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0747发布日期:2019-02-15 22:0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电动三轮车均在车把上固定设置后视镜。而对于双手或者双臂不灵活等有缺陷的人来说,一般使用脚控式电动三轮车,也就是通过双脚控制三轮车的方向。其存在的问题是,如专利号201621213843.0公开的脚控式电动三轮车,实施例一种使用转向杆代替车把,无空间安装后视镜;实施例二中虽然安装有车把,但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安装后视镜,也无法使用双脚控制。这样,不能及时调整后视镜,使得在行车过程中无法实时关注车辆后方的路况,容易会发生安全事故。

由此,该技术存在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安装有后视镜,并且可通过脚操控车辆后视镜,实时关注行车后方路况,提高行车安全,并且可使用双脚控制车辆行驶方向,进而供双手或者双臂不灵活等有缺陷的人代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包括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底盘、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承、左转向灯、右转向灯、前照灯、电瓶和可折叠的车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活动式后视镜装置,所述活动式后视镜装置包括:后视镜本体、撑杆、转动式撑杆连接部、第一矩形卡槽和l型固定部,所述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后视镜本体相连,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式撑杆连接部相连,所述转动式撑杆连接部焊接在所述底盘上;l型固定部的“一”部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l型固定部的“|”部与所述第一矩形卡槽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矩形卡槽的另一端与底盘支架前段相连,两个第一矩形卡槽形成倒“八”字形;第一连接横杆,所述第一连接横杆两端分别设置第二矩形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横杆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矩形卡槽上方;所述撑杆在所述第一矩形卡槽和第二矩形卡槽形成的空间内;第一电动推杆、滑道和滑块,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盘固定,所述第一电动推杆通过线路与所述电瓶相连,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用于所述滑块在所述滑道内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横杆在两个所述第一矩形卡槽上方移动;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设置在车座前的底盘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功能电动三轮车,可通过车座前底盘上的第一电动推杆开关控制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以控制与第一电动推杆连接的滑块在滑道内前后移动,并控制与滑块连接的第一连接横杆前后移动,进而控制限制在第一矩形卡槽和第二矩形卡槽内的连接后视镜的撑杆向前向外,或者向后向内移动,从而在行车之前,可通过脚操控后视镜的位置,以在行车过程中实时关注车后方的路况,提高行车安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电动三轮车还包括: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小桌板、第二连接横杆和两个桌面升降装置,两个所述桌面升降装置上方与所述小桌板两侧相连,下方固定在所述底盘上,两个所述桌面升降装置前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横杆相连,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通过线路与所述电瓶相连,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设置在车座前的底盘上。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桌面升降装置均包括:第一接杆和第二接杆,所述第一接杆和第二接杆为十字交叉连接,交叉点设有活动螺丝;第一套管活塞和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活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套管活塞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内部,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杆的一端相连;第二套管活塞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活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杆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套管活塞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内部,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杆的另一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桌面升降装置通过坐式活对接头卡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小桌板下方设置用于放置物品的箱体或网兜,所述小桌板中部设有与所述箱体或所述网兜开口大小相适配的上盖。