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钣金冲压件以及车辆的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8588发布日期:2018-11-13 22:4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钣金冲压件以及车辆的车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钣金冲压件以及车辆的车身。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的车身以及需要一定的刚度以及强度进行支撑的区域,通过冲压工艺对钣金进行加工,以得到满足形状、刚度以及强度要求的钣金冲压件。但是,一些钣金冲压件的形状为L型、V形或者几形,由于钣金冲压件自身形状的原因,会出现回弹,不仅会降低钣金冲压件的强度,还会降低钣金冲压件的尺寸成型精度,进而影响钣金冲压件在车辆上的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弹小、尺寸成型精度高的车辆的钣金冲压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钣金冲压件的车辆的车身。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钣金冲压件包括:钣金冲压件本体以及加强部,所述钣金冲压件本体具有彼此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连接处,所述加强部形成为凸出所述钣金冲压件本体的凸起或凹入所述钣金冲压件本体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钣金冲压件,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的区域设置加强部,即在钣金冲压件弯折的区域或者在钣金冲压件强度较低或者回弹量较大的区域设置加强部,以有效地降低钣金冲压件的回弹,提高钣金冲压件的尺寸成型精度,使其与车辆上的其他部件的配合精度更高,以方便钣金冲压件在车辆上的装配,并通过加强部使钣金冲压件的结构强度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共同构成为L形结构或V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交的棱线为第一棱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交的棱线为第二棱线,所述第一棱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棱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棱线具有第一圆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圆角的半径为6mm-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第二棱线的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均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相交的棱线为第三棱线,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相交的棱线为第四棱线,所述第三棱线与所述第四棱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相交的棱线为第五棱线、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相交的棱线为第六棱线,所述第五棱线与所述第六棱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棱线、所述第四棱线、所述第五棱线,所述第六棱线均具有第二圆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圆角的半径为3mm-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部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部沿所述第二棱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钣金冲压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钣金冲压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钣金冲压件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钣金冲压件100,

钣金冲压件本体1,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

加强部2,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

第一棱线a,第二棱线b,第三棱线c,第四棱线d,第五棱线e,第六棱线f,第一圆角g,第二圆角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单元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单元。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钣金冲压件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钣金冲压件100包括:钣金冲压件本体1以及加强部2,钣金冲压件本体1具有彼此连接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加强部2设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连接处,加强部2形成为凸出钣金冲压件本体1的凸起或凹入钣金冲压件本体1的凹槽。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钣金冲压件本体1位于加强部2一侧的是第一板体11,位于加强部2另一侧的是第二板体12,也就是说在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的连接区域设置加强部2,进而通过凸出或者凹入钣金冲压件本体1的加强部2,对钣金冲压件100进行约束,以降低钣金冲压件100的回弹。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加强部2可以设置在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连接的区域,也可以设置在钣金冲压件100受冲压后弯折的区域,还可以设置在钣金冲压件100上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钣金冲压件100,在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连接的区域设置加强部2,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钣金冲压件100的回弹,提高钣金冲压件100的尺寸成型精度,使其与车辆上的其他部件的配合精度更高,进而方便钣金冲压件100在车辆上的装配,而且通过加强部2,使钣金冲压件100的结构强度更高、使钣金冲压件100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共同构成为L形结构或V形结构。具体而言,第一板体11朝向背离加强部2的一侧延伸,第二板体12朝向背离加强部2的另一侧延伸,且第一板体11延伸的方向与第二板体12延伸的方向之间的角度为α(0°<α<180°),以构成立体的L形或者V形的钣金冲压件100结构。

由此,加强部2设置在L形钣金冲压件100或者V形钣金冲压件100的回弹量最大的区域(即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相交的区域),以使加强部2降低钣金冲压件100的回弹量的效果更好。

在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加强部2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相交的棱线为第一棱线a,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相交的棱线为第二棱线b,第一棱线a垂直于第二棱线b。

具体地,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相交所形成的第二棱线b即钣金冲压件100的回弹棱线,第一板体11以及第二板体12由回弹棱线起,逐渐向内收缩并具有靠拢的趋势,进而将加强部2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之间,并邻近第二棱线b设置,以使第一棱线a与第二棱线b互相垂直。由此,在第二棱线b区域设置加强部2,不仅降低钣金冲压件100回弹量的效果更好,而且加强部2的尺寸更小、布置更加简单。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棱线a的一端与第一板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板体12固定连接,以对钣金冲压件100提供回弹约束,可以有效地降低钣金冲压件100的回弹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棱线a具有第一圆角g,且第一圆角g的半径为6mm-8mm。这样,不仅加强部2的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相交的区域更加圆滑,以防止加强部2的边缘过于尖锐,划伤周围部件,而且第一圆角g的半径为6mm-8mm,使加强部2与钣金冲压件本体1的连接区域更大,使加强部2与钣金冲压件本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在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相对于垂直于第二棱线b的平面对称设置,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均为等腰三角形,第一侧壁21与第一板体11的相交的棱线为第三棱线c,第一侧壁21与第二板体12的相交的棱线为第四棱线d,第三棱线c与第四棱线d对称设置,第二侧壁22与第一板体11的相交的棱线为第五棱线e、第二侧壁22与第二板体12的相交的棱线为第六棱线f,第五棱线e与第六棱线f对称设置。

这样,呈等腰三角形的第一侧壁21以及第二侧壁22使加强部2的稳定性更高,进而使第一侧壁21以及第二侧壁22对第一板体11以及第二板体12的回弹约束更加有效,而且使第三棱线c与第四棱线d对称设置,第五棱线e与第六棱线f对称设置,使第一侧壁21与第一板体11以及第二板体12连接的区域、第二侧壁22与第一板体11以及第二板体12连接的区域的受力更加均匀,以使第一板体11与第二板体12所受到的回弹约束相一致,以使钣金冲压件100的尺寸成型精度更高。

参照图2所示,第三棱线c、第四棱线d、第五棱线e,第六棱线f均具有第二圆角h,且第二圆角h的半径为3mm-4mm。

具体而言,第三棱线c与第四棱线d、第四棱线d与第六棱线f、第五棱线e与第六棱线f以及第五棱线e与第三棱线c的连接区域都形成有第二圆角h。这样,不仅使棱线相交的区域更加圆滑,以使加强部2与第一板体11或者与第二板体12连接的区域更加圆滑,以防止划伤车身上的其他部件,而且使加强部2与钣金冲压件本体1的连接区域更大,以使加强部2与钣金冲压件100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如图1所示,加强部2的个数为多个,多个加强部2沿第二棱线b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这样,可以在第二棱线b上设置多个加强部2,进而通过设置多个加强部2可以快速地提高钣金冲压件100的强度以及尺寸成型精度,以进一步地提高加强部2对钣金冲压件本体1的回弹约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钣金冲压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通过多个上述钣金冲压件100拼接或者焊接,以形成车辆完成的车身,进而车身上的多个钣金冲压件100的结构强度更高且尺寸成型精度更高,不仅使车身的强度更高,承载能力更好,而且使车身上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更高,以使车身的型面精度更高、造型更加整洁、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