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3282发布日期:2020-10-02 09:0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儿童车。



背景技术:

儿童车是一种常用的儿童代步工具,一种儿童车的结构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下方的车轮、与底盘连接的侧框,侧框与底盘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儿童可乘坐或躺卧于底盘上。该结构的儿童车可以拖行,也可以推行。可以单独设置把手,也可以将侧框作为拖行或推行时的把手。目前市面上的该类型的儿童车存在折叠后体积大的问题,尤其是车轮不能够与底盘相对折叠,存放占用空间,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儿童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儿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儿童车包括底盘、与底盘相连接的轮组件,底盘包括内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当折叠儿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相互转动靠拢,轮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轮组件、与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轮组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通过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在底盘的下方,第二位置在底盘的里侧,

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轮组件及底盘相连接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和第一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第二底架和第二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位于第一位置,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在所连接组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相互折叠的同时带动分别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滑动而转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和第一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第二底架和第二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分别由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滑动而驱动转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轮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螺旋槽,第一驱动件具有与第一螺旋槽相滑动连接;第二轮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第二驱动件具有与第二螺旋槽相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第一轮组件包括枢转连接在第一底架上的第一套管、与第一套管相连接的第一接头、转动连接在第一接头上的第一轮子,第一螺旋槽开设在第一套管上;第二轮组件包括枢转连接在第二底架上的第二套管、与第二套管相连接的第二接头、转动连接在第二接头上的第二轮子,第二螺旋槽开设在第二套管上。

可选地,连接组件还包括下部与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杆、下部与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杆,第一侧杆的上部和第二侧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杆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底架相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二侧杆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底架相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第一侧杆的上部和第二侧杆的上部相同轴转动连接的上接头、内侧与上接头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架和第二上架、上端与第一上架相转动连接且下端与第一侧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连杆、上端与第二上架相转动连接且下端与第二侧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连杆。

更进一步地,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上连杆、第二上连杆、上接头各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折叠儿童车的左右两侧,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上架和第二上架分别位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正上方,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上架和第二上架分别靠拢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

可选地,连接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底架相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架、一端与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底架相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架、一端与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架和第二滑动架上。

更进一步地,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第一底架的外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框、与第二底架的外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框、一端与第一滑动架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侧框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连杆、一端与第二滑动架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侧框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连杆。

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侧连杆、第二侧连杆各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折叠儿童车的左右两侧,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分别垂直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设置,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分别靠拢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折叠儿童车,通过其结构设计,在折叠后,车轮翻转至底盘的里侧,从而使整车扁平,极大地减小了占用空间,存放和携带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折叠儿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儿童车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2为附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折叠儿童车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折叠儿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儿童车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8为附图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中局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7所示折叠儿童车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附图1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附图7所示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附图1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附图7所示的折叠儿童车在套有布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10、第一底架;120、第二底架;121、拉手;130、第一上架;140、第二上架;150、第一轮组件;1511、第一螺旋槽;151、第一套管;152、第一接头;153、第一轮子;160、第二轮组件;1611、第二螺旋槽;161、第二套管;162、第二接头;163、第二轮子;170、第一侧杆;171、第一上连杆;172、第一驱动件;173、上接头;180、第二侧杆;181、第二上连杆;182、第二驱动件;190、推把;

210、第一底架;220、第二底架;230、第一侧框;240、第二侧框;

250、第一轮组件;2511、第一螺旋槽;251、第一套管;252、第一接头;253、第一轮子;260、第二轮组件;2611、第二螺旋槽;261、第二套管;262、第二接头;263、第二轮子;270、第一滑动架;271、第一驱动件;280、第二滑动架;281、第二驱动件;291、第一连杆;292、第二连杆;293、第一侧连杆;294、第二侧连杆;

300、布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下述实施例中的术语“内侧”和“外侧”为一个部件的相对的两侧,其中,朝向拖车的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拖车中心的方向为“外”,而“左侧”和“右侧”则为该部件的另外一对相对的两侧,左右两侧之间以及内外两侧之间为该部件的“里侧”。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至附图6,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儿童车包括车架和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底盘,所述轮组件与底盘相连接,底盘包括内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当折叠儿童车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相互展开,且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共同构成供儿童乘坐的承托面,当折叠儿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相互转动靠拢。

