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车及工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14751阅读:来源:国知局
合连接,经轴承配于同一轴上,主动轮20经键与行走链轮9连接,行走链轮9由链条与链轮组8连接。整个行走轮组6的两端经法兰与车体I连接。
[0018]实施例5、转向轮组5的宽度大于两行走轮组6之间的距离;转向轮组5、行走轮组6中的各轮为同轴插合连接,并且中间有35至40度的间隙。
[0019]实施例6、转向轮组5由一个主动轮20、一个被动轮24、中间轮22组成,重载时中间轮22可多个,轻载时主动轮20和被动轮24合并成一个,中间轮22去掉即可;主动轮20经等速万向节21与轴连接、且与中间轮22插合连接;中间轮22经球形定位器23与轴连接,且与主动轮20、被动轮24插合连接;被动轮24 —端经球形定位器23与轴连接,且与中间轮22插合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滑块10滑动连接;行走链轮9经键固定在转向轮轴上,且与链轮组8链条连接;整个转向轮组5两端经轴承与车体I连接。
[0020]实施例7、转向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转向杆11、转向滑块10组成,液压泵经轴与动力系统2连接,经液压管与液压缸连接,并由螺栓固定在车体I上;液压缸中的火塞经销轴与转向杆11连接,经螺栓与车体I连接;液压杆与车体I经销轴铰接,经销轴与液压缸连接,经螺栓与转向滑块10连接,转向滑块10与转向轮组5的被动轮24滑动连接。
[0021]实施例8、主动轮20中间为圆孔,轮面上有插动齿,轮的顶面上是轮花,轮花为人字状;中间轮22中间为圆孔,轮面上有插动齿,轮的顶面上是轮花,轮花为人字状;被动轮24中间为圆孔,轮面上有插动齿,轮的顶面上是轮花,轮花为人字状。
[0022]实施例9、本发明的工作方法是:操作动力系统2中的分动器及液压泵,液压缸中的活塞伸出与回收,经过转向杆11及转向滑块1,迫使转向轮组5扭动,实现转向动作;由于液压缸推拉力大,并且转向轮组5采用轮组、等速万向节21、球形定位器23扭动时需要的力量较小,所以在转向轮承受重载载荷时也可转向;由于转向轮组5的宽度大于两行走轮之间的距离,这样整个车辆走过后是一个整体车辙,车辆不易下陷,底盘不易着地极难误车;行走轮组6各轮之间相互插合,且插合间隙很大,各轮可前后小幅度转动,转向更容易,形成的扭力更小;如果重载时,中间轮22可以增加多个;轻载时,主动轮20与被动轮24合并一个,中间轮22去掉即可;当转弯半径较大时,只操作转向系统即可实现转向动作,如转弯半径较小时,可使内侧行走轮与动力脱离,甚至使内侧倒转,从而实现死弯能转走的动作。刹车时是控制传动系统不会出现偏刹现象;卸载时,操作卷扬机7经钢丝绳转动滑轮29拉动卸载板30前移或后退,从而实现卸料或回位的动作。
【主权项】
1.水陆两用车,它是由车体(I)、动力系统(2)、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系统、卸载系统连接而成,其特征是:在车体(I)的上面前端一侧安装着动力系统;卸载系统安装在车体(I)上平面上,其卷扬机(7)安装在车体(I)的上面前端另一侧,卷扬机(7)经轴与动力系统中的分动器连接;卷扬机(7)为双卷筒结构,其缠绕的钢丝绳经五个滑轮(29)系于卸载板(30)上;五个滑轮(29)由轴固定在车体(I)上;卸载板(30)位于车体(I)的料仓内;在车体(I)的前端底面设置有转向轮组凹槽(26 ),并且在转向轮组凹槽(26 )内有转向轮组链条通道(25),在车体(I)的后端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组凹槽(28),在两个行走轮组凹槽(28)内分别设置有行走轮组链条通道(27);转向轮组凹槽(26)为半圆形,转向轮组链条通道(25)为直槽形;动力系统(2)由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分动器组成,动力系统(2)与液压缸(4)由液压泵连接;动力系统(2)经轴与卸载系统的卷扬机(7)连接、并且经螺栓与车体(I)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其特征是:传动系统由传动总成(3)及三个链轮组组成,传动总成(3 )由传动齿轮(18 )、刹车总成(17 )、转向轮组插动器(16 )、转向轮组传动链轮(15 )、花键轴(19 )、传动轴(13 )、行走传动链轮(12 )、行走插动器(14)组成,传动齿轮(18)和动力系统(2)中的齿轮啮合连接,且套在花键轴(19)上;转向轮组插动器(16)套在花键轴(19)上,且和转向轮组传动链轮(15)插动连接,转向轮组传动链轮(15)套在花键轴(19)上,与转向轮组插动器(16)插动连接,且经链条与链轮组(8)连接;花键轴(19)经轴承、轴承盒固定在车体(I)上;行走插动器(14)套在传动轴(13)的花键端,且和花键轴(19)插动连接;行走链轮(9)经键固定在传动轴(13)上,且经链条与链轮组(8)连接;传动轴(13) —端插在花键轴(19)端孔内,另一端经轴承、轴承盒固定在车体(I)上;三个链轮组(8 )经链条分别与行走传动链轮(12 )、转向轮组传动链轮(15 )、行走链轮(9 )连接,且经轴承固定在车体(I)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用车,其特征是:刹车总成(17)中的刹车轮套在花键轴(1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其特征是:行走系统由一个转向轮组(5)、两个行走轮组(6)及三个行走链轮(9)组成,行走轮组¢)由主动轮(20)、中间轮(22)、被动轮(24)组成,重载时中间轮(22)可多个,轻载时主动轮(20)和被动轮(24)合并成一个;主动轮(20)、中间轮(22)、被动轮(24)依次插合连接,经轴承配于同一轴上,主动轮(20)经键与行走链轮(9)连接,行走链轮(9)由链条与链轮组(8)连接;整个行走轮组(6)的两端经法兰与车体(I)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水陆两用车,其特征是:转向轮组(5)的宽度大于两行走轮组(6)之间的距离;转向轮组(5)、行走轮组(6)中的各轮为同轴插合连接,并且中间有35至40度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水陆两用车,其特征是:转向轮组(5)由一个主动轮(20)、一个被动轮(24)、中间轮(22)组成,重载时中间轮(22)可多个,轻载时主动轮(20)和被动轮(24)合并成一个,中间轮(22)去掉即可;主动轮(20)经等速万向节(21)与轴连接、且与中间轮(22)插合连接;中间轮(22)经球形定位器(23)与轴连接,且与主动轮(20)、被动轮(24)插合连接;被动轮(24) —端经球形定位器(23)与轴连接,且与中间轮(22)插合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滑块(10)滑动连接;行走链轮(9)经键固定在转向轮轴上,且与链轮组(8)链条连接;整个转向轮组(5)两端经轴承与车体(I)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车,其特征是:转向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转向杆(11)、转向滑块(10)组成,液压泵经轴与动力系统(2)连接,经液压管与液压缸连接,并由螺栓固定在车体(I)上;液压缸中的火塞经销轴与转向杆(11)连接,经螺栓与车体(I)连接;液压杆与车体(I)经销轴铰接,经销轴与液压缸连接,经螺栓与转向滑块(10)连接,转向滑块(10)与转向轮组(5)的被动轮(24)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水陆两用车,其特征是:主动轮(20)轮面上有插动齿;中间轮(22)轮面上有插动齿;被动轮(24)轮面上有插动齿。
9.权利要求1所述水陆两用车的工作方法,其特征是:操作动力系统(2)中的分动器及液压泵,液压缸中的活塞伸出与回收,经过转向杆(11)及转向滑块(10),迫使转向轮组(5)扭动,实现转向动作;由于液压缸推拉力大,并且转向轮组(5)采用轮组、等速万向节(21)、球形定位器(23)扭动时需要的力量较小,所以在转向轮承受重载载荷时也可转向;由于转向轮组(5)的宽度大于两行走轮之间的距离,这样整个车辆走过后是一个整体车辙,车辆不易下陷,底盘不易着地极难误车;行走轮组(6)各轮之间相互插合,且插合间隙很大,各轮可前后小幅度转动,转向更容易,形成的扭力更小;如果重载时,中间轮(22)可以增加多个;轻载时,主动轮(20)与被动轮(24)合并一个,中间轮(22)去掉即可;当转弯半径较大时,只操作转向系统即可实现转向动作,如转弯半径较小时,可使内侧行走轮与动力脱离,甚至使内侧倒转,从而实现死弯能转走的动作;刹车时是控制传动系统不会出现偏刹现象;卸载时,操作卷扬机(7)经钢丝绳转动滑轮(29)拉动卸载板(30)前移或后退,从而实现卸料或回位的动作。
【专利摘要】水陆两用车及工作方法是一种特种车辆,它克服了目前其它车辆存在的缺点,它是由车体、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系统、卸载系统连接而成,在车体的上面前端一侧安装着动力系统;卸载系统安装在车体上平面上,其卷扬机安装在车体的上面前端另一侧,卷扬机经轴与动力系统中的分动器连接;卷扬机为双卷筒结构,其缠绕的钢丝绳经五个滑轮系于卸载板上;五个滑轮由轴固定在车体上;卸载板位于车体的料仓内。
【IPC分类】B62D5-06, B60P1-00, B62D3-12, B62D5-18
【公开号】CN104527778
【申请号】CN201410802343
【发明人】柴青春, 孟现坤, 陈国宝, 赵保平, 李玉民, 贾庆伟, 王建湖, 查福林, 王华磊, 饶志国, 宋广华, 曾学玺
【申请人】孟现坤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