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21209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车轮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轮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4-144658号中描述了一种车辆侧部结构,在所述车辆侧部结构中,构成由设置到发动机室的悬架构件所支撑的悬架臂的下臂的臂部朝向车辆侧部的车轮罩延伸。

【发明内容】

[0003]技术问题
[0004]其中,当行驶气流被从发动机室吹出至车轮罩时,这增加了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因此期望吹出至车轮罩的行驶气流的排出量减少。
[0005]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从发动机室吹出至车轮罩的行驶气流的排出量减少的车轮罩结构。
[0006]问题的解决方案
[0007]依照第一方案的车轮罩结构包括:悬架臂的臂部,其由悬架构件支撑,使得能够围绕布置在发动机室内的支撑轴沿车辆竖直方向摆动,且从所述支撑轴朝向车轮罩侧延伸;车轮罩侧盖,其将所述发动机室与所述车轮罩隔开,且具有形成开口部的下部,所述开口部具有允许所述悬架臂的所述臂部的摆动的尺寸;以及臂侧盖,其一体地设置在所述臂部的所述支撑轴侧处,且当沿所述支撑轴的轴向方向观看时,所述臂侧盖覆盖所述开口部的周缘与所述臂部之间的间隙。
[0008]在这种车轮罩结构中,被送进发动机室的行驶气流具有从高压侧的发动机室吹出至低压侧的车轮罩的趋势。
[0009]然而,发动机室通过车轮罩侧盖与车轮罩隔开,且臂部通过穿过开口部而延伸到车轮罩。臂侧盖设置在从车轮罩侧盖的开口部延伸出的臂部处,且开口部由臂侧盖覆盖。行驶气流因此通过车轮罩侧盖的开口部与臂侧盖之间的间隙而被吹出至车轮罩。
[0010]因此,与缺少臂侧盖的结构相比较,从发动机室吹出至车轮罩的行驶气流的排出量得以降低。
[0011]第二方案是依照第一方案的车轮罩结构,其中所述臂侧盖在所述臂部的位置处被分开,且在所述臂部的任一侧上固定至所述臂部。
[0012]在这种车轮罩结构中,分开的臂侧盖在臂部任一侧上固定至悬架臂的臂部。因而,例如,当臂部的前端侧比臂侧盖的固定位置厚、臂部的前端侧弯曲等时,即使当臂部从前端侧的插入是困难的,臂侧盖也能够通过将分开的臂侧盖对准而容易地被附接至臂部。
[0013]第三方案是依照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车轮罩结构,其中当沿所述悬架臂的所述支撑轴的所述轴向方向观看时,所述臂侧盖形成为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的圆弧。
[0014]在这种车轮罩结构中,当沿悬架臂的支撑轴的方向观看时,臂侧盖的形状形成为以支撑轴为中心的圆弧。这样即使当悬架臂沿车辆竖直方向旋转时,或与臂部整合的臂侧盖沿车辆竖直方向移动时,也能确保车轮罩侧盖的开口部与壁侧盖之间的间隙恒定。因此,不管悬架臂的臂部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如何,当沿支撑轴方向观看时,开口部都由臂侧盖覆盖。
[0015]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6]依照第一方案的车轮罩结构能够使从发动机室吹出至车轮罩的行驶气流的排出量得以减少。
[0017]依照第二方案的车轮罩结构能够使臂侧盖容易固定至悬架臂的臂部。
[0018]依照第三方案的车轮罩结构能够使得不管悬架臂的臂部的车辆竖直方向位置如何都确保从发动机室吹出至车轮罩的行驶气流的排出量得以减少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意性图示出应用有依照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轮罩结构的车辆前侧部的侧部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沿图1中的线2-2剖切的纵剖视图;
[0021]图3是沿图1中的线3-3剖切的剖视图;
[0022]图4A是图示出臂侧盖的立体图;
[0023]图4B是图示出臂侧盖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5A是图示出第一变形例的臂侧盖的立体图;以及
[0025]图5B是第二变形例的臂侧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考图1至图4,以下作出关于依照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轮罩结构的说明。由于车轮罩具有左右对称性且除此以外彼此相似地构成,因此在下文图示出且说明车辆的左侧。在附图的每一幅图中所表示的箭头“前”(FR)、箭头“外”(0UT)、以及箭头“上”(UP)分别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及车辆竖直方向上侧。在图1中,为了助于相关部分的结构的理解而在下文描述的翼子板衬套20和发动机挡泥板30由假想线(双点划线)图示出。
