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头转向锁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7807发布日期:2019-12-03 17:5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头转向锁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踏车的车头结构,特别是一种车头转向锁固装置。



背景技术:

脚踏车的车头一般将把手与前轮的前叉固定连接,把手与前叉通过车头碗结构与脚踏车的主体部分连接,使得把手能够通过前叉带动前轮转向,以便骑行人员控制行走方向;但是脚踏车在停车时,车头部分不能锁固,容易因刮擦、碰撞等因素发生车头任意转动,造成脚踏车倾倒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停车时锁固车头,防止车头任意转动造成脚踏车倾倒的车头转向锁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头转向锁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状上碗,上碗上端设置有一法兰盘状第一固定部;

一圆环形固定件,具有中空固定贯孔,固定件下端设置有一凹槽状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配合固定连接,固定件上段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面向固定贯孔的轴向卡制槽,固定件上段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

一转动件,转动件内部设置有一转动贯孔,转动件上段内表面设置有有面向转动贯孔的一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

一卡制件,卡制件上端设置有一推抵部,卡制件主体部分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数量、形状与卡制槽互相一致的多个卡制柱,推抵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

一头盖,头盖内表面下段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固定结合;

一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卡制件与头盖之间,弹性件靠抵于卡制件并推抵头盖;

所述上碗的第一固定部设置有自上碗的外壁面凸设的复数个卡制齿,相邻卡制齿之间相距一固定距离,固定件具有朝向上碗的一固定面,第二固定部设置于固定面上,且第二固定部具有复数个凹设的固定槽,各固定槽之间相距有一固定距离,使每二个固定槽之间具有一固定凸台,各固定槽供第一固定部的各卡制齿卡制固定;

所述转动件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轴向止滑痕;

所述固定件内表面的多个卡制槽为弧形凹槽,相邻卡制槽之间实体部分也为弧形凸起,使得固定件上段内表面构成梅花孔结构;卡制件的卡制柱外表面也为弧形,卡制件外表面位于相邻卡制柱之间的部分也为弧形,使得卡制件主体部分外表面构成梅花柱结构;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沿卡制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圆柱,每个圆柱自卡制件上表面竖直向上延伸;第二定位部为沿头盖内表面均匀设置的多个圆弧形轴向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形状、数量与圆柱一致;

所述头盖内表面位于相邻限位凹槽之间部分也为圆弧形;

所述弹性件为波浪型垫片,波浪型垫片具有靠抵于该头盖的一高端,及靠抵于该推抵部的一低端。

本实用新型的车头转向锁固装置,能够直接调整转动件,以选择脚踏车的车头把手处于锁固状态或者松释状态,在松释状态时脚踏车可以转向骑行,脚踏车停车时,调整至锁固状态,防止车头任意转动造成脚踏车倾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头转向锁固装置组合完成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头转向锁固装置分解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头转向锁固装置分解后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头转向锁固装置处于锁固状态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头转向锁固装置处于松释状态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上碗10

第一固定部11

卡制齿111

固定件20

第二固定部21

固定槽211

固定凸212

固定贯孔22

卡制槽23

外螺纹24

固定面25

转动件30

转动贯孔31

内螺纹32

转动面33

止滑痕331

卡制件40

卡制柱41

推抵部42

第一定位部421

弹性件50

头盖60

第二定位部61

锁固状态q1

松释状态q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设置

一上碗10,概成管状,该上碗10具有相对的二端,该上碗10的其中一端具有一第一固定部1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11具有自该上碗10的外壁面凸设的复数个卡制齿111,各该卡制齿111之间相距一固定距离;

一固定件20,具有一第二固定部21及一固定贯孔22,该第二固定部21与该第一固定部11固定连接,而该固定件20具有面向该固定贯孔22的一卡制槽23,且该固定件20具朝反向该固定贯孔22的一外螺纹24,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件20具有朝向该上碗10的一固定面25,该第二固定部21设置于该固定面25上,且该第二固定部21具有复数个凹设的固定槽211,各该固定槽211之间相距有一固定距离,使每二个该固定槽211之间具有一固定凸212,各该固定槽211供以让该第一固定部11的各该卡制齿111卡制固定,各该卡制齿111受到各该固定凸212的固定,使该上碗10不会延着周向转动;而该卡制槽2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梅花孔;

