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07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脚踏车,特别是改进结构的折叠式脚踏车。
折叠式脚踏车因在不使用时可经收合成较小的体积,因此极为符合现代空间有效利用的原则,而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折叠式脚踏车的折叠方式虽然设计繁多,各有其优点,但经统计其大多数仅以针对车身的折叠为重点设计,对于整体车架、把手、踏板等部分却并未考虑可折叠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结构的折叠式脚踏车技术方案,实现整体车架、把手、踏板的全部可折叠,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车架组、把手组和踏板组,车架组包括于座垫的下方设有一竖杆,该竖杆的下端借由转轴连结有一斜折杆,并使斜折杆的另端借由转轴而固设于前叉架上,且同位叉架上的另一转轴上则连接有一水平折杆,其中段部呈一弯折点,末端配合一转轴连接于后叉上,且该水平折杆恰同时横跨通过斜折杆及竖杆的一侧边,呈一三角形组接结构,另于竖杆的下端处,组设一万向转轮;把手组,于前叉架的上方向前伸设有一短管,以固设一结合座,可折叠部分主要则由一握把、一左折杆及一右折杆所构成,其中握把是由左右两转轴与左、右折杆的一端活动组接,而右折杆的则借由一转轴而容设于结合座内,另左折杆的一端则组设于一轴杆上;踏板组,是由一曲柄、曲柄轴及踏板所组成,其位置是设在竖杆与后叉的夹角内。位于斜折杆及竖杆的中段部位设有一承跨座,且于该承跨座上皆设有一扣具,以做为当水平折杆横跨于斜折杆与竖杆的一侧边时,恰可同时跨置于该两承跨座内,并借由该两扣具将水平折杆与斜折杆及竖杆呈可方便释放的紧扣结合。把手组内可有结合座,其截面成一C形状,并使其开放面朝向车体一侧,于该结合座的前、后侧壁上各设有一轴管,轴管上设有凹槽,另在结合座的上端设有两卡合片,是借由一轴杆而套置于轴管内,且该卡合片可依轴杆旋转,而于对应凹槽位并设有一卡块,又卡合片的前端则各设有一扣钩,再于轴杆的下端设有一弹簧,利用弹簧所具有的轴向与径向弹力即可令卡合片得以于自动张开呈一开口时,由彼此的缺角相抵而定位,而当彼此相并合时则卡块恰可卡落于凹槽内,同时两扣钩亦自动呈相互扣合固定。踏板组上的曲柄轴,一端呈一方形块,该方形块的左侧面则向内呈凹弧面,于凹弧面并设有一卡笋,而另在方形块的外围则可套合一框架,其中位于凹弧面相对应的框架由一螺栓的贯穿而夹执于上、下两框架之间,且其侧平面上则设有一凸出弧面及卡槽,以相对应于凹弧面及卡笋,再于方形块右侧面则借由曲柄先与下框架锁固后,再穿过方形块与上框架相锁固,左侧的框架可向外翻转,令卡笋与卡槽脱离,实现折叠,整体框架依曲柄为圆心可反方向翻折180°,使原来向外伸张的踏板可完全向内翻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车架、车把手、踏板全部可折叠,在折叠状态下车体便于携带和放置,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如附图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侧视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组折叠动作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组折叠动作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座动作示意图(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座动作示意图(2)。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组外观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组局部主视剖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组折叠动作示意图(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组折叠动作示意图(2)。
