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构造

文档序号:9739890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身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车身后部构造,例如具有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车身后部构造。其在机动二轮车的后部设有供乘坐人员把持的后扶手。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1263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然而,以往以来,期望减少部件数量。这一期望即使是功能不同的部件彼此也不例外。
[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车身后部构造中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0008]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具备车辆后部的后挡泥板(4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泥板(40)具备覆盖后轮(4)的上方的挡泥板主体(41)、以及能够供乘坐人员把持的扶手(42),所述扶手(42)与所述挡泥板主体
(41)一体地成形。
[0009]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挡泥板(40)设有隔着车身左右中心线(CL)配置于左侧的左扶手(42L)、以及隔着所述车身左右中心线(CL)配置于右侧的右扶手(42R),所述左右扶手(42L、42R)与所述挡泥板主体(41) 一体地成形。
[0010]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挡泥板(40)形成有沿径向与所述后轮⑷相对的开口(43h)。
[0011]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挡泥板(40)内置有后转向灯
(52)ο
[0012]根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通过一体地成形扶手与挡泥板主体,与使扶手与挡泥板主体分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此外,通过在具有较高的刚性的扶手的下部将挡泥板主体这一相对较薄壁的部件一体化,能够提高后挡泥板的刚性。
[0013]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通过一体地成形左右扶手与挡泥板主体,与使左右扶手与挡泥板主体分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0014]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在后挡泥板形成沿径向与后轮相对的开口,能够与形成开口的部分相应地实现后挡泥板的轻量化。
[0015]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在后挡泥板内置有后转向灯,与在后挡泥板之外安装后转向灯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分装化(寸7''ASSY化)带来的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0017]图2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0018]图3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后部的左侧视图。
[0019]图4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后部的、拆卸了座椅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0]图5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后挡泥板的左侧视图。
[0021]图6是上述后挡泥板的俯视图。
[0022]图7是上述后挡泥板的主视图。
[0023]图8是上述后挡泥板的后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4 后轮
[0026]40后挡泥板
[0027]41挡泥板主体
[0028]42 扶手
[0029]42L左扶手
[0030]42R右扶手
[0031]43h 开口
[0032]52后转向灯
[0033]CL车身左右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如果没有特别记载,使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朝向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朝向相同。此外,在使用于以下说明的图中的适当位置,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图中线CL表示车身左右中心线。
[0035]首先,使用图1以及图2对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I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I的左侧视图。图2是上述机动二轮车I的俯视图。
