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54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跨骑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具体地涉及下壳罩(under cowl)和侧
壳軍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些跨骑式车辆配备有用于在行驶期间减小空气阻力和作为风挡的壳 罩。壳罩的示例包括被称作比基尼壳軍(bikini cowl)的壳罩,其安装在 手把部上并且遮盖(覆盖)前照灯。还已知一种包括比基尼壳罩并且构造 成还包括遮盖发动机的气缸体和气缸盖的周边的下壳罩的跨骑式车辆(例 如,见特公平3-62590号公报)。在这种车辆中,下壳罩设置成遮盖发动 机的左右两侧,在下壳罩上设有横向于曲轴箱和排气管的下部前侧延伸的 下部连接翅片。这种类型的下壳罩能在行驶期间有利地将冷却空气引入发 动机。
[专利文献l特公平3-625卯号^^才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跨骑式车辆常常构造成在下壳軍的上侧后方设有侧罩盖以形成车辆中 部的左右两侧各侧的外形。此外,如果在侧罩盖的内侧设有要经常进行维 修保养的部件(例如电子部件),则希望侧軍盖容易拆卸。另一方面,如 果侧軍盖的安装结构从外观上易于辨识,则跨骑式车辆在设计方面常常显 得不够好。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侧罩盖同时又能在外观上隐藏 安装结构的侧罩盖安装结构。[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包括车体框架;安装在所述车体框架的下 部上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下部的左右两侧的外形的下壳罩;设置在所述下 壳罩的上侧后方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各侧的外形的侧罩 盖;和设置在所述侧罩盖的后方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后部的左右两侧各侧 的外形的尾罩盖。所述侧罩盖的后部重叠在所述尾革盖的前部的内侧,所 述侧罩盖设置成可向下侧前方移动,并且在所述侧罩盖和所述下壳罩之间 形成有^f吏得所述侧罩盖能够向下侧前方移动并且使得所述侧罩盖的后部能 够从所述尾軍盖的前部内侧拆卸的间隙。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这种跨骑式车辆,所述侧罩盖设置成可向下侧前方移动,并且在 所述侧罩盖和所述下壳罩之间形成有使得所述侧罩盖能够向下侧前方移动 并且使得所述側軍盖的后部能够从所述尾軍盖的前部内侧拆卸的间隙。这 有利于拆卸側罩盖。


图l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拆除了下壳罩的跨骑式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下壳罩安装在车体框架上的跨骑式车 辆的前浮见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的下壳軍、侧壳罩和 侧罩盖的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5是沿V-V截取并且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的侧 罩盖和尾罩盖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罩盖向下侧前方移动的跨騎式车辆 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在图中,具 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或区域(部位)分别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此外,本 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另夕卜,如果对于跨骑式车辆使用诸如"前,,、"后"、 "左"、"右"、"上"和"下,,之类的表述,则它们分别是根据在骑乘 者以通常骑乘姿态骑乘在跨骑式车辆上的状态下从骑乘者看去的方向而言
的。此外,按照需要,车辆的前侧用"Fr"表示,车辆的后侧用"Rr"表 示,车辆的左侧用"L,,表示,而车辆的右侧用"R"表示。各个附图是在 该附图沿附图标记的方向看去的前提下示出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1000包括下壳罩 300、侧罩盖410和尾軍盖420。更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l所示, 跨骑式车辆1000包括遮盖安装在手把510上的前照灯520的小型壳罩530 (比基尼壳罩)。燃料箱540设置在车体框架100的头管101的后侧,手 把510安装在头管101上,并且车座542设置在燃料箱540的后方。此外, 小型側壳罩550分别安装在燃料箱540的前部的两侧。