一转动件30,具有一转动贯孔31,该转动件30具有面向该转动贯孔31的一内螺纹32,该内螺纹32与该外螺纹24啮合,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件30另具有反向该转动贯孔31的转动面33,该转动面33上设有复数个止滑痕331,该转动面33供以让使用者转动,并借由该止滑痕331让使用者能够更轻易地转动该转动件30;

一卡制件40,具有一卡制柱41及一推抵部42,该卡制柱41供以卡制结合于该卡制槽23内,该推抵部42上设有一第一定位部421,在本实施例中,该卡制柱41为一梅花凸柱,该梅花凸柱供以卡制于该梅花孔中,借此使该上碗10无法转动;

一弹性件50;

一头盖60,具有一第二定位部61,该第二定位部61与该第一定位部421固定结合,该弹性件50设置于该头盖60及该卡制件40之间,该弹性件50靠抵于该卡制件40并推抵该头盖60。

较佳地,该第一定位部421为环绕该卡制件40的复数个圆柱,而该第二定位部61为环绕该头盖60的复数个圆槽,借由各该圆柱分别卡制于各该圆槽,使该卡制件40不会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50为一波浪型垫片,由于波浪型垫片具有靠抵于该头盖60的一高端,及靠抵于该推抵部42的一低端,借由该弹性件50推抵该卡制件40,使该卡制件40的该卡制柱41能够卡制固定于该卡制槽23内。

以上为本新型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之结构组态及其连接关系,本新型之使用方式如下所述:

本新型具有一锁固状态q1及一松释状态q2;

请参阅图4,当本新型于该锁固状态q1时,该卡制件40的该第一定位部421卡制于该第二定位部61内,进而使该固定件20无法相对该第二定位部61转动,该上碗10借由该固定件20无法转动而不会转动;

当使用者需要转动该上碗10时,则使用者手部握持该转动件30的该转动面33,借由该转动面33上的止滑痕331提供使用者手部更多的摩擦力,让使用者能够轻松转动该转动件30,当该转动件30转动时,借由该内螺纹32及该外螺纹24配合,使该第一定位部421逐渐脱离第二定位部61;

当该第一定位部421脱离该第二定位部61后,本新型从该锁固状态q1转变至该松释状态q2,进而让使用者能够转动该上碗10;

当使用者欲自该松释状态q2回复至该锁固状态q1时,则再转动该转动件30,该转动件30借由该内螺纹32与该外螺纹24配合,使该转动件30逐渐靠近该头盖60,使该第一定位部421朝向该第二定位部61移动,进而使该第一定位部421卡制于该第二定位部61内,即回复至该锁固状态q1。

由于使用者能够直接调整该转动件30,以选择本新型系位于该锁固状态q1或该松释状态q2,当使用者在骑乘脚踏车时,能够使用本新型并转换至该松释状态q2,当使用者停车时,则能够使用本新型并转换至该锁固状态q1,进而解决脚踏车在停车时因车头容易转动而倾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车头转向锁固装置,能够直接调整转动件,以选择脚踏车的车头把手处于锁固状态或者松释状态,在松释状态时脚踏车可以转向骑行,脚踏车停车时,调整至锁固状态,防止车头任意转动造成脚踏车倾倒。

具体设计思路:

本新型系关于脚踏车的车头,特别系关于一种车头转向锁固装置,主要用以锁固车头,防止车头转动。

【1】一般脚踏车的车头是借由将把手与脚踏车的前叉带动连接,并通过一车头碗,借此当使用者在转用把手时,脚踏车的前叉亦能够转动,以此让使用者能够控制脚踏车转向的方位。

【2】然而,脚踏车在停车后,其车头容易因其它的用路人碰撞或经过而转动其车头,当车头被任意转动时,则容易造成脚踏车倾倒。

【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解决脚踏车因车头无法锁固,造成停车时容易倾倒的问题。

本新型之目的在于,解决脚踏车因车头无法锁固,在停车时容易倾倒的缺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