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5247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体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具有较低底板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中的盖结构,所述的盖是脚踏板的底板盖及覆盖车座下方周围的车体盖等。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该种车辆中的后挡泥板的安装结构,即,将后挡泥板安装于从底板后方向后上方竖起的车体架后部下方的安装结构。
小型脚踏板摩托车中的底板盖一般不怎么为进行维护而拆卸,所以,其一般结构为在组装初期阶段将之安装后,使车体盖与已安装的底板盖配合来安装车体盖。
即使在装拆动力装置前部的内燃机的排气管安装部分、进行消音器等的维护时,也要卸下大型的车体盖,作业不易进行。
因此就有了或是在车体盖上设置维护用盖、或是将车体盖分割而将左右侧盖合在一起形成车体盖的结构(特开昭62-94488号公报等)。
但是,这就需要维护用盖、侧盖等的模具,从而存在着增加成本,使组装工时变长,作业效率低等难点。
本发明权利要求1~3所述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廉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该盖以部件少且简单的构造使得在进行消音器等的维护时可拆下底板盖,使作业简单。
此外,由于小型脚踏板摩托车在其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具有较低底板,所以在车座和动力装置之间的空间配设各种装置,特别是,燃料箱等大型部件设于车座前部下方,该部分比后轮上下摆动且配置空间狭小的后部具有充裕的空间。
在这样的将燃料箱设于车座前部下方且使车座可以自由开闭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中,有一例提案提出将电气件收纳箱一体地形成于覆盖车体后部的车体盖上。
但是,除电气件以外还必须配设油箱,因此就另需其它的安装部件,一般在1~2个位置以螺栓固定。从而,不但安装部件等模具的投资变大,且部件数量增加,组装麻烦。
本发明权利要求4~9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廉价的车体盖结构,该结构在小型脚踏板摩托车中将固定油箱,电气件等的部分一体地形成于车体盖上,减少模具投资,削减部件数量,使组装作业容易。
为到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该摩托车在其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具有较低的底板,在该底板后方的车体架向后竖起,在其下方可摆动自如地铰支动力装置,其中,构成上述底板的底板盖,其后部向后方竖起,覆盖上述车体架的竖起部的下部前方及左右侧方,其后部上端连接于整体覆盖上述底板后方车体架周围的车体盖的前部下端,并且上述底板盖和车体盖的连接部位于较上述动力装置的排气管安装部更上方的位置。
由于上述的结构,底板盖和车体盖之间连接部位于比动力装置的排气管安装部更靠上方的位置,所以,仅将底板盖拆下,即可装拆排气管,不仅维护作为简单,而且省去了维护用盖及侧盖,故可略去维护用盖、侧盖的模具,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组装工时,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
在权利要求1的盖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底板盖和上述车体盖的连接部是将上述底板盖的安装部重叠于上述车体盖的安装部之外侧并紧固而成的,这样,相对于处于安装状态的车体盖,可容易地仅装拆底板盖,可使排气管、消声器的维护作业容易进行。
在权利要求2所记载盖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底板盖和上述车体盖的连接部之一方具有止挡爪,而另一方具有止挡孔,将二者嵌合而结合成连结部,这样,不仅可确保底板盖容易拆装,而且可以确实地实现其与车体盖的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权利要求1的基础上,本发明权利要4的盖结构之特征在于上述车体架支承由可自由开闭的车座覆盖的燃料箱及油箱,上述车体盖横跨前后方向,一体地覆盖上述车体架的周围,同时一体地形成自上方盖体上述油箱的下方开口凹部及收纳支承电气件的上方开口凹部,在上述下方开口凹部的顶壁上穿设开口以便使上述油箱的给油口向上方突出出来。
权利要求4的发明由于上述的结构,车体盖上一体地形成下方开口凹部和上方开口凹部,下方开口凹部自上方盖住油箱,可将油箱固定,上方开口凹部将电气件收纳,所以,可不需要油箱、电气件等的安装部件,不仅可削减模具投资,且可减少部件数量,简化安装作业,降低成本。
