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019阅读:1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自行车铃。
目前,自行车上普遍装有车铃,尤其是转铃,使用方便,深得骑车人的喜爱,遇到需要打铃发出警告时,可以在双手扶把的同时只用一只手的姆指捺一下铃即可。骑车人双手扶把稳定,这对刚刚学会骑车的人,妇女、老人相当重要,就是对于熟练的骑车人,在狭窄的小路,凹凸不平的路面或者雪地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各种直把山地车的问世,把上装铃的愈来愈少,有的装在大梁上,骑车人捺铃就非常不便,当需要捺铃以发出警告时,就只能一只手打铃,另一只手扶把,这就不很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直把山地车用的安装在前轮车闸叉上的改装转铃,以满足骑车人在两手扶把的同时仍可捺铃的需要,以防止由于一手扶把不稳而发生的事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设计的,它是在原有的自行车转铃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结构如下,在车铃支架中心开有一个通孔,孔中滑配合的装上一根转轴,转轴的右端制有螺纹,与右铃盖螺接固紧,在右铃盖与支架中间,固定在转轴上一个软簧锤。支架的左端,在转轴上依次固定上一个弹簧、软簧锤且轴穿出左铃盖并把其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左端头固装上一个摩擦轮。这个摩擦轮可以用橡胶,塑料制做,也可用金属材料表面滚药制成。支架下边装有一个带孔的卡环,优先选用螺孔,以便用螺钉固定在前闸叉上。当骑车人需要打铃时,可两手扶把,手刹前闸,这时固定在前闸上的车铃随闸皮向车圈方向运动,摩擦轮首先碰上车外带,带动摩擦轮转动,摩擦轮带动转轴、铃盖、软簧锤转动,锤头碰在支架左右两边翘起片上,锤头来回摆动,反复撞碰铃盖,发出铃声。如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可继续用力刹闸,摩擦轮可继续后移,压紧弹簧,直到闸皮碰触上车圈,车速减慢,直至停下。手松开车闸,车铃支架随前闸叉复位而复位,摩擦轮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亦复原,即摩擦轮与外带离开,摩擦轮不转,铃不再响。
本实用新型方便实用,结构简单,骑车人双手不离把即可打铃,增加了安全性。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
图1、支架2、转轴3、右铃盖4、螺母5、软簧锤6、弹簧7、软簧锤8、螺母9、左铃盖10、螺母11、摩擦轮12、卡环实施例在转铃支架1的中心开有一个通孔,孔中滑配合的装上一根转轴2,轴的两端有螺纹,中间为光柱,转轴的右端与右铃盖3螺接固紧,在右铃盖与支架中间,用螺母4固定在转轴上一个软簧锤5,支架的左端,在转轴依次装上一个弹簧6、软簧锤7并用螺母8固定,左铃盖9穿过转轴并且螺母10固定,转轴左端头制成方形剖面,插入与其相匹的橡胶摩擦轮11中,并用粘接剂粘上。支架下边装有一个带螺孔的卡环12,以便用螺钉固定在前闸叉上。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转铃,它是由支架、左右铃盖、软簧锤、转轴等组成,其特征在于(1)支架中心开有一个通孔,孔中滑配合的装上一根转轴,其支架下边装有一个带孔的卡环,(2)转轴的右端制有螺纹,与右铃盖螺接固紧,在右铃盖与支架中间,固定在转轴上一个软簧锤,(3)、支架左端,在转轴上依次固定上一个弹簧,软簧锤和左铃盖,在左铃盖外的转轴左端头固装上一个摩擦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铃,其特征在于软簧锤、弹簧、左铃盖均套在转轴上并用螺母固定在转轴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铃,其特征在于转轴的左端头制成方形剖面,插入与其相配的橡胶摩擦轮中,用粘接剂粘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铃,其特征在于支架下边的卡环上的孔为螺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自行车铃。
它是对自行车转铃的改进,即在车铃支架中心开一个通孔,孔中滑配合的装上一根转轴,转轴的右端与右铃盖螺接固紧;在右铃盖与支架中间固定在轴上一个软簧锤,支架的左端,在轴上依次固定上弹簧,软簧锤和左铃盖,在轴的左端头固定上一个摩擦轮。支架下边装有一个带孔的卡环,用螺钉固定在前闸叉上。手刹前闸,摩擦轮随前闸叉移动碰上车外带而转动,铃即响起来。
本设计双手扶把即可打铃,使用方便,增加了骑车人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J3/00GK2161536SQ9321494
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8日
发明者兰印柱 申请人:兰印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