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965发布日期:2019-06-11 23:43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和后前副车架,前副车架和后前副车架都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稳定杆、转向机、发动机悬置、摆臂等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的重要支撑结构,副车架是关键的受力部件。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指的是汽车在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方面的性能,这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给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然而,悬架系统中副车架的nvh性能是影响整车nvh性能的关键指标。副车架结构噪声会引起加速车内轰鸣声、怠速车内噪声大、匀速噪声大等问题。为了降低nvh指标,中国专利201810183379.2“一种优化中低频段噪音的前副车架”公开了一种矩形盒结构的前副车架,通过此结构优化了前副车架中低频(100-150hz)传递特性,降低了整车各工况在中低频段的噪声水平,最终提升了车内加速、匀速声品质。但是此专利中的前副车架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前车体安装架,相比一般直接与车体相连的前副车架,这种连接方式降低了车体和前副车架的刚性连接,同时安装架的存在还加剧了前副车架的振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汽车前副车架总成,本发明具有密闭的矩形盒体结构,通过矩形盒体结构让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共同受力,使得前副车架总成受力平衡,还改变了矩形盒体与前安装架的连接方式,通过包覆的方式将前安装架包覆在矩形盒体内,增强了矩形盒体与前安装架之间的连接面积,分散了应力,提高了矩形盒体与前安装架之间的刚度以及和车体之间连接的牢度,同时还能减少前副车架总成的振动;为了增强前安装架的强度,将前安装架设计为分体式,在分体式内加装支撑片,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前安装架的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所述的前副车架上板具有向下的下翻边,所述的下翻边延伸到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上让所述的前副车架上板和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合围成矩形盒体结构,位于所述前副车架上板前部的所述下翻边底部还设置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加强边,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前部设置有与所述加强边相配合的延伸部,所述的加强边与所述的延伸部固定连接,前副车架总成两侧部分别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前安装架,所述的前安装架由两个半框体拼接而成,两个所述的半框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上设置有主支撑框,所述的下翻边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支撑框相配合的后悬置支架连接孔,所述后悬置支架连接孔位于前副车架总成前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上还设置有若干条对称的肋支撑条,所述的肋支撑条位于所述主支撑框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前副车架总成后部呈弧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前副车架总成前部具有两个相对的凸出部,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前部与所述的凸出部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前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凸出部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前副车架总成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连接部,所述的前副车架上板和所述前副车架下板在所述连接部的部分分别向下凹陷和向上凸起形成加强固定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前安装架包括连接管和固定框,所述的固定框固定在所述的安装槽内,所述的连接管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的弧形槽上焊接固定有前固定套筒。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的半框体将另一个所述半框体包裹在内,所述的前安装架上具有拼接台阶面,所述的安装槽具有和所述拼接台阶面相配合的拼接固定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前副车架总成上还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凸角,所述的凸角上设置有后固定套筒。

本申请是一种矩形盒体结构前副车架总成,本申请则是完全密封的矩形盒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中低频段的噪声水平,并且极大的减少体积,但相比梯形结构的前副车架总成,矩形盒结构主体与车体之间的刚度和牢度是较差的,因为需要较长的前车体安装架进行连接,较长的前车体安装架带来了行驶中的不稳定性,容易在高速状态产生晃动,以至于影响驾驶体验以及提高噪音、抖动水平。本申请中矩形盒体结构的侧边由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的下翻边和上翻边共同合围而成,这种设计使得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共同受力,使得前副车架总成总体受力更加平均,同时改变了前安装架与前副车架总成的连接方式,将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与前安装架之间焊接的方式改为包覆式拦截,提高前安装架与前副车架总成的接触面积,降低连接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高强度连接,显著降低连接处的变形量。还改变了前安装架结构,由一体式改为分体式,通过在分体式内加装若干个支撑片达到增强前安装架强度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矩形盒体结构让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共同受力,使得前副车架总成受力平衡,还改变了矩形盒体与前安装架的连接方式,通过包覆的方式将前安装架包覆在矩形盒体内,增强了矩形盒体与前安装架之间的连接面积,分散了应力,提高了矩形盒体与前安装架之间的刚度以及和车体之间连接的牢度,同时还能减少前副车架总成的振动;为了增强前安装架的强度,将前安装架设计为分体式,在分体式内加装支撑片,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前安装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立体图1。

