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328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跨骑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轮摩托车等的跨骑式车辆。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为了提高环保性能而具有用于回收燃料箱内的蒸发燃料的碳罐的跨骑式车辆正在普及。
[0003]该碳罐除与供气软管相连接外,还与净化软管、空气导入管、排出管相连接,其中,供气软管用于回收燃料箱内的蒸发燃料(燃料蒸气),将其送至碳罐。空气导入管用于在净化时将空气(气压)导入碳罐内。净化软管用于将由空气导入管导入的空气和由碳罐吸附的蒸发燃料混合而成的混合气提供给引擎的吸气系统。排出管用于将多余的水分等排出到外部。
[0004]另外,在跨骑式车辆上,为了将加油等时从燃料箱的加油口溢出或者洒落在加油口周围的燃料排出到外部,而设置有排出管。
[0005]因此,在跨骑式车辆上需要配备用于碳罐的排出管和用于燃料箱的排出管,这使得各排出管的配置变得复杂。
[0006]于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一种结构,即,在加油口附近配置油口,同时,在加油口和油口的周围设置托盘,来自各口的多余液体在该托盘处合流后,经由碳罐被排出到外部。
[0007]【专利文献I】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第4135431号
[0008]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中,来自加油口和油口的多余液体,即,燃料和润滑油被送至碳罐。为了有效地分离碳罐吸附的燃料,最好使该碳罐从不含有蒸发燃料的外部吸入空气。
[0009]另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使加油口和油口靠近,因而使得燃料箱和储油箱相接近。其结果导致设置燃料箱的空间因储油箱而变小,容易影响燃料箱的容量。采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在使燃料箱和碳罐接近配置,从而共用双方的排出管时,燃料箱的容量会受到碳罐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10]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车辆,该跨骑式车辆不仅能够有效地配置用于燃料箱的排出管和用于碳罐的排出管,还能够有效地发挥碳罐的作用。
[0011]作为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为:
[0012]跨骑式车辆具有:
[0013]后框架(5d),其形成车身框架(5)的后部;
[0014]后挡泥板(60),其安装在所述后框架(5d)上;
[0015]燃料箱(25),其位于所述后挡泥板(60)的上方,被所述后框架(5d)支承;
[0016]碳罐(50),其位于所述后挡泥板(60)的上方,且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燃料箱(25)的下方;
[0017]燃料箱护罩(40),其罩住所述燃料箱(25)的上表面侧,其特征在于,
[0018]所述燃料箱护罩(40)在所述燃料箱(25)的加油口(26)的周围形成凹部状的第一托盘部(41),所述第一托盘部(41)具有与第一排出管(101)的基端部(1la)相连接的第一排出部(45),
[0019]所述后挡泥板(60)形成与所述第一排出管(101)的顶端部(1lb)和第二排出管
(102)的顶端部(102b)相连接的凹部状的第二托盘部(64),其中,所述第二排出管(102)的基端部(102a)与所述碳罐(50)相连接,所述第二托盘部(64)具有用于排出液体的第二排出部(69) ο
[0020]在技术方案I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
[0021]在所述燃料箱(25)的上表面侧配置有所述第一托盘部(41),在所述燃料箱(25)的下方配置有所述第二托盘部(64)。
[0022]在技术方案I或2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
[0023]在所述燃料箱(25)的前部形成有台阶部(28),所述台阶部(28)形成上表面高度低于所述加油口(26)的周围的下方位移部(27B),
[0024]所述第一排出部(45)沿所述台阶部(28)向前下方倾斜形成。
[0025]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
[0026]在所述下方位移部(27B)上支承有燃料泵(29),
[0027]所述燃料箱护罩(40)具有用于引导与所述燃料泵(29)相连接
[0028]的电线束(36)的引导部(40f)。
[0029]在技术方案I?4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
[0030]所述碳罐(50)配置在所述燃料箱(25)的前下方,
