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模块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2596发布日期:2022-11-05 03:1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前端模块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端模块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前端模块是设置在汽车前端的重要零部件,用于安装防撞梁、大灯、保险杠等各种汽车配件。
3.在现有的一些前端模块中,前端模块采用竖向设置的框体结构。这种结构前端模块较高,当前端模块使用在不同车身上时,由于车身前端的高度有限,前端模块容易与车身前端的底护板或发动机盖等其他配件的安装位置产生冲突,使前端模块能够适配的车身结构有限。当换到不同车身上时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底护板或者发动机盖的形状,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前端模块,所述前端模块在保证稳固地集成连接部件的前提下,能够适配不同的车身结构,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5.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前端模块的车辆。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所述前端模块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且包括:主横梁,所述主横梁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主横梁上设有散热器配合位以安装散热器,所述主横梁上设有主定位孔,所述主定位孔用于与装配工装配合以定位;第一前支杆,所述第一前支杆连接在所述主横梁的前侧,所述第一前支杆为沿左右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前支杆上设有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以用于安装前防撞梁。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主横梁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主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较小,同时,第一前支杆位于主横梁的前侧,能够保证前端模块整体在竖直方向上依旧具有较小的高度。当前端模块安装在车身前端时,在车身前端的安装位置调整范围较大,不易与底护板或发动机盖等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产生冲突,从而前端模块能够适配于更多不同的车身结构,使前端模块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模块还包括两个后支耳,所述后支耳连接在所述主横梁的后侧,两个所述后支耳邻近所述主横梁的两端,每个所述后支耳上均设有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以用于安装所述前防撞梁。
9.进一步地,所述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和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均为前防撞梁安装孔以配合前防撞梁安装螺栓,所述前防撞梁安装孔的轴线竖向设置,所述前防撞梁安装孔的孔径构造成大于所述前防撞梁安装螺栓的直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前支杆的上表面均设有前保安装位,以用于安装前保险杠。
11.进一步地,所述主横梁的上表面还设有至少两个前保定位销,以与所述前保险杠上的定位孔配合。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定位孔位于所述主横梁的前表面上,所述主定位孔为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其中一个所述主定位孔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模块还包括:第二前支杆,所述第二前支杆连接在所述主横梁的前侧,所述第二前支杆为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二前支杆的前端设有喇叭安装位以用于安装喇叭。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横梁的前表面还设有机盖锁安装位以用于安装机盖锁。
1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机盖锁安装位的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前支杆上,分别设有机盖锁工装定位孔。
1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横梁上邻近两端分别设有大灯安装孔组,所述大灯安装孔组包括大灯横梁安装位以安装大灯横梁,所述大灯安装孔组还包括大灯安装位以安装大灯。
1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横梁上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所述主横梁上表面设有进气管定位孔以定位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定位孔位于所述通风通道上方。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前端模块。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端模块安装在车身前端时,在车身前端内的安装位置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不易与底护板或发动机盖等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产生冲突,从而车身前端的部件排布设置可更为灵活。
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前端模块的一个方向的立体视图;
23.图2是图1实施例的前端模块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视图;
24.图3是图1实施例的前端模块的前视图。
25.附图标记:
26.前端模块100、
27.主横梁1、
28.散热器配合位11、主定位孔12、前保定位销13、机盖锁安装位14、
29.大灯安装孔组15、大灯横梁安装位151、大灯安装位152、大灯定位孔153、