图2示出拆除了下壳罩300的跨骑式车辆1000。如图2所示,发动机 200布置在燃料箱540下方。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200在位于跨骑式车 辆1000的前轮601和后轮602之间以及位于燃料箱540下方的空间内安装 在车体框架100上。发动机200布置成使得曲轴箱201位于较低的位置而 气缸202位于较高的位置。在发动机200下方设有储油器210,其中积聚 有在发动机200中循环的油。曲轴在曲轴箱201中布置成沿车辆宽度方向 定向。发动机200经多个支架121、 122和123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在 该实施例中,发动机200的下部安装在支架121和123上,发动机200的 气缸202的上部安装在支架122上。尽管未示出,有左、右一对支架122 设置成分别将气缸202的上部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在该发动机200中, 多个翅片设置在气缸202的外部。供各个搁脚131安装的支架(搁脚支架 132)安装在车体框架100的下部上。此外,在左、右搁脚支架132中分别 设有供下壳罩300安装的安装部133。另外,如图1所示,设有从各个搁脚131所安装的位置朝前侧执行变速操作的操作踏板250。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下壳罩设有左侧部件301、右侧部件302、 前侧部件303和撑条(stay ) 304。
如图1所示,左侧部件301遮盖发动机200的左侧的至少一部分。更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左侧部件301部分地遮盖发动机200的气缸202 的左侧和曲轴箱201的左侧的前侧部。该区域形成为稍稍向外突出的平緩 弯曲形状。此外,左侧部件301的下部在车体框架100的下部前方延伸并 且具有随着靠近前侧而变小的竖直宽度,从而设计成使得在看到跨骑式车 辆1000的人看来跨骑式车辆1000急剧地疾驶(sharply hurtle )。此外, 如图4所示,左侧部件301的下部的后侧301a在发动才凡200的侧部和操作 踏板250的踏板部253之间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左侧部件301的下部316 安装在安装于车体框架100的支架(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设在各个搁脚 支架312上的安装部133 )上。
如图3所示,右侧部件302形成为相对于左侧部件301大致左右对称 并且遮盖发动机200的右側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未示出, 但右侧部件302部分地遮盖发动机200的气釭的右侧和曲轴箱201的右側 的前侧部。该区域形成为稍稍向外突出的平緩弯曲形状。此外,与左側部 件301类似,右侧部件302的下部延伸超出车体框架100的下部前侧,并 且右侧部件302的下部后侧固定在安装于车体框架100的支架(具体地, 在该实施例中设在一个搁脚支架312上的安装部133)上。由此能提高下 壳罩300的刚性和安装位置精度。
如图3所示,前侧部件303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在车体框架100 的前侧横向延伸,并且分别连接到左侧部件301与右侧部件302。在该实 施例中,前侧部件303包括肋331、第一翼状部332和333以及第二翼状 部334和335。在肋331上设有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的安装部341。在该 实施例中,安装部Ml由螺栓紧固到支架121上。肋331从安装在车体框 架100上的区域向前和向下延伸。此外,肋331的左侧面351和右侧面352 随着向后部靠近而分别朝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向外倾斜。第一翼状部332和333从肋331的末端沿宽度方向分别向左和向右延 伸。第二翼状部334和335在第一翼状部332和333的上侧从肋331的基 端部向左和向右延伸。左側的第一翼状部332和第二翼状部334连接到左 侧部件301。右侧的笫一翼状部333连接到右侧部件302。该前侧部件303 设计成将流动空气从车辆前侧引入发动机200的适当区域内。也就是说, 在该实施例中,下壳罩300设计成通过由肋331的左侧面351和右侧面352、 左侧和右侧的第一翼状部332和333以及左侧和右侧的第二翼状部334和 335包围的空间将流动空气引入发动机200的左右两側。此外,该下壳罩 300设计成使得经左侧和右侧的第二翼状部334和335的上表面被引入的 流动空气吹到设在发动机200的气缸202外侧的多个翅片上。如图3所示, 撑条304在前侧部件303的上方安装在车体框架100上并且支承左侧部件 301和右側部件302的上部。