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电动三轮车还包括: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所述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的“|”的一端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另一端所述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一”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一”的下端设有可转动的前叉,所述前叉与所述前轮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所述左踏板和所述右踏板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前叉的两侧,所述左踏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喇叭的喇叭踏板和用于控制刹车的刹车踏板;所述右踏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瓶的加速踏板。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电动三轮车还包括:可折叠的前车蓬和可折叠的后车篷,所述前车蓬和所述后车篷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后车篷的后杆与所述可折叠的车座的靠背固定在一起,所述后车篷随着所述可折叠的车座的靠背的转动打开与折叠。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座椅周围。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电动三轮车还包括:u型扶手,所述u型扶手的两端焊接设置在所述底盘中部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通过脚控式前轮控制电动车的行驶方向,在行车过程中可通过双脚操作后视镜、刹车、油门、左右转向灯等,无需通过双手进行操作,继而对于双手或者双臂不灵活等有缺陷的人来说也可以使用电动三轮车代步,提升用户满意度;(2)倒“八”字形设置的第一矩形卡槽,以及通过第二矩形卡槽的限位,使得后视镜在使用时可以向前、向外调整,不使用时向后、向内调整,进而在停车时,可以将后视镜进行收回,节省空间占用;(3)通过可升降的小桌板以及小桌板下方的箱体和网兜的设置,可放置用户的随身携带的用品等。在三轮车处于停止状态,有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小桌板从事写字、吃饭等活动。(4)通过后车篷与可折叠座椅的设置,在三轮车处于停止状态,并且用户需要休息时,可将可折叠车座的靠背放平,使得后车篷的后杆也随着靠背往下展开,从而进行遮阳或者遮雨等;(5)通过u型扶手的设置,避免在刹车或紧急停车时,用户向前冲出,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活动式后视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活动式后视镜装置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活动式后视镜装置右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活动式后视镜装置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活动式后视镜装置旋转角度调节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活动式后视镜装置旋转角度调节踏板的仰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桌面升降装置的右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桌面升降装置的正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桌面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桌面升降装置的正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成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脚控式前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第一电动推杆或第二电动推杆开关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功能电动三轮车的坐式活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多功能电动三轮车1、底盘2、第二电动推杆4、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7、小桌板8、第二连接横杆9、前叉10、脚控式前轮11、桌面升降装置12、第一接杆13、第二接杆14、第一套管活塞15、第一套管16、第二套管活塞17、第二套管18、后视镜本体20、撑杆21、撑杆连接部22、第一矩形卡槽23、l型固定部24、第二矩形卡槽25、第一连接横杆26、第一电动推杆30、滑道31、滑块32、脚踏板33、可折叠车座34、可折叠的前车蓬36、可折叠的前车蓬36、u型扶手39、坐式活对接头40、右后轮41、刹车踏板42、喇叭踏板43、加速踏板44、第一电动推杆开关45、第二电动推杆开关46、前照灯开关47、电瓶总开关49、左转向灯开关481、右转向灯开关482、用于调整后视镜角度的踏板50、箱体51、上盖52、把手53、左转向灯54、右转向灯55和喇叭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1。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1,包括前轮11、左后轮(图中未示出)、右后轮41、底盘2、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承33、左转向灯54、右转向灯55、前照灯(图中未示出)、电瓶和可折叠的车座34,还包括:两个活动式后视镜装置,活动式后视镜装置包括:后视镜本体20、撑杆21、撑杆连接部22、第一矩形卡槽23和l型固定部24,撑杆21的一端与后视镜本体20固定,撑杆21的另一端与撑杆连接部22可旋转连接,撑杆连接部22焊接在底盘2上;l型固定部24的“一”部固定在底盘上,l型固定部24的“|”部与第一矩形卡槽23的一端相连,第一矩形卡槽23的另一端与底盘前段相连,两个第一矩形卡槽23形成倒“八”字形,其中,每个撑杆21上还焊接有用于调整后视镜角度的踏板50;第一连接横杆26,第一连接横杆26两端分别设置第二矩形卡槽25,第一连接横杆26设置在两个第一矩形卡槽23上方;撑杆21在第一矩形卡槽23和第二矩形卡槽25形成的空间内;第一电动推杆30、滑道31和滑块32,第一电动推杆30一端与滑块32相连,另一端与底盘2固定,第一电动推杆30通过线路与电瓶相连,滑块32与第一横杆26固定在一起,第一电动推杆30用于滑块32在滑道31内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横杆26在两个第一矩形卡槽23上方移动;第一电动推杆30的开关,第一电动推杆30的开关设置在车座34前的底盘2上。

