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8685发布日期:2019-12-10 19:4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前部主要有前保险杠、前格栅、前大灯、周边装饰亮条和发动机盖,是汽车前部外观品质的关键部位,消费者购买车辆对此处观察较为严格。随着轿车的前格栅设计日益复杂,重量也随之上升,导致前保险杠下沉的几率更高。

目前,为了解决前保险杠的下垂问题,通常会在前防撞梁本体上增加支撑。但是,前防撞梁本体设置的z向高度比前保险杠质心低,导致防下沉效果不佳;另外,受前格栅进风量影响,造成油冷器上移导致喇叭中间无法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因在前防撞梁本体上增加防止汽车前格栅下垂的支架导致的防下沉效果不佳、影响前格栅进风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该前纵梁总成通过将辅助支架连接在前纵梁端板总成上,以便于对前保险杠支架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防止前保险杠支架下沉,并且保证了前格栅的进风不受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前纵梁总成,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本体、前纵梁端板总成和辅助支架,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的一侧与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前端面连接,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前防撞梁安装板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辅助支架连接,所述辅助支架设置为能够通过顶壁辅助支撑前保险杠支架。

可选的,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的顶端形成有朝向所述前纵梁本体的方向翻折的端板翻边,所述辅助支架的顶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底壁贴合所述端板翻边设置并与所述端板翻边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端板翻边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前纵梁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设置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沿垂直于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的板面方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向内弯折的顶部翻边,所述顶部翻边沿所述端板翻边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所述顶部翻边的顶壁与所述端板翻边的底壁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形成有向内弯折的底部翻边,所述底部翻边沿所述前纵梁本体顶壁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底部翻边的底壁与所述前纵梁本体的顶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邻近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的一侧形成向内弯折的侧翻边,所述侧翻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部翻边和所述底部翻边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以下形式中的至少一种:

形式一: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形成有减重孔;

形式二:所述连接板形成有凹筋;

形式三:所述辅助支架包括前端板、顶部连接板、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所述顶部连接板包括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前保险杠支架的主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主板两侧并向下延伸的一对肋板,所述主板、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前端板连接,所述主板的另一侧形成为所述连接部,一对所述肋板分别与所述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连接,所述内连接板和外连接板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形式四:所述辅助支架的前端面形成有喇叭安装孔,以用于安装喇叭;

形式五:所述连接板支撑在所述端板翻边的中部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所述车身包括前保险杠支架、前格栅、前防撞梁总成、一对前防撞梁安装板、多个安装支架以及一对所述的前纵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两侧分别与每个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每个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的另一侧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多个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顶部并且分别与所述前格栅连接,所述前格栅与所述前保险杠支架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安装支架能够支撑所述前保险杠支架和前格栅,所述前保险杠支架搭设在一对所述辅助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该前纵梁总成通过将辅助支架连接在前纵梁端板总成上,以便于对前保险杠支架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前保险杠支架下沉,并且保证了前格栅的进风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前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纵梁本体;2、前纵梁端板总成;21、端板翻边;3、辅助支架;31、前端板;32、内连接板;33、外连接板;34、顶部连接板;341、主板;342、连接部;343、肋板;4、连接板;41、顶部翻边;42、底部翻边;43、侧翻边;44、减重孔;45、凹筋;5、前保险杠支架;6、前格栅;7、前防撞梁安装板;8、前防撞梁总成;9、安装支架;10、发动机罩;11、吸能盒;12、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纵梁总成,如图1-5所示,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本体1、前纵梁端板总成2和辅助支架3,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一侧与所述前纵梁本体1的前端面连接,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前防撞梁安装板7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辅助支架3连接,所述辅助支架3设置为能够通过顶壁辅助支撑前保险杠支架5。其中,前纵梁端板总成2可以采用各种合理的连接方式与辅助支架3连接,例如,采用焊接;第一部分指的是,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连接前防撞梁安装板7所对应的部分,第二部分指的是,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位于第一部分上方的部分,即,在前纵梁端板总成2与前防撞梁安装板7连接的前提下,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位于第一部分上方的剩余闲置部分。这样,有利于有效利用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端面,在前纵梁本体1和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第一部分之间彼此对应设置并相互连接的前提下,能够在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端面的剩余闲置部分(即,第二部分)所对应的位置处连接辅助支架3,合理利用了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端面的有效利用面积以及前纵梁端板总成2周围的安装空间,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设计合理,并且,辅助支架的安装位置较为靠近前保险杠支架5的重心位置,有利于更稳固的支撑前保险杠支架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该前纵梁总成通过将辅助支架连接在前纵梁端板总成2上,以便于对前保险杠支架5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前保险杠支架5下沉,并且保证了前格栅的进风不受影响。

