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54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尤指一种可避免机车后视镜受到任
意方向的过大外力碰撞时而损坏的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按,速克达型机车系为一种最普遍的个人交通工具之一,其具有车身体积小、耗油量低及操控性佳等优点。 —般速克达型机车在出厂时,不会预先组装机车后视镜,以避免车辆运送过程中,
因为碰撞而使机车后视镜损坏,因此机车后视镜通常都是以单品的方式随车辆运送,而在贩卖或交车时才会由经销商或顾客将机车后视镜组装在机车把手上。 而传统的机车后视镜通常以螺栓锁固的方式来固定于机车把手上,以与机车把手紧固结合为一体,作为机车两侧后方状况提醒之用,但由于机车后视镜通常延伸于机车把手上方及外侧,因此在停放机车的时候,特别在车辆密集的市区,机车后视镜很容易在停放的过程中,与相邻的其它车辆碰撞,如果受碰撞的方向和螺栓锁固的方向相反,则会使得机车后视镜自机车把手松脱,但若受碰撞的方向和螺栓锁固的方向一致,则将使得螺栓的螺牙或机车后视镜的结构受到损坏,特别若是在行驶中受到外物碰撞,则机车把手很容易受外物的牵引,使骑乘者无法确实握持或控制机车把手。由于传统机车后视镜的结构具有上述的缺失,因此目前有一些机车后视镜之结构改良,如下所述。 请参阅图6所示,系一种现有的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400,其包括一镜臂410、一调整螺帽420及一定位柱体430,其中该镜臂410的顶端与一镜体连接,该定位柱体430的上段自其顶端接连地形成一锥形部431及一螺纹部432,且该定位柱体430自顶面凹设形成有一插槽433,并在轴向上形成有两弹性缺口 434,该调整螺帽420的内壁对应于该定位柱体430的上段而同样具有一锥形部421及一螺纹部422。因此在组装机车后视镜时,可利用该定位柱体430下段形成的螺栓435锁固在一机车把手440的螺孔441中,再将该镜臂410的底端穿过该调整螺帽420而插入该插槽433中,并旋转该调整螺帽420而将该调整螺帽420锁固在该定位柱体430的上段,使该弹性缺口 434縮小,而利用该锥形部431迫紧该镜臂410于该插槽433中。如此,只要机车后视镜受到的碰撞外力过大,超出镜臂410在插槽433中受锥形部431紧迫产生的摩擦力,该镜臂410即可在该插槽433中顺势转动,而使该调整螺帽420松开,以缓冲碰撞外力,避免机车后视镜之结构受到损坏。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较为复杂,大体来说,该调整螺帽420的锥形部421及该定位柱体430的锥形部431、插槽433及弹性缺口 434之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需要以精确的车工方式制造,否则该镜臂410可能无法插入该插槽433中,或是锁固该调整螺帽420后无法紧迫该镜臂410于该插槽433中,使得机车后视镜容易松动,故此一现有技术的成品质量控制较为困难,各部件的生产成本也较高。 请再参阅图7所示,系另一种现有的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500,其包括一支杆510、一防松螺帽520及一定位柱体530,其中该支杆510的顶端连接于一镜体,底端则形成一第一螺栓511,该防松螺帽520可与该支杆510的第一螺栓511螺合,该定位柱体530的顶面凹设形成一第一螺孔531,该第一螺孔531可与该第一螺栓511相互螺合,该定位柱体530的底端形成一第二螺栓532,该定位柱体530可以该第二螺栓532锁固在一机车把手540上的固定螺孔541中,其中该第一螺栓511与该第二螺栓532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当该机车后视镜受到外力碰撞时,该现有机车把手之固定结构500可自该第一螺栓511或该第二螺栓532松弛,使该机车后视镜顺势转动,而缓冲碰撞外力,防止机车后视镜之结构受到损坏。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在组装时,如图8所示,需要先在如箭号A所指的位置以手或工具将该支杆510定位,并在如箭号B、 C所指的位置利用工具以一适当的预力将该防松螺帽520及该定位柱体530锁固在该机车把手540上,因此组装时需要同时对至少三个零件(支杆510、防松螺帽520、定位柱体530)操作才能将该机车后视镜组装完成。如果先组装该定位柱体530在该机车把手540上,再旋转该防松螺帽520来锁固该支杆510在该定位柱体530上,则将使得该定位柱体530在锁附该防松螺帽520的同时对于该机车把手540的锁固预力增加,而无法在受到预定的外力碰撞时松弛,造成机车后视镜之结构的损坏,或使得该支杆510对于该定位柱体530的锁固预力不足,而容易因行驶所产生的震动或是轻微的碰撞而松脱,而无法达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而若先将该支杆510、该防松螺帽520及该定位柱体530锁固后,再以该定位柱体530的第二螺栓532锁固至该机车把手540上时,则同样会具有上述的缺失外,且可能无法使该支杆510定位在所需要的位置。 缘是,本发明人有感于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之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使该机车后视镜受到任何
