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17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组件为用于放置脚的构件,可分成驾驶员用和同乘者用两种。驾驶员用踏板组件为对变速踏板操作和制动踏板的操作产生影响的部件,在不损害操作性的位置固定于发动机或车架。固定于车架的构造例如有日本专利公报64-32292号的“车辆踏板构造”。按照该公报的图1和图2,在该车辆的踏板构造中,在四轮车的左右一对的车架下构件2A、2B间通过弹性体13和安装橡胶15安装踏板托架10,在该踏板托架10安装踏板18、18,由弹性体13衰减发动机7的振动,抑制、减少向乘坐人员传递的振动。
在将上述技术应用于没有车架下构件2A、2B的机动二轮车的场合,在具有刚性的发动机7通过弹性体13安装踏板托架10和踏板18、18,虽可抑制发动机7的振动,但仍存在因发动机7的热导致弹性体13劣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对现有车架进行设计变更、追加车架下构件,会影响车架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该踏板安装构造不受热影响,可抑制振动,并且不对车架的设计产生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下部安装托架,在该托架上通过防振材料安装踏板杆,在该踏板杆上设置踏板。
由于在发动机下部安装托架,在该托架安装防振材料,所以,发动机的热量在传导至托架后,从托架的表面向大气中散热。结果,防振材料不受发动机的热量影响。
另外,由于通过防振材料在托架上安装踏板杆,在该踏板杆上安装踏板,所以,发动机的振动在从托架传递到防振材料后,由防振材料的振动吸收作用弱化。结果,可将从防振材料传递到踏板的振动减弱到脚感受不到的程度。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托架上固定侧支架托架,在该侧支架托架上可摆动地安装侧支架。
由于在托架上固定侧支架托架,所以,在使用侧支架的场合,车辆重量形成的力从发动机传到托架,从托架传经侧支架托架传到侧支架。由于该力不作用在防振材料,所以车辆重量形成的压缩力不作用到防振材料。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托架上设置制动踏板止挡。
由于在托架设置制动踏板止挡,所以当在踏板上放置脚时,负荷从踏板传到踏板杆,从踏板杆传到防振材料。由于该负荷不作用到制动踏板止挡,所以体重等负荷不会作用到制动踏板止挡。
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图1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第1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第1实施例)。
图3为图1的3-3线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的分解透视图(第1实施例)。
图5为图3的5-5线剖视图。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踏板安装构造热传导的作用说明图(第1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的踏板安装构造的力作用说明图(第1实施例)。
图8为示出本发明踏板安装构造的另一实施例(第2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的踏板安装构造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2实施例)。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图面按符号的方向观看,“前”、“后”、“左”、“右”以驾驶员为基准。
图1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第1实施例),机动二轮车1由车架2、可转向地安装于该车架2前端的前管3的转向柄4和前叉5、安装于该前叉5的前轮6、配置于车架2中央下部的发动机7、配置于车架2上部的燃料箱8和车座9、从车架2中央下部延伸并可上下移动的摇臂11、安装于该摇臂11后部的后轮12、安装于该后轮12的后链轮13、将驱动力传递到该后链轮13的链14、安装于车架2下部的主支架15、同乘者用踏板组件16、及安装于发动机7下部的驾驶员用踏板组件20构成。符号30为变速踏板,符号32为侧支架。
图2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第1实施例),符号17为消音器,符号18为脚蹬起动踏板,符号19为制动踏板。
图3为图1的3-3线剖视图,示出降下侧支架32的状态。驾驶员用踏板组件20由托架22、踏板杆27、踏板28、28、侧支架托架31、及侧支架32构成。该托架22由螺栓21…(…表示多个。以下相同。)安装于发动机7的下部,该踏板杆27由螺栓24…、螺母25…及套筒26…安装于该托架22并在其间介入防振材料23…,该踏板28、28为设在该踏板杆27两端的弹性体,该侧支架托架31倾斜规定角度地固定于托架22,该侧支架32可摆动地安装在该侧支架托架31。
