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618发布日期:2018-12-05 19:0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器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量逐年增多,车辆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由于人类不断追求车辆本身的性能、安全性及省油的效果,对于汽车零部件也越来越重视,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转向器上的齿条壳和齿轮壳均为直接连接,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容易磨损变形,在磨损之后,转向时,容易发生窜动,且转向器壳体需要对齿条壳上的衬套进行深加工,以便于衬套与齿条壳的贴合,一般深加工需要的配合零件多,重量大,生产节拍长,制造成本高。

因此,亟需一种不易磨损且结构简单和易于制作的转向器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器壳体,包括转向器壳体、钢管、输入轴壳体、轴承壳体和定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壳体与定位块通过钢管相连接,所述输入轴壳体设置在转向器壳体后端,所述轴承壳体设置在定位块后端,所述所述转向器壳体包括齿条壳、齿轮壳、磨损圈和衬套,所述齿条壳和齿轮壳通过磨损圈连接,所述齿条壳和齿轮壳的内壳均设有纤维层,所述磨损圈的外围圈设有凸起,以防止松动,所述衬套设置在齿条壳上,所述衬套的两端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齿条壳的两端设有多个与限位孔配合的限位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块的高度大于衬套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每端限位孔的数量为偶数个,所述限位凸块与限位孔的数量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壳体的壳内设有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壳体的壳内设有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层为尼龙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内设有定位孔,所述钢管穿过定位孔与定位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转向器上的齿条壳和齿轮壳通过磨损圈接连接,即使长时间使用之后,不易磨损变形,不易发生窜动,且在壳体内设尼龙纤维层密集不易断裂,当壳体产生碎屑的时候,尼龙纤维层可防止碎屑落入转向器内,保持转向器的稳定工作,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衬套结构简单,降低转向器的重量。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壳体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衬套与齿条壳安装图;

其中,1-转向器壳体11-齿轮壳12-齿条壳121-限位凸块

13-磨损圈14-衬套2-输入轴壳体3-钢管4-定位块

5-轴承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其中,以图1的方向为准。

如图1-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壳体,包括转向器壳体1、输入轴壳体2、钢管3、定位块4和轴承壳体5,所述转向器壳体1与定位块5通过钢管3相连接,所述输入轴壳体2设置在转向器壳体1后端,所述轴承壳5体设置在定位块4后端。

所述转向器壳体1包括齿条壳12、齿轮壳11、磨损圈13和衬套14,所述齿条壳12和齿轮壳11通过磨损圈13连接,所述齿条壳12和齿轮壳11的内壳均设有纤维层,所述磨损圈13的外围圈设有凸起,以防止松动,通过设置磨损圈13,即使长时间使用之后,不易磨损变形,不易发生窜动,所述衬套14设置在齿条壳12上,所述衬套14的两端对称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齿条壳的两端设有多个与限位孔配合的限位凸块121,所述限位凸块121的高度大于衬套的厚度,所述每端限位孔的数量为偶数个,所述限位凸块121与限位孔的数量匹配。

所述输入轴壳体2和所述轴承壳体5壳内均设有与齿条壳12、齿轮壳11的相同的纤维层,纤维层设置为尼龙纤维层,壳体内设尼龙纤维层密集不易断裂,当壳体产生碎屑的时候,尼龙纤维层可防止碎屑落入转向器内,保持转向器的稳定工作。

所述定位块4内设有定位孔,所述钢管穿过定位孔与定位块4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