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休闲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812发布日期:2020-01-10 14:28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休闲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休闲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常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具有体积小巧,骑乘方便,绿色无污染等优点,从而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促进电动自行车厂商不断的研发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电动自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休闲电动自行车具有舒适、安全等特点。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休闲电动自行车:包括有骨架和前挡风板,所述前挡风板设置在骨架前端倾斜连接柱上,所述前挡风板沿其中间部位向两边呈流线型向后倾斜设置;所述前挡风板的上、下两端向其中间部位呈向前曲线凸起设置;所述前挡风板的底部与底板前端平滑曲线连接设置;所述骨架中间部位上设置有鞍管,所述鞍管与后轮支架通过减震结构连接设置,通过设置有前挡风板能够对驾驶员在驾驶电动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对驾驶员进行防风避物,从而起到保护驾驶员安全的作用;同时在鞍管后方对鞍管设置有减震结构,对坐在鞍座上的驾驶员起到了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使驾驶员在驾驶电动车时更加舒适。

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结构包括有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铰接在鞍管上,其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二连接柱铰接在后轮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柱外表壁外套设有挡环,且挡环的内表壁与第二连接柱的外表壁螺纹连接设置;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挡板上,另一端压设在挡环上,这样设置可以对未行使电动车减震弹簧的初始弹力进行调节,从而便于调节鞍管的减震效果。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后座箱和后坐垫,所述后坐垫固定设置在后座箱的上方;所述后座箱通过后座箱支柱支撑设置在后轮正上方;在后坐垫的正后方设置后坐靠背,所述后坐靠背的倚靠端面呈两侧向中间沿内凹陷设置;所述后坐垫的前方设置有呈倒立“u”形设置的扶手架;这样在使后座上的乘客能够较为舒适的倚靠在靠背上时,又能够通过扶手架进行支扶,提高了后座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安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前照灯组件,所述前照灯组件包括外壳体和设置有在外壳体内部的照射灯,所述外壳体呈三角状设置,且外壳体由中间部位沿其两端呈弧状向后倾斜设置;所述照射灯在外壳体内由左到右依次包括有左转向灯、大灯和右转向灯;前照射灯组件的外壳体在能够起到美观的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小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风阻,从而更有利于电动车的行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休闲电动自行车通过将前挡风板设置在骨架前端倾斜连接柱上,所述前挡风板沿其中间部位向两边呈流线型向后倾斜设置;所述前挡风板的上、下两端向其中间部位呈向前曲线凸起设置;这样前挡风板在对后方的驾驶员进行防风避物,从而起到保护驾驶员安全的作用,同时也尽可能的减小了前挡风板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产出的风阻,从而使电动车行驶耗能减少,从而提高了电动车的行程。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骨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照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休闲电动自行车:包括有骨架1和前挡风板2,所述前挡风板2设置在骨架1前端倾斜连接柱11上,所述前挡风板2沿其中间部位向两边呈流线型向后倾斜设置;所述前挡风板2的上、下两端向其中间部位呈向前曲线凸起设置,这样使得前挡风板2在对后方的驾驶员进行防风避物,保护驾驶员安全,同时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在前挡风板2前表面的空气能够沿其平滑表面呈流线型向其外侧端流过,这样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前挡风板2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风阻,从而使电动车行驶过程中耗能更少,进而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所述前挡风板2的底部与底板12前端平滑曲线连接设置;所述骨架1中间部位上设置有鞍管3,所述鞍管3与后轮支架4通过减震结构5连接设置;通过减震结构5对鞍管3进行支撑减震,能够使坐在鞍座上的驾驶员在驾驶电动车行驶在较为恶劣的路况上时能够更加舒适。所述减震结构5包括有第一连接柱51、第二连接柱52和减震弹簧53,所述第一连接柱51的一端铰接在鞍管3上,其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挡板511;所述第二连接柱52铰接在后轮支架4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柱52外表壁外套设有挡环521,且挡环521的内表壁与第二连接柱52的外表壁螺纹连接设置;所述减震弹簧53的一端设置在挡板511上,另一端压设在挡环521上;通过调节挡环521在第二连接柱52上的位置,从而能够改变减震弹簧53的初始弹力大小,从而能够根据不同驾驶员的需求来改变减震结构5的减震效果。

还包括有后座箱6和后坐垫7,所述后坐垫7固定设置在后座箱6的上方;所述后座箱6通过后座箱支柱61支撑设置在后轮正上方;在后坐垫7的正后方设置后坐靠背8,所述后坐靠背8的倚靠端面呈两侧向中间沿内凹陷设置,这样使在乘客倚靠靠背时背部能够与后坐靠背8充分接触,从而使后座乘客倚靠在后坐靠背8上时更加舒适;所述后坐垫7的前方设置有呈倒立“u”形设置的扶手架9,所述扶手架9的底部焊接在骨架1上,其顶部扶手处设置在后坐垫7前方,进而可以使乘客在搭乘电动车时,通过手扶扶手架9来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

还包括有前照灯组件10,所述前照灯组件10包括外壳体101和设置有在外壳体100内部的照射灯,所述外壳体101呈三角状设置,且外壳体101由中间部位沿其两端呈弧状向后倾斜设置,这样在能够起到美观的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小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风阻,从而更有利于电动车的行驶。所述照射灯在外壳体101内由左到右依次包括有左转向灯102、大灯103和右转向灯10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