在权利要求4的小型脚踏摩托车的盖结构的基础上,上述下方开口凹部和上述上方开口凹部设于上述燃料箱的后方,这样,将燃料箱设于车座的前部下方,其后方配置油箱及电气件,可较高效率地利用空间。
在权利要求4或5的小型脚踏摩托车的盖结构的基础上,使上述下方开口凹部和上述上方开口凹部共有前侧壁,并毗邻地形成一体,这样,可简化车体盖形状,以高空间利用率配置油箱及电气件等。
在权利要求6的小型脚踏摩托车的盖结构的基础上,上述下方开口凹部和上述上方开口凹部配设在前后方向,这样,便可容易地将油箱,电气件收纳于车座左右宽度之内。
在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脚踏摩托车的盖结构的基础之上,使形成于上述油箱上壁上的突起嵌合于形成在上述车体盖下方开口凹部的顶壁预定位置的切缝中并被止挡,这样,不用螺钉等即可将油箱固定于车体盖上,可使组装作业容易。
在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小型摩托车的盖结构的基础上,使形成于上述油箱下壁上的突起嵌合于形成在车体架预定位置上的切缝中并被止挡,这样,可以不使用螺钉等紧固件即可将油箱保持于车体架,辅助于车体盖的下方下口凹部的嵌合,可以确实地固定油箱。
下面,结合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盖结构和后挡泥板的一实施例的小型脚踏板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该小型脚踏机动二轮车的盖结构和后挡泥板结构中底架和后架的侧面图。
图3是相应图2的平面图。
图4是底板盖的平面图。
图5是底板盖的侧面图。
图6是车体盖的平面图。
图7是车体盖的侧面图。
图8是车体盖的前面图。
图9护腿板的后视图。
图10沿图9中X向的视图。
图11是该小型脚踏板机动二轮车的底板被切除一部分的侧面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XII-XII切断的断面图。
图13是后副架的平面图。
图14是沿图13中的XIV-XIV切断的纵向断面图。
图15是沿图13中的XV-XV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16是沿图13中的XVI-XVI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17是沿图13中的XVII-XVII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18是车体后部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19是沿图18中的XIX-XIX切断的断面图。
图20是沿图18中的XX-XX切断的断面图。
图21是表示后副架和车体盖及托板的前端部结合状态的断面图。
图22后架上方后端部和副架以及后挡泥板的安装状态的侧面图。
图23是图2XXIII部的放大图。
图24是沿图2中的XXIV-XXIV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25是沿图2中的XXV-XXV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26是挡泥板的侧面图。
图27是相应图22的平面图。
图28沿图27中的XXVIII-XXVIII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29是后挡泥板的主视图。
图30是沿图26中的XXX-XXX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31是图18中主要部分的放大纵断侧面图。
图32是图18中主要部分的放大纵断侧面图。
图33是沿图31中的XXXIII-XXXIII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34是沿图33中的XXXIV-XXXIV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35是沿图31中的XXXV-XXXV切断的横向断面图。
图36是现有技术中车架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下面,首先说明图1~图12图示的涉及本申请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所记载发明的一实施形态。
如图1所示,小型踏板式自动二轮车1在车体架2前后具有前轮3和后轮4,该车体架2由前管5,圆管状底架6及后架7构成。所述的底架6从上述前管5向后下方垂下,且在底盖50下部处大致以水平方向向后方延伸。所述的后架7一体地结合于上述底架6的后端部6a,且具有向后上方竖起的中空长方形断面(在车宽方向的尺寸大)。该后架7的前方下部7a向下后方弯曲,且向后方延伸以覆盖后方动力装置21的下方。
