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车厢用盆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0298发布日期:2019-06-05 22:5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车厢用盆栽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辅助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车厢用盆栽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庭园艺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产生了对于盆栽的运输问题,为了避免盆栽出现挤压,一般会在快递车厢内设置盆栽架,传统的盆栽架无法进行折叠,当不使用或者该车厢不运输盆栽时,盆栽架的存在会影响其它物品的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输车厢用盆栽架,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运输车厢用盆栽架,包括底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多个放置板,底架上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多个第一下立柱、多个第一上立柱和多个第一铰链,第一下立柱的下端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下立柱的上端通过第一铰链与第一上立柱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上立柱在以第一铰链的旋转轴心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其转动方向朝向第二支架,第一上立柱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支架包括多个第二下立柱、多个第二上立柱和多个第二铰链,第二下立柱的下端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下立柱的上端通过第二铰链与第二上立柱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上立柱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上立柱在以第二铰链的旋转轴心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其转动方向朝向第一支架,放置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相套接,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上在各放置板的套接处均设有多个与放置板相匹配的弹簧卡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设计成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两部分,以及让放置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中的第一上立柱和第二支架中的第二上立柱相套接,然后利用弹簧卡销去对放置板进行限位,在需要使用盆栽架时,让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均处于竖直状态,并调整放置板至适当位置,即可,在不需要使用盆栽架时,将所有放置板均调至第一下立柱和第二下立柱之间,然后转动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使其折叠的靠近底架,折叠后可缩小体积,保证车厢具有足够的空间去运输其它物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与所有第一上立柱的上端相连接;第二支架还包括第二横梁,第二横梁与所有第二上立柱的上端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晃动。

进一步,第二下立柱的高度大于第一下立柱的高度,且第二下立柱的高度与第一下立柱的高度的差大于等于第一上立柱的宽度,第一下立柱的高度大于所有放置板的厚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一上立柱和第二上立柱折叠后,能够使其趋于水平,避免其存在向上翘起的可能,进一步缩小占用空间的大小,同时在盆栽架上堆放物品后不易压坏盆栽架。

进一步,还包括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包括供水设备、供水管路和喷水头,放置板的下表面设有喷水头,供水设备的出水端通过供水管路与喷水头的进水端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对盆栽进行洒水,避免盆栽干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运输车厢用盆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运输车厢用盆栽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运输车厢用盆栽架上安装夹持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架,2、第一支架,210、第一下立柱,220、第一上立柱,230、第一铰链,240、第一横梁,3、第二支架,310、第二下立柱,320、第二上立柱,330、第二铰链,340、第二横梁,4、放置板,410、倒T字形滑槽,5、弹簧卡销,510、定位销,520、弹簧,6、喷水头,7、夹持机构,710、夹块,720、螺杆,73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运输车厢用盆栽架,包括底架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和多个放置板4,底架1上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具体可以是底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或者,底架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本实施例中,以左右两侧为例进行描述。

第一支架2包括多个第一下立柱210、多个第一上立柱220和多个第一铰链230,第一下立柱2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第一上立柱220的数量与第一下立柱210的数量相等,第一铰链230的数量与第一下立柱210的数量相等,第一下立柱210、第一上立柱220和第一铰链230均优选为两个,第一下立柱210的下端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下立柱210的上端通过第一铰链230与第一上立柱220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上立柱220在以第一铰链230的旋转轴心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其(第一上立柱220)转动方向朝向第二支架3,第一铰链230可以为合页、转轴等。

第一上立柱220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支架3包括多个第二下立柱310、多个第二上立柱320和多个第二铰链330,第二下立柱3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第一上立柱220的数量与第二下立柱310的数量相等,第二铰链330的数量与第二下立柱310的数量相等,第二下立柱310、第一上立柱220和第二铰链330均优选为两个,第二下立柱310的下端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下立柱310的上端通过第二铰链330与第二上立柱320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上立柱320的上端为自由端,第二上立柱320在以第二铰链330的旋转轴心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其(第二上立柱320)转动方向朝向第一支架2,第二上立柱320可以为合页、转轴等。