[0031]所述第二托盘部¢4)具有连接部(66),所述连接部¢6)在所述碳罐(50)的前方,与所述第一排出管(101)相连接。
[0032]在技术方案I?5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
[0033]所述后挡泥板(60)支承所述碳罐(50)、供气软管(54)、净化软管(52)以及净化用控制阀(53),其中,所述供气软管(54)从所述燃料箱(25)导入蒸发燃料,所述净化软管
(52)将蒸发燃料从所述碳罐(50)提供给吸气系统,所述净化用控制阀(53)控制所述净化软管(52)对蒸发燃料的供给。
[0034]在技术方案I?6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为:
[0035]在所述燃料箱(25)的前方设置有物品收装部(24a),
[0036]所述碳罐(50)配置在所述物品收装部(24a)和所述燃料箱(25)之间。
[0037]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时,由于从燃料箱护罩延伸过来的第一排出管和从碳罐延伸过来的第二排出管均与后挡泥板的第二托盘部连接,因此能够使加油口和碳罐相离。从而能够抑制碳罐的配置对燃料箱的容量的影响。并且,由于从第二托盘部处开始仅连接一个排出管便可,因而,即使在燃料箱和碳罐分别设置排出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排出管配置的复杂化。
[0038]另外,由于不会有多余液体从第一排出管被送至碳罐,因而能够使该碳罐从不含有蒸发燃料的外部吸入空气,从而能够对其所吸附的燃料进行有效的分离。
[0039]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时,虽然在燃料箱的上下分别设置第一托盘部和第二托盘部,但是也能够有效地使多余液体汇流到第二托盘部。并且,第一托盘部和第二托盘部配置在燃料箱的上下,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托盘部和第二托盘部对燃料箱的容量的影响。
[0040]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时,通过利用台阶部轻松配置向前下方倾斜的第一排出部,而且通过第一排出部向前下方的倾斜,能够良好地从第一排出部排出来自加油口的多余燃料。
[0041]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时,通过由燃料箱护罩所具有的引导部引导与燃料箱连接的电线束,能够简化该电线束的配置结构。
[0042]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时,通过使第一排出管避开碳罐和燃料箱而在前方侧与第二托盘部连接,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排出管的连接。
[0043]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时,能够在预先将碳罐、供气软管、净化软管以及净化用控制阀安装在后挡泥板上的状态下,将该后挡泥板与车身进行组装。从而能够提高车身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0044]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时,能够将物品收装部和燃料箱之间的空间作为碳罐的配置空间来进行有效地利用,抑制碳罐对燃料箱容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45]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轮摩托车的左视图。
[0046]图2是上述二轮摩托车的燃料箱周围的左视图。
[0047]图3是上述二轮摩托车的燃料箱周围的右视图。
[0048]图4是上述二轮摩托车的燃料箱周围的俯视图。
[0049]图5是与图4相对的拆下燃料箱护罩和置物箱后的状态时的俯视图。
[0050]图6是设置在上述燃料箱盖上的第一托盘部的俯视图。
[0051]图7是上述二轮摩托车的后挡泥板的前部的俯视图。
[0052]图8是上述后挡泥板的正面图。
[0053]图9是设置在上述后挡泥板上的第二托盘部的立体图。
[0054]图10是上述第二托盘部的俯视图。
[0055]【附图标记说明】
[0056]1:二轮摩托车;5:车身框架;5d:左右后框架;24:置物箱;24a:收装凹部(物品收装部);25:燃料箱;26:加油口 ;27A:第一倾斜面;27B:第二倾斜面(下方位移部);28:台阶部;29:燃料泵;36:电线束;40:燃料箱护罩;40f:线束卡扣(引导部);41:第一托盘部;45:第一排出连接口(第一排出部);46:密封部件;50:碳罐;52:净化软管;53:净化用控制阀;54:供气软管;60:后挡泥板;64:第二托盘部;65:空气开放托盘部;66:第一排出管连接部(连接部);67:第二排出管连接部;68:第二排出孔;69:第二排出连接口(第二排出部);70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