此外,如图2所示,底架6的后端部6a稍稍向下弯曲,同时,其上表面形成扁平状以和后架7的弯曲下表面紧密接触。底架6和后架7的相互接触部分的两侧缘以焊接方式结合成一体。
还有,如图2所示,在较底架6和后架7的接触部分更靠前方的底架6的水平后部6b的上表面,以及较底架6和后架7的接触部分更靠上方的后架7的竖起部7b的前表面上接触地设置前方角撑板8,在该接触部两侧缘以焊接方式将之连成一体,通过该前方角撑部8,底架6和后架7的结合部的刚度、强度均得以加强。
再者,如图2所示,在较后架7的竖起部7b更上方的弯曲部7c的后表面及两侧面上焊接后方角撑板9,后架7的弯曲部7c的刚度、强度得以加强。
在从后架7的前方下部7a向后方延伸的下部后方延长部7d的后端固接主车支托架10,主车支11由该主车支托架10枢支,通过夹装的拉伸螺旋弹簧13可以自由起伏地摆动。
悬挂套筒14穿过后架7的竖起部7b的左右两侧面和前方角撑板8的左右两侧面并焊接于其上,左右一对悬挂连杆16的前端一体地安装在嵌装于该悬挂套筒14的悬挂销15的两端,在该悬挂连杆14的后端,通过安装销17安装动力装置21的前端以使该动力装置21可上下摆动。
此外,在后架7的上部7c的上方后端部7e,通过焊接于其左侧面上的托架18以朝向车体宽度方向的方向焊接缓冲器支承轴19,在上方后端部7e的右侧面焊接点火线圈安装支柱20,在上述缓冲器支承轴19的基端和点火线圈安装支柱20的接触部也以焊接方式相连。
动力装置21包括内燃机22、V形带无级变速机23和齿轮减速器24。车齿轮减速器24的输出轴上一体地安装后轮4,以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缓冲器支承轴19和动力装置21的安装轴25枢支缓冲器26的上下两端,小型踏板自动二轮车的后半部分重量通过缓冲器26和动力装置21由后轮4支承。
在内燃机22稍后方处倾斜立设的缸体的后方,设置汽化器34,在该汽化器34的后方、左侧V型带无级变速机23的上方,设置滤清器33。V型带无级变速机23的上方,设置滤清器33。
在内燃机22的缸体前面的排气管安装部22a上连接排气管35的基端坚固部35a,排气管35向前方延伸,该排气管35在向前方延伸之后,再向车体右方弯曲,再从下方于内燃机22的前面迂回而在车体右侧向后方延伸,并与消声器36相连接。
另一方面,在车体的前部,操向轴30可自由左右回转地嵌装于前管5中,该操向轴30的上端一体地装着操向把31,同时,在该操向轴30的下端一体地安装左右一对前叉32,在该前叉32的下端可自由转动地枢支着前轮3。
在车体架2的底架6的脚踏板部,在向后延伸的水平中间部6c和水平后部6b的上下宽度的中间,有一对呈前后布置的沿车体宽度方向的底板管27穿过,该底板管27以焊接方式一体地固定于底架6,在该底板管27的左右两端上方通过焊接一体地固定底板架28(参见图2,图3),在该底板架28上张设有底板盖50。
此外,在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铝制后副架29再向后方延伸并与之设成一体,在后架9及后副架29的上方,从前方向后方依次设置燃料箱37,油箱38及电池39,前端枢支于燃料箱37的前端架上的车座40从上方可以自由开闭地覆盖燃料箱37、油箱38及电池39。
在该车座40的下方,车体盖55整体地覆盖后架7和副后架29的周围,连接于该车体盖55的前部上端的中央盖44覆盖燃料箱37的前方下部,车座40覆盖燃料箱37,油箱38及电池39等的上方而关闭时,车座40的下端击缘与中央盖44和车体盖55的上端缘相接触而密闭。
车体盖55的后部覆盖后轮4上方的后挡泥板的上方,该车体盖55的前部下端连接上述底板盖50后部的竖起部52的上端。
另一方面,从底板盖50的前部起设置护腿板42,该护腿板42覆盖底架6的后部,并沿着底架6向上方竖起。从该护腿板的中央向前方伸出的前挡泥板41位于前轮3的上方,一体地安装于上述的前叉32上。
覆盖车体的盖之构成大致如上所述。
其中,如果详细观察底板盖50,则如图4、5所示的那样,该底板盖由放置驾驶者双脚的水平板部51及其后部的竖起部52构成。
水平板部51形成为在其前部中央位置具有使底管6通过的凹部,其左右形成为脚踏部51l,51r的形状,在两脚踏部51l,51r的各自的前后部位,螺栓孔51a贯穿向下方伸出的凸台部51b。
此外,在水平板部51上,在左右的前侧凸台部51b的斜后方的左右侧边缘附近分别形成向下方突设的安装片51c。
水平板部51的上表面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扁平的小圆柱状凸起。其中,前侧的螺栓孔51a外侧的5个凸起51d的突出高度大,而且前部外侧的凸起高度逐渐变高,通过这些凸起,可以防止架驶者的脚直接向护腿板施加载荷。
此外,在水平板部51的内表面(下表面)形成格子状的凸肋。
上述水平板部51的后部的竖起部52在从水平板部51的后缘向上方竖起的同时,其左右侧部向后方较长地延伸出来,从俯视图上看,形成为U字形的开口(参见图4)。
竖起部52的U字状上端缘52a稍稍向内侧延伸出来形成一水平面,在其左右对称位置的前后两个地方形成向内侧突出的突出片52b,与该突出片52b上形成切缝状的止挡孔52c。
而且,竖起部52的前部上方中央部分向后方凹出,形成在其中央位置具有螺丝孔的铅直方向的矩形板状安装部52d,在上述上端缘52a的该安装部52d附近形成缺口。