发动机7在下部具有形成阴螺纹的4个(仅示出后侧2个)凸部7a。
踏板28、28的高度使得左侧对齐与变速踏板30对应的位置,右侧对齐与制动踏板19对应的位置。
图4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的分解透视图(第1实施例)。
托架22由第1板状部22a、焊接于第1板状部22a的第1杆状部22b、以及使第1板状部22a向下方弯曲而成的制动踏板止挡22c构成。
防振材料23在中央形成环状槽23a,由该环状槽23a支承踏板杆27。防振材料23使用橡胶、软质树脂较好。
套筒26用金属制成,包括中空圆柱26a和形成于该中空圆柱26a端部的凸缘26b。中空圆柱26a由于承受螺栓24的紧固力,所以防振材料23不会压缩到规定以上的程度。
踏板杆27由第2杆状部27a、焊接于该第2杆状部27a左侧的第2板状部27b、及焊接于右侧的第3板状部27c构成。第2、第3板状部27b、27c分别具有安装孔27d、27d。
侧支架托架31由倾斜规定角度地焊接于托架22的倾斜板33、焊接于该倾斜板33并且焊接于第1杆状部22b的加强板34、及焊接于倾斜板33的第1钩挂构件35构成。
侧支架32由可回转地安装于侧支架托架31的回转构件36、一端焊接于该回转构件36的支柱37、焊接于该支柱37另一端的底板38、固定于支柱37的第2钩挂构件39、钩挂在第1钩挂构件35和第2钩挂构件39之间的拉簧41、以及用于将回转构件36安装于倾斜板33的螺栓42和螺母43。
拉簧41用于将侧支架32拉到上方的收容位置。
下面说明上述驾驶员用踏板组件20的组装要领的一例。
首先,在发动机7(参照图3)的下部由4根螺栓21固定托架22。然后在踏板杆27的安装孔27d配合防振材料23的环状槽23a。再将套筒26的中空圆柱26a插入防振材料23,将螺栓24插入套筒26,由规定的紧固力将螺栓24拧入螺母25。最后,由螺栓42和螺母43在侧支架托架31安装侧支架32的回转构件36,在第1、第2钩挂构件35、39钩挂拉簧41。图3示出按箭头组装部件后的状态。
图5为图3的5-5线剖视图,由该图可看出,在托架22上用螺栓24和套筒26安装4个(仅示出左侧2个)防振材料23,由防振材料23的中央支承踏板杆27,踏板杆27不直接接触托架22。
螺母25焊接在托架22,通过焊接,可省去在螺母25安放工具的麻烦,并可避免发动机7侧与工具干涉。
下面说明上述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的作用。
在图5所示踏板安装构造中,在发动机7(参照图3)上安装托架22,在该托架22通过防振材料23安装踏板杆27,所以,发动机7的振动传递到托架22,从托架22传递到防振材料23,之后,由防振材料23的振动吸收作用吸收振动。结果,从防振材料23传递到踏板杆27的振动减弱到脚感觉不到的程度。
另外,通过在托架22上设置制动踏板止挡22c,使制动踏板19接触在制动踏板止挡22c,从而对制动踏板19进行定位。在制动踏板19由复位弹簧作用向上的拉力。由于在托架22设置了制动踏板止挡22c,所以当在踏板28(参照图3)放置脚时,负荷从踏板28传递到踏板杆27,再从踏板杆27传递到防振材料23,不作用于制动踏板止挡22c。体重等负荷不作用在制动踏板止挡22c,制动踏板19不产生位移,所以制动踏板19可维持初期位置。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踏板安装构造的热传导的作用说明图(第1实施例)。
发动机7的热量如①所示箭头那样从发动机7传导至托架22。传导的热量如②所示箭头那样到达托架22的全体。托架22从表面如③所示空白箭头那样向大气中散发热量。由于托架22具有大表面积的第1板状部22a,所以温度快速降低。因此,基本不会如④所示虚线那样传导至防振材料23,防振材料23不受热的影响。
这样,防振材料23可以不使用耐热性的昂贵的材料,所以可抑制驾驶员用踏板组件20(参照图3)的生产成本。
图7为本发明的踏板安装构造的力作用说明图(第1实施例),该图示出向下摆动伸出侧支架32、停放机动二轮车1的状态。侧支架32与主支架15(参照图1)不同,它用于使车身向左侧倾斜地使侧支架32的底板38接地,从而支承车身。由侧支架32、前轮6、及后轮12(参照图1)3点承受车辆重量进行停放。在前轮6作用负荷Ff,在后轮也同样地作用负荷。在侧支架32作用负荷Fs。机动二轮车1的重心由于在3点接地的范围内,所以可在稳定的状态下停放。
在侧支架32的构造中,当在托架22安装侧支架托架31时,力如A5所示箭头那样从发动机7传递到第1板状部22a和第1杆状部22b,通过侧支架托架31到达侧支架32。结果,力不传递到防振材料23,所以,不在防振材料23作用车辆重量形成的压缩力。因此,侧支架32不会对防振材料23产生影响,不会使防振材料23过早劣化。
另外,由于力不传递到防振材料23,所以,不在侧支架32产生由振动吸收作用形成的摇动,可提高3点支承的稳定性。
图8为示出本发明踏板安装构造的另一实施例(第2实施例),与上述图3、图4所示实施形式相同的构成采用同一符号,省去其说明。
驾驶员用踏板组件50由托架51、侧支架托架31、踏板杆53、53(左侧未图示)、踏板28、28、第1座板54和第2座板55、以及螺栓56、56构成。该托架51由螺栓21…安装在发动机7的下部,该侧支架托架31焊接在该托架51,该踏板杆53、53安装在托架51并在其间介入防振材料52…,该踏板28、28为设在该踏板杆53的弹性体,该第1座板54和第2座板55分别推压防振材料52的两端。符号57为螺栓,符号58、58为焊接于第1座板54的螺母。侧支架32(参照图3)被省略。