[0036]图1以及图2所示,小型的机动二轮车I具备操纵手柄2、由操纵手柄2转向的前轮3、以及由摆动式的动力单元8驱动的后轮4。
[0037]包含操纵手柄2以及前轮3的转向类部件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枢轴支承于车架10前端的头管U。在车架10的下部后侧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有动力单元8的前部下侧。在操纵手柄2与支承在车身后部上的乘坐人员乘座用的座椅5之间设有乘坐人员的放置脚用的踏板底板28。
[0038]例如,车架10通过焊接等将多种钢材一体地结合而形成。车架10具备:头管11 ;主车架12,其从头管11向斜后下方延伸;左右侧车架13,其从主车架12的下部侧面向后方延伸,之后从中间部13m向斜后上方延伸;左右后车架14,其从左右侧车架13的上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左右枢轴板15,其沿附属设置于中间部13m的车宽度方向架设有枢轴15a ;中间横向车架16,其在中间部13m的后上方架设于左右侧车架13之间;以及后横向车架17 (参照图4),其架设于左右后车架14的后端部之间。
[0039]在枢轴15a经由连杆18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有动力单元8的前部下侧。
[0040]动力单元8是将配置于前部的发动机8a、以及配置于后部左侧的变速器8b—体化而成的摆动式动力单元。在动力单元8与车架10的后部之间夹设有后悬架6,在车身后部构成单元摆动式的后悬架构造。
[0041]在动力单元8的上方安装有空气净化单元7。在空气净化单元7的前端安装有连结于发动机8a的节气门体(未图示)。
[0042]在动力单元8的上方配置有供驾驶员乘座的座椅5。座椅5沿前后延伸,并一体地具有供驾驶员乘座的主座椅5a、以及供同乘者乘座的后座椅5b。在座椅5的下方,在前轮3与后轮4之间设有供驾驶员放置脚的踏板底板28。在座椅5的前方设有上下延伸的护腿板22。
[0043]在座椅5的前方、并且是护腿板22的后方形成有在乘坐人员上下车时供脚通过的脚通过空间9。驾驶员使脚通过脚通过空间9,乘座于座椅5并将脚放置在踏板底板28上,从而乘上机动二轮车I。
[0044]在座椅5的前部下方配置有收纳箱50,在座椅5的后部下方配置有燃料箱51。收纳箱50由中间横向车架16以及左右后车架14支承。燃料箱51由左右后车架14支承。
[0045]车架10被车身罩20覆盖。车身罩20具备:前罩21,其覆盖车架10的前部;护腿板22,其覆盖驾驶员的腿的前方;底罩23,其覆盖踏板底板28的侧方;底板中心罩30,其夹设于左右踏板底板28L、28R之间,并且形成向上方凸起的隧道形状;左右侧罩24,其与底板中心罩30的左右下方相连,并且覆盖车架10的前后中央部;左右后侧罩25,其与左右侧罩24的后上方相连,并且覆盖车架10的后部;以及后上罩26 (参照图2),其从上方覆盖左右后侧罩25的后部之间。车身罩20通过螺栓等的安装部件安装于车架10。
[0046]在车辆后部设有后挡泥板40,该后挡泥板40具备覆盖后轮4的上方的挡泥板主体41及上部挡泥板46 (参照图4)、覆盖后轮4的后上方的后尾挡泥板43、以及乘坐人员能够进行把持的扶手42。图4所示的上部挡泥板46以构成后挡泥板40并且覆盖后轮4的上方的方式形成。上部挡泥板46具有以沿后轮4的外周面的方式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46a。
[0047]另外,附图标记57表示从前方以及侧方保护操纵手柄2的手柄防护装置,附图标记56表示覆盖前轮3的上方的前挡泥板,附图标记52表示以内置于后挡泥板40的LED等作为光源的左右后转向灯,附图标记53表不尾灯,附图标记54表不仪表板,附图标记55表示消音器。
[0048]接下来,使用图3以及图4对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I的后部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上述机动二轮车I的后部的左侧视图。图4是上述机动二轮车I的后部的、拆卸了座椅5的状态的俯视图。另外,在图4中,为了方便说明而省略了燃料箱51的图示。
[0049]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左右后车架14的后端部通过焊接等结合有扶手42支承用的左右托架14b以及后柱19。
[0050]左右托架14b形成为向下方打开的剖面U字状,并且使平坦面朝向上方地结合于左右后车架14。左右托架14b经由套管以及螺栓等的紧固部件在多处位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处)支承左右扶手42L、42R的前端安装部42f。在图3的侧视下,后柱19从左右后车架14的后端部向后上方以直线状倾斜延伸。在左右后柱19的后端部设有左右扶手支承部19a。左右扶手支承部19a在一处支承左右扶手42L、42R的后端安装部42g。另外,左右扶手支承部19a也可以在多处支承左右扶手42L、42R的后端安装部42g。
[0051]如图4所示,在左右后车架14设有向车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燃料箱51支承用的左右托架14a。左右托架14a经由螺栓等的紧固部件在多处位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处)支承燃料箱51的前部。
[0052]后横向车架17具有弯曲部,在图4的俯视下,该弯曲部形成向前方打开的U字状。在后横向车架17的左右两端部设有燃料箱支承部17a,并且设有向后方突出的燃料箱支承用的托架17b。后横向车架17利用燃料箱支承部17a以及托架17b,经由螺栓等的紧固部件在多处位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