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326发布日期:2019-03-15 19:4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物流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工具,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流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小型物流车第二层置物架通常是通过至少两根以上的立柱支撑并固定,其中立柱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层置物架上,立柱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层置物架上。当安装第二层置物架时,需要先把立柱和第一层置物架连接起来,然后再把第二层置物架和立柱固定起来。当拆卸第二层置物架时,需要分别拆掉立柱和第一层置物架之间的连接以及立柱和第二层置物架之间的连接。因而,安装和拆卸第二层置物架的方式都比较繁琐。并且,第二层置物架拆掉后,立柱和第二层置物架是分开的,因而第二层置物架和立柱容易被遗落,且不容易被完整地收纳。

因而,需要一种这样的物流车:其可以解决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物流车:其使第二层置物架容易安装和拆卸,并使第二层置物架与第一层置物架分离时更容易被收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物流车,所述物流车包括:

第一层置物架组件,所述第一层置物架组件包括第一层置物架和固定至所述第一层置物架并从所述第一层置物架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件;以及

第二层置物架组件,所述第二层置物架组件包括第二层置物架和第二支撑件,

其中,所述第二层置物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层置物架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第一可拆卸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层置物架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第二可拆卸固定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从所述第一层置物架的第一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端以可拆卸方式连接至与所述第一层置物架的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从所述第一层置物架的所述第一端竖直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二层置物架水平两侧对置的插销,所述插销用于从两侧插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两侧水平设置的插销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二层置物架的底部两侧竖直向下延伸的锁扣,所述锁扣用于插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两侧水平延伸的凸起所包括的锁环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一层置物架上水平设置的插销,所述插销用于插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水平延伸的凸起所包含的插销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设置有自上而下贯通的槽部,所述第二板容纳在所述槽部中、顶部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并且能够在所述槽部中上下运动,所述第一板的位于所述第二板一侧的第一部分的下部包括朝着所述第二板水平延伸的凸台,所述第一板的位于所述第二板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底面比所述第二板的底面更高,所述第一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有与所述第二板对应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置的第二弹性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弹性装置连接且上表面为斜面的滑块,所述第二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板抵靠所述滑块并且所述第二板的底端和所述凸台之间有用于容纳所述滑块的凹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板向下运动压缩所述滑块使得所述滑块退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一个第一板和两个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水平两侧分别开设有自上而下贯通的槽部,所述两块第二板分别位于所述槽部中并且顶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板包括第一孔,所述第二板包括施力装置,所述施力装置的施力部从所述第一孔可见并且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孔的内壁的底部更高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施力装置包括施力孔、施力环或者施力凸起,所述施力部包括所述施力孔的内壁的底部、所述施力环的内壁的底部或者所述施力凸起的施力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板包括第一孔,所述第二板包括施力环,所述施力环伸出所述第一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至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板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滑块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至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有倒L形固定件,所述倒L形固定件的水平面比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二弹性装置的上表面更高,以用于抵靠在所述第一板的位于所述第二板另一侧的第二部分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至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层置物架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所述第一端通过合页枢转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流车能够使第二层置物架更容易安装和拆卸,并使第二层置物架与第一层置物架分离时更容易被收纳。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将对实用新型的特征、优点以及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第一层置物架组件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

图3a到图3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置物架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图3a示出了第二置物架与第二支撑件折叠的状态,图3b示出了第二置物架与第二支撑件半折叠的状态,图3c示出了第二置物架与第二支撑件完全打开的状态;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在将第二层置物架组件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组件时的示意图,其中第二层置物架3已安装至第一支撑件,而第二支撑件还未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

图5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第二层置物架组件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组件时第一层置物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处的B-B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1中要将第二层置物架组件从第一层置物架组件拆卸时第一层置物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处的B-B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1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层置物架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第二支撑件与第一层置物架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而且,图中各部件的尺寸和比例也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严格对应于实际产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的物流车包括第一层置物架组件1和第二层置物架组件2。第一层置物架组件1和第二层置物架组件2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整体物流车。该物流车为两层物流车并且在底部设置有滚轮,从而物流车可以由用户推动或拉动,以在不同地点之间运输物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第一层置物架组件的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第一层置物架组件1包括第一层置物架11和第一支撑件12。第一层置物架11由物流车的底座构成。物流车的底座呈长方体,下方安装有若干滚轮17。在图2中,滚轮17的数目为4个,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滚轮17的数目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改变。在第一层置物架11的顶部表面上设置有周向延伸壁,以使所放置的物品不容易掉落。