另一方面,车体盖55如图1及图6~图8所示,包括覆盖后架7前部前方一侧及左右两侧且在上方较大开口的盖前部56、与上述的该盖前部56的斜上方连续形成的用于配设油箱38及电池39的盖中部57。与该盖中部57的后方连续形成且延伸到覆盖后挡泥板的上方的盖后部58。
盖中部57形成为左右侧壁57a向上竖起,大致呈水平的顶壁57b覆盖车体上部,在该顶壁57b前半部中央位置形成圆形开口57c,在该开口后方的顶壁57b的后半部形成向下方大幅度凹出成矩形状的上方开口凹部57d。
由顶壁57b的前半部和左右侧壁57a及上述上方开口凹部57d的前壁围成的下方开口凹部57e从上方盖住油箱38,油箱38的向上方突设的给油口穿过圆形开口57c向上突出。
该油箱38后方的上方开口凹部57d为六面体状收纳空间,从上方将电池39收纳。
盖前部56的下端缘56a对应上述底板盖50的竖起部52的上端缘形成为U字形,在该下端缘56的左右对称位置的前后两个地方形成向下突出的止挡爪56b。
该止挡爪56b较盖侧壁稍位于内侧且突出出来,其下部向前方伸出,从侧视图上看为L字形。
此外,安装片56c较盖前部56的内壁稍位于内侧,并从盖前部56的下端缘56a的前部中央位置向下突出。
车体盖55的止挡爪56b与设于底板盖50的竖起部52的上端缘52a上的突出片52b的止挡孔52c相对应,车体盖55的安装片56c与底板盖50的安装部52d相对应。
相对于呈安装在后架7及后副架29上的状态的车体盖55,可从前方向后方移动底板盖50的竖起部52将之嵌装于盖前部56的下方。
此时,使底板盖50稍稍倾斜,以便车体盖55的止挡爪嵌入底盖板50的止挡孔52c中,则L字形止挡爪56b配合于止挡孔52c,底盖板50的竖起部52的上端缘52a接触于车体盖55盖前部56的下端缘56a,二者被连接,同时,对于从盖前部56的前部中央位置突出的安装片56c,底板盖50的安装部52d从外侧与之相接。
以螺丝70和垫圈71将该安装部52d和安装片56c紧固。
如果将螺丝70拆下来,由于底板盖50的安装部52d位于车体盖55的安装片56c的外侧,即使车体盖55仍处于安装于车架上的状态,也可以仅将底板盖50取下。
该底板盖50和车体盖55的连接部A,即底板盖50的上端缘52和车体盖55的下端缘56a的接合面,如图1所示,位于安装部B的上方,所述的安装部B是排气管35的基端紧固部35a紧固到内燃机22的缸体前面之排气管安装部22a的部位。
所以,在车体盖55仍处于安装状态时,若将底板盖50拆下,则露出排气管35的安装部B,可进行排气管35的装拆。
另一方面,如图9及图10所示,护腿板42在其左右下端有一托架42a向后方水平延伸,在该托架42a的预定位置上穿设螺栓孔42b。
此外,在护腿板42的左右侧壁下端部穿设螺丝孔42c。
还有,在比上述托架42a稍高的位置,沿侧壁内表面形成水平方向的突条42d。
在通过底板管27而一体地设在底架6上的左右底板托架28上,在其前、后部穿设螺栓孔28a,且在该孔的下表面焊接螺母28b(参见图3),在该底板托架28的前端部支承护腿板42的下端托架42a,在该下端托架42a上通过凸起部51b叠置底板盖50的左右脚踏部51l,51r的前部,此时,左右脚踏部51l,51r的前端缘由形成于护腿板42的侧壁内表面上形成的突条42d支承。
这样,如图11所示,在底板托架28的前端部上依次叠置托架42a、凸起部51b、使各螺栓孔28a、42b、51a相吻合,将螺栓72自上方穿过而拧在螺母28b、所以,通过螺栓72将护腿板42下端托架42a和底板盖50的脚踏部51l、51r的前部一体地紧固在底板托架28上。
底板盖50的脚踏部51l,51r的后部通过凸部51b支承于底板托架28的后端部上,由螺栓73自上穿过螺栓孔51a,28b并拧在螺母286上而得以紧固。
此外,如图12所示,突设于底板盖50的前部左右侧边缘附近的安装片51c与设在护腿板42的左右侧壁下端部的螺丝孔42c相向,由螺丝74并通过垫圈75而被紧固。
由于底板盖50是以上述方式安装于车体上的,所以在车体盖55及护腿板42仍安装于车体5的状态下,可仅将底板盖50拆下。
就是说,如果将底板盖50的左右脚踏部51l、51r前、后部的螺栓72、73及其与车体盖55之间的安装部上的螺丝70、其与护腿板42之间的安装部上的螺丝74拆下的话,则可以简单地拆下底板盖50,当底板盖50被拆下时,由于排气管35安装到内燃机22上的安装部B露了出来,故可以装拆排气管35,可简单地对消声器36、排气管35等进行维护。
相反,在安装底板盖时,在护腿板42和车体盖55之间,一边将底板盖50载置于底架6和底板架28上,一边使之稍稍倾斜,将其竖起部52嵌装于车体盖55的盖前部56之下,车体盖55的止挡爪56b嵌入底板盖50的止挡孔52c中进行嵌合。
此时,通过使护腿板42向前方挠曲,可使装配顺利地进行。
而且,如果将底板盖50左右脚踏部51l、51r的前后螺栓72、73底板盖与车体盖55之间安装部的螺丝70及底板盖与护腿板42之间的安装部的螺丝74拧紧,则可完成底板盖50的装配。在其与车体盖55之间的连接部,通过止挡爪56b和止挡孔52c之间的嵌合,可确实地实现二者之间的结合。
这样,不用拆下大型的车体盖55、护腿板42等,可单独地装拆底板盖50,若将底板盖50拆下,则可容易地进行消声器36等的维护。
