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488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避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的车架结构,尤其涉及有减震作用的车架。
目前,现有的自行车或三轮车等人力车的车架结构如


图1所示,主要由前车轮的叉架20、横梁21、辅梁22及后车架23组成,横梁21、辅梁22及后车架23为整体结构,前车轮的叉架20与整体结构固结在一起。这种车架虽然有稳固、承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其为刚性连接,当车轮行经颠簸路面时,前车轮胎虽有减震效果,但非常有限,在震动作用力N1的作用下,前轮有上升移动之势,因此前车轮上、下颠簸,使车架随之震动,影响人们控制行驶方向及蹬骑时的舒适性,并且车轮、车架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避震车架,其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减震性及耐用性,增强前车轮的转向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主要由前车轮的叉架、横梁、辅梁及后车架组成,横梁与后车架固结在一起,前车轮的叉架由上支架及下支架两部分构成,上、下支架之间由“Z”型连接件连接,横梁与上支架固定在一起,辅梁的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支点连接,可绕支点转动。
为保持上述“Z”型连接件的形状及使用时有伸缩力,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的“Z”型连接件中,其中连杆为弹性杆,可使“Z”型连接件的内夹角在0°~180°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中,“Z”型连接件的中连杆为圆柱形扭转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中,还设置有避震元件,位于辅梁或前车轮的下支架与固定的车体之间。
为安装方便,保持车架的美观,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中,避震元件的两端固结于辅架及后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的避震元件为弹性元件,以提高避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在应用时,如遇路面颠簸,前车轮上移形成圆弧摆动时,与前车轮叉架连接的辅梁由于其可绕连接处的支点转动,而辅助摆移,控制“Z”型连接件的方向,以减小车把因震动而产生的摆动幅度,保持行进方向,与此同时“Z”型连接件及避震元件吸收震动的力量,起减震作用,减小颠簸的幅度。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强。由于其车架的叉架上设置“Z”型连接件,并且辅梁可以摆动,在辅梁和固定的车体间又增设避震元件,因此大大降低了由路道颠簸所引起的车体震动。
2.骑乘舒适,减轻人体疲劳。由于震动减轻,并且所设计的辅梁有导正车架摆动方向的作用,因此车把控制操纵方便,无论是骑车人还是坐车人均感到轻松、舒适,长时间不易疲劳。
3.车架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车架不再是以往的刚性连接,组成车架的某些部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减少震动时对连接部位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减少碰撞、断裂等损坏,具有保护车架,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主要适用自行车、三轮车等小型人力车上。
图1是原有车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使用状态变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叉架连接点与“Z”型连接件处的剖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避震车架的实施方式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避震车架,主要由前车轮的横梁1、叉架2、辅梁3及后车架4组成,前车轮的叉架2分为两部分,上支架5和下支架6,上、下支架之间由“Z”连接件7连接,“Z”型连接件7的中连杆8为带有弹性的圆柱形扭转弹簧,以减轻行驶时的震动。叉架2与“Z”型连接件7的连接处如图4所示。横梁1的一端与上支架5固定在一起,另一端与后车架4固定在一起。辅梁3的一端与下支架6固定在一起,另一端通过固定在后车架4的上支点9与后车架4连接,支点9为一转轴,辅梁3可绕支点9转动。在辅梁3和后车架4之间安装有避震元件10,避震元件10为杆状弹性件,起到吸收震动力的作用。在行驶过程中,如图3所示,当路面不平产生震动时,前车轮的叉架2受到震动作用力N2,呈上移趋势,引起“Z”型连接件7弹性变形,辅梁3随之绕支点9转动,使与下支架6固定连接的一端弧形上移,而与此同时,避震元件10弹性拉伸,使得避震元件10与辅梁3的连接端由A点移至B点,在避震元件10的弹力作用下阻碍辅梁3随意移动,使辅梁3起到导正作用,并且使震动力减弱。由此可看出前车轮的叉架2在路面颠簸时,不产生硬性的冲击力,对车架的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这种车架应用于自行车或其它人力车中,车架本身能够产生避震功能,势必提高车的使用寿命,无论是骑车还是乘坐车的人,都会减轻颠簸而形成的疲劳,使用比较方便、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避震车架,主要由前车轮的叉架、横梁、辅梁及后车架组成,横梁与后车架固结在一起,其特征是前车轮的叉架由上支架及下支架两部分构成,上、下支架之间由“Z”型连接件连接,横梁与上支架固定在一起,辅梁的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支点连接,可绕支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车架,其特征还在于“Z”型连接件的中连杆为弹性杆,使“Z”型连接件的内夹角在0°~180°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车架,其特征还在于“Z”型连接件的中连杆为圆柱形扭转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车架,其特征还在于设置有避震元件,位于辅梁或前车轮的下支架与固定的车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车架,其特征还在于避震元件的两端固结于辅架及后车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车架,其特征还在于避震元件为弹性元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车架结构,主要由前车轮的叉架、横梁、辅梁及后车架组成,横梁与后车架固结在一起,前车轮的叉架由上支架及下支架两部分构成,上、下支架之间由“Z”型连接件连接,横梁与上支架固定在一起,辅梁的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支点连接,可绕支点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强,车架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主要适用于自行车,三轮车等人力车上。
文档编号B62K3/02GK2310720SQ9722059
公开日1999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5日
发明者朱国玮 申请人:朱国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