第一支撑件12在第一层置物架11的顶部表面的后端(第一端;另,本文中的方向术语,可以参考图2中所示的方向)处向上大致竖直延伸并且固定至第一层置物架。例如,第一支撑件12可以焊接至第一层置物架11,或者第一支撑件12与第一层置物架11一体成型。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件12也可以不从第一层置物架11竖直向上延伸,而是以倾斜的方式向上延伸,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2大致为板状,且上端向前稍微弯曲,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件12也可以成型为其它形状,例如方形柱或圆形柱等形状。在第一支撑件1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把手19,以供使用者在必要的时候用手施力。

下面结合图3a到图3c说明第二置物架组件的结构。图3a到图3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置物架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图3a示出了第二置物架与第二支撑件折叠的状态,图3b示出了第二置物架与第二支撑件半折叠的状态,图3c示出了第二置物架与第二支撑件完全打开的状态。

如图所示,第二层置物架组件2包括第二层置物架3和第二支撑件5。第二层置物架3为矩形板状,并且第二支撑件5也为板状。第二层置物架3的第一端(在图中为前端)与第二支撑件5的第一端(在图中为上端)通过合页枢转连接。当然,第二层置物架3与第二支撑件5之间的枢转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这样,当第二层置物架组件2从第一层置物架组件1上拆卸下来之后,第二层置物架组件所包括的第二层置物架3和第二支撑件5是一体的,收纳时不容易被遗落。另外,由于第二层置物架3和第二支撑件5可以枢转至图3a所示状态,因而很方便被收纳。再者,第二层置物架3和第二支撑件5枢转连接在一起,因而在安装和拆卸时少了第二层置物架3和第二支撑件5之间的安装和拆卸步骤。

如图4所示,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将第二层置物架组件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组件。具体而言,需要将第二层置物架3的第二端(图4中为后端)安装至第一支撑件12,并将第二支撑件5的第二端(图4中为下端)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11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图4中为前端)。在图4中,第二层置物架3已安装至第一支撑件,而第二支撑件还未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

下面结合图5至图8描述可以实现将第二层置物架组件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组件的结构特征,其中图5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1中第二层置物架组件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组件时第一层置物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处的B-B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1中要将第二层置物架组件从第一层置物架组件拆卸时第一层置物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处的B-B剖视示意图,图8是图1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第二支撑件5包括一个第一板50和两个第二板53。第一板50的水平两侧分别开设有自上而下贯通的槽部,从而使得第一板50的左右两端各自包括位于第二板53一侧(后侧)的第一部分(后板)501和位于第二板53另一侧(前侧)的第二部分(前板)502。也就是说,第二板53夹设在第一部分501和第二部分502之间。两块第二板53分别位于槽部中并且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例如弹簧。当然,该第一弹性装置也可以是除弹簧之外的其它可适用的弹性装置。两块第二板53能够在槽部中上下运动。第一板的第一部分501的下部包括朝着第二板53水平向前延伸的凸台。第一板的第二部分502的底面比第二板的底面更高。

第一层置物架11在顶部的前端具有与第二支撑件5的第二端(在图4中为下端)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第一可拆卸固定装置。该第一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长方形凹槽15,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安装在该凹槽15中。第一可拆卸固定装置还包括与第二板53对应的滑槽、在滑槽内设置的第二弹性装置如弹簧以及与第二弹性装置连接且上表面为斜面的滑块16。滑槽的底部还设置有倒L形固定件,倒L形固定件的水平面比滑块16和第二弹性装置的上表面更高,以用于如图6所示当第二支撑件5安装在第一层置物架11中时抵靠第一板的第二部分502的下端。

如图8所示,第一板的第二部分502包括作为施力装置的第一孔,第二板53包括第二孔,第二孔与第一孔同心并且比第一孔小。这样,第二孔会露出第一孔,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够到第二孔的内壁的作为施力部的底部。使用者通过手指下压第二孔的孔壁,就可以克服第一弹性装置的作用而向下移动第二板5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孔也可以贯穿第一板的第一部分501和第二部分502二者形成。