图号说明1.车架,2.把手,3.踏板,4.前轮,5.后轮,11.座垫,12.竖杆,13.折杆,14.前叉架,15.水平折杆,16.后叉,17.万向转轮,121.承跨座,122.扣具,123.转轴,131.承跨座,132.扣具,141.转轴,142.转轴,143.短管,144.轴杆,151.弯折点,152.转轴;21.结合座,22.结合座开放面,23.轴管,24.凹槽,25A、25B.卡合片,26.轴杆,27.卡块,28A、28B.扣钩,29.弹簧;2A.握把,2B.右折杆,2C.左折杆;2A1、2A2.转轴,2B1.转轴;31.曲柄轴,32、33、34.框架,35.曲柄,36.脚踏板;311.方形块,312.凹弧面,313.卡笋,314.螺栓,342.凸弧面,343.卡槽。
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具体说明如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车架1、把手2、踏板3、前轮4、后轮5等主要元件所组成。
请同时参阅图2,其中车架组1是车身的骨架,主要在座垫11的下方设有一竖杆12,该竖杆12的中段部位设有一承跨座121及一扣具122,而其下端则借由转轴123连结有一斜折杆13,并使该斜折杆13的前端自转轴141一侧插入而固设于前叉架14上,且在斜折杆13的中段部位另设有一承跨座131及一扣具132;再同于前叉架14的转轴142上另连接有一水平折杆15,该水平折杆15的前端亦自转轴142的一侧插入而固定,且其中段呈一弯折点151,未端则借由一转轴152呈活动连接于后叉16上,水平折杆15恰可同时通过该斜折杆13及竖杆12的一侧边,并可同时跨置于两承跨座131、121内,再由扣具132、122加以紧扣结合,而令竖杆12、斜折杆13及水平折杆15,三支主要架体间呈一三角形组接方式,以增强组合时的结构强度;又于竖杆12的下端处,即车架组1的最下端处组设有一万向转轮17。
把手组2请同时参阅图3、4、5、6,主要是前叉架14的上方向前伸设有一短管143,以固定一结合座21,该结合座21的截面成一C形状,并使其开放面22朝向车体组1的侧向,且在结合座21的前侧与后侧壁上各设有一轴管23,该轴管23的上端设有一凹槽24,又于结合座21的上端设有两卡合片25A、25B,该两卡合片25A、25B并借由一轴杆26套置于轴管23内而与结合座21相互组设,且卡合片25A、25B并可依轴杆26做旋转,再于卡合片25A、25B对应凹槽24位各设有一卡块27,且于卡合片25A、25B位于开放面22该端各设有扣钩28A、28B亦可呈相互扣合固定。再把手组2同时由一握把2A、右折杆2B、左折杆2C等主杆所构成,如图2、3、4所示。其中握把2A借由转轴2A1、2A2与右折杆2B及左折杆2C的一端呈活动组接,而右折杆2B的另端则容设在结合座21内,并借由转轴2B1而呈可弯折状,另左折杆2C则借由组设在一轴杆144,而借由轴杆144可呈弯折,如图4所示。当该握把2A、右折杆2B及左折杆2C呈向车架组1的一侧弯折时,恰可与前叉架14呈平行贴平。
踏板组3请参阅图7、8,主要是设在竖杆12与后叉16的夹角内,经焊接而成固定者,其中曲柄轴31及脚踏板36与一般使用者大同小异,故不再赘叙。如图8所示,于曲柄轴31的一端是呈一方形块311,该方形块的一侧面则向内呈凹弧面312,于凹弧面312内并设有一卡笋313,再于该方形块311的外围则可套合一框架32、33、34,其中框架34由一螺栓341同时贯穿架32、33、34而加以锁固,其另端则借由曲柄35先与框架33锁固后,再经穿过方形块311而与框架32相锁固,再如图7、8中所示,该踏板组3可经借由框架34上所设的凸出弧面342及卡槽343与方形块311呈卡制固定,而欲做为翻折时,则可将框架34向外扳开90°,使卡笋313与卡槽343相脱离,再将整体框架32、33、34、与曲柄35及踏板36向右翻折180°,以达到原来向外的踏板36可成为向内翻折而缩小折叠时所占空间。
当欲折叠本实用新型时,则需先将踏板组3如上述方式向内翻折,再将把手组2其中的一卡合片25A向上提升,使卡块27与凹槽24及扣钩28A、28B彼此脱离卡扣关系,而同时即可借由弹簧29的径向弹力,自动令卡合片25A、25B向外旋转呈开启状,进而将握把手组2轻易向一侧收合在前叉架14的一侧;再将位于水平折杆15上的两扣具132、122加以释放,使水平折杆15得以弯折点151为轴依转轴142及152向上转折,而同时斜折杆13亦得以依转轴123为圆心向竖杆12靠合,所以使用者即可施一向后的力量于前叉杆14,令前轮4自然向后轮5的一侧边并合,如图9、10所示。且当完成收折动作后,可利用设于竖杆12最下端的万向转轮17,做为牵引移动时的前方导向。