由于不需要维护用盖、侧盖,所以略去了为此进行的模具投资,零件数及组装工时数减少,可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下面,以图1~3、图6~图8,图13~图21说明本发明权利要求4~9所涉及的实施例。只是略去了上述已说明事项的重复说明。
在后架7的上部7c的前侧形成安装油箱用套筒7f,在其后方形成侧孔7g,后端部7e开口,在其开口下壁穿设左右一对孔7h,同时,缓冲器支承轴19通过焊接于后端部7e左侧面的托架18以朝向车宽方向的取向而焊接,在上方后端部7e的右侧面焊接点火线圈。安装支柱20,上述缓冲器支承轴19的基端和点火线圈安装支柱20的接触部也以焊接方式连接。
支承座40下方的车体盖55的后副架29从形成为中空长方形断面的后架7之上方后端部7e的开口向前方深深地嵌入并向后方延伸,该后副架29的形状以图13、14说明。
后副架29,从侧视图上看,其前部稍稍向下方弯曲形成前侧倾斜部29a,其后部形成被水平支承的后侧水平部29b(见图14),在其前侧倾斜部29a的左右端缘及中央位置立设有前后取向的筋板29c,其前端部形成局部孔29d,在后方的筋板29之间穿设左右一对孔29e。
此外,后侧水平部29b在其前部中央位置穿设安装孔29f,在其中央部左右边缘向上方突设竖起支承部29g,在该支承部29g的上端面上突设圆筒状凸台29h,在该圆筒状凸台29h上形成螺丝孔29i,在后端部29j上设置孔29k,在该孔29k的稍稍前方位置设置孔29l。
上述后副架29的前侧倾斜部29a嵌入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将后架7的侧孔7g与前端孔29d对准,如图18所示,使螺栓的穿过该对准的孔并将之支承,同时,使螺栓61穿过其后方的孔29e和后架7后端孔7h并以螺母62紧固,这样,后副架29的前侧倾斜部29a即一体地安装于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
还有,燃料箱37在其下面前后位置分别以左右成对地突设油箱托架37a,37b,如图1所示,前侧油箱托架37a以螺栓108结合于后架7的安装燃料箱套管7f上,后侧托架37b以穿过上述后副架29前端孔29d的螺栓60而被结合,这样,燃料箱37便一体地安装于后架7上。
在与上述后架7一体地安装的后副架29的下方安装后挡泥板65。
如图18所示,后挡泥板65在前后方向缓缓弯曲,形成于前方左侧部的嵌合片65a从前方嵌合于缓冲器支承轴19的上部,设于前方右侧部的嵌合部嵌合于点火线圈安装支柱20的前端,后挡泥板65的前部得到支承。
另一方面,通过使形成于向上方敛出的安装部65b上的孔和后副架29的孔29l对准、将螺栓47穿过液孔并由螺母48拧紧,后挡泥板65的后部被支承于后副架29。
这样,后挡泥板65即吊设于后副架29之下。该后挡泥板65的安装结构将在下文详述。
下面说明车体盖55的形状及安装结构。
车体盖55以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如图6~图8所示,切除前方上部形成开口部56d,从前方覆盖液开口部56d的中心盖44可以装拆自由地安装于该开口部56d。
而且,如上所述,车体盖55的前部56之下端缘呈U字状,在其左右对称位置的前后两个地方向下方突设止挡爪56b,在其前端中央部突设安装片56c,另一方面,在底板盖50的竖起部52的U字状上端缘设置与之对应的止挡孔及安装片等(参见图4),通过上述二者之间的嵌合,紧固,可将车体盖55及底板盖50连接。
车体盖55的中央部57,其左右侧壁57a向上方竖起,其大致呈水平的顶壁57b覆盖上部,该顶壁57b的后半部形成向下方凹出的上方开口凹部57d,该上方开口部57d形成六面体状收纳空间,自上方收纳电池39。
由该上方开口凹部57d的前侧壁57f和顶壁57b,以及左右侧壁57a围成的将下方敞开的下方开口凹部57e(前方也开口)以前侧壁57f为边界邻接于上方开口凹部57d的前方而与之形成一体。
该下方开口凹部57e自上方覆盖配设于燃料箱37后方的油箱38,在其顶壁57b上穿设圆形开口57c以便突设于油箱38上方的给油口38a从其中穿过,在顶壁57b上表面的该圆形开口57c的周围设置形成贮油槽的扁平圆筒壁57h。
此外,在该扁平圆筒壁57h的左方附近设置另一圆开口57i以用于指示油液水平的表38c(参见图19)。
还有,在上述偏平圆筒壁57h的左右穿设切缝57j、57k。
如图18、19所示,油箱38为长方形的箱体,在其上壁突设给油口38a,并设置在其左右方向规定位置以厚壁鼓出的突起38a,38d,在左侧突起38d左侧安装上述的油液水平指示表38C。
在油箱38的下壁的左前部设置油供给口38b。
油箱38的下壁为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由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及后副架29的前侧倾斜部29a所支承的结构,特别是从下壁前部中央向下方左右分成两叉且在下方稍稍分开的两叉止挡片38f被突出形成,在后架7上穿设与该两叉止挡片对应的切缝7i。
所以,在将油箱38载置于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和后副架29的前侧倾斜部29a上时,通过使两叉止挡片38f嵌入后架7的切缝7I中,油箱38既被定位又被止挡。
