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转向手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1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转向手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机动二、三轮车为主的车辆用转向手柄装置。
在原有的机动二轮车用转向手柄装置中,在被安装在手柄柱管的上部的棒状的转向手柄上安装着与该转向手柄成两体的顶盖,在该顶盖内一般都容纳着仪表等器具类(例如参照实用新型第2547379号公报)。
在上述原有的装置中,由于转向手柄和顶盖做成两体、用螺栓·螺母等固定件固定它们,所以不仅零件数量多而且增加了组装工时,其结果导致成本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新式的转向手柄装置(特愿平10-41609号),在该转向手柄中,驾驶员把持的左右手柄部和覆盖器具类的项盖部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可以削减零件的数量、减低组装工时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式车辆的转向手柄,它是在新式方案的上述转向手柄装置中,在由左,右手柄部和顶盖部构成的手柄·盖子部件上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时,该外力可以由与该手柄·盖子部件成两体的构件吸收,可以进一步分散该外力,从而可以防止手柄·盖子部件的变形的转向手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1项发明,转向手柄装置一体地设置在手柄柱管的上端,其特征在于该手柄柱管可转动地支承在车架上,用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由驾驶员把持的左右手柄部和配置在上述手柄柱管上方覆盖器具类的盖子部,从而构成手柄·盖子部件,在该手柄·盖子部件的下部一体地安装着金属制的管状托架,该管状托架固定在手柄柱管上。根据这样的特征,当手柄·盖子部件受到过大的以力作用时,由于管状托架先于手柄·盖子部件变形而吸收外力,从而可以事先防止合成树脂制的手柄·盖子部件变形。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项发明,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上述第1项发明所述的转向手柄装置中,在上述管状托架的上部,一体地设置法兰状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支承在其支承面上的手柄·盖子组件的底壁部及重合在其底壁部上的压板由固定件固定着,根据这样的特征,在上述第1项发明的特征的基础上,从手柄·盖子部件传递到管状托架的外力被分散,不产生应力集中。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3项发明,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上述第1项发明所述的转向手柄装置中,在上述手柄·盖子组件的底壁部上形成着由上下方向穿通电器配线、电缆线等缆索用的穿通孔,根据这样的特征,在上述第1项发明或第2项发明所述的特征的基础上,从器具类延伸出的电器配线,电缆线等缆索可以由手柄·盖子部件的底壁部导向,从而不需要另外的导向构件。
图1是备有本发明的转向手柄装置的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线方向看到的机动二轮车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2的3线方向看到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纵向剖切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的5线方向看到的局部图。
图6是沿图4的6-6线的放大横向剖面图。
图7是沿图4的7-7线的放大横向剖面图。
图8是沿图4的8-8线的放大横向剖面图。
图9是转向手柄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10是手柄·盖子组件和管状托架的固定部的剖面图(第2实施例)下面根据


本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9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该第1实施例是在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上实施本发明的转向手柄装置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右”、和“上下”是以机动二轮车的前进方向和行驶状态为基准的。