30.通风通道16、进气管定位孔17、美化板安装位18、
31.第一前支杆2、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前保安装位22、机盖锁工装定位孔23、
32.后支耳3、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
33.第二前支杆4、喇叭安装位41。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100。
38.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100,前端模块100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前端模块100包括:主横梁1和第一前支杆2。
39.其中,主横梁1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主横梁1上设有散热器配合位11以安装散热器,主横梁1上设有主定位孔12,主定位孔12用于与装配工装配合以定位。第一前支杆2连接在主横梁1的前侧,第一前支杆2为沿左右方向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前支杆 2上设有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以用于安装前防撞梁。
4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主定位孔12,在部件集成组装于前端模块100的工序中,可通过主定位孔12与装配工装配合,使前端模块100与装配工装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集成部件与车身的装配。
41.此外,散热器配合位11和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分别位于主横梁1和第一前支杆 2上,能够将散热器和前防撞梁的安装位置错开,防止两者的安装位置产生冲突。其中,通过将第一前支杆2设置于主横梁1的前侧,能够使前防撞梁位于车头前侧,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前防撞梁能够更好的保护车身。
42.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前支杆2设置为至少两个,相对应的,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 21也为至少两个,能够使前防撞梁在前端模块100上通过多个位置连接,保证前防撞梁和前端模块100的稳固连接。在此基础上,多个第一前支杆2沿左右分布,即多个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也沿左右分布,能够使前防撞梁与第一前支杆2连接时,多个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和第一前支杆2受力均匀,从而前防撞梁能够通过第一前支杆2更稳固的连接在前端模块100上。
43.在本技术的前端模块100中,主横梁1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主横梁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较小,同时,第一前支杆2位于主横梁1的前侧,能够保证前端模块100整体在竖直方向上依旧具有较小的高度。当前端模块100安装在车身前端时,在车身前端的安装位置调整范围较大,不易与底护板或发动机盖等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产生冲突,从而前端模块100能够适配于更多不同的车身结构,使前端模块100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44.前端模块100这种设计,有利于部件布局紧凑,而且前端模块100与各部件的安装位基本上沿主横梁1布置,部分安装位在主横梁1尺寸不足时可以布在第一前支杆2上,满足了散热器配合位11和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的前后间距要求。前端模块100整体上尺寸较小,各安装位位置相对现有技术更加集中。
45.本技术中为应对各安装位的集中设置需要,将前端模块100设置为一体成型件,在生产工艺上较为简单,且能够保证较好的结构强度。此外,前端模块100采用塑料件能够减轻前端模块100的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且塑料件相对于金属件更耐腐蚀,具有更好的耐用性。
46.综上,本技术的前端模块100,脱离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外形上趋近于横杆,结构简单、定位方便、整体重量轻、平台通用性较好,可以与散热器及前防撞梁集成为一个系统实现集成。而且这种前端模块100的结构,可调节性强,方便调节部件位置及装配关系。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前端模块100还包括两个后支耳3,后支耳3 连接在主横梁1的后侧,两个后支耳3邻近主横梁1的两端,每个后支耳3上均设有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以用于安装前防撞梁。在这样的结构下,后支耳3位于主横梁1 的后侧,能够保证前端模块100整体在竖直方向上依旧具有较小的高度,能够保证前端模块100的通用性。
48.此外,通过在后支耳3上设置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能够增加前防撞梁在前端模块100上的连接位置,两个后支耳3邻近主横梁1的两侧,两个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 的距离较远,能够使前防撞梁更稳定的连接在前端模块100上。在此基础上,前防撞梁通过多个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和两个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连接在前端模块100上,能够使前防撞梁和前端模块100更为稳固。
49.在本方案中,对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的结构也不做限定。例如,在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可设置安装孔,此时前防撞梁可通过插销与安装孔的配合连接在前端模块100 上,此时,在前防撞梁通过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与前端模块100稳固连接的基础上,插销与安装孔在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处的配合,用于对前防撞梁和前端模块100的连接稳定性进行补充。
50.进一步地,前防撞梁第一安装位21以及前防撞梁第二安装位31,两处前防撞梁安装位均为前防撞梁安装孔,用以配合前防撞梁安装螺栓,前防撞梁安装孔的轴线竖向设置,前防撞梁安装孔的孔径构造成大于前防撞梁安装螺栓的直径。
