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把手电加热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943阅读:20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把手电加热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取暖装置,特别是安装于摩托车把手内的电取暖装置。
现有技术中,人们为了解决寒冬季节驾驶摩托车的防寒需要而发明了电热服、电热靴以及防寒头盔,起到了一定的防寒作用,但对于紧握车把的双手却没有理想的防寒措施,戴较厚的棉手套或皮手套操作即不灵活,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有些则在摩托车的车把前安装了挡风玻璃,这即影响整车的外观,防寒的效果也不理想,由《摩托车》杂志95年第2期刊登的“防寒电热把”是在车把套橡胶外面增加橡胶带,橡胶带中加放有电热丝而形成电热装置,这种结构使得把手增粗,抓握不便,而且外漏零乱电线,使用寿命短,需用的材料品种繁多、制作复杂、安装后不宜固定、外表粗糙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材少、制作简单、热量集中、外表光洁美观的摩托车把手电加热取暖装置。该装置可以调节车把温度,使摩托车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能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摩托车把手电加热取暖装置由车载电源、开关和加热元件组成;其加热元件为经过绝缘处理、耐高温、传热系数高的管型瓷性材料、电热丝、电极以及固定螺钉所组成;两只加热元件分别置于摩托车左右把手的空心管内,并通过一个三档开关实现关闭、串联与并联,因而达到了调节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使用方便,不影响整车外观,并且取暖效果好,易于批量生产和整车配套。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原理图。
附图2和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元件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对于车载电源为12伏的摩托车,加热元件选用绝缘性能好、传热系数高的瓷管1,其中通孔穿绕电热丝4,其他孔穿插电极的固定螺钉3,电热丝4的头尾分别缠绕在电极固定螺钉3上,并用电热丝头尾的压紧螺母5紧固。穿绕好电热丝4、穿插好电极固定螺钉3、紧固好电热丝头尾压紧螺母5后的瓷管1外面套有一端为实体的大瓷管6,并用灌封材料9封固。
大瓷管实体部分的侧面孔7用来安放减震固定弹簧8,减震固定弹簧8将加热元件固定在摩托车的把手内,并且它还具有减震和调整位置的作用。
对于车载电源为6伏的摩托车,电热丝4的头尾相连为一个电极,中间抽头为另一个电极。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把手电加热取暖装置,特别是摩托车的车把内安装的电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加热元件由穿绕电热丝4和穿插电极固定螺钉3的孔瓷管1和其外面套有的大瓷管6组成,加热元件分别置于摩托车的左右把手的空心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热丝4的头尾分别紧固在两根电极固定螺钉3上,并各为一个电极。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热丝4的头尾相连为一个电极。而中间抽头为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把手电加热取暖装置,它包括车载电源、开关、电源引线和二只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由穿绕电热丝和穿插电极固定螺钉的孔瓷管并置于左右车把套里面的空芯管内,通过一只三挡开关与电源相连,调节把手温度。该取暖装置结构极简单,安装方便,温度集中,避免了寒冬季节戴大棉皮手套不灵活及在车把前面安放挡风装置影响整车外观造型的弊端,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二轮摩托车,正三轮和侧三轮摩托车。
文档编号B62J33/00GK2265941SQ9620251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8日
发明者赵瑛 申请人:赵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