轮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110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轮组件150、与第二底架120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轮组件160,第一轮组件150和第二轮组件160均通过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在底盘的下方,第二位置在底盘的里侧。折叠儿童车还包括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110和第一轮组件150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一驱动件171、与第二底架120和第二轮组件160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二驱动件181,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轮组件150和第二轮组件160均位于第一位置,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轮组件150和第二轮组件160分别通过第一驱动件171和第二驱动件181的滑动而转动至第二位置。

具体地,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直槽(附图中未显示出),第一轮组件150上设置有第一螺旋槽1511,第一驱动件171的一端同时在长直槽和第一螺旋槽1511中滑动。更为具体地,第一轮组件150包括枢转连接在第一底架110上的第一套管151、与第一套管151相转动连接的第一接头152、转动连接在第一接头152上的第一轮子153,第一螺旋槽1511开设在第一套管151上。同样地,第二轮组件160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1611,第二驱动件181的一端同时在长直槽和第二螺旋槽1611中滑动。同样更为具体地,第二轮组件160包括枢转连接在第二底架120上的第二套管161、与第二套管161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接头162、转动连接在第二接头162上的第二轮子163,第二螺旋槽1611开设在第二套管161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相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的相互转动而带动动作。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下部与第一底架110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杆170、下部与第二底架120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杆180,第一侧杆170的上部和第二侧杆18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第一底架110、第二底架120、第一侧杆170、第二侧杆180构成了四连杆机构。上述第一驱动件171的一端与第一侧杆170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底架110相滑动连接,上述第二驱动件181的一端与第二侧杆180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底架120相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第一侧杆170的上部和第二侧杆180的上部相同轴转动连接的上接头173、内侧与上接头173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架130和第二上架140、上端与第一上架130相转动连接且下端与第一侧杆170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连杆172、上端与第二上架140相转动连接且下端与第二侧杆180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连杆182,第一侧杆170、第一上架130、第一上连杆172、上接头173构成了四连杆机构,相应地,第二侧杆180、第二上架140、第二上连杆182、上接头173构成了四连杆机构。

第一侧杆170、第二侧杆180、第一上连杆172、第二上连杆182、上接头173各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折叠儿童车的左右两侧,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同侧的第一侧杆170、第二侧杆180构成了折叠儿童车的侧框,第一上架130和第二上架140分别位于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的正上方,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上架130和第二上架140分别靠拢于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

优选地,在第二上架140上转动连接有推把190,折叠儿童推车在打开状态时,推把190相对第二上架140打开,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推把190相对第二上架140收拢。

优选地,在第二底架120的内侧设置有拉手121,在折叠时,可以提拉该拉手121,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折叠操作。

工作原理:

向上提拉拉手121,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在重力的作用下相互转动向彼此靠拢,第一底架110、第二底架120、第一侧杆170、第二侧杆180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动作,使第一侧杆170与第一底架110之间转动靠拢,第二侧杆180与第二底架120之间转动靠拢,从而使第一驱动件171和第二驱动件181转动,进而第一驱动件171和第二驱动件181分别相对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滑动,在第一驱动件171与第一螺旋槽1511的滑动配合作用下,使第一轮组件150相对第一底架110转动,同样地,在第二驱动件181与第二螺旋槽1611的滑动配合作用下,使第二轮组件160相对第二底架120转动,从而使第一轮组件150和第二轮组件160分别翻转至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的里侧。同时,由于第一侧杆170和第二侧杆180的相对转动收拢,带动第一侧杆170、第一上架130、第一上连杆172、上接头173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以及第二侧杆180、第二上架140、第二上连杆182、上接头173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同时动作,第一上架130和第二上架140分别向下转动而收拢。直至所有部件全部收拢靠近,形成扁平的形状,整车折叠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架和第二上架形成所述儿童车的上围框架,所述上围框架和底盘之间上围设有布套,从而形成中空的收容空间。当折叠儿童车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轮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此时轮组件位于底盘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车架所在的空间之外,且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的转轴沿车架左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当儿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轮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此时轮组件位于所述车架所在的空间之内,且所述第一轮子和第二轮的转轴沿车架的前后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或共线设置。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7至附图14,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儿童车包括车架和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底盘,所述轮组件与底盘相连接,底盘包括内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当折叠儿童车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相互展开,且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共同构成供儿童乘坐的承托面,当折叠儿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相互转动靠拢。