方向的外力碰撞时,均能够顺势转动而松弛,以缓冲该外力,避免该机车后视镜之结构受到损坏,且容易生产、便于组装及能够较佳地在组装时控制锁固的预力。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系提供一种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其与一镜体连接,并可固定在一机车车体上的一固定螺纹孔中,包括一支杆,其顶端连接该镜体,底端形成一第一螺栓部;一定位柱体,其顶面凹设形成一组合螺纹孔,底端形成一第二螺栓部,该第一螺栓部与该第二螺栓部的螺纹方向相反,且该第一螺栓部与该组合螺纹孔相互螺合,该第二螺栓部与该机车车体的固定螺纹孔相互螺合;以及一调整螺帽,其与该第二螺栓部相互螺合,且设置在该定位柱体及该机车车体之间,借此,可旋转该调整螺帽使该定位柱体锁固在该机车车体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由于支杆的第一螺栓部与该定位柱体的第二螺栓部的螺纹方向相反,故当该支杆与该定位柱体之间,及该定位柱体与该机车车体之间彼此锁固后,该机车后视镜受到任意方向的过大外力碰撞时,该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可由该第一螺栓部,即自该支杆与该定位柱体之间松开,或是由该第二螺栓部,即自该定位柱体与该机车车体之间松开,而使具有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机车后视镜能够缓冲自任意方向的外力碰撞,防止该机车后视镜之
结构的损坏,且可再次将松开的组件锁紧,而回复原状;
二、该支杆及该定位柱体,可在出厂前先以一适当的预力相互锁固成一体,该适当 的预力系可根据机车后视镜各组件的安全系数,而设定为小于会造成机车后视镜之结构损 坏的碰撞外力,再以一单品方式附随速克达型机车运输至经销商。 三、当经销商需要将机车后视镜组装在该机车车体上时,可直接将该定位柱体的 第二螺栓部与该机车车体上的固定螺纹孔螺合,在组装上更为简易; 四、能同时减少因人工操作而造成锁固预力的差异,可较佳地根据安全系数的设 定来对本发明实施例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施加锁固预力,而达到具备有缓冲外力碰撞 的功能,并确保机车后视镜良好地锁固于机车车体上。 五、各该组件均无复杂的结构或特别的精度要求,因此能够有效控制制造成本与 成品质量。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之详细说 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图1系本发明实施例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全车车体平面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实施例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发明实施例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系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系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系现有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系现有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系现有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组合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系本发明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的实施例,其中显示有一速克 达型机车10,该速克达型机车10包括一机车车体100、一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200及一 镜体300,该机车车体100上形成有一固定螺纹孔IIO(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固 定螺纹孔IIO形成在该机车车体100的机车把手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亦可根据该机车 车体100的外型设计而改变该固定螺纹孔110的位置,使该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200与 该镜体300连接并固定在该机车车体100的固定螺纹孔110中。