51.通过将前防撞梁安装孔的轴线竖向设置,通过设置垫片等方式,可以调节前防撞梁与前端模块100的竖向间距,从而调节前端模块100相对前防撞梁的高度。
52.而且,前防撞梁安装孔所在的表面与前防撞梁安装孔的轴线垂直,前防撞梁安装螺栓配合在前防撞梁安装孔内时,可保证前防撞梁安装螺栓头部与前防撞梁安装孔所在的表面均匀接触,使两者之间受力均匀,能够保证前防撞梁安装螺栓与前防撞梁安装孔的配合效果,从而保证前防撞梁和前端模块100的连接可靠性。
53.此外,前防撞梁安装孔的孔径构造成大于前防撞梁安装螺栓的直径,使前防撞梁安装螺栓在前防撞梁安装孔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便于补偿部件在加工中产生的尺寸偏差导致的孔位偏移,保证所有前防撞梁安装螺栓能够设置在对应的前防撞梁安装孔中。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多个第一前支杆2的上表面均设有前保安装位
22,以用于安装前保险杠。可以理解的是,前保险杠位于车身的最前端,且前保险杠具有一定的高度,在第一前支杆2的上表面设置前保安装位22,能够使前保险杠在前端模块100上的安装位置较为靠前,方便将其他部件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内侧。此外,多个第一前支杆2均设有前保安装位22,也就是说,前保险杠在前端模块100上通过多个位置连接,能够保证前保险杠和前端模块100的稳固连接。
55.进一步地,主横梁1的上表面还设有至少两个前保定位销13,以与前保险杠上的定位孔配合。由此,在前保险杠的装配中,通过多个前保定位销13与前保险杠上对应的定位孔配合,能够方便的对前保险杠在前端模块100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使前保险杠能够初步连接在前端模块100上,便于前保安装位22与前保险杠的对应连接位置配合,使前保险杠的装配更为简便高效。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主定位孔12位于主横梁1的前表面上,主定位孔 12为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其中一个主定位孔12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由此,两个主定位孔12沿左右方向具有一定距离,且位于同一高度上,使定位孔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此外,将其中一个主定位孔12设置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可在保证定位效果的前提下,使装配工装在其中一个主定位孔12中的连接位置具有调整空间,便于补偿前端模块100在加工中产生的尺寸偏差导致的孔位偏移,保证装配工装能够与主定位孔12配合。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前端模块100还包括:第二前支杆4,第二前支杆4连接在主横梁1的前侧,第二前支杆4为沿左右方向分布的两个,第二前支杆4 的前端设有喇叭安装位41以用于安装喇叭。
58.由此,第二前支杆4在主横梁1前端伸出一段距离,且喇叭安装位41在第二前支杆 4的前端,从而在喇叭安装在喇叭安装位41上时,喇叭的位置较为靠前,且喇叭距离主横梁1具有一段距离,使喇叭的周围具有一定的空余空间,喇叭发出的声音受到的阻挡较少,便于喇叭发出的声音向各个方向传递,保证喇叭的使用效果。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主横梁1的前表面还设有机盖锁安装位14以用于安装机盖锁。可以理解的是,机盖锁用于控制发动机盖的开闭,且机盖锁位于发动机盖的边缘位置,而机盖锁与前保险杠在前端模块100上的安装位置固定。
60.也就是说,当发动机盖、机盖锁和前端模块100均完成装配后,发动机盖的边缘与前保险杠的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即发动机盖与前保险杠之间的缝隙不易发生变化,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证前保险杠不会影响到发动机盖的开闭,且保持原有的外观效果。
61.进一步地,位于机盖锁安装位14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前支杆2上,分别设有机盖锁工装定位孔23。机盖锁工装定位孔23用于与机盖锁装配工装配合,使前端模块100与机盖锁装配工装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机盖锁在前端模块100上的装配。
6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主横梁1上邻近两端分别设有大灯安装孔组15,所述大灯安装孔组15包括大灯横梁安装位151以安装大灯横梁,所述大灯安装孔组15还包括大灯安装位152以安装大灯。可以理解的是,大灯位于车身前端的两侧,将大灯安装孔组15设置在主横梁1的两端,能够方便大灯的安装,此外,大灯横梁安装位151在主横梁1的两侧,使大灯横梁安装在主横梁1上时,能够沿车身前端的两侧向后延伸,使大灯横梁可用于容纳大灯的供电和控制线路。
63.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大灯安装位152和大灯横梁安装位15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进行定位,前端模块100与前防撞梁单边预留2mm间隙,保证前端模块100的前后方向位置可以调整,散热器上端与前端模块100通过散热器配合位11装配在一起,下端与前防撞梁装配在一起。喇叭、机盖锁、挡风板也在此依次装配在前端模块100上。前端集成装配在一起后整体通过主定位孔12定位在前端模块工装上,然后工装与车身定好位之后装配在车身上。
75.这种前端模块100在组装后,后期维修更换方便,出现问题时,可只更换一个前端模块100即可,不需要整体更换前端部件。这种前端模块100与前端部件组装后,还能将前端模块100根据需要,进行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调整,便于各部件装配位置匹配,保证前端质量,减少生产线质量问题。
7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前端模块100。
7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端模块100安装在车身前端时,在车身前端内的安装位置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不易与底护板或发动机盖等其他部件的安装位置产生冲突,从而车身前端的部件排布设置可更为灵活。
7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100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7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