图4为本发明立体图2。

图5为本发明立体图3。

图6为本发明内部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侧面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图3-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8所示,汽车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上板1和前副车架下板2,所述的前副车架上板1具有向下的下翻边11,所述的下翻边11延伸到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2上让所述的前副车架上板1和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2合围成矩形盒体结构,前副车架总成后部呈弧形。前副车架总成前部具有两个相对的凸出部3,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前部与所述的凸出部3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前安装架4设置在所述凸出部3上。前副车架总成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连接部5,侧边连接部5上设置有侧部连接孔51,所述的前副车架上板1和所述前副车架下板2在所述侧边连接部5的部分分别向下凹陷和向上凸起形成加强固定部52。位于所述前副车架上板1前部的所述下翻边11底部还设置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加强边12,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2前部设置有与所述加强边12相配合的延伸部21,所述的加强边12与所述的延伸部21固定连接。

前副车架总成两侧部分别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的安装槽22,所述的安装槽22内固定安装有前安装架4,所述的前安装架4由两个半框体拼接而成,其中一个所述的半框体将另一个所述半框体包裹在内,两个所述的半框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片41。所述的前安装架包括连接管42和固定框43,所述的固定框43固定在所述的安装槽22内,所述的连接管43上设置有弧形槽44,所述的弧形槽44上焊接固定有前固定套筒5。所述的前安装架4上具有拼接台阶面45,所述的安装槽22具有和所述拼接台阶面45相配合的拼接固定槽24。前副车架总成上还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凸角6,所述的凸角6上设置有后固定套筒7。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2上设置有主支撑框25,所述的下翻边11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支撑框25相配合的后悬置支架连接孔26,所述后悬置支架连接孔26位于前副车架总成前部。所述的前副车架下板2上还设置有若干条对称的肋支撑条23,所述的肋支撑条23位于所述主支撑框25两侧。

由于处于前端的与车体固定的固定点两头距离较长,严重影响了连接的强度,尤其是在颠簸的路面中、高速行驶时可能会造成前安装架4的撕裂,且常常造成前副车架总成与车体之间的晃动。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在不改变连接结构的情况下,本申请优化前安装架3与前副车架总成之间的连接方式达到提高连接强度、减少振动的问题。在本申请中,矩形盒体结构的侧边由前副车架上板1的下翻边11延伸到前副车架下板2,下翻边11底部还设置有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加强边12,前副车架下板2前部设置有与所述加强边12相配合的延伸部21,所述的加强边12与所述的延伸部21固定连接。这种结构中,主要由前副车架上板1受力,可以降低前副车架下板2的重量、厚度,减少了成本,加强边12和延伸部21可以进一步的分散前副车架总成上的应力。在本申请中,前安装架4与前副车架上板1和前副车架下板2之间不再是直接的竖直放置形式,而采用包覆的形式,既通过安装槽22,前副车架上板1的下翻边11将前安装架4包裹在内,这样极大的增加了前副车架上板1和前安装架4直接的接触面积,同时为了保证前安装架4的稳定,前安装架4采用半框体拼接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方便在框体内加装支撑片41,通过若干支撑片41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前安装架4的强度。由于采用了不同连接方式,使得在本申请中不需要复合衬套,降低了整体质量,同时减少了成本。这种包覆式的连接方式由于接触面大,使得振动的情况减少,保持了前安装架4与前副车架总成之间的稳定。由于前副车架总成为一体式矩形盒体结构,为了保持矩形盒体结构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变形,在矩形盒体内部设置有主支撑框25和肋支撑条23,通过主支撑框25和肋支撑条23起到支撑作用,即使矩形盒体部分受损,也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同时主支撑框25还起到对后悬置支架连接孔26的支撑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