图1是备有本发明的转向手柄装置的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的2线方向看到的机动二轮车的前视图。图3是沿图2的3线方向看到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2的4-4线纵向剖切的侧视图。图5是沿图4的5线方向看到的局部图。图6是沿图4的6-6线的放大横向剖面图。图7是沿图4的7-7线的放大横向剖面图。图8是沿图4的8-8线的放大横向剖面图。图9是转向手柄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在图1中,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像通常那样在车架F的前端的车头管部上可转向地支承着悬架着前轮Wf的手柄柱管1,而在车架F的后部上可上下摇动地支承着悬架着后轮Wr的动力部件Up。车架F由车壳体B覆盖,在该车壳体B的后部上设置了乘员坐的车座S。
下面参照图2~9说明该机动二轮车的转向手柄装置的构造,通过后面详述的金属制的管状的托架Br在手柄柱管1的上端固定支承着手柄盖子组件Un。该手柄·盖子组件用聚碳酸酯、由增强材料增强了的ABS树脂及聚丙烯等硬质合成树脂、通过注塑成形等成形手段构成为一体,由中央部的盖部2和从其左右两端向左右方向一体地延伸出的左、右手柄部31、3r构成。
上述盖部2构成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顶盖组合体A的后盖,如图3、4和9所示,由驾驶员面对的盖身部分21和从其盖身部分21的左右两侧向左右方向略水平延伸出的左右外伸部22、23形成从前后方向看的T字形,从驾驶员面对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主壁Wm延朝向前方伸出着上壁Wu和左、右壁Wl,Wr,在其内部形成向前方开放的凹部D,而且,在上述凹部D内的盖身部分21和左、右外伸部22,23的全部范围中格子形地一体地形成若干条纵肋4…和横肋5…。确保手柄·盖子部件Un的刚性和强度,同时不产生老化变形。
另外,自上述左、右外伸部22、23的端壁向外侧方向一体地突出设置着驾驶员把持的棒状的上述左、右手柄部31、3r。
在上述盖身部21的凹部D的上部形成着仪表收纳部6,在该仪表收纳部6内收容着速度表,燃料表等仪表器具7,该仪表器具7通过安装部8一体地安装在盖身部分21的上壁Wu上,该安装部8设置在收纳部6上,连接到仪表器具7上的电缆71穿过手柄·盖子组件Un的后述的底壁部10的穿通孔12而被导向,通过车身B内,连接到图未示的速率表齿轮罩上。
上述盖部2的盖身部分21的横向宽度从上向下逐渐变窄,其下端的横断面做成半圆形,其下端由底壁部10封闭着。该底壁部10如图4、6、9所示地,其壁厚比手柄·盖子部件Un的其他的壁部分的壁厚厚并形成盘状,在其下面形成平坦的、与后述的管状托架Br的法兰状支承部31相接触的接触面101。另外,在该底壁部10的中心部上穿通设置的安装孔11,同时在其外周部上形成着外周面和上下面开放的若干穿通孔12、12,这些穿通孔12、12用于穿通并导向连接到仪表器具7的电缆线71等缆索L。
如图9所明示,在构成上述顶盖组合体A的后盖的上述盖子部2的前面的上壁Wu的左右和底壁部10的前面一体地设置着用于可装卸地安装后述的前盖15的若干个安装部13、13和14。
顶盖组合体A的前盖15使用聚碳酸酯、ABS树脂及聚丙烯等硬质合成树脂材料,并由采用了气体助推器成形的注射成形手段等成形手段一体地成形而成。而且在前盖15的后面形成着若干个与构成后盖的上述盖部2的上述安装部13、13,14对应的安装孔17、17,18,该前罩15由若干个自攻螺钉等固定件19与成为后盖的盖子部2和前盖15可装拆地结合在一起。
再有,前盖15与后盖比较即使强度低些也可以,所以,可以用属于强度比较低的合成树脂的ABS树脂等构成,由此可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如图4所示,在前盖15的内部可装拆地安装着车头灯组合体22,该车头灯组合体22由车头灯23、支架24和透镜25构成,支架24支承着车头灯23、透镜25安装在支架24的开口前面,上述透镜25与开口于前盖15的前面的开口部151相临接。另外,连接到车头灯23上的电缆231也穿通手柄·盖子部件Un的底壁部10的穿通孔12并被导向。
再有,由于上述车头灯组合体22和把车头灯组合体22安装到前盖15上的安装手段是原来众所周知的,所以就省略了对它的详细说明。
把盖子部2和左右手柄部31、3r做成为一体的、上述合成树脂制做的手柄·盖子组件Un以铁、铝等金属等制做的管状的托架Br和以同样的金属制做的压板27固定支承在手柄柱管1上。
如图4~9所示,上述管状托架Br由管状主体部分30和支承构件31构成,三角形的法兰状支承构件31一体地固定在管状主体部分30的上部,在管状主体部分30的下半部,沿其纵向方向在下端形成开槽32,同时从开槽32的两侧向外方一体地突出设置着成对的夹片33、33,在这些夹片33、33上沿同一轴线地分别设置穿通的螺栓孔34、34。
另外,如图6、9所示,上述压板27由金属板形成与上述法兰状支承构件31相同的三角形、并与上述手柄·盖子组件Un的底壁部10的上面紧密重合。
下面,对用金属制的管状托架Br和上述压板27把上述合成树脂制的手柄·盖子组件Un固定到手柄柱管1上的情况进行说明,管状托架Br的上端嵌合在开口于盖子部2的底壁部10的安装孔11中,并把其法兰状支承构件31的上面对接到上述底壁部10下面即接触面101上,另一方面,在底壁部10的上面重叠上述压板27,在用上述压板27和法兰状支承构件31上下夹持底壁部10的状态下,通过在贯通它们的若干个螺栓35上分别螺旋紧定螺母36,由此把管状托架Br固定在手柄·盖子组件Un的底壁部10上。
另外,在管状的托架Br的有开槽32的下半部上嵌合着可转向地支承在车头管部上的手柄柱管1的上端,然后将螺栓37贯通成对的夹片33、33的螺栓孔34、34,把螺母38旋紧在螺栓37上,由此管状托架Br就被固定在手柄柱管1的上端上。再有,突出设置在手柄柱管1的侧面的突片11与开槽32的下端结合。
