加强车辆后部结构50,并且设置在轮罩外面板21和门槛外延伸部4之间。这意味着块体5设置在由轮罩外面板21和门槛外延伸部4形成的封闭截面的内部空间s(参见图9和图12)。如图5和图6所示,块体5包括分别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第一u形部51和第二u形部52。

第一u形部51具有第一板部511,且第二u形部52具有第二板部521。第一板部511和第二板部521彼此连接。第一板部511的车辆前侧的端部与第二板部521的车辆后侧的端部连接。第一板部511和第二板部521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视图中具有几乎l形状,并且设置成彼此垂直。第一板部511的车辆前侧的端部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板部的在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端部”的示例。

第一u形部51包括凸缘部512、513(参见图7),凸缘部512、513分别设置在第一板部51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凸缘部512、513设置成从第一板部511向第二板部521侧(向车辆前侧斜对角向下)延伸,并且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凸缘部512设置在第一板部51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上,且凸缘部513设置在第一板部51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上。凸缘部512、513分别是本发明的“外安装板部”和“内安装板部”的示例。

第二u形部52具有凸缘部522、523(参见图8),凸缘部522、523分别设置在第二板部52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凸缘部522、523布置成从第二板部521向第一板部511侧(向车辆后侧斜对角向下)延伸,并且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凸缘部522设置在第二板部52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中,并且凸缘部523设置在第二板部52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凸缘部523的长度(从第二板部521的突出量)小于凸缘部522的长度。第二板部521构造成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略微倾斜,并且设置成使得第二板部52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比第二板部521的外端部略微靠前地位于车辆前侧上。凸缘部522、523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安装板部和“第二安装板部”的示例。

如图3所示,块体5被设置成使得第二板部521(参见图6)沿着门槛外延伸部4的第二表面部412(参见图2)延伸。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板部521接合到第二表面部412。在第二u形部52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后门(未图示)的防撞梁的后端。

如图9所示,块体5的第一板部511设置成分割由门槛外延伸部4和轮罩外面板21形成的封闭截面(内部空间s)。这意味着第一板部511设置成几乎垂直于由门槛外延伸部4和轮罩外面板21形成的封闭截面的延伸方向(图3中的l方向)。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板部511的延长线上设置焊接点p。在焊接点p处,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和门槛外延伸部4的凸缘部42被焊接。焊接点p设置在当例如在没有设置块体5的情况下存在到悬架的反相输入时由于扭曲而产生高应力的位置。在图2和图3中,未示出焊接点p以外的焊接点。

此外,如图10所示,在第一u形部51中,凸缘部512接合到门槛外延伸部4的第一表面部411,并且凸缘部513接合到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二u形部52中,凸缘部522接合到门槛外延伸部4的第一表面部411,并且凸缘部523设置成面向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这意味着凸缘部523不接合到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

侧构件外面板7设置在门槛外面板11、门槛外延伸部4、轮罩外面板21和后侧岩柱加强件3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

当存在反相输入时的操作示例

接下来,参考图13描述当存在反相输入时根据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50的操作示例。

对于车辆后部结构50,例如当存在到悬架的反相输入时(当在前轮和后轮以及左轮和右轮之间以竖直反相从路面输入载荷时),即使由门槛外延伸部4和轮罩外面板21形成的封闭截面如图1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扭曲,封闭截面的变形也会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块体5设置在封闭截面的内部空间s中。因此,抑制了在焊接点p处产生的应力。在焊接点p处,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和门槛外延伸部4的凸缘部42被焊接。

接下来,参考图14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车辆后部结构50在侧面碰撞时的操作示例。

在车辆后部结构50中,当在侧面碰撞时如图14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将碰撞载荷输入到门槛外延伸部4时,块体5的凸缘部523撞击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因此,输入到门槛外延伸部4的碰撞载荷通过块体5和轮罩外面板21传递到门槛内面板12。这意味着输入到门槛外延伸部4的碰撞载荷分散到门槛内面板12。因此,门槛外延伸部4的变形受到限制。