为了提高辅助支架的承重能力,优化前保险杠支架5的稳定性和固定强度,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顶端形成有朝向所述前纵梁本体1的方向翻折的端板翻边21,所述辅助支架3的顶部包括连接部342,所述连接部342的底壁贴合所述端板翻边21设置并与所述端板翻边21连接,使得辅助支架形成悬臂结构以用于支撑前保险杠支架5,通过提高了辅助支架和前纵梁端板总成2之间的连接面积来优化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结构简单,支撑稳固,防止前保险杠支架5下沉。其中,辅助支架3的连接部342可以采用各种合理的连接方式与端板翻边21连接,例如,焊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辅助支架所形成的悬臂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保障前保险杠支架5的安装稳定性,所述前纵梁总成包括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与所述端板翻边21连接,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与所述前纵梁本体1连接,使得前纵梁本体1能够通过连接板4固定端板翻边21,防止端板翻边21因承重而发生形变,有效地解决了辅助支架因安装空间受限而形成悬臂结构所造成的承重能力较弱的问题,有利于前纵梁本体1能够通过端板翻边21为辅助支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牢固可靠。其中,连接板4可以采用各种合理的连接方式分别与端板翻边21和前纵梁本体1连接,例如,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设置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有效利用了端板翻面21的有效面积,通过将连接板4的底部采用加宽设置,合理利用了安装空间,并且提高了连接板4和前纵梁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提高了连接板4对辅助支架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沿垂直于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板面方向设置,在保证前纵梁本体1和端板翻边21之间的固定强度的前提下,减小了连接板的宽度,优化了整体结构,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设置有向内弯折的顶部翻边41,所述顶部翻边41沿所述端板翻边21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所述顶部翻边41的顶壁与所述端板翻边21的底壁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形成有向内弯折的底部翻边42,所述底部翻边42沿所述前纵梁本体1顶壁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且所述底部翻边42的底壁与所述前纵梁本体1的顶壁连接,有利于提高连接板4分别与前纵梁本体1和端板翻边21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强化了连接板4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并且减少了连接板4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为了加强连接板4自身的承载能力,所述连接板4的邻近所述前纵梁端板总成2的一侧形成向内弯折的侧翻边43,所述侧翻边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部翻边41和所述底部翻边42连接,优化连接板4自身的刚性强度,有利于提高连接板4对辅助支架的支撑强度和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的中部形成有减重孔44,节省了材料,成本低,减轻了因增设连接板4所导致的前纵梁本体1增加的实际承重量;所述连接板4形成有凹筋45,使得连接板4不易变形,加强了连接板4的刚性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支架3包括前端板31、顶部连接板34、内连接板32和外连接板33,所述顶部连接板34包括用于辅助支撑所述前保险杠支架5的主板341以及连接于所述主板341两侧并向下延伸的一对肋板343,所述主板341、内连接板32和外连接板33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前端板31连接,所述主板341的另一侧形成为所述连接部342,一对所述肋板343分别与所述内连接板32和外连接板33连接,所述内连接板32和外连接板33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兼顾了辅助支架的自身刚度好和质量轻,成本低。其中,辅助支架3采用自焊接的方式,刚度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前防撞梁总成和前防撞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吸能盒11,使得车体在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前防撞梁总成对吸能盒11进行压溃以引爆气囊ecu,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在保证辅助支架所形成的悬臂结构的自身刚度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缩短该悬臂结构的长度,减少了车体在发生碰撞时对吸能盒11造成的压溃影响,保证了气囊ecu的准确引爆,提高了安全性能;此外,还能够节省安装空间,有利于该辅助支架集成其他部件的安装点,例如,集成喇叭安装点,具体的,所述辅助支架3的前端面形成有喇叭安装孔,以用于安装喇叭12,有效利用了安装空间,解决了由于前端散热器和油冷器散热不良所导致的喇叭无法安装的问题,实现了喇叭布置空间的最优化。具体的,如图5所示,喇叭安装孔可以形成在辅助支架3的前端板31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支撑在所述端板翻边21的中部位置处,使得端板翻边21受力更为均衡,提高了连接板4对端板翻边21整体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如图1-5所示,所述车身包括前保险杠支架5、前格栅6、前防撞梁总成8、一对前防撞梁安装板7、多个安装支架9以及一对所述的前纵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的两侧分别与每个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7的一侧连接,每个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7的另一侧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多个所述安装支架9沿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前防撞梁总成8的顶部并且分别与所述前格栅6连接,所述前格栅6与所述前保险杠支架5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安装支架9能够支撑所述前保险杠支架5和前格栅6,所述前保险杠支架5搭设在一对所述辅助支架3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该车身通过设置上述的前纵梁总成,使得前保险杠支架5和前格栅6能够通过安装支架9支撑在前防撞梁总成8上,同时还能通过辅助支架用于辅助支撑前保险杠支架,更一步地提高了前保险杠支架5的安装稳固性,防止了前保险杠支架5发生下沉,并且保证了前格栅的进风不受影响,还改善了前格栅6与车身的发动机罩10、前保险杠支架5以及前大灯之间的装配精度差的问题,保证了前格栅6与车身的发动机罩10、前保险杠支架5之间的匹配间隙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身。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