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89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
行李箱是供旅行者用以放置衣物及随身使用物品之用,当其被置满时,该行李的重量即显沉重而不利于旅行者长途以手提取行走,其确增添旅行者旅途劳顿,而使旅行效益大打折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藉该拖拉架装置而能提供旅行者方便地拖拉搬运该笨重行李箱以利于行走,且当不使用该拖拉架装置时,又可将其予以收缩折叠而不占其收藏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把手部,其内部横设有一长形拉杆,于该长形拉杆上方的二侧端部上,各抵顶设置有一压缩弹簧,又于该长形拉杆的二侧端部壁壳上是各开设有一道沟槽,藉此沟槽以钩挂一连杆;及一对伸缩架体,其由上而下是分别由一对内套管、中套管及外套管所组成,该内套管活动地套设于中套管的内部,而中套管则活动地套设于外套管的内部,上述外套管的底端插设于下述脚控按压装置所设脚座的二侧孔内;及一于二中套管管外部滑移的上横梁,其是由对称的二片框体所组成,且使其中一片框体的壁壳上,开设形成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框孔、且于中央部位凸设有一固定块,该一对框孔是与下述上固定板的一对插孔相对应,而该固定块则是与上固定板的固定孔相对应;及一固定横梁;及一承载底座,其中央部为一内凹的板体,而其左右二侧则是隆起的形成有二对称的中空框座,该中空框座恰收藏纳置下述的底座伸缩装置;及一脚控按压装置,其包含一踏板、一对弹簧、一脚座及一L形杆件,该L形杆件是插置入脚座的中间插孔内,并藉由螺丝而与上述踏板螺设固定;及一底座伸缩装置,其包含一对底座套管、一对内套管及一横板,该底座套管是被纳置固定于上述承载底座的中空框座内部,而该内套管则活动套设于底座套管内;及一固定于行李箱背面上方的上固定板,其左右二侧开设有一对插孔,而于中央部位则开设有一固定孔;以及一固定于行李箱背面下方的下固定板,其中央部位开设有一插孔,于该插孔的内壁面突设有一凸块。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内套管及二中套管,其底端均套设有一扣座,该扣座开设有一导槽,其内部纳置一压缩弹簧及一插销,此插销则设有一凹槽,其恰供一曲状扣件的底端卡置入。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内套管,其内部是设置有一连杆,该连杆上端是钩挂于把手部内的长形拉杆的沟槽内,而连杆下端则钩挂于扣座的曲状扣件上的扣孔内。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其内部设有一导槽,此导槽卡置一压缩弹簧,而压缩弹簧上则设有一操作按钮,于该按钮的二侧壁壳上开设有二个斜形孔。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内设的操作按钮,于其二侧壁壳上所开设的二个斜形孔内纳置二支连动杆,该连动杆的一端均突设有对称性的凸耳,而于该连动杆的侧面部位上,则突设有一弯形凸扣,此弯形凸扣突伸出上横梁所开设一对框孔的外部。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由对称的二片框体所组成,且使其中一片框体的中央壁壳上,开设形成有一个框孔。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内设的操作按钮一侧中央部位上凸设有一插扣部,其突伸出上横梁中央壁壳所开设的框孔的外部。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控按压装置所设的脚座,其侧面延伸地突设有一块可活动的L形板,该L形板的内壁面及底端缘部分别凸设有一卡块及一斜面滑块,此卡块恰与下固定板的插孔内壁面所突设的凸块相对应,而该斜面滑块则恰与L形杆件壁面的斜面滑槽相对应。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控按压装置所设的L形杆件,其前端突设有一钩耳部,该钩耳部与承载底座的后侧部所开设的扣孔相互扣合。