如图6和7所示,第二板53具有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如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当需要将第二支撑件5安装在第一层置物架11中时,将第二支撑件5向下插入凹槽15中,第一板50的第一部分501向下运动从而使滑块16克服第二弹性装置的作用被压缩退回(向前移动),当第一板50的第二部分502的凸台向下运动通过滑块16之后,滑块16会在第二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又伸展开(向后移动)并与第二板53的下端接触,直至第一板50的第二部分502抵靠倒L形固定件的上端,这时第二支撑件5无法再继续向下运动。此时,第二板53位于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第二支撑件5安装在第一层置物架11中,第二板53抵靠滑块16,滑块16处于延伸位置,并且第二板53的底端和凸台之间有用于容纳滑块的凹部22。当需要将第二支撑件5从第一层置物架11拆除时,如上所述使用者通过手指下压第二孔的孔壁,从而克服第一弹性装置的作用而向下移动第二板53至如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第二板53向下运动并且滑块被压缩退回(向前移动)。此时,就可以将第二支撑件5从第一层置物架11整体拔出。

在图6至图7中,第二板53的下端设置有与滑块16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这样可以使得第二板53的下行运动更顺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倒L形固定件也可以修改为其它形状;也可以通过除以上所述的第二孔之外的其它施力装置实现第二板53的下压运动。例如施力装置也可以是施力环或者施力凸起。施力环可以是固定至第二板的环形件,该环形件可以是柔性的(像绳套)、也可以是刚性的(像钥匙扣)、可以伸出第一孔(使用者从第一板外部就可以操作该施力环从而使第二板向下运动)、也可以不伸出第一孔(使用者就像操作上述第二孔一样将手指经由第一孔伸入而操作该施力环)。施力环的施力部包括所述施力环的内壁的底部。所述施力凸起是垂直第二板的平面延伸的凸起,施力凸起的施力部包括所述施力凸起的施力表面。施力凸起的形状没有具体要求,只要施力凸起的施力部从第一孔可见并且设置在比第一孔的内壁的底部更高的位置即可,也就是说,只要使用者可以经由第一孔对施力凸起的施力部施力从而实现第二板53的下行运动即可。而且,第二支撑件5也可以修改成仅包括一个第一板50和一个第二板5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板50中开设有自上而下贯通的一个槽部,第二板53位于槽部中。此外,第二板53的下端也可以不设置有与滑块16的斜面相配合的斜面,只要可以在下行过程中压缩滑块16向前运动即可。

第二层置物架3的第二端具有与第一支撑件1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的第二可拆卸固定装置。如图4所示,第二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在第二层置物架3的第二端上设置的凹槽以及在所述凹槽中左右两侧水平设置的两个插销。更具体而言,第二层置物架3的第二端(后端)具有形状与第一支撑件12的形状相配的凹槽,凹槽左右两侧设置有彼此相对的可以水平运动的两个插销。第一支撑件12在与所述两个插销对应的部位水平设置有两个插销孔。当需要将第二层置物架3安装至第一支撑件12时,可以将第二层置物架3的第二端的凹槽匹配至第一支撑件12,然后通过将两个插销从两侧插入在两个插销孔中来固定第二层置物架3和第一支撑件12。当需要将第二层置物架3从第一支撑件12拆除时,可以通过将两个插销从两侧拔出两个插销孔而使得第二层置物架3和第一支撑件12分离。

下面结合图9至图10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结构。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层置物架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物流车的第二支撑件与第一层置物架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在下文中,为了清楚起见,仅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对其他可以适用的各个部件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9所示,第二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从第二层置物架3的第二端的底部两侧竖直向下延伸的锁扣33,锁扣33用于插入在第一支撑件12左右两侧水平向前延伸的凸起所包括的锁环129内。当需要将第二层置物架3安装至第一支撑件12时,在锁扣33对准锁环129的情况下使第二层置物架3向下运动,直至锁扣33插入锁环129。当需要将第二层置物架3从第一支撑件12拆除时,使第二层置物架3向上运动,直至锁扣33脱离锁环129。

如图10所示,第一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在第一层置物架11上设置的凹槽以及在凹槽旁边水平设置的插销20,第二支撑件5上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凸起9,凸起9上设置有插销孔。

当需要将第二支撑件5安装至第一层置物架11时,将第二支撑件5的第二端插入第一层置物架11上设置的凹槽内,然后将插销20插入凸起9上设置的插销孔中。当需要将第二支撑件5从第一层置物架11拆除时,将插销20从凸起9上设置的插销孔中拔出并将第二支撑件5的第二端从第一层置物架11上设置的凹槽内拔出即可。

当然,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5为单一板即可,不需要像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还包括可以活动的第二板。

在本说明书中,每当提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优选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等时意味着针对该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这些用词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出现不一定都指代同一实施方式。此外,当针对任一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描述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点时,应当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在所有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点。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方面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改型和替换均可以应用到上述实施方式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