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200,其包括一 支杆210、一定位柱体220及一调整螺帽230。 该支杆210,其顶端连接该镜体300 (如图1中所示),底端形成一第一螺栓部211。 该定位柱体220,其顶面凹设形成一组合螺纹孔221,底端形成一第二螺栓部222。该支杆 210的第一螺栓部211与该定位柱体220的第二螺栓部222之螺纹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之 实施例,该第一螺栓部211的螺纹方向系为「左旋」方向,该第二螺栓部222的螺纹方向系 为「右旋」方向,然可不以此为限,亦可为该第一螺栓部211的螺纹方向为右旋方向,该第二 螺栓部222的螺纹方向为左旋方向。而该第一螺栓部211系可与该组合螺纹孔221相互螺 合,该第二螺栓部222系可与该机车车体100的固定螺纹孔110相互螺合。
5
该调整螺帽230可与该定位柱体220的该第二螺栓部222相互螺合,且设置在该 定位柱体220及该机车车体100之间。借此,可旋转该调整螺帽230使该定位柱体220锁 固在该机车车体100上。 依上所述,本发明之实施例中,该支杆210的第一螺栓部211系螺合于该定位柱体 220的组合螺纹孔221中,并以一预定力量锁紧,使该支杆210与该定位柱体220结合为一 体,再将该定位柱体220的第二螺栓部222穿过该调整螺帽230而螺合于该机车车体100 的固定螺纹孔110中,然后将结合为一体的该支杆210与该定位柱体220定位至所需的位 置后,借由旋转该调整螺帽230而锁紧至该机车车体100上。 根据上述本发明之实施例,由于支杆210的第一螺栓部211与该定位柱体220的 第二螺栓部222的螺纹方向相反,故当该支杆210与该定位柱体220之间,及该定位柱体 220与该机车车体100之间彼此锁固后,该机车后视镜受到顺时针方向的过大外力碰撞时, 该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200可由该第一螺栓部211,即自该支杆210与该定位柱体220 之间松开,或当机车后视镜受到逆时针方向的过大外力碰撞时,该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 200可由该第二螺栓部222,即自该定位柱体220与该机车车体100之间松开,而使具有本 发明之实施例的机车后视镜能够缓冲自任意方向的外力碰撞,防止该机车后视镜之结构的 损坏,且可再次将松开的组件锁紧,而回复原状。 而本发明之实施例进一步的特点在于该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200的该支杆 210及该定位柱体220,可在出厂前先以一适当的预力相互锁固成一体,该适当的预力系可 根据机车后视镜各组件的安全系数,而设定为小于会造成机车后视镜之结构损坏的碰撞外 力,再以一单品方式附随该速克达型机车10运输至经销商。因此,请再参阅图3所示,当经 销商需要将机车后视镜组装在该机车车体100上时,可直接将该定位柱体220的第二螺栓 部222与该机车车体100上的固定螺纹孔110螺合,且只需如箭号D所指,使用一工具箝制 该定位柱体220并定位该支杆210在一适当的位置,再如箭号E所指,使用另一工具旋转该 调整螺帽230,并施加一适当的预力,而借由该调整螺帽230将该定位柱体220锁固在该机 车车体100上,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在组装上更为简易。 特别的是,本发明之实施例可提供在大量生产的过程中,预先利用机械设备,根据 设定而将该支杆210及该定位柱体220以一适当的预力锁紧,而在经销商贩卖或交车时,仅 需将该支杆210定位,再以人工方式利用该调整螺帽230将该定位柱体220锁紧在该机车 车体100上即可,而完全不会影响该支杆210与该定位柱体220之间的锁固预力。
因此,简化组装步骤的同时,也能同时减少因人工操作而造成锁固预力的差异,可 较佳地根据安全系数的设定来对本发明实施例之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200施加锁固预 力,而达到具备有缓冲外力碰撞的功能,并确保机车后视镜良好地锁固于机车车体100上。