托架51由杆状部51a、焊接于该杆状部51a左侧的第1板状部51b、焊接于右侧的第2板状部51c、及焊接于杆状部51a两侧的支承板51d、51d构成。由于托架51的表面逸散发动机7的热量,并且支承板51d远离发动机7,所以,防振材料52不受发动机7的热影响。
下面说明侧支架的作用。
由于在托架51上安装侧支架托架31,所以,力从发动机7传递到托架51,通过侧支架托架31到达侧支架。亦即,由于力不传递到防振材料52,所以防振材料52不受侧支架的影响。
图9为本发明的踏板安装构造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第2实施例),在该图中,右侧的踏板杆53安装在托架51并在其中介入防振材料52。符号59为插入下面的防振材料52的套筒。
支承板51d由金属制成,为在上部形成2个孔51e、51e的构件。
防振材料52在中央形成环状槽52a,通过该环状槽52a支承踏板杆53。作为防振材料52,使用橡胶和软质树脂较好。
踏板杆53由本体53a、焊接在该本体53a的橡胶固定板53b及阴螺纹53c构成。
组装的要领是,先在支承板51d的孔51e、51e配合防振材料52,在防振材料52中插入套筒59。然后,由第1座板54和第2座板55夹住防振材料52的两端,在套筒59中穿过螺栓57,拧入螺母58中。最后,在第2座板55中穿过与踏板28成一体的踏板杆53,拧入螺栓56。
下面说明踏板安装构造(第2实施例)的作用。
由于在托架51中通过防振材料52安装踏板杆53,所以发动机7(参照图8)的振动在从托架51传递到防振材料52之后,由防振材料52的振动吸收作用弱化。结果,从防振材料52传递到踏板53的振动减弱到脚感受不到的程度。
另外,也可以从本发明实施形式所示的图3的踏板组件20取下侧支架托架31和侧支架32,仅使用图1所示的主支架15。
本发明由上述构成发挥以下效果。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案,由于在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下部安装托架,在该托架安装防振材料,所以,发动机的热量在传导至托架后,从托架的表面向大气中散热。结果,防振材料不受发动机的热所影响,防振材料不会过早劣化。
另外,由于通过防振材料在托架安装踏板杆,在该踏板杆安装踏板,所以,发动机的振动在从托架传递到防振材料后,由防振材料的振动吸收作用弱化。结果,可将从防振材料传递到踏板的振动减弱到脚感受不到的程度。
因此,由于可在没有车架下构件的现有机动二轮车中,于可从发动机下部操作踏板的规定位置配置抑制振动的踏板,所以,没有必要变更车架的设计,可抑制车架的生产成本。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案,在托架固定侧支架托架,在该侧支架托架安装侧支架,所以,在使用侧支架的场合,车辆重量形成的力从发动机传到托架,从托架经侧支架托架传到侧支架。由于该力不作用在防振材料,所以车辆重量形成的压缩力不作用到防振材料。结果,防振材料不受车辆重量的影响,防振材料不会过早劣化。
另外,由于力不作用到防振材料,所以,不在侧支架产生由振动吸收作用形成的摇动,可以提高前、后轮和侧支架的3点支承的稳定性。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案,由于在托架设置制动踏板止挡,所以当在踏板放置脚时,负荷从踏板传到踏板杆,从踏板杆传到防振材料。由于该负荷不作用到制动踏板止挡,所以体重等负荷不会作用到制动踏板止挡。结果,制动踏板止挡不会使制动踏板向下方移动,从而可将制动踏板的初期位置时常保持在一定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下部安装托架,在该托架上通过防振材料安装踏板杆,在该踏板杆上设置踏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托架上固定侧支架托架,在该侧支架托架上可摆动地安装侧支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托架上设置制动踏板止挡。
全文摘要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踏板安装构造,其中,在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7下部安装托架22,在该托架22上通过防振材料23安装踏板杆27,在该踏板杆27上设置踏板28。在托架22上固定侧支架托架31,在该侧支架托架31上可摆动地安装侧支架32。由此,不用为了踏板而变更车架的设计,防振材料不受发动机的热影响,可将传递到踏板的振动减弱到感觉不到的程度,并且防振材料不会过早劣化。
文档编号B62J25/00GK1242322SQ9910897
公开日2000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1日
发明者林薰, 中井信男, 桑原幸重, 今田典博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