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的中央部位开设有一呈上窄下宽的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把手部的内部横设有一长形拉杆,其可操控上述伸缩架体的伸缩动作;藉该上横梁的操控可与上固定板作结合,而藉该脚控按压装置的操控则可与下固定板作结合;当行李箱放置于承载底座及底座伸缩装置上、并固定于伸缩架体上时,即可省力的拖拉该行李箱行走,而当不使用该拖拉架装置时,又可将其予以收缩折叠而不占收藏空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其功效,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行李箱及拖拉架装置于展开时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拖拉架装置于收缩折叠时的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二固定板及拖拉架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把手部及内套管、中套管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扣座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横梁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横梁的控制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横梁与上固定板的控制动作示意图。
图9至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下固定板与脚控按压装置于作结合时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上固定板及上横梁的另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13是
图12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横梁的控制动作示意图。
图14是
图12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横梁及上固定板的控制动作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管所设扣座(26)的剖示图。

图1、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拖拉架装置主要是包含一把手部10、一对可垂直收缩及拉伸的伸缩架体20、一可滑动的上横梁30、一固定横梁40、一承载底座50、一脚控按压装置60、一底座伸缩装置70、及一组可固定于行李箱83背面的上固定板80与下固定板9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对伸缩架体20及承载底座50可展开的状态,用以承载行李箱83以供旅行者可拖拉着行走;而图2是伸缩架体20及承载底座50可收缩折叠的状态,可将本案拖拉架装置以手携提着走,且收藏不占空间。如图示的上固定板80及下固定板90,其是分别铆设于行李箱83背面的上方及下方,该上固定板80的左右二侧开设有一对插孔81、及于中央部位开设有一固定孔82。
图1、3、4、5所示本案把手部10的内部是横设有一长形拉杆11,于其上方的二侧端部上,各抵顶设置有一压缩弹簧12,其可使长形拉杆11能于该压缩弹簧上作按压的动作;又,于该长形拉杆11的二侧端部壁壳上是各开设有一道沟槽13,藉此等沟槽而可用以钩挂一设于内套管21内的连杆14。如图示本案一对可垂直收缩及拉伸的伸缩架体20,其由上而下是分别有一对内套管21、中套管22及外套管23所依序地予以套伸入其管内部而形成,使内套管21可于中套管22的管内部伸缩,而中套管22则可于外套管23的管内部伸缩。
上述内套管21的底端套设有一扣座24,而中套管22的顶端则套设有一中管座25,当内套管装配入该中套管内部时,扣座24的凸缘241是抵顶于中管座25的下端壁壳251上,故内套管21能往上拉且不虞自中套管22内部脱离。
图4及图5所示的扣座24,其开设有一导槽242,其内部恰可纳置一压缩弹簧243及一插销244,该插销则设有一凹槽245,其恰可供一曲状扣件246的底端卡置入。上述的连杆14,其上端是钩挂于长形拉杆11二侧端部的沟槽13内,而连杆下端则钩挂于曲状扣件246上的扣孔249内,该曲状扣件是藉由一轴248而套穿入轴孔247内,而使曲状扣件246可于扣座24上作左、右的摇摆动作。当平常状态时,插销244是被压缩弹簧243的弹力所向外抵顶,故使插销可分别向外突伸入内套管21及中套管22的插孔A内,而使内、中套管之间呈为固定的状态,而不虞滑动;但当连杆14被往上拉时,即会连动牵引曲状扣件246作左、右的摇摆,迫使插销244向内收缩,并因而脱离内、中套管的插孔A,此时,内、中套管之间乃呈为互不束缚的状态,内套管即可自由地于中套管22的内部作拉伸或收缩的滑移动作。
图1及图3所示的一对外套管23,其外部是被一固定横梁40所包覆固定,而该外套管23的底端是插置固设于脚控按压装置60所设脚座63的二侧孔631内,而使外套管23可与脚控按压装置60固定为一体。
图1、3、15所示中套管22及外套管23,该外套管23的顶端套设有一外管座27,而中套管22的底端则套设有一扣座26,其构造及动作原理完全与上述内套管21底端所套设的扣座24(请参阅图5)相同。如