由于上述的构成,可以通过管状托架Br将手柄·盖子组件Un固定支承在手柄柱管1的上部。
由于上述手柄·盖子组件是将构成后盖的盖部2和驾驶员把持的左、右手柄部31、3r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而构成的,所以与原来的构成即把左右手柄与顶盖做成两体再用固定件把两者结合成一体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同时可以减少转向部的组装工时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另外,还可以提高仪表等器具相对于盖子部2的安装精度,又由于盖部2和手柄部31,3r用合成树脂做成一体,手柄·盖部件的重量可大幅度减轻,有助于提高车辆转向的操作性。
另外,当手柄·盖组件Un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时,在该手柄·盖子部件变形之前,管状托架Br先变形,由于这时它可以吸收其外力,所以可以防止合成树脂制的手柄·盖部件Un的变形。
另外,由于加到手柄·盖组件Un上的力由它的底壁部10和法兰状支承构件31的很宽大的支承面承受,所以可以缓和由上述外力引起的应力集中。
从设置在顶盖组合体A上的仪表器具7出来的电缆线71、从车头灯23出来的电缆线231和从设置在左右手柄部31,3r上的操作部出来的电缆线C等缆索L从顶盖组合体A内部穿通开设在底壁部10上的若干个穿通孔12、12并沿着手柄柱管1延伸,因此,这些缆索L可以由该底壁部10的穿通孔12,12导向,不需要另外的上述缆索的导向构件。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图10是手柄·盖组件和管状托架的固定部的剖面图,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在第2实施例中,在合成树脂制的手柄·盖子部件Un成形时,把金属制的管状托架Br的上部一体地铸入成形到其底壁部110中,而且用该手柄·盖子组件和前盖15构成顶盖组合体A’。
如果选择第2实施例,不需要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压板27、螺栓、螺母35、36,而且由于不进行这些固定作业就能完成任务,所以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实施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只对本发明的转向手柄在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上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不用说也可以把它实施在其它型式的机动二、三轮车等车辆上,与手柄部一体地形成的盖部也可以是除后盖外的顶盖组合体的全部或者前盖等的另外一部分。在上述实施例中,顶盖组合体由前盖和后盖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盖体构成。
如上所述,根据各项发明,当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左右手柄部和盖子部而构成的手柄·盖子组件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时,由于在手柄·盖子部件变形之前管状托架先变形,从而可以吸收外力,因此可以事先防止合成树脂制的手柄·盖子组件的变形。
另外,根据第2项发明,从手柄·盖子组件传递到管状托架的外力被分散,从而不产生应力集中。
根据第3项发明,从设置在顶盖组合体上的器具类延伸出的电缆线等缆索可以由手柄·盖子组件的底壁部进行导引,所以不需要另外的导引构件。
权利要求
1.车辆的转向手柄装置,该装置一体地设置在手柄柱管(1)的上端,手柄柱管(1)可转动地支承在车架(F)上,其特征在于,驾驶员把持的左、右手柄部(31,3r)和配置在上述手柄柱管(1)的上方的覆盖仪表器具类的盖部(2)由合成树脂一体地成形并构成手柄·盖子组件(Un、Un’),在该手柄盖子组件(Un;Un’)的下部一体地安装着金属制的管状托架(Br;Br’),该管状托架(Br;Br’)固定在手柄柱管(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法兰状的支承构件(31)一体地设置在上述管状托架(Br)的上部,该支承构件(31)和支承在支承构件(31)的支承面上的手柄·盖子组件(Un)的底壁部(10)以及重合在其底壁部(10)上的压板(27)由固定件(35、36)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上的转向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手柄·盖子组件(Un;Un’)的底壁部(10,110)上形成着沿其上下方向穿通电器配线、电缆线等缆索(L)的穿通孔(12)。
全文摘要
是一种二轮车用的转向手柄装置,当由左、右手柄部和盖子部一体地成形构成的手柄、盖子部件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时,防止其变形。在由左、右手柄部文档编号B62M25/02GK1239697SQ99107048
公开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9日
发明者稻冈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