如图4所示,系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支杆210可具有一箝制部212,该箝 制部212径向地形成在该第一螺栓部211的上缘处。本实施例中,该箝制部212系形成如 一六角形状的多角形状,便于提供给一工具箝制。该箝制部212进一步具有一迫紧面213, 该迫紧面213形成在该箝制部212的底面而围绕该第一螺栓部211的上缘,以提供当该第 一螺栓部211与该组合螺纹孔221螺合时,使该支杆210与该定位柱体220的顶面具有较 大的接触面积,而具有较佳的锁固效果。 如图5所示,系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进一步具有一弹性垫圈240,该弹性垫圈240设置在该定位柱体220及该调整螺帽230之间,并使该定位柱体220的第二螺栓部222 穿过。据此,该定位柱体220的第二螺栓部222可穿过该弹性垫圈240及该调整螺帽230 而螺合于该机车车体100的固定螺纹孔110中,而借由该弹性垫圈240能够较佳地产生用 以锁固的预力。 本发明之该等实施例除了上述特点外,各该组件均无复杂的结构或特别的精度要 求,因此能够有效控制制造成本与成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保护范围,故 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之权利保护范围
内,合予陈明。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速克达型机车100机车车体110固定螺纹孔200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210支杆211第一螺栓部212箝制部213迫紧面220定位柱体221组合螺纹孔222第二螺栓部230调整螺帽240弹性垫圈300镜体400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410镜臂420调整螺帽421锥形部422螺纹部430定位柱体431锥形部432螺纹部433插槽434弹性缺口435螺栓440机车把手441螺孔500机车后视镜之固定结构510支杆
511 520 530 531 532 540 541
第一螺栓 防松螺帽 定位柱体 第一螺孔 第二螺栓 机车把手
固定螺孔c
8
权利要求
一种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其与一镜体连接,并可固定在一机车车体上的一固定螺纹孔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杆,其顶端连接该镜体,底端形成一第一螺栓部;一定位柱体,其顶面凹设形成一组合螺纹孔,底端形成一第二螺栓部,该第一螺栓部与该第二螺栓部的螺纹方向相反,且该第一螺栓部与该组合螺纹孔相互螺合,该第二螺栓部与该机车车体的固定螺纹孔相互螺合;以及一调整螺帽,其与该第二螺栓部相互螺合,且设置在该定位柱体及该机车车体之间,借此,可旋转该调整螺帽使该定位柱体锁固在该机车车体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杆具有一箝制部,该 箝制部径向地形成在该第一螺栓部的上缘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箝制部形成一多角形状。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箝制部形成一六角形状。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箝制部具有一迫紧面, 该迫紧面形成在该箝制部的底面而围绕该第一螺栓部的上缘。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弹性垫圈,该弹 性垫圈设置在该定位柱体及该调整螺帽之间,并使该定位柱体的第二螺栓部穿过。
全文摘要
一种机车后视镜之固定机构,其与一镜体连接,并可固定在一机车车体上的一固定螺纹孔中,包括一支杆、一定位柱体及一调整螺帽,该支杆的底端形成一第一螺栓部,该定位柱体的顶面凹设形成一组合螺纹孔,底端形成一第二螺栓部,该第一螺栓部与该第二螺栓部的螺纹方向相反,且该第一螺栓部与该组合螺纹孔相互螺合,该第二螺栓部与该机车车体上相对应的固定螺纹孔相互螺合,该调整螺帽设置在该定位柱体及该机车车体之间;借此,可简化将机车后视镜锁固在该机车车体上的组装步骤,并防止该机车后视镜受到任意方向的过大的外力碰撞而损坏。
文档编号B62J29/00GK101758875SQ20081018443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4日
发明者周根福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