图15,当内套管21被收缩入中套管22内部时,内套管21底端的扣座会24会“压触”到中套管22所设扣座26的曲状扣件264,而使其可作左(右)的摇摆,而令使插销263及压缩弹簧262可沿导槽261的内部作向内的收缩,故而插销263即脱离外套管23的插孔B,此时,中、外套管之间乃呈为互不束缚的状态,因而中套管22即可于外套管23之内部作拉伸或收缩的动作。
图1、3、6、7所示上横梁30,其是可于二中套管22的管外部作随意的滑移,可以配合调整上横梁30与行李箱背部所固设的上固定板80的高低位置而作出适当调整。该上横梁30是由对称二片框体所组成,且令使其中一片框体的壁壳上,开设形成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框孔B、且于中央部位凸设有一固定块31,上述一对框孔B乃恰与上固定板80所开设的一对插孔81相对应,而上述固定块31则是与上固定板80中央的固定孔82相对应。
如图所示的上横梁30,其内部是设有一导槽32,其恰可卡置固定一压缩弹簧33,该压缩弹簧上则设一操作按钮34,该按钮能于弹簧上作按压的动作;该操作按钮34,其二侧壁壳上乃开设有二个斜形孔341,恰可纳置二支连动杆35;该连动杆的一端突设有对称性的凸耳351,其恰可纳置入斜形孔341内,且令使该等凸耳351可于上述斜形孔341的斜形范围内作往复的位移动作。另,该连动杆35的侧面部位上,是突设有一弯形凸扣352,其是可突伸出上述上横梁30所开设一对框孔B的外部。

图1、7、8,上横梁30欲与固设于行李箱背面83的上固定板80结合时,是将固定块31对准上固定板80中央的固定孔82并予以插入及卡位,同时,按压操作按钮34使之往下,斜形孔341将牵动凸耳351沿其斜面往内部位移,从而带动连动杆35的弯形凸扣352亦往内位移收缩,该二弯形凸扣352即可插置入上固定板80二侧的一对插孔81内,而使该上固定板80可钩固于上横梁30。

图1、3、9的本实用新型承载底座50,其中央部是为一内凹的板体51,而其左右二侧则隆起的形成有二对称的中空框座52,藉其恰可供底座伸缩装置70予以内藏收纳。而脚控按压装置60,其是包含一踏板61、一对弹簧62、一脚座63及一L形杆件64,该L形杆件64是插置入脚座63的中间插孔632内,并藉由螺丝633而与踏板61螺设固定,当按压踏板61往下时,L形杆件64亦同时向下位移,而当放开踏板61时,上述一对弹簧62的弹力即会将踏板61及L形杆件64一起往上弹回原位。上述脚座63的侧面乃延伸地突设有一块可活动的L形板634,于其内壁面及底端缘部乃分别凸设有一卡块635及一斜面滑块636,此卡块635恰可与下固定板90的插孔91内壁面所突设的凸块92相对应,而该斜面滑块636则是恰可与L形杆件64壁面的斜面滑槽641相对应。
如图所示,承载底座50与脚控按压装置60组装时,是藉一枢轴53分别套轮56即告完成,亦得以使伸缩架体20及脚控按压装置60以及承载底座50一体地被组装完成。

图10及
图11,当行李箱放置于承载底座50上且欲与伸缩架体20固定时,即可将行李箱背面83的下固定板90的插孔91对准上述脚座63侧面的L形板634予以插置入,此时,下固定板90内的凸块92即可与L形板634内壁面的卡块635相互钩扣固定。反之,当欲将下固定板90与伸缩架体20分离时,只需按压该踏板61往下(L形杆件亦同时往下位移),此时,L形杆件64内壁面的斜面滑槽641与L形板634底端的斜面滑块636,将会因其所对应的斜面关系,而令使斜面滑块636脱离斜面滑槽641的范围,因而连动L形板634之卡块635可脱离下固定板90的凸块92的束缚,而使下固定板90得以与L形板634分离。
如图3,L形杆件64之前端是突设有钩耳部642,当承载底座50与伸缩架体20于收折时(如图2),可藉该钩耳部642而与承载底座50后侧部所开设的扣孔57作相扣合,使承载底座50可与伸缩架体20固定而不虞脱离,而当承载底座50欲展开如
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时,仅需按压踏板61往下,L形杆件64亦同时往下位移,即可使伸缩架体20与承载底座50分离而达到展开的目的。

图12、13、14所示上横梁30及上固定板80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该上固定板80的中央部位是开设有一呈为“上窄而下宽”的插孔84;而该上横梁30亦是由对称的二片框体所组成,且令使其中一片框体的中央壁壳上,是开设形成有一个框孔C,其恰可与上述固定板80所开设呈为上窄下宽的插孔84相对应。如图示的上横梁30,其内部的导槽32上亦是卡固一压缩弹簧33,于其上亦设有一操作按钮36,该按钮36二侧亦连设有二支连动杆37。然而,操作按钮36可被改良设计,其是于该操作按钮36的一侧中央部位上凸设有一插扣部361,其恰是可突伸出上横梁30所开设的框孔C的外部。当按压操作按钮36往下时,该插扣部361是对正于上固定板80所开设插孔84的下端宽部,而可直接将插扣部插入插孔84内,而当放开操作按钮36时,该按钮即被压缩弹簧33向上抵顶,而使插扣部361亦向上地可被导入插孔84的上端窄部,故使该插扣部361可与上固定板80钩固为一体,而达到使上横梁30能与上固定板80相互固定。