放置板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立柱220和第二上立柱320相套接,其中,所谓的套接是指,放置板4的两端均设有过孔,而第一上立柱220穿过放置板4一端的过孔,第二上立柱320则穿过放置板4另一端的过孔,第一下立柱210、第一上立柱220、第二下立柱310和第二上立柱320均优选为矩形柱,第一上立柱220上在各放置板4的套接处均设有多个与放置板4相匹配的弹簧卡销5,第二上立柱320上在各放置板4的套接处均设有多个与放置板4相匹配的弹簧卡销5,所谓相匹配是指弹簧卡销5能够限制对应放置板4在第一上立柱220或第二上立柱320上进行向下活动或向下活动。

弹簧卡销5包括定位销510和弹簧520,第一上立柱220或第二上立柱320上设有安装孔,定位销510设置在安装孔内,弹簧520也设置在安装孔内,而弹簧520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孔的孔底和定位销510的一端相连接,定位销510远离弹簧520的一端伸出到安装孔之外,当将定位销510朝安装孔内挤压时,定位销510全部缩回到安装孔内,当撤掉挤压力时,定位销510远离弹簧520的一端将在弹簧520的作用下重新伸出到安装孔之外。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具体如下:

第一支架2还包括第一横梁240,第一横梁240与所有第一上立柱220的上端相连接,第二支架3还包括第二横梁340,第二横梁340与所有第二上立柱320的上端相连接,第一横梁240与第一上立柱220之间的连接方式最好为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横梁340与第二上立柱320之间的连接方式最好为可拆卸式连接,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卡接等,这样在需要卸掉放置板4时,可以拆掉第一横梁240和第二横梁340,然后让放置板4从第一上立柱220的上端和第二上立柱320的上端抽出。

第二下立柱310的高度(竖直设置的高度)大于第一下立柱210的高度(竖直设置的高度),且第二下立柱310的高度与第一下立柱210的高度的差大于等于第一上立柱220的宽度(水平放置时的高度),其中,第一上立柱220的宽度指:第一上立柱220远离第二下立柱310的一侧距第一上立柱220靠近第二下立柱310的一侧的距离。

如图4、图5所示,运输车厢用盆栽架,还包括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包括供水设备、供水管路和喷水头6,部分放置板4的下表面设有喷水头6,供水设备的出水端通过供水管路与喷水头6的进水端相连接,在各放置板4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储水槽,储水槽的槽底设有贯穿放置板4的漏水孔,位于上方的放置板4上的储水槽内的水能够通过漏水孔流入到位于下方的放置板4上的储水槽内,底架1上设有蓄水槽,位于最下方的放置板4上的储水槽内的水能够通过漏水孔流入到蓄水槽内,供水设备包括水箱和水泵,水箱设置在底架1的下方,蓄水槽内的水能够流入到水箱内,水泵设置在水箱内,水泵用于将水箱内的水通过供水管路供给到喷水头6,当喷水头6在喷水时,可能会有部分水喷洒在放置板4上,若不设置储水槽、漏水孔,喷洒到放置板4上的水会流到车厢底板上,污染车厢底板。

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盆栽晃动,每块放置板4上均多个设有夹持机构7,夹持机构7包括多个夹块710、螺杆720和螺母730,放置板4上设有多个倒T字形滑槽410,倒T字形滑槽410未贯穿放置板4,所有倒T字形滑槽410呈圆形分布,每个倒T字形滑槽410处均设有一块夹块710,每个倒T字形滑槽410内均设有一根螺杆720,螺杆720的螺帽端处在倒T字形滑槽410内,而螺杆720的杆体穿过夹块710后与螺母730相连接,当需要夹持盆栽时,松开螺母730,让螺杆720的螺帽端在倒T字形滑槽410内滑动,滑动到适当位置后锁紧螺母730,夹块710则跟随被固定,多个夹块710共同配合从而实现对盆栽的夹持,每个夹块710与盆栽相接触的表面均设有橡胶垫,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保证夹持时的稳固性。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