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要依照上述折叠时的反向动作逐步伸展车架,其动作是先将座垫11向上抬高,即可令前叉架14及前轮4自动向前伸出,以同时联动水平折杆15及斜折杆13均回复定位,再将两扣具132、122加以紧扣,使水平折杆15可以与斜折杆13及竖杆12形成一坚固结构;另收折于前叉架内一侧的把手组2,则可借由向上举起握把2A,使右折杆2B再依转轴2B1为圆心,回到结合座221内,以使右折杆2B可触压卡合片25A、25B的前端相互并合,借由卡块27的卡落于凹槽24内,同时令扣钩28A、28B相互钩合,进而达到可将右折杆2B自动锁定在结合座21内,且向内翻折的踏板组3则可经翻转而回复原位,再将框架34向内压回,使卡笋313与卡槽343呈卡制,进而达到固定踏板组3的目的。
从以上所述及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设计特征在于车架组1的折叠方便,及把手组2的利用结合座21而达到自动卡制的功效;再者,位于车架下方的踏板组3,则可发挥小动作大用途的效果,使原来向外张开踏板3得因向内翻转,而达到减少车架装箱及储藏的厚度、增加便利;本设计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确能达到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折叠式脚踏车,包括车架组、把手组和踏板组,其特征在于车架组包括于座垫的下方设有一竖杆,该竖杆的下端借由转轴连结有一斜折杆,并使斜折杆的另端借由转轴而固设于前叉架上,且同位叉架上的另一转轴上则连接有一水平折杆,其中段部呈一弯折点,末端配合一转轴连接于后叉上,且该水平折杆恰同时横跨通过斜折杆及竖杆的一侧边,呈一三角形组接结构,另于竖杆的下端处,组设一万向转轮;把手组,于前叉架的上方向前伸设有一短管,以固设一结合座,可折叠部分主要则由一握把、一右折杆及一左折杆所构成,其中握把是由左右两转轴与左、右折杆的一端活动组接,而右折杆的另端则借由一转轴而容设于结合座内,另左折杆的一端则组设于一轴杆上;踏板组,是由一曲柄、曲柄轴及踏板所组成,其位置是设在竖杆与后叉的夹角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脚踏车,其特征是位于斜折杆及竖杆的中段部位皆设有一承跨座,且于该承跨座上皆设有一扣具,以做为当水平折杆横跨于斜折杆与竖杆的一侧边时,恰可同时跨置于该两承跨座内,并借由该两扣具将水平折杆与斜折杆及竖杆呈可方便释放的紧扣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脚踏车,其特征是位于把手组内的结合座,其截面成一C形状,并使其开放面朝向车体一侧,于该结合座的前、后侧壁上各设有一轴管,轴管上设有凹槽,另在结合座的上端设有两卡合片,是借由一轴杆而套置于轴管内,且该卡合片可依轴杆旋转,而于对应凹槽位并设有一卡块,又卡合片的前端则各设有一扣钩,再于轴杆的下端设有一弹簧,利用弹簧所具有的轴向与径向弹力即可令卡合片得以于自动张开呈一开口时,由彼此的缺角相抵而定位,而当彼此相并合时则卡块恰可卡落于凹槽内,同时两扣钩亦自动呈相互扣合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脚踏车,其特征是踏板组上的曲柄轴,一端呈一方形块,该方形块的左侧面则向内呈凹弧面,于凹弧面内并设有一卡笋,而另在方形块的外围则可套合一框架,其中位于凹弧面相对应的框架由一螺栓的贯穿而夹执于上、下两框架之间,且其侧平面上则设有一凸出弧面及卡槽,以相对应于凹弧面及卡笋,再于方形块右侧面则借由曲柄先与下框架锁固后,再穿过方形块与上框架相锁固;左侧的框架可向外翻转,令卡笋与卡槽脱离,实现折叠,整体框架依曲柄为圆心可反方向翻折180°,使原来向外伸张的踏板可完全向内翻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构造的折叠式脚踏车,其主要包含由一车架组、把手组及踏板组等元件组成,借由把手可因前叉架上所设结合座的释放,因而可将把手组收合在前叉架的一侧边,再将踏板组的两边踏板均向内翻转,以消除原有踏板向左、右侧突出的宽度,而车架组本身则可由前轮向后轮收合并拢,而达到折叠的目的。
文档编号B62K15/00GK2170260SQ9223411
公开日1994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30日
发明者蔡庆煌 申请人:蔡庆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