接下来,描述实施例的效果。在该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块体5设置在轮罩外面板21和门槛外延伸部4之间。此外,块体5包括第一u形部51。第一u形部51的凸缘部512接合到门槛外延伸部4,并且第一u形部51的凸缘部513接合到轮罩外面板21。通过这种结构,块体5加强了由轮罩外面板21和门槛外延伸部4形成的封闭截面。因此,即使例如在到悬架的反向输入时封闭截面被扭曲时,也可以抑制封闭截面的变形(截面坍塌)。因此,可以抑制在轮罩外面板21和门槛外延伸部4被焊接的焊接点p处产生的应力。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u形部51的第一板部511设置成分割由轮罩外面板21和门槛外延伸部4形成的封闭截面。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封闭截面的变形。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块体5包括第二u形部52,并且第二u形部52的第二板部521和凸缘部522接合到门槛外延伸部4,从而加强了门槛外延伸部4。然后,在侧面碰撞时,可以抑制门槛外延伸部4通过后门的防撞梁的后端而变形。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二u形部52设置有凸缘部523,凸缘部523设置成面向轮罩外面板21。因此,在侧面碰撞时,输入到门槛外延伸部4的碰撞载荷通过块体5和轮罩外面板21传递到门槛内面板12。因此,可以抑制门槛外延伸部4的变形。

在该实施例中,凸缘部523的长度小于凸缘部522的长度。因此,可以在侧面碰撞时将碰撞载荷传递到门槛内面板12,同时抑制块体5质量的增加。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门槛外面板11的后端部11a延伸到外罩部212。因此,与其中门槛外面板的后端由多个面板制成的分开式结构相比,提高了门槛外面板11的刚性。因此,可以抑制后端碰撞时的变形。

接下来,作为其他实施例,描述了实施例的变型例。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一个示例,并不是限制性解释的理由。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仅基于上述实施例来解释,而是基于权利要求的描述来定义。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例如,该实施例示出了设置门槛外延伸部4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根据第一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可以不设置门槛外延伸部,后侧岩柱加强件的下端部可以设置成延伸到门槛外面板的后端部,并且后侧岩柱加强件可以与门槛外面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块体设置在后侧岩柱加强件和轮罩外面板之间,并且块体的第一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缘部(外安装板部)和第二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凸缘部(第一安装板部)接合到后侧岩柱加强件。在这种情况下,后侧岩柱加强件是本发明的“加强面板”的一个示例。

此外,该实施例示出了轮罩外面板21和门槛外延伸部4形成封闭截面并且块体5设置在封闭截面内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根据第二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当共用面板设置在轮罩外面板的外侧的罩部附近时,可以通过共用面板、轮罩外面板和门槛外延伸部形成封闭截面,并且块体可以设置在封闭截面内。在这种情况下,当块体设置在共用面板和门槛外延伸部之间时,第一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凸缘部(内安装板部)接合到共用面板,并且,第二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凸缘部设置成面对共用面板。而且,当块体的第二u形部设置在共用面板和门槛外延伸部之间,并且块体的第一u形部设置在轮罩外面板和门槛外延伸部之间时,第一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凸缘部(内安装板部)接合到轮罩外面板,并且第二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凸缘部被设置成面对共用面板。

此外,该实施例示出了块体5包括第二u形部52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根据第三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块体不需要包括第二u形部。这意味着块体可以仅由第一u形部制成。

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一板部511分割由门槛外延伸部4和轮罩外面板21形成的封闭截面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根据第四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第一板部不需要分割由门槛外延伸部和轮罩外面板形成的封闭截面。这意味着,尽管示出了第一板部511和第二板部521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视图中具有大致l形状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可以设置成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视图中具有直的形状。

此外,该实施例示出了焊接点p设置在第一板部511的延长线上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根据第五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焊接点不需要设置在第一板部的延长线上。

此外,该实施例示出了凸缘部523设置在第二板部52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根据第六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凸缘部可以不设置在第二板部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中。

此外,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二板部521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的凸缘部523未接合到轮罩外面板21的凸缘部211的例子。然而,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根据第七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第二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的凸缘部可以接合到轮罩外面板的凸缘部。

此外,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二板部52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的凸缘部523的长度小于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凸缘部522的长度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根据第八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第二板部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的凸缘部(第二安装板部)的长度可以不小于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上的凸缘部(第一安装板部)的长度。

作为根据实施例的第九变型例的车辆后部结构,块体5可包括第三板部(未示出),第三板部可设置在第二板部521的车辆前侧上的端部中,且第三板部可以设置成面对第一板部511。

本发明可应用于车辆后部结构,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门槛外面板以及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在门槛外面板后方的轮罩外面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