如图1所示,侧罩盖410布置在下壳罩300的上側后方并且形成车辆 中部的左右两侧各侧的外形。尾罩盖420布置在侧罩盖410的后方并且形 成车辆后部的左右两侧各侧的外形。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左侧部件301的上缘311和侧壳罩550 的下缘551之间设有间隙Sl,并且在右侧部件302的上缘312和侧罩盖410 的前缘411之间i殳有间隙S2,从而有利于在发动机200中产生的热量向上 方释放。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200布置在下壳軍300内侧。在行驶期间, 从下壳罩300的前侧引入下壳罩300的内侧并通过下壳罩300内侧的空气 经形成在下壳罩300后方的间隙S2通过到达下壳罩300的后侧。由此能在 行j故期间将流动空气有效地导入下壳罩300的内侧并通过流动空气有效地 冷却发动机200。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主要在停车期间在下壳罩300内
罩300的上侧。在停车期间,空气能从下壳罩300的下侧被引入而随着由 发动机200加热的空气的释放到达下壳軍300的上侧。由此,在该跨骑式 车辆1000中,即4吏在停车期间也能有效地冷却发动机200。
在该实施例中,左侧部件301和右侧部件302的上缘311和312分别
8以基本恒定的距离面向上述小型侧壳罩550的下缘551和侧軍盖410的前 缘411。此外,彼此相面对的边缘(311和551及312和411)基本平行。 小型侧壳軍550、侧軍盖410和下壳軍300设计成看上去它们好傳"波此连 接,尽管这些部件是彼此分开的。
此外,如图5所示,侧軍盖410的后部412重叠在尾罩盖420的前部 421的内侧。在该跨骑式车辆1000中,侧罩盖410布置成可向下侧前方移 动。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在用于安装尾罩盖420的框架131上设有 引导侧罩盖410向下侧前方倾斜移动的引导件430。侧軍盖410的后部412 的一部分412a与引导件430接合。通过这样接合,侧軍盖410被引导至框 架131,并且如图6所示,相对于尾罩盖420向下侧前方倾斜移动。此夕卜, 如图6所示,在侧罩盖410向下侧前方移动的状态下,側軍盖410的后部 412的所述部分412a与框架131的引导件430脱开。另外,在安装侧罩盖 410时,能够使侧罩盖410的后部412的所述部分412a与框架131的引导 件430接合,并如图4所示,使侧罩盖410向上侧后方移动。在该实施例 中,如图4和5所示,侧罩盖410相对于尾罩盖420向上侧后方移动并且 侧罩盖410的后部412固定成重叠在尾罩盖420的前部421的内侧的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侧罩盖410的紧固部416紧固在固定于车体 框架100的支架(未示出)上。
更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因下壳軍300的边缘312面 向侧軍盖410的边缘411,侧罩盖410可向下侧前方移动。当侧罩盖410 向下侧前方移动时,下壳軍300和侧罩盖410的边缘312和411在纵长方 向上(longitudinally)彼此重合。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侧罩盖410 的边缘411与下壳軍300的边缘312在形状上不完全重合,但是边缘411 和312可形成为在侧軍盖410向下侧前方移动时它们在纵长方向上彼此基 本重叠。由此,与下壳罩300和侧軍盖410之间的间隙S2相比,能将在侧 罩盖410向下侧前方移动时侧革盖410的移动量设定得大。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左和右侧罩盖410之间设有电子部件, 例如在其中包含有未示出的电池和空气滤清器的电池单元561。这些电子部件要进行频繁的维修保养,例如,需要检查维修保养时部件的状态,或 者需要定期更换。同样,空气滤清器等的元件也是要频繁更换的部件。如
上所述,根据该跨骑式车辆1000,侧罩盖410的后部412重叠在尾罩盖420 的前部421的内侧。如图5所示,侧軍盖410设置成可向下侧前方移动。 在侧罩盖410和下壳罩300之间形成有使得侧軍盖410能够向下侧前方移 动并且使得侧罩盖410的后部412能够从尾軍盖420的前部421的内侧拆 卸的间隙S2。由此,如图6所示,能使侧罩盖410向下侧前方移动以便拆 卸侧罩盖410,并且有利于侧軍盖410的拆卸。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侧 罩盖410的安装结构看上去不易于辨识,而是看起来使跨骑式车辆1000 在设计方面显得比较高级。