图1及图3所示底座伸缩装置70,其是包含有一对底座套管71、一对内套管72及一横板73;该底座套管71是被纳置固定于承载底座50的中空框座52内部,而该内套管72则可于底座套管71的内部伸缩滑移,又于该底座套管71的顶端是套设有一管套74,而于内套管72的底端则套设有一管座75。
有关本实用新型拖拉架装置,其于图式及内容仅是以行李箱83为例作实施的示范,举凡他如行李袋、背包、菜篮、及各式容装箱体等,均可于其背面装设本案上固定板80及下固定板90,而均以适用本拖拉架装置的使用。
综观本实用新型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不仅新颖,且亦可提供使用者方便地操作及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把手部,其内部横设有一长形拉杆,于该长形拉杆上方的二侧端部上,各抵顶设置有一压缩弹簧,又于该长形拉杆的二侧端部壁壳上是各开设有一道沟槽,藉此沟槽以钩挂一连杆;及一对伸缩架体,其由上而下是分别由一对内套管、中套管及外套管所组成,该内套管活动地套设于中套管的内部,而中套管则活动地套设于外套管的内部,上述外套管的底端插设于下述脚控按压装置所设脚座的二侧孔内;及一于二中套管管外部滑移的上横梁,其是由对称的二片框体所组成,且使其中一片框体的壁壳上,开设形成有一对左右对称的框孔、且于中央部位凸设有一固定块,该一对框孔是与下述上固定板的一对插孔相对应,而该固定块则是与上固定板的固定孔相对应;及一固定横梁;及一承载底座,其中央部为一内凹的板体,而其左右二侧则是隆起的形成有二对称的中空框座,该中空框座恰收藏纳置下述的底座伸缩装置;及一脚控按压装置,其包含一踏板、一对弹簧、一脚座及一L形杆件,该L形杆件是插置入脚座的中间插孔内,并藉由螺丝而与上述踏板螺设固定;及一底座伸缩装置,其包含一对底座套管、一对内套管及一横板,该底座套管是被纳置固定于上述承载底座的中空框座内部,而该内套管则活动套设于底座套管内;及一固定于行李箱背面上方的上固定板,其左右二侧开设有一对插孔,而于中央部位则开设有一固定孔;以及一固定于行李箱背面下方的下固定板,其中央部位开设有一插孔,于该插孔的内壁面突设有一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内套管及二中套管,其底端均套设有一扣座,该扣座开设有一导槽,其内部纳置一压缩弹簧及一插销,此插销则设有一凹槽,其恰供一曲状扣件的底端卡置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内套管,其内部是设置有一连杆,该连杆上端是钩挂于把手部内的长形拉杆的沟槽内,而连杆下端则钩挂于扣座的曲状扣件上的扣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其内部设有一导槽,此导槽卡置一压缩弹簧,而压缩弹簧上则设有一操作按钮,于该按钮的二侧壁壳上开设有二个斜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内设的操作按钮,于其二侧壁壳上所开设的二个斜形孔内纳置二支连动杆,该连动杆的一端均突设有对称性的凸耳,而于该连动杆的侧面部位上,则突设有一弯形凸扣,此弯形凸扣突伸出上横梁所开设一对框孔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由对称的二片框体所组成,且使其中一片框体的中央壁壳上,开设形成有一个框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内设的操作按钮一侧中央部位上凸设有一插扣部,其突伸出上横梁中央壁壳所开设的框孔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控按压装置所设的脚座,其侧面延伸地突设有一块可活动的L形板,该L形板的内壁面及底端缘部分别凸设有一卡块及一斜面滑块,此卡块恰与下固定板的插孔内壁面所突设的凸块相对应,而该斜面滑块则恰与L形杆件壁面的斜面滑槽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控按压装置所设的L形杆件,其前端突设有一钩耳部,该钩耳部与承载底座的后侧部所开设的扣孔相互扣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的中央部位开设有一呈上窄下宽的插孔。
专利摘要一种可载运行李箱的拖拉架装置,包含一把手部、一对伸缩架体、一上横梁、一固定横梁、一承载底座、一脚控按压装置、一底座伸缩装置,该把手部之内部横设有一长形拉杆,可操控上述伸缩架体的伸缩动作;藉该上横梁的操控可与上固定板作结合,而藉该脚控按压装置的操控则可与下固定板作结合;藉本实用新型可省力的拖拉行李箱行走,也可收缩折叠而不占收藏空间。
文档编号B62B1/20GK2302931SQ97220619
公开日1999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日
发明者谢宏经, 谢永顺 申请人:谢宏经, 谢永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