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9498发布日期:2019-11-01 22:1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可变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儿童车。



背景技术:

儿童车是儿童的玩具,通过儿童车可以锻炼儿童的协调能力,还可以给儿童增添乐趣,但是现有的儿童车用途单一,只能水平移动行走,不能实现其他功能增添乐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实现平移功能和摇摇车功能的可变儿童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儿童车,包括车身组件和车轮组件,车身组件包括座椅和车架,车架设置有车轮安装位,车轮组件包括车轮和气杆,车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气杆的自由端上,气杆驱动车轮沿气杆的伸缩方向移动,气杆的固定端与车轮安装位铰接,车轮绕气杆的固定端在竖直面转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可伸缩的车轮和可转动的车轮,车轮位于横向位置时,儿童车可水平移动,供儿童学步使用,而当车轮位于纵向下方时,可利用伸缩的气杆,使得儿童车上下摇动,继而实现摇摇车功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轮安装位为设置在车架的车轮安装槽,车轮安装槽沿横向设置有横向开口,车轮安装槽沿纵向朝下设置有纵向开口;车轮在横向开口和纵向开口之间转动。

由上可见,气杆可在横向开口和纵向开口方便移动,实现不同的状态的切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轮绕车轮轴向转动,车轮轴向与伸缩方向平行,车轮位于横向开口处时,车轮轴向沿横向布置,车轮位于纵向开口处时,车轮轴向沿纵向布置。

由上可见,车轮位于横向开口,利用车轮面实现滚动行走,而车轮位于纵向下方时,车轮的轴向面放置在地面上,继而提高儿童车在摇摇车模式下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架在车轮安装槽内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位于气杆的上方,支撑柱与气杆邻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架包括车身骨架和壳体,车轮安装槽设置在壳体上,车身骨架的轮撑部穿过壳体,支撑柱位于轮撑部上。

由上可见,利用车身骨架提高车身强度,支撑柱对气杆进行支撑,提高儿童车的行走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轮安装槽设置有定位孔,车轮组件还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穿过气杆的固定端的铰孔并安装在定位孔中。

由上可见,利用固定杆和定位孔的连接,使得铰接配合更为稳固。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可变儿童车还包括主控制器和蓝牙模块,主控制器向气杆输出控制信号,主控制器和蓝牙模块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蓝牙模块可与接收控制信号,实现不同模式的调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车轮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车架设置有至少三个车轮安装位,车轮组件分布在座椅的外侧。

由上可见,多个车轮组件的布置,提高儿童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儿童车实施例处于行走模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儿童车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儿童车实施例中车身骨架和壳体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儿童车实施例处于行走模式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儿童车实施例处于摇摇车模式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变儿童车实施例处于摇摇车模式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可变儿童车1包括车身组件和四个车轮组件,车身组件包括座椅12和车架,四个车轮组件分别位于座椅12的外周,即座椅12的前侧布置两个后侧布置两个,车架包括车身骨架11、前壳体21和后壳体31,车身骨架11连接在前壳体21和后壳体31之间,车身骨架11包括沿横向布置的两个承载杆体,座椅12设置在车身骨架11的中部,座椅设置有靠背17,两个承载杆体之间通过连杆14连接,并且在承载杆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踏板13,每个承载杆体在朝向前壳体21和朝向后壳体31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有轮撑部15,轮撑部15基于车身骨架11横向弯曲延伸,且轮撑部15朝向延伸地设置有支撑柱16,支撑柱16在下端面设置凹陷部,其用于与气杆41定位配合。

前壳体21的上方设置有操作手柄28和操作按钮27,在前壳体21位于操作按钮27处设置有主控制器、存储器、蓝牙模块和喇叭,主控制器用于向气杆41输出控制信号,主控制器和蓝牙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存储器在存储相应的操作程序外,还可以存放一些儿童歌曲,继而通过主控制器在喇叭进行播放歌曲或语音提醒。前壳体21和后壳体31上均设置有LED模块29。

前壳体21还包括的下方朝横向两侧设置有延伸柱22,延伸柱22在外端部设置有车轮安装位,车轮安装位为设置在前壳体21的车轮安装槽23,车轮安装槽23沿横向设置有横向开口24,车轮安装槽23沿纵向朝下设置有纵向开口25,在车轮安装槽23沿横向设置有定位孔26,在后壳体31在横向两侧设置有车轮安装位,后侧的车轮安装位为设置在后壳体31的车轮安装槽33,车轮安装槽33沿横向设置有横向开口34,车轮安装槽33沿纵向朝下设置有纵向开口35,在车轮安装槽33沿横向设置有定位孔36。

车身骨架11的位于前侧的轮撑部16穿过前壳体21,车身骨架11的位于后侧的轮撑部16穿过后壳体31,支撑柱16分别伸出在车轮安装槽23或车轮安装槽33内。

参照图4,并结合图2,车轮43组件包括车轮43、气杆41和固定杆42,车轮43可转动地连接在气杆41的自由端上,气杆41驱动车轮43沿气杆41的伸缩方向移动,气杆41的固定端与车轮43安装位铰接,具体是通过固定杆42穿过气杆41的固定端的铰孔并安装在定位孔26中,车轮43绕气杆41的固定端即固定杆42在竖直面转动,使得车轮43在横向开口24和纵向开口25之间转动,车轮43位于横向开口24处时,车轮43轴向沿横向布置,气杆41横向布置并位于支撑柱16的下方,通过支撑柱16与气杆41邻接支撑,车轮43绕车轮轴向转动,车轮轴向与伸缩方向平行,参见图5和图6,车轮43转动位置时,车轮43位于纵向开口25处时,车轮轴向沿纵向布置。

参照图5和图6,结合图1和图3,下面对可变儿童车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可变儿童车使用方法包括行走模式使用步骤和摇摇车模式使用步骤。

行走模式使用步骤包括:

将四个车轮43转动至横向位置,使车轮43的车轮轴向沿横向布置,车轮43的车轮面与地面接触,并可实现滚动,儿童可对乘坐在座椅12上,或儿童推动座椅12的靠背,继而可变儿童车1沿横向移动。

摇摇车模式使用步骤包括:

将车轮43转动至纵向下端位置,使车轮43的车轮轴向沿纵向布置,车轮43的轴向面与地面接触;

在主控制器的对四个气杆41的分别驱动下,气杆41沿纵向伸缩移动,气杆41按照一定时序升降,使可变儿童车1得前侧和后侧按照一定的时序升降,可实现不同的摇摇车模式,如前侧气杆伸长,后侧气杆缩回,前侧气杆缩回,后侧气杆伸长,又例如左侧气杆伸长,右侧气杆缩回,左侧气杆缩回,右侧气杆伸长,又例如气杆沿外周依次伸缩等。

上述是本案的较佳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是可以具有更多变化,如可变儿童车采用三轮设置,前侧设置一个车轮组件,后侧设置两个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同样是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又例如前侧采用上述实施例的伸缩车轮组件,而后侧使用常规的自由转动的车轮,利用前侧的转动和伸缩,同样也是能够实现本案实用新型目的。

由上可见,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可伸缩的车轮和可转动的车轮,车轮位于横向位置时,儿童车可水平移动,供儿童学步使用,而当车轮位于纵向下方时,可利用伸缩的气杆,使得儿童车上下摇动,继而实现摇摇车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