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635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车型的保险杠与翼子板通过固定支架连接,连接结构如图1-3所示,翼子板I’为弯折结构,其包括依次垂直相接的A板11’、B板12’和C板13’,固定支架2’的两端分别设有卡爪21’,中间部位设有螺栓固定孔22’,两卡爪21’分别卡接于B板12’两卡孔内,并通过螺栓固定孔22’紧固。
[0003]上述的连接结构中,由于卡爪21’所在基体处的强度较弱,当卡接固定后,在保险杠的重力作用下,会造成保险杠拖拽固定支架2’向远离翼子板I’的一侧翻转,导致A板11’与保险杠贴合的部位出现间隙;另外,通过设置一个螺栓固定孔22’与B板12’实现单点固定,如果出现松动,固定支架2’会沿着螺栓固定孔22’的轴线产生转动位移,从而造成保险杠与翼子板对齐面的面差,降低了车身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可改善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和面差,提升车身品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保险杠、翼子板,和连接所述保险杠和所述翼子板的固定支架,所述翼子板包括依次垂直相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固定支架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板,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板,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布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接部位,且所述固定支架具有翻转限位部,所述翻转限位部设于所述保险杠向远离所述翼子板的一侧翻转的行程内。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卡爪,和设于所述第一板的卡孔,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卡孔。
[0008]优选地,所述卡孔设有多个,各所述卡孔分布于所述第一板,且所述卡爪与所述卡孔——对应。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螺纹孔,和设于所述第二板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设置,安装螺栓拧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并紧固。
[0010]优选地,所述翻转限位部包括设于固定支架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板贴合。
[0011]优选地,所述弯折部设有多个,各所述弯折部沿所述保险杠与所述翼子板接合处的延伸方向分布。
[0012]优选地,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还设有加强板。
[0013]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保险杠、翼子板,和连接所述保险杠和所述翼子板的固定支架,所述翼子板包括依次垂直相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固定支架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板,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板,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布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接部位,且所述固定支架具有翻转限位部,所述翻转限位部设于所述保险杠向远离所述翼子板的一侧翻转的行程内。采用此技术方案,多个第二固定部可有效控制固定支架的周向位移,减小面差;同时,翻转限位部的设置可减小保险杠对固定支架的拖拽,从而减小保险杠与翼子板贴合处的间隙,提升车身品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的翼子板与固定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0017]图3为图1中的B-B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0020]图6为图4中的C-C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图1-3 中:1’ -翼子板;11,-A 板;12’ -B 板;13’ -C 板;2’ -固定支架;21,-卡爪;22’-螺栓固定孔。
[0023]图4-6中:10-翼子板;11-第一板;12-第二板;13-第三板;20_固定支架;21_卡爪;211_第一卡接柱;212_第二卡接柱;22_第一螺纹孔;23_弯折部;24_楔形卡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5]结合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保险杠、翼子板10,和连接保险杠和翼子板10的固定支架20,翼子板10包括依次垂直相接的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做出了如下技术改进:固定支架20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板11,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固定于第二板12,各第二固定部分布于固定支架20与第二板12的相接部位,且固定支架20具有翻转限位部,翻转限位部设于保险杠向远离翼子板10的一侧翻转的行程内。采用此技术方案,设置多个第二固定部并分布于固定支架和第二板的相接部位,可有效控制固定支架的周向位移,减小面差;同时,翻转限位部的设置可减小保险杠对固定支架的拖拽,从而减小保险杠与翼子板贴合处的间隙,提升车身品质。
[0026]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部优选包括设于固定支架20的卡爪21,和设于第一板的卡孔,卡爪21卡接于卡孔,卡接结构安装简单方便,安装效率高。具体地,卡爪21包括分体式结构的第一卡接柱211和第二卡接柱212,第一卡接柱211和第二卡接柱212之间设有间隙,以增加卡接时的变形量,减小卡爪脱落的风险。当然,第一固定部还可采用螺接或铆接等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0027]第二固定部优选包括设于固定支架的第一螺纹孔22,和设于第二板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22和第二螺纹孔同轴设置,安装螺栓拧入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并紧固,此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同时,螺栓连接可弥补第一固定部中卡爪和与其所在的基体之间连接强度弱的缺陷,以提高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优选设有两个,并间隔预设距离,数量适当,加工简单。
[0028]同理,第二固定部也有多种实施方案,如可采用第一固定部的方案,或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相结合的方案等。
[0029]翻转限位部优选包括设于固定支架20的弯折部23,弯折部23与第一板11贴合,此方案中,当保险杠的重力使固定支架产生翻转的趋势时,弯折部与第一板之间的相互抵靠可提供固定支架翻转的阻力,减小翻转位移,以提高保险杠和翼子板的贴合度,提升配合品质,此结构实现简单,空间占用小。且更优地,为了保证受力均匀,弯折部可设有多个,各弯折部沿保险杠与翼子板接合处的延伸方向分布以使上述效果进一步强化。
[0030]当然,翻转限位部还可在保险杠和翼子板之间安装连接板等以限制两者的位置关系,翻转限位部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此。
[0031]且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弯折部的强度,降低弯折部在与第一板抵靠时变形或断裂的风险,还优选在弯折部和固定支架之间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可设有多个,各加强板与弯折部一一对应,以保证各弯折部的连接强度。
[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优选固定支架30与保险杠通过楔形卡脚24卡接,连接简单方便。
[003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保险杠、翼子板,和连接所述保险杠和所述翼子板的固定支架,所述翼子板包括依次垂直相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板,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板,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布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接部位,且所述固定支架具有翻转限位部,所述翻转限位部设于所述保险杠向远离所述翼子板的一侧翻转的行程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卡爪,和设于所述第一板的卡孔,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卡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设有多个,各所述卡孔分布于所述第一板,且所述卡爪与所述卡孔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一螺纹孔,和设于所述第二板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设置,安装螺栓拧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并紧固。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限位部包括设于固定支架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板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设有多个,各所述弯折部沿所述保险杠与所述翼子板接合处的延伸方向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还设有加强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保险杠与翼子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保险杠、翼子板,和连接所述保险杠和所述翼子板的固定支架,所述翼子板包括依次垂直相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固定支架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板,通过多个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板,各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布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板的相接部位,且所述固定支架具有翻转限位部,所述翻转限位部设于所述保险杠向远离所述翼子板的一侧翻转的行程内。采用此技术方案,多个第二固定部可有效控制固定支架的周向位移,减小面差;同时,翻转限位部的设置可减小保险杠对固定支架的拖拽,从而减小保险杠与翼子板贴合处的间隙,提升车身品质。
【IPC分类】B62D25/16, B62D27/00
【公开号】CN204915860
【申请号】CN201520714634
【发明人】张永春, 肖阳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