[0027]结构
[0028]如图1至图3中所图示,图中未图示出的前轮布置其中的车轮罩12在车辆前部10的发动机室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设置在车辆侧部11处。
[0029]如图1和图2中所图示,附接至车身侧的翼子板衬套20设置在车轮罩12处。翼子板衬套20包含衬套侧壁部22、以及图中未图示出的拱形部。衬套侧壁部22布置在车轮罩1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且使其板厚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图中未图示出的拱形部构造成使得:从衬套侧壁部22的外缘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弯曲成在车辆下侧处开口的大体半圆形,并且覆盖图中未图示出的前轮的上侧部。
[0030]发动机挡泥板30设置在发动机室14的下表面处,且附接在车身侧处(同样参见图3)。发动机挡泥板30的两个车辆宽度方向侧部朝向车辆竖直方向上侧向上凸出,以形成挡泥板侧壁部32。如图2中所图示,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延伸部34形成到挡泥板侧壁部32的前端部,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此外,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延伸部34沿着以下文描述的下臂50的支撑轴G为中心的圆弧形成。
[0031]如图1中所图示,定形为具有位于车辆下侧的开口侧的倒U形的衬套侧切除部26形成到上述的翼子板衬套20的衬套侧壁部22的下部(同样参见图2)。此外,定形为具有位于车辆上侧的开口侧的U形的挡泥板侧切除部36形成到发动机挡泥板30的挡泥板侧壁部32的上部(同样参见图2)。
[0032]如图1和图2中所图示,将发动机室14与车轮罩12隔开的车轮罩侧盖40由翼子板衬套20的衬套侧壁部22与发动机挡泥板30的挡泥板侧壁部32构成,且大体矩形的开口部42由衬套侧切除部26和挡泥板侧切除部36形成。
[0033]如图1至图3中所图示,悬架构件46设置在车辆前部10的发动机室14处。悬架构件46支撑构成前悬架臂的下臂50,以便下臂50能够在车辆竖直方向上摆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臂部52设置在下臂50处。图中未图示出的前轮从而通过转向节而被支撑在臂部52的前端部处。
[0034]如图3所图示,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严格来讲,下臂50的支撑轴G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成角度布置,且臂部52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和后侧斜向地延伸。注意,为了助于理解,臂部52在其它附图中被图示出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0035]如图1和图3中所图示,下臂50的臂部52插入通过上述的车轮罩侧盖40的开口部42(如上所述,由翼子板衬套20的衬套侧切除部26和发动机挡泥板30的挡泥板侧切除部36构成的开口部42),且延伸到车轮罩12内。
[0036]注意,图2中的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在下臂50的摆动范围内,臂部52沿着车辆竖直方向的允许运动区域。如果车轮罩侧盖40的开口部42的竖直方向宽度L2是在臂部52的允许运动区域内(在下臂50的摆动范围内),那么即使臂部52沿车辆竖直方向移动,竖直方向宽度L2也设定成臂部52将不会与开口部42干涉的尺寸。换句话说,车轮罩侧盖40的开口部42的竖直方向宽度L2具有允许下臂50的臂部52摆动的尺寸。
[0037]如图1至图3以及图4A中所图示,臂侧盖60在下臂50的臂部52的支撑轴G侧处附接至基部。如图1、图2和图4A中所图示,臂侧盖60的形状包括盖主体62,当沿下臂50的支撑轴G的轴向方向观看时,所述盖主体62形成以支撑轴G为中心的圆弧(参见图1和图2)。
[0038]如图1、图3以及图4A中所图示,一对侧壁部63形成到臂侧盖60的盖主体62的车辆前后方向端部(沿支撑轴G方向的端部),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0039]如图2中所图示,当沿支撑轴G的轴向方向观看时,臂侧盖60的盖主体62设置成包括位于开口部42的上端部42A处和下端部42B处的间隙LI (同样参见图1)。此外,如图3中所图示,臂侧盖60的盖主体62设置成使得侧壁部63接近开口部42的侧部42C(同样参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