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72089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行李箱盖平衡系统中通常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能够提供行李箱盖打开时的开启力,以及行李箱盖全开状态下的保持力。但是,在拉簧使用一段时间后,拉簧力值会有衰减,导致弹起力不足或者保持力不够,从而影响行李箱盖平衡系统的平衡性能。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通过调节拉簧的拉伸长度来增加拉簧的拉力,目前的设计拉簧调节支架通过点焊固定在车身上,长度调节主要靠调节支架上的两个档位,这样调节装置不仅不能满足拉簧不同程度的衰减的调节,而且若将拉簧直接调节到第二档,还有可能导致调节量过大,进而影响行李箱盖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其能够对拉簧进行多种长度的线性调整,以满足拉簧不同程度衰减的调节。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簧连接的调节支架,所述车身支架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上连接有螺栓,所述调节支架上开设有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拉簧的拉伸方向,所述长条形孔的宽度与所述螺栓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长条形孔并螺接在所述螺母上,所述车身支架上还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簧连接的连接圈,所述拉簧的一端钩接在所述连接圈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支架由钢板制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焊接在所述车身支架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支架沿着所述长条形孔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支架及所述导向轨由钢板一体冲压成型。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受调节档位的限制,实现了无级调节,并且能够根据拉簧的衰减程度,对拉簧长度进行适应性的线性调整,满足了拉簧不同程度衰减的调节需要。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车身支架1,所述车身支架I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簧连接的调节支架2,如图2所示,所述车身支架I上固定有螺母3,所述螺母3上连接有螺栓4,所述调节支架2上开设有长条形孔5,所述长条形孔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拉簧的拉伸方向,所述长条形孔5的宽度与所述螺栓4的外径相适配,所述长条形孔5的长度可以根据拉簧通常需要的调节量进行适应性调整,所述螺栓4穿过所述长条形5孔并螺接在所述螺母3上,通过所述螺栓4和所述螺母3的紧固连接,避免所述车身支架I和所述调节支架2之间产生窜动,即实现了所述车身支架I和所述调节支架2的相对固定;当松开所述螺栓4和所述螺母3之间连接时,所述车身支架I和所述调节支架2可以产生相对运动,由于所述车身支架I与车身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调节支架2相对于所述车身支架I的移动,实现了拉簧一端固定位置的可调节,进而实现了所述拉簧拉伸长度的调节。
[0016]为了对所述调节支架2的移动方向进行控制,保证其能够沿着所述拉簧的拉伸方向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车身支架I上还开设有导向槽6,所述导向槽6平行于所述拉簧的拉伸方向设置,相应地,所述调节支架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6相适配的导向轨7,所述导向轨7与所述导向槽6滑动连接,藉此保证了所述调节支架2移动方向的准确性。
[0017]装配拉簧时,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使拉簧处于拉伸最短的位置,当行李箱盖平衡系统上的所有附件都装配完成后,根据行李箱盖弹起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调节拉簧的长度。当需要对本装置进行再次调节时,先松动所述螺栓4,使所述调节支架2能够在所述车身支架I上平移,然后再根据需要来移动所述调节支架2的平衡位置,进而控制拉簧的拉伸长度。
[0018]当拉簧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发生衰减,行李箱盖平衡系统的开关性能发生改变,这时可以松开所述螺栓4,调整所述调节支架2的前后位置,从而调节拉簧的力值,满足行李箱盖的开启性能。为了防止调节支架2跑偏,本实用新型在在车身侧设置了所述导向槽6,所述调节调节支架2上相应地设置导向轨7,保证调节时,调节支架2能够沿着拉簧的拉力方向进行移动,即实现了调节支架2的线性控制,从而保证了行李箱盖平衡性能的精确性。
[0019]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受调节档位的限制,实现了无级调节,并且能够根据拉簧的衰减程度,对拉簧长度进行适应性的线性调整,满足了拉簧不同程度衰减的调节需要。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所述调节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簧连接的连接圈,所述拉簧的一端钩接在所述连接圈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拉簧通常设置有弯钩状的连接端,通过将所述弯钩状的连接端钩接在所述连接圈上,即可实现所述调节支架与所述拉簧的连接,并且方便了拉簧的更换。当然,连接圈仅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调节支架2和拉簧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支架I由钢板制成,更优选地,所述螺母3焊接在所述车身支架I上,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通过焊接将所述螺母3固定在所述车身支架I的底面上,从而在所述车身支架I的顶面上为所述螺栓4预留装配空间,保证所述调节支架2能够紧密地夹持在所述车身支架I和螺栓帽之间,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助于保证所述车身支架I和所述调节支架2能够紧密地固定在一起,避免产生窜动等问题。
[0022]为了对所述调节支架2的移动距离及拉簧的拉伸量进行更加准确地控制,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所述调节支架2上设置用于测量长度的刻度线,更优选地,所述调节支架2沿着所述长条形孔5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刻度线的设置位置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所述刻度线设置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位置,只要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测定所述调节支架2的移动距离即可。
[00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支架2及所述导向轨7优选地由钢板一体冲压成型,也就是说,所述导向轨7优选地由弯折所述调节支架2 —侧边缘而成,所述钢板的厚度应当与所述导向槽6的槽宽相适配,不难理解,采用这样结构的调节支架2和导向轨7能够有效地降低加工难度及装配难度,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方式来连接调节支架2和导向轨7,只要保证所述调节支架2能够进行准确地移动即可。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簧连接的调节支架,所述车身支架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上连接有螺栓,所述调节支架上开设有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拉簧的拉伸方向,所述长条形孔的宽度与所述螺栓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长条形孔并螺接在所述螺母上,所述车身支架上还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簧连接的连接圈,所述拉簧的一端钩接在所述连接圈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由钢板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焊接在所述车身支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沿着所述长条形孔的边缘设置有刻度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及所述导向轨由钢板一体冲压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包括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簧连接的调节支架,所述车身支架上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上连接有螺栓,所述调节支架上开设有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拉簧的拉伸方向,所述长条形孔的宽度与螺栓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螺栓穿过长条形孔并螺接在螺母上,所述车身支架上还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调节拉簧长度的装置不再受调节档位的限制,实现了无级调节,并且能够根据拉簧的衰减程度,对拉簧长度进行适应性的线性调整,满足了拉簧不同程度衰减的调节需要。
【IPC分类】B62D25/12
【公开号】CN204623582
【申请号】CN201520198163
【发明人】刘占兵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