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956阅读:1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后脚踏板装置。
由于工业社会的兴起取代了农业社会,因此农村的人口在寻求发展的考量下,大量的往都市中迁移,造成都市内的人口密度不断的提高,加上小汽车数量年年增加,而停车位又严重的不足,因此在活动上具有灵敏性且随处可停的摩托车,相对的就受到一般人士的喜爱,而在近年来无段变速的速克达摩托车,因为只要加油即能前进,不需如早先的摩托车一般需要踩压离合器来变速,故在骑乘上更加方便,使得速克达摩托车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一般的速克达摩托车,如


图1所示,在车头11及座垫12之间设一凹下之脚踏垫13,以提供骑者坐于座垫12上时双脚有一较舒适的搁置,而对搭载的后座乘客而言,现行都是在两侧边盖14靠近脚踏垫13处,于成型时一并形成一与脚踏垫13呈平行的脚踏空间15,而可供后座乘客双脚较舒服的置放,但是,此一设计使得边盖14具有凹凸的外表,难免造成整体外观流畅性之破坏,并对边盖14的设计形成一限制,同时该脚踏空间15较小,并无法容纳脚掌之摆放。另外有些型式的摩托车1,如图2所示,则并无前述脚踏空间15的设置,因此其边盖14为平整面,而能具有较大的设计发挥空间,但也因此后座的乘客就必需将双脚伸至脚踏垫13处摆放,此对身高较低或脚长较短的乘坐者来说,实在非常的不方便,且几乎前身会紧贴靠于骑车者的背部,同时当刹车时因反作用力之故,更会造成后座乘客的身体愈向前倾,此时若后座乘客为女性且又与骑者关系不密切时,会有尴尬又不方便的感觉,有时还要骑者尽量坐在靠座垫12的前端,来减短双脚与脚踏垫13的距离,然后双手再往后方握紧于后架,以使两人的身体维持一间距避免接触,惟如此不但骑车者不舒服,而后座乘客的身体亦呈现出往后倾斜之状态,导致乘坐时的稳定力不足,一遇事故发生会无法作出适时的应变,故其虽具有整体性外观的流畅性,但又造成乘坐的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可设于车体脚踏垫后方边盖处,并可视需求作自由的旋出或收藏,以达到使用的便利及保持边盖的平整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是在摩托车的边盖近脚踏垫处设一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设置一后脚踏板,其特征在于该后脚踏板包括容置元件、定位元件及踏板,该容置元件为一具贯穿中孔之筒体,固设于边盖处之车架,而定位元件则是在一定位筒上固设槽铁状之卡套,并由卡套至定位筒设一贯穿孔道,且在定位筒孔道处设有阴螺纹,定位筒插套于容置元件的贯穿中孔内,以螺丝于容置元件底侧端螺合定位筒,令定位元件与容置元件相结合,踏板是在一板体前端设有较薄的枢接体,该枢接体插嵌于定位元件的卡套内,以螺丝穿过卡套及枢接体螺合定位筒。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于摩托车脚踏垫后部近边盖处,可视需要旋出或收藏,既可使边盖保持平整性,又方便使用。
为能更易于明了本实用新型之构造及所能达成之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图1系习知速克达摩托车外观图。
图2系另一习知速克达摩托车外观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装设于摩托车后旋出时之外观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装设于摩托车后缩入时之外观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之分解图。
图6系实用新型组合后旋出时之剖视图。
首先请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是在速克达摩托车2的边盖21靠近脚踏垫22的适当位置处开设一容置空间23,而可于该容置空间23处枢设一后脚踏板3,该后脚踏板3并可在容置空间23依需求作自由的旋出及缩入的动作,请配合图5、6所示,后脚踏板3系由容置元件31、定位元件32以及踏板33所构成,其中容置元件31为一中空之圆筒状,其系接设于速克达摩托车2于边盖21处的车架24固定位,而定位元件32则系在一定位筒321的上端固设一槽铁状之卡套322而成,且,由卡套322至定位筒321设有贯通的孔道,同时于定位筒321处的孔道车设有阴螺纹323,又定位筒321之外径与容置元件31之中孔311内径相当,而使定位元件32能利用定位筒321插嵌于容置元件31的中孔311处,并由容置元件31的底部,以一螺丝312穿套垫片313后,由定位筒321的孔道螺入阴螺纹323处固定,而使定位元件32与容置元件31螺固为一体,同时在卡套322内壁后端适当处设一定位孔324,另外,踏板33为一长板状,系在一端面具有压花纹的板体331端头延伸一较薄的枢接体332,该枢接体332恰可插嵌于卡套322,且在枢接体332的中央钻设一贯穿的套孔333,该套孔333与定位元件32之孔道为相对应状,又,在枢接体332底部内侧端角处设一槽孔334,并于槽孔334内依序置入弹性元件335及钢珠336,踏板33以前端的枢接体332插嵌于卡套332内,再以螺丝325穿套垫片326后,穿过卡套322及枢接体332并螺入螺纹323处螺固定位,使踏板33与定位元件32结合为一体,同时钢珠326并恰顶抵于卡套322内壁处之定位孔324,令踏板33能为一稳固的定位状态,但是在施加外力之下,系可以螺丝325为轴心作九十度的旋转动作。
在平时踏板33不使用而缩入于容置空间23内时,藉由钢珠336顶抵于定位孔324处,而使踏板33被拘限定位,则速克达摩托车2在行进中即使因路面颠簸或其他因素产生震动力,但踏板33仍可稳固的定位,不会因震动造成松动,而发生由容置空间23内脱出之情形,而当后座欲搭载人时,只要施力将踏板33向外扳,即可令踏板33以螺丝325为轴习旋转九十度,使踏板33由容置空间23处旋出,来提供后座乘客双脚之踏放,由于双脚之踏压力,踏板33亦形成一稳固的定位,本实用新型后脚踏板3因系枢设于边盖21处之容置空间23内,故边盖21可获得一平整性,并系可在容置空间23作一自由的旋出及缩入,而让使用上更为便利。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是在摩托车的边盖近脚踏垫处设一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设置一后脚踏板,其特征在于该后脚踏板包括容置元件、定位元件及踏板,该容置元件为一具贯穿中孔之筒体,固设于边盖处之车架,而定位元件则是在一定位筒上固设槽铁状之卡套,并由卡套至定位筒设一贯穿孔道,且在定位筒孔道处设有阴螺纹,定位筒插套于容置元件的贯穿中孔内,以螺丝于容置元件底侧端螺合定位筒,令定位元件与容置元件相结合,踏板是在一板体前端设有较薄的枢接体,该枢接体插嵌于定位元件的卡套内,以螺丝穿过卡套及枢接体螺合定位筒。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后脚踏板装置,设于脚踏板垫后侧,包括容置元件、定位元件及踏板,该容置元件为一筒体,定位元件包括一定位筒及固设在定位筒上的卡套,踏板一端枢设在该卡套内,定位筒插套于容置元件内以螺丝相结合,踏板可依需要扳出或缩入,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2J25/00GK2349106SQ9820746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30日
发明者陈锦文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