轮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210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轮组件250、与第二底架220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轮组件260,第一轮组件250和第二轮组件260均通过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在底盘的下方,第二位置在底盘的里侧。折叠儿童车还包括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210和第一轮组件250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一驱动件271、与第二底架220和第二轮组件260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二驱动件281,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轮组件250和第二轮组件260均位于第一位置,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轮组件250和第二轮组件260分别通过第一驱动件271和第二驱动件281的滑动而转动至第二位置。

具体地,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直槽,第一轮组件250上设置有第一螺旋槽2511,第一驱动件271的一端在长直槽和第一螺旋槽2511中滑动。更为具体地,第一轮组件250包括枢转连接在第一底架210上的第一套管251、与第一套管251相连接的第一接头252、转动连接在第一接头252上的第一轮子253,第一螺旋槽2511开设在第一套管251上,第一接头520与第一套管510之间可以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相枢转连接使第一轮子530可以万向转动。同样地,第二轮组件260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2611,第二驱动件281的一端在长直槽和第二螺旋槽2611中滑动。同样更为具体地,第二轮组件260包括枢转连接在第二底架220上的第二套管261、与第二套管261相连接的第二接头262、转动连接在第二接头262上的第二轮子263,第二螺旋槽2611开设在第二套管261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相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的相互转动而带动动作。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210相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架270、一端与第二底架220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架270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291,第一驱动件271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架270上;第一底架210、第二底架220、第一连杆291以及第一滑动架270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同样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二底架220相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架280、一端与第一底架210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架280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292,第二驱动件281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动架280上;第一底架210、第二底架220、第二连杆292以及第二滑动架280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具体地,第一连杆291和第二连杆292各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折叠儿童车的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第一底架210的外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框230、与第二底架220的外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框240、一端与第一滑动架270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侧框230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连杆293、一端与第二滑动架280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侧框240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连杆294。第一侧连杆293、第一滑动架270、第一底架210以及第一侧框230构成曲柄滑块机构;第二侧连杆294、第二滑动架280、第二底架220以及第二侧框240构成曲柄滑块机构。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侧框230和第二侧框240分别垂直于第一底架110和第二底架120设置,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侧框230和第二侧框240分别靠拢于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第一连杆291、第二连杆292、第一侧连杆293、第二侧连杆294各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折叠儿童车的左右两侧。

工作原理:

在进行折叠时,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相对转动并靠拢,二者的连接处向上移动,在二者相对转动的带动下,第一底架210、第二底架220、第一连杆291、第一滑动架270所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以及第一底架210、第二底架220、第二连杆292、第二滑动架280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同时动作,使第一滑动架270和第二滑动架280向内侧移动,第一驱动件271和第二驱动件281分别在第一螺旋槽2511和第二螺旋槽2611内滑动,在第一驱动件271和左右两侧的第一螺旋槽2511的相互作用下,左右两侧的第一轮组件250同时转动并向着第一底架210的里侧翻转,同样地,在第二驱动件281和左右两侧的第二螺旋槽2611的相互作用下,左右两侧的第二轮组件260同时转动并向着第二底架220的里侧翻转,从而实现了第一轮组件250和第二轮组件260的折叠收拢。同时,在第一滑动架270和第二滑动架280的移动带动下,第一侧连杆293、第一滑动架270、第一底架210、第一侧框230所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以及第二侧连杆294、第二滑动架280、第二底架220、第二侧框240所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同时动作,在第一侧连杆293和第二侧连杆294的带动下,第一侧框230和第二侧框240分别向第一底架210和第二底架220转动靠拢。直至所有部件全部收拢,形成扁平的形状,整车完成折叠。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框230、第二侧框240和底盘之间上围设有布套300,从而形成中空的收容空间。当折叠儿童车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轮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此时轮组件位于底盘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车架所在的空间之外,且第一轮子253和第二轮子263的转轴沿车架左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当儿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轮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此时轮组件位于所述车架所在的空间之内,且所述第一轮子253和第二轮子263的转轴沿车架的前后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或共线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折叠儿童车,通过其结构设计,在折叠后,车轮翻转至底盘的里侧,从而使整车扁平,极大地减小了占用空间,存放和携带十分方便。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