可以理解的是,撑杆连接部22使得撑杆21既可以前后转动,又可以360º旋转,其中,撑杆连接部22上设置用于撑杆21可以360º旋转的旋转座,旋转座上设置有用于撑杆21前后转动的转动轴。旋转座与撑杆连接部22之间可使用轴承连接。

另外,如图6-7所示,撑杆21还焊接有用于调整后视镜角度的踏板50,举例来说,撑杆21上的踏板50可以为弧形踏板、弧形踏杆、矩形踏板、圆柱形踏杆等,只要满足可以脚踏就可以。其中,踏板优选设置为两个,一个控制撑杆21左旋转,另一个控制撑杆21右旋转。可以一上一下平行设置(如图6b所示),也可以并排设置(如图6a所示),具体安装方式以及安装位置可根据三轮车的实际空间而定。

空间较窄时,可以使用弧形踏板,弧形踏杆;空间较大时,可以使用矩形踏板或圆柱形踏杆等,踏杆可以为钢筋,踏板可以为钢板。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承33包括:左踏板331和右踏板332,左踏板331和右踏板332分别焊接固定在前叉10的两侧,左踏板33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喇叭的喇叭踏板43和用于控制刹车的刹车踏板42;右踏板33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瓶的加速踏板44。

可以理解的是,多功能电动三轮车1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喇叭踏板43、刹车踏板42、加速踏板44、左转向灯踏板481、右转向灯踏板482、前照灯踏板47、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踏板45、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踏板46以及用于控制电瓶的总开关49相连,控制器根据前述踏板的指令控制与其相连的机构或装置进行与指令相匹配的动作。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电动三轮车1还包括: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7,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7的“|”的一端与底盘2固定连接,另一端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7“一”的中部固定连接,t型脚控式前轮安装装置7“一”的下端设有可转动的前叉10,前叉10与前轮11相连。

其中,左踏板331和右踏板332均为拖鞋式踏板。左踏板331焊接固定在前叉11的左边,右踏板332焊接固定在前叉11的右边。在行车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左、右踏板控制车辆行进的方向。另外,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承7还包括用于控制左转向灯的左转向灯踏板481、用于控制右转向灯的右转向灯踏板482、用于控制前照灯的前照灯踏板47、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踏板45、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踏板46、用于控制电瓶的总开关49。前述踏板均可以设置在车座前的底盘2上,只要满足用户的脚可以够到的范围内,优选地设置在车座前底盘2的左前方位置。

具体来说,在行车前,用户坐在车座上,双脚放置在左右踏板上。打开总开关481,通过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踏板45调整后视镜的位置,使得用户可以从后视镜中观察到车后的路况以及后方来车。其中,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踏板45上可包含“前后”字样,并且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踏板45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按钮式开关(如附图14所示),当脚将圆形按钮式开关一直往“前”推时,第一电动推杆30的活塞向前移动,以推动滑块32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横杆26向前移动,第一连接横杆26推动限制在第一矩形卡槽23和第二矩形卡槽25内的带有后视镜的撑杆21向前向外移动,在往前移动到一定位置之后,用户可以脚踏用于调整后视镜角度的踏板50,调整后视镜的旋转角度,使其达到合适的角度;当脚将圆形按钮式开关45一直往“后”推时,第一电动推杆30的活塞向后移动,以推动滑块32向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横杆26向后移动,第一连接横杆26拉动限制在第一矩形卡槽23和第二矩形卡槽25内的带有后视镜的撑杆21向后向内移动,在往后移动到一定位置之后,用户可以脚踏用于调整后视镜角度的踏板50,调整后视镜的旋转角度,使其达到合适的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从前往后移动,或者从后往前移动时,需要先将撑杆21的旋转角度恢复至可前后移动的角度。

优选地,撑杆连接部22设置在第一矩形卡槽23的中部下方15cm处。

在调整好后视镜之后,用户可以通过右踏板332上的油门踏板44进行加油行车,并且在行车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可通过左踏板331上的刹车踏板42进行刹车,以及通过喇叭踏板43进行鸣笛。另外,在行车过车中遇到要左转向或者右转向时,可以通过左脚踩踏左转向踏板481或者右转向踏板482,以提醒后方来车。在夜间行车时,可以通过前照灯踏板47打开前照灯。其中,左转向踏板481和右转向踏板482可以集成为船型开关,一边接通左转,一边接通右转,中间为断开。前照灯踏板47可以船型开关,一边为接通,一边为断开。

具体地,如图8-11所示,多功能电动三轮车1还包括:第二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46、小桌板8、第二连接横杆9和两个桌面升降装置12,两个桌面升降装置12上方与小桌板8两侧相连,下方固定在底盘2上,两个桌面升降装置12前方通过第二连接横杆9相连,第二电动推杆4一端与第二连接横杆9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底盘2上,第二电动推杆4通过线路与电瓶相连,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46设置在车座前的底盘2上。