嵌入切缝7i的两叉止挡片38f为从止方横跨于插入后架7的副后架29之前侧倾斜部29a中央的凸肋29c上的形状(参见图19)。
这样,车体盖的下方开口凹部57e从上方盖住由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和后副架29的前侧倾斜部29a支承的油箱38,给油口38a穿过圆开口57c向上方突出,其左右突起38d、38e分别嵌合于切缝57j,57k,从而油箱38被固定于车体盖55的下方开口凹部57e内。
在与该下方开口凹部57e隔着前侧壁57f且收纳后方的电池39的上方开口凹部57d的底壁的前部中央形成其一部分呈凹下的安装部57l,在该安装部的中央位置形成安装孔57m。
该安装部57l由后副架29的后侧水平部29b的前端支承,安装孔57m与后副架29的安装孔29f对准,将螺栓63从其中穿过并拧紧于螺母64上(见图18)。
在形成上方开口凹部57d的顶壁57b的右侧形成大致呈矩形的开口57n,此外,在其后方位置及大致与该后方位置大致呈对称的左侧位置分虽设置矩形孔57p、57q。
收纳于上方开口凹部57d的电池39如图20所示以电池盖98覆盖,但该电池盖98由树脂制成,形成为对应于上方开口凹部57d且由大致呈矩形的顶板98a和顶板的四个边向下方延伸而成的侧板98b所构成的扁平箱状。
该电池盖98的顶板98a之中央部稍稍下凹,在右侧板98b上形成其一部分向下方延伸的保险丝座98c,该保险丝座98c之下端突设的止挡部98d用以止挡保险丝59而将之保持。
此外,在左右侧板98b上,止挡片98e,98f分别向侧方突出形成。
使上述电池盖98覆盖于收容于上方开口凹部57d的电池39上,则如图20所示,则由保险丝座98c保持的保险丝59插入设在车体盖55上方开口凹部57d右侧附近的开口57n,左右止挡片98e,98f分别插入矩形孔57p,57q,同时,止挡片98e,98f的止挡爪止挡于矩形孔57p,57q的侧缘并被卡住。
收纳于上方开口凹部57d的电池39之上表面由电池盖98的顶板98a之中央凹部按压,固定。
在上方开口凹部57d的后侧壁形成穿过电线的矩形开口57r。
在该上方开口凹部57d的后侧附近形成座锁111用矩形开口57s,在该矩形开口57s左右的低一台阶的位置形成圆孔57t,57u,在其后方设置安装孔58a。(参见图6,7)。
如图21所示,在上述后副架29的左右竖起支承部29g的上端圆筒凸起部29h上嵌合车体盖55的上述圆孔57t,57u,之后,将由橡胶制成的垫圈103嵌套于上述凸起部,车体盖55支承于竖起支承部29g的上端,同时,在从圆孔57t,57u突出的圆筒凸起部29h的顶面贴紧托板102前端安装部102a,将穿过该前端安装部102的螺栓104拧紧于圆筒凸起部29h的螺孔29i中。
并且,如图18及图31所示的那样,将车体盖55后部58的安装孔58a对准于后副架29的后端部29j的孔29k,将螺栓106插入于托板102的后部安装部102b,缓冲橡胶105,车体盖55的安装孔58a,以及后副架29的后端部29j的孔29k,将该螺栓16的头部拧紧于螺母107上,从而可以将车体盖55及托板102一体地安装于上述的后副架29。
如以上所示,使位于车体盖55前后位置的安装孔57m,58a和位于其左右位置的圆孔57t,57d对准于后副架29的后侧水平部29b的前后安装孔29f,29k及左右凸台部29h的螺孔29i,通过螺栓,螺母的拧紧而使车体盖55被固定支承。
此外,在车体盖55的后端形成尾灯安装部58b及车牌板安装部58c,尾灯80及车牌板81分别安装于其相应部位。
此外,还设置与尾灯80一体的后部方向指示器82,在车牌板支架81上支承侧反射板83(参见图1)。
车体盖55如上所述支承在连接于后架7后方的后副架29上,并覆盖后架7及副后架29的周围,同时,下方开口凹部57e从上方覆盖由后架7上方后端部7e及后副架29的前侧倾斜部29a支承的没箱38,油箱38的左右凸起38d,38e分别嵌合于切缝57j,57k并被止挡,从而油箱38可以确实地固定于车体盖55的下方开口凹部57e内。
而且,油箱38也因突设于其下壁的两叉止挡片38f嵌合,止挡于后架7的切缝7I中而被支承。
所以,油箱38在其安装时完全不需要特别的安装部件及螺栓等紧固件,可减少部件数量,使安装作业容易进行。
车体盖55中,由于是隔着前侧壁57f和上述下方开口凹部57e一体地形成在其后方收纳电池39的上方开口凹部57d,所以,不需要以其它单独部件形成电池盒,从而不需要为其准备另一模具,既可以减小模具投资又可以减少部件数量,使组装作业易行。
由于下方开口凹部57e和上方开口凹部57d共有一前侧壁57f而形成前后关系的结构,所以可以简化车体盖55的形状,而且可以在燃料箱37的后方以高空间利用率地设置油箱38及电池39。
下面以图1~图3,图6~图8,图13~图15说明后挡泥板的安装结构。在此,上文已说明的内容将略去其重复说明。
如图2所示,前方角撑板8接触于底呆6的水平后部66的上表面及后架7的竖起部76的前表面,所述水平后部6b之上表面较底架6和后架7的接触部更位于前方位置,所述竖起部76的前表面较上述接触部更位于上方位置。上述角撑板和上述两表面接触部的两边缘,如图24所示,由焊接而结合为一体。通过该前后角撑板8,底架6和后架7的结合部的刚度、强度被得以加强。
