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1325发布日期:2019-07-27 11:2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车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的各种自行车减震结构无法有效避免人体所受的震动,人在不平整的路面会感觉十分的颠簸,引起不适,即使对座椅进行改良,依旧无法再骑行过程中避免颠簸感,同时大部分自行车只对前轮进行了减震,后轮没有相应的结构,遇到恶劣地形时,后轮与地面的贴合情况会下降,导致性能的下降和危险的发生,在骑行过程中如果有台阶,对车辆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车辆会有较大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美观的减震车架,尤其适合不平整的路面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前叉,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减震弹簧、主杆、支撑杆、减震管、后叉,所述主杆为柱形管材,主杆上两个面积小的侧面设置成弧面,主杆两头分别设置座椅立管和前叉安装管,所述支撑杆结构与主杆相同,支撑杆一头设置踏板安装管,所述减震管为空心管,减震管直径小于座椅立管和踏板安装管,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减震管外侧,所述后叉包括滑动杆和活动杆,所述滑动杆两头设置通孔,滑动杆为空心管,所述活动杆两头设置通孔,活动杆为空心管,所述后叉设置两个。

所述前叉安装管通过轴承连接前叉,所述支撑杆焊接于主杆靠近前叉安装管一端,支撑杆与踏板安装管焊接,所述减震管两端分别与踏板安装管和座椅立管焊接,所踏板安装管与活动杆铰接,活动杆远离踏板安装管一端与滑动杆铰接,所述滑动杆远离活动杆一端铰接滑块,滑动杆与减震管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设置于滑块和座椅立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弹簧弹性与弹簧减震系统的弹簧强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杆和活动杆铰接处为高强度螺栓,并有防脱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前叉安装管下端向外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前叉设置弹簧减震系统,前叉底部连接车轮一端设置弹簧。

进一步的,连接滑动杆和减震管的滑块为一个圆环,滑块套设于减震管外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所述车架主体整体结构都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产生变形和损坏。

2、所述车架主体的各个结构都为空心柱体,提高了强度、刚度,更加安全稳定,不易损坏。

3、所述前后轮均有减震结构,提高在复杂地形的舒适感,同时能够更加贴合地面,增强轮胎的抓地效果,后轮的避震结构除了保护轮胎和结构,还能提高人体的舒适度,减轻人体感受到的震感。

4、前叉和车架主体有一定的角度,使前后轮分担重量均匀,重心保持在中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右视图。

图中:

1、车架主体 2、前叉 3、滑动杆

4、减震弹簧 5、座椅立管 6、主杆

7、支撑杆 8、前叉安装管 9、活动杆

10、踏板安装管 11、减震管 12、后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减震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和前叉2,所述车架主体1包括减震弹簧4、主杆6、支撑杆7、减震管11、后叉12,所述主杆6为柱形管材,主杆6上两个面积小的侧面设置成弧面,主杆6两头分别设置座椅立管5和前叉安装管8,所述支撑杆7结构与主杆6相同,支撑杆7一头设置踏板安装管10,所述减震管11为空心管,减震管11直径小于座椅立管5和踏板安装管10,所述减震弹簧4套设于减震管11外侧,所述后叉12包括滑动杆3和活动杆9,所述滑动杆3两头设置通孔,滑动杆3为空心管,所述活动杆9两头设置通孔,活动杆9为空心管,所述后叉12设置两个。

所述前叉安装管8通过轴承连接前叉2,所述支撑杆7焊接于主杆6靠近前叉安装管8一端,支撑杆7与踏板安装管10焊接,所述减震管11两端分别与踏板安装管10和座椅立管5焊接,所踏板安装管10与活动杆9铰接,活动杆9远离踏板安装管10一端与滑动杆3铰接,所述滑动杆3远离活动杆9一端铰接滑块,滑动杆3与减震管11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4设置于滑块和座椅立管5之间。

所述减震弹簧4弹性与弹簧减震系统的弹簧强度相同。

所述滑动杆3和活动杆9铰接处为高强度螺栓,并有防脱功能。

所述前叉安装管8下端向外倾斜。

所述前叉2设置弹簧减震系统,前叉2底部连接车轮一端设置弹簧。

连接滑动杆3和减震管11的滑块为一个圆环,滑块套设于减震管11外侧。

车架主体1的后叉12部分连接车后轮,前叉2部分连接车前轮,踏板安装管10安装踏板,车座安装于座椅立管5。

骑行过程中,前叉2的弹簧减震系统和减震弹簧4有效减少车体的震动,提高车辆寿命和人体舒适度,在复杂地形遇到过大的震动,减震弹簧4有效保证后轮与地面的贴合,防止后轮离地失去对车辆的控制,前叉2和车架主体有一定角度,提高稳定性,使前后轮分担重量均匀。

在遇到不平整的路面时,后轮会有一定的起伏限度,避免起落时车辆和地面的硬性碰撞,同时人体会感觉到缓慢的上下浮动,不会有明显的颠簸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