具体地,每个桌面升降装置12均包括:第一接杆13和第二接杆14,第一接杆13和第二接杆14为十字交叉连接,交叉点设有活动螺丝;第一套管活塞16和第一套管15,第一套管活塞16的一端与第一接杆13的一端相连,第一套管活塞16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套管15的一端内部,第一套管15的另一端与第二接杆14的一端相连;第二套管活塞17和第二套管18,第二套管活塞17的一端与第一接杆13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套管活塞17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套管18的一端内部,第二套管18的另一端与第二接杆14的另一端相连。

具体地,如图15所示,桌面升降装置12通过坐式活对接头40卡接。

具体地,小桌板8下方设置用于放置物品的箱体51或金属网兜,箱体或金属网兜上方设有与其开口大小相适配的上盖52,小桌板8中部设有与上盖52相适配的镂空空间,其中,上盖52与小桌板8之间可采用合页连接,箱体51与金属网兜与小桌板8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其中,上盖52上方设有用于打开上盖52的把手53。

其中,一个桌面升降装置12中的第一接杆13的另一端也就是第二套管活塞17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横杆9的一端相连,另一个桌面升降装置12中的第一接杆13的另一端也就是第二套管活塞1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横杆9的另一端相连。

举例来说,当用户出行时,打开小桌板8中部设置的上盖52,将随身物品放置在箱体51或者网兜内,再盖上上盖52,然后进行行车。在行车到某个地址时,需要拿出箱体51或者金属网兜内的东西时,可以松掉油门44,踩刹车踏板42、停车,然后踩踏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46。其中,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46可以包括“升降”字样,并且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46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按钮式开关,当用户用脚将圆形按钮式开关一直往“升”推时,第二电动推杆4的活塞27向后移动,以推动第二连接横杆9向后移动,第二套管活塞17被第一连接横杆9推动向后移动,第一接杆13的另一端也向后移动,第一接杆13的一端被动向前移动,进而第一套管活塞15被动向前移动,从而使得小桌板8上升;并在小桌板8上升到可以合适的位置,即用户可以够得着小桌板8的上盖52时,可以停止上升,并且打开上盖将东西拿出。当要再次行车时,需要将小桌板8下降,其中用户用脚将圆形按钮式开关一直往“降”推时,第二电动推杆4的活塞27向前移动,以拉动第二连接横杆9向前移动,第二套管活塞17被第二连接横杆9拉动向前移动,第一接杆13的另一端也向前移动,第一接杆13的一端被动向后移动,进而第一套管活塞15被动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桌面下降,进而安全行车。

另外,用户还可以利用小桌板8进行写字、吃饭或者其他办公作业。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电动三轮车1还包括:可折叠的前车蓬36和可折叠的后车篷37,前车蓬36和后车篷37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后车篷37的后杆与可折叠的车座34的靠背固定在一起,后车篷37随着可折叠的车座34的靠背的转动打开与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车篷的篷布材质为透明材质。

举例来说,如果用户在行车期间需要休息的时候,可以找停车位将车停稳,并将前车蓬36先打开,然后将可折叠的车座34的靠背向后转动打开,然后使得后车篷37打开,从而形成一个空间,供用户休息。可以理解的是,车座的靠背转动开关与汽车座椅靠背调节旋钮类似,做成脚踏的就可以,另外,车篷的打开与关闭可以使用转动锁38。

具体地,喇叭设置在车座34周围。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功能电动三轮车1还包括:u型扶手39,u型扶手39的两端焊接设置在底盘2中部的两侧。

其中,u型扶手39可以避免因为刹车造成用户前倾,避免发生危险。

可以理解是,上述车型健康的人群亦可使用,进而解放双手。

综上,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功能电动三轮车,可通过车座前底盘上的第一电动推杆开关控制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以控制与第一电动推杆连接的滑块在滑道内前后移动,并控制与滑块连接的第一连接横杆前后移动,进而控制限制在第一矩形卡槽和第二矩形卡槽内的连接后视镜的撑杆先前向外或者向后向内移动,从而在行车之前,可通过脚操控后视镜的位置,以在行车过程中实时关注车后方的路况,提高行车安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此,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上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