至此已基于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下壳罩和尾罩盖的结构等都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能以各种 形式改变,只要它们不背离本发明的要旨即可。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 实施例而是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跨骑式车辆。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体框架 101头管 121、 122、 123支架 200发动机 201 曲轴箱 202气缸 210储油器 250操作踏板 253踏板部 300下壳罩 301左侧部件 301a左侧部件的下部后侧 302右侧 部件 303前侧部件 304撑条 311、 312下壳罩的边缘(上缘) 331肋 332、 333第一翼状部 334、 335第二翼状部 341安装部 351、 352肋的左侧面和右侧面 410侧軍盖 411侧罩盖的边缘(前 缘) 412侧罩盖的后部 420尾革盖 421尾罩盖的前部 430 引导件 510手把 520前照灯 530壳罩(比基尼壳軍) 540燃 料箱 542车座 550侧壳罩 551侧壳罩的边缘(下缘) 561 电池单元 601前轮 602后轮 1000跨骑式车辆 Sl间隙 S2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跨骑式车辆,包括车体框架;安装在所述车体框架的下部上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下部的左右两侧的外形的下壳罩;设置在所述下壳罩的上侧后方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各侧的外形的侧罩盖;和设置在所述侧罩盖的后方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后部的左右两侧各侧的外形的尾罩盖,其中所述侧罩盖的后部重叠在所述尾罩盖的前部的内侧,所述侧罩盖设置成可向下侧前方移动,并且在所述侧罩盖和所述下壳罩之间形成有使得所述侧罩盖能够向下侧前方移动并且使得所述侧罩盖的后部能够从所述尾罩盖的前部内侧拆卸的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罩盖和所述尾罩盖上形成有引导所述側罩盖向下侧前方移动的引导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具有设在所述侧罩盖的外侧面和所述尾罩盖的内侧面中 的一者上以向下侧前方引导的引导沟槽,并且具有与所述引导沟槽接合的 突起,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侧罩盖的外侧面和所述尾罩盖的内侧面中的另 一者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下壳軍与所述侧軍盖相面对的边缘具有在所述侧罩盖向下侧前方移动时在纵长方向上彼此重合的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壳罩的内侧设有发动机,并且在所述下壳罩的后侧形成有在行驶期间使从所述下壳罩的前侧引入的 空气流至所述下壳罩的内侧并使所述空气通过所述下壳罩的内侧而到达所 述下壳軍的后侧的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壳軍的上侧形成有在停车期间使由所述下壳軍内侧的发动机加热的空气释放至所述下壳罩的上侧的间隙。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侧罩盖之间设有包含电池的电池单元。
8、 一种跨骑式车辆,包括 车体框架;由所述车体框架的下部支承的发动机;安装在所述车体框架的下部上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下部的左右两側各 侧的外形的下壳罩;和设置在所述下壳罩的上侧后方并且形成所述车辆的中部的左右两侧各 侧的外形的侧罩盖,其中在所述下壳罩和所述侧罩盖之间形成有供在行驶期间流过所述下 壳罩内侧的空气逸出的间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軍的上部形成有供在停车期间由所述发动机加热的空气向 上通过的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为了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侧罩盖同时又能在外观上隐藏侧罩盖的安装结构的结构,根据跨骑式车辆(1000),侧罩盖(410)的后部(412)重叠在尾罩盖(420)的前部(421)的内侧。侧罩盖(410)设置成可向下侧前方移动。在侧罩盖(410)和下壳罩(300)之间形成有使得侧罩盖(410)能够向下侧前方移动并且使得侧罩盖(410)的后部(412)能够从尾罩盖(420)的前部(421)内侧拆卸的间隙(S2)。由此能使侧罩盖(410)向下侧前方移动并拆卸侧罩盖(410)。
文档编号B62J23/00GK101468688SQ20081018443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宫崎崇明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