此外,如图2所示,后架7的较其竖起部7b更位于上方的7c向后方缓缓弯曲,如图25所示,该弯曲部7c的后面及两侧面与后方角撑板相接触,该接触部的两侧缘以焊接方式结合成一体,通过该后方角撑板,后架7的弯曲部7c之刚度,强度得以加强。
而且,从后架7的前方下部7a向后延伸的下部后方延长部7d的后端上,通过焊接方式一体地结合侧面大致为Z形的主车支托架10,在该主车支托架10上通过枢轴12可以起伏自地铰支主车支11,在该主车支托架10的弹簧座11d和上述主车支的弹簧座11d之间张设拉伸螺旋弹簧13。
如图24所示,悬挂套筒14穿过后架7的竖起部7b的左右两侧面及前方角撑板8的左右两侧面,在该后架7的竖起部7b的左右两侧而与悬挂套筒14的结合部进行焊接,悬挂套筒一体地固装于后架7上,如图1所示,在嵌装于该悬挂套筒14的悬挂销15的两端一体地安装左右一对悬挂连杆16的前端。
图23及图28中,详细地图示了缓冲器支承轴19和点火线圈安装支柱20以焊接方式装于后架7上部7c之上方后端部7e的左右侧面之结构。
并且,如图22所示,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沿车体前后方向的水平方向被截去,换句话说,相对于向斜后上方倾斜的后架7之上方后端部7e的长度方向被斜向地截去,如图22及图32所示,从该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后端开口向着前方深深地插入铝制后副架29的前端部(前侧倾斜部)29a,如下面所述,后副架29的前端部和后方燃料箱托架37b被一体地安装于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
后副架29形成为图13~图17所示,将螺栓60插入设于其前端部29a的孔29d及缺口29p(如图18及图14所示,在后副架29的两侧及中央凸肋29c上形成孔29d,在其薄壁部29r形成缺口29p)、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的侧孔7g、一体地结合于燃料箱37下方后端部的后方燃料箱托架37b之两端部片37c上的侧孔37d,该螺栓60的前端拧紧在螺母(未图示)上,如图3、图16、图18所示,将螺栓61插入后架7上方后端部7e的底板7h、后副架29前端部29a的上下方向孔29e(两孔7h、29e左右有两组),该螺栓61拧紧于螺母62上。这样,后副架29的前端29a即一体地安装于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
如图1及图25所示,在燃料箱37的下方前部以焊接方式一体地结合前方燃料箱托架37a,如图2及图25所示,在后架7的上部7c的上表面以焊接方式一体地结合指向车体宽度方向的燃料箱安装凸筋7f,前方油箱托架37a的两侧部片37e的侧孔37f及燃料箱安装凸筋7f上插入螺栓108,该螺栓108拧紧于螺母109,而且加之由后方燃料箱托架37b将燃料箱连接于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从而可将燃料箱37一体地安装于后架7上。
下面说明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后挡泥板65的安装结构(参见图22)。
后挡泥板65形成为图26~图30所示的形状。在该挡泥板65的前方左侧部65c上形成可自前方嵌合于缓冲器支承轴19上部的嵌合片65a,在后挡泥板65的前方右侧部65d上,形成向下方弯曲的凹部65e,同时在该凹部右侧形成缺口65f,从后架7上方后端部7e下方使后挡泥板65紧贴于该后架7上方后端部7e的下表面,如图28所示,将上述后挡泥板65的缺口65f嵌合于点火线圈安装支柱20的前端部20a之后,如果使该后挡泥板65的嵌合片65a嵌合于缓冲器支承轴19,则可将后挡泥板65的前部安装于后架7上。
此外,如图30所示,后挡泥板65的后部中央部形成向上方弯曲的接触部(安装部)65b,同时在该接触部设置孔65g,如图31所示,使后挡泥板65的接触部65b接触于后副架29的后方凹部29r的下表面,在该后方凹部29r和接触部65b的孔65g中插入螺栓47,将螺栓前端拧紧在螺母48上,从而可将后挡泥板65后部一体地结合于后副架29上。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车体盖55相对于后副架29的安装构造虽然已经说明,但其详细构造仍被示于图51~图34中。
下面说明车座40的锁结构。车座40可上下摆动自如地铰支于燃料箱37的前端。在该车座40的后端,如图33所示,一体地设置向下的U字状嵌合部件110,如图31及图33所示,嵌合爪111a可自由地嵌合于上述U字状嵌合部件110的车座锁111安装于后副架29上。即,在车座锁111基部111b前后位置形成孔111c,在后副架29左方的竖起支承部29g内侧的前后位置形成孔29s,使螺栓112自下向上穿过孔29s,111c,并使其前端拧紧于螺母113上。如图33所示,在左方的竖起部29g及车体盖55的左侧壁上形成圆形孔29q,57v以便车座锁111的钥匙插入部111d从侧面露出来。
