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兼做童椅的自行车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87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兼做童椅的自行车衣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载物架,具体地说是一种装在自行车后轮上的、并可兼做童椅的自行车衣架新结构。
自行车后衣架是乘骑者携带少量物品时常放置的位置所在。物品放于自行车衣架上,并用后衣架上的弹力夹夹紧物品,使之不易滑脱而掉至车下。但在携带盛装松散物品的长条袋子乘骑自行车时,由于袋子长度大大长于后衣架的宽度,将袋子平躺放在后衣架上时,袋子的两端要下堕,经常的情况是下堕的袋边会蹭在自行车后轮或后轮的辐条上,既增加了阻力又有破包的可能,因而不能正常行进。另一点,学龄前儿童常由家长携带于自行车上上下班,特别是女士们因多骑坤车,因此只能让孩子坐在后衣架上,或是坐在绑扎在后衣架上的小车座内。幼童如单坐于后衣架上,因乘坐不稳,危险性较大。后衣架上绑小车座,则不便携带其他物品乘骑自行车。上述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较为理想的解决办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缺陷的新式自行车衣架,使之具备多种功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原有自行车衣架的两侧杆上接有网架,网架的一端接有可转动的连板,在自行车衣架的后部横杆上接有靠背架。在靠背架的两边杆上有可与连板相连接的连接件。网架和靠背架均可绕所连接的自行车衣架相应部位转动,靠背架与连板为活动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1为现有自行车衣架,5为已有配套的弹力夹。在自行车衣架1的两侧杆上各套接一网架2。网架2的形式为在一横顶杆下伸出3-5根立杆,每根立杆的底部有一弯曲的弧部,这样可增大两网架之间的宽度,以容纳幼儿。每根立杆的底端部可接一圆卡套,套在自行车的侧杆上,从而使网架可绕侧杆旋转。在网架2的一端连接有连板3,连板3可通过设置在连板一侧的上下两个圆卡套套在网架边缘的立杆上来实现转动连接。自行车衣架后部的横杆上套接着靠背架4,在靠背架4的两边杆上有可与连板3相连接的连接件7。
连接件7可为丁字形销钉,其直立部分穿过并限位在靠背架4的边杆上。在连板3的对应位置上有扁孔。连接时,网架及靠背架均直立起,连板绕在靠背架的里侧,连接件丁字形销钉7的横柄部分对准连板上的扁孔并穿过,然后转动横柄90°,使之卡在连板上。这样即可固定两网架与靠背架一起组成童椅,供幼儿使用。松脱连接件7,将网架2向自行车衣架的两侧旋下,靠背架4向前旋转,并平置在后衣架上,这样即可驮运其他物品。而且由于网架已护住后轮及辐条等部位,因此对于长袋的物品,也可避免了与车轮的摩擦接触。为使靠背架稳定放置,在靠背架4上有一可移动的横杆6。即该横杆6的两端通过圆卡套套在靠背架的两边缘立杆上,并可上下滑动。当需放下靠背架时,将横杆6上移至顶部,从靠背架的空档部位将自行车衣架1上的弹力夹5拉起,放平靠背架,并移动横杆6,使弹力夹能够压住横杆6,从而靠弹力夹的弹性作用力使靠背架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网架及一靠背架,并通过简单的连接关系实现了自行车衣架的多种用途和功能,结构简单、实用,并兼有防护功能,使用和维护均很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可兼做童椅的自行车衣架,其特征在于在原有自行车衣架的两侧杆上接有网架2,网架2的一端接有可转动的连板3,在自行车衣架1的后部横杆上接有靠背架4,在靠背架4的两边杆上有可与连板3相连接的连接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衣架,其特征在于在靠背架4上有一可移动的横杆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衣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7为丁字形销钉,其直立部分穿过并限位在靠背架4的边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装在自行车后轮上的,并可兼做童椅的自行车载物架。即在原有自行车衣架的两侧杆上接有网架,网架的一端接有可转动的连板,在自行车衣架的后部横杆上接有靠背架,靠背架的边杆上有连接件可与连板活动连接,将网架及靠背架直立并连接,即成童椅;松脱后,网架护在后衣架下部的后轮两侧,靠背架平放在后衣架上,即可驮运物品。本装置结构简单,一物多用,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2J7/00GK2104170SQ9122705
公开日1992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李树军 申请人:李树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