再者,如图27所示,在点火线圈安装支柱20上安装点火线圈114,如图27及图31所示,螺栓68穿过孔29m和调节器115的孔115a而使其前端拧紧在螺母69上,所述的孔29m位于比后副架29上端圆筒凸台部29h更靠后方的位置。如图27,31,34及图35所示,寄存器116的安装脚部的孔116b紧贴于较后副架29的孔29m更位于后方右侧的下方缺口29n,将螺栓117插入上述缺口29n及孔116b,并将其前端拧紧在螺母118上。
还有,在后架7的下部后方延长部7d的一侧面上以焊接方式一体地固定防盗用U字锁挂钩119。
在本实施例3中,如上所述,主架之后架7以横截面尺寸大的中空部件构成,所以可使后架7确实地承受来自后轮4的通过后部缓冲器26而施加于缓冲器支承轴19上的较大反力。
此外,将铝制后副架29插入中空的后架7中,且在前后两个部位(准确地讲是3个部位)由螺栓60、61及62前后两个部位(准确地讲是3个部位)由螺栓60,61及62固定,从而可以牢固地将后副架29结合于后架7。
还有,由于后副架为铝铸件,故其重量轻,且可以容易地形成适于安装后挡泥板65,车体盖55,托板102,车座锁111,调节器115及寄存器116等部件之形状,还可减少安装部件、实现小型化及降低成本。
由于托板102及车体盖55一起安装于后副架29,故可以减少车体盖及托板102的安装部件及组装工时,在这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
由于同时将燃料箱37的后部及后副架29的前端部29a安装于上述的后架7的上方后端部7e,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削减组装工时。
由于后副架29以铝制成,不需要表面处理,而且可以改善调节器115、寄存器6等电气部件的放热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脚踏板式摩托车辆的盖结构,该摩托车在其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具有较低的底板,在该底板后方的车体架向后方竖起,在其下方可摆动自如地铰支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底板的底板盖,其后部向后方竖起,覆盖上述车体架的竖起部的下部前方及左右侧方,其后部上端连接于整体覆盖上述底板后方车体架周围的车体盖的前部下端,且上述底板盖和车体盖的连接部位于较上述动力装置的排气管安装部更上方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底板盖和上述车体盖的连接部是将上述底板盖的安装部重叠于上述车体盖的安装部之外侧并紧固而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底板盖和上述车体盖的连接部之一方具有止挡爪,而另一方具有止挡孔,将二者嵌合而结合成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车体架支承由可自由开闭的车座覆盖的燃料箱及油箱,上述车体盖横跨前后方向,一体地覆盖上述车体架的周围,同时一体地形成自上方盖住上述油箱的下方开口凹部及收纳支承电气件的上方开口凹部,在上述下方开口凹部的顶壁上穿设开口以便使上述油箱的给油口向上方突出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下方开口凹部和上述上方开口凹部设于上述燃料箱的后方。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下方开口凹部和上述上方开口凹部共有前侧壁且毗邻地形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下方开口凹部和上述上方开口凹部配设在前后方向。
8.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油箱上壁上的突起嵌合于形成在上述车体盖下方开口凹部的顶壁预定位置上的切缝中并被止挡。
9.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油箱下壁上的突起嵌合于形成在上述车体架预定位置上的切缝中并被止挡。
全文摘要
摩托车在其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具有较低的底板,在该底板后方的车体架(7)向后方竖起,在其下方可摆动自如地铰支动力装置(21),构成上述底板的底板盖(50)之后部52向后方竖起,覆盖上述车体架(7)的竖起部的下部前方及左右侧方,其后部(52)上端连接于整体覆盖上述底板后方车体架(7)周围的车体盖(55)的前部下端,且上述底板盖(50)和车体盖(55)的连接部(A)位于较上述动力装置(21)的排气管(35)安装部更上方的位置。
文档编号F02B61/02GK1163842SQ97103489
公开日1997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9日
发明者八木泽胜一, 杉谷启安, 石崎博文, 立石清一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