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2853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型材结构,尤其是一种公交车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交车车身结构形式主要有:1、非承载式,有独立车架,车身与车架挠性连接,承载主体为车架;2、半承载式,有独立车架,车身与车架刚性连接,承载主体以车架为主,车身部分参与承载。这两种传统的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会发生底盘和车身移位,车身容易变形和扭曲,整车强度弱,且整车质量大,质心位置高,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较差。
[0003]为此,中国专利CN 101503099A公开了一种“大型矩形管底架的大客车全承载车身”,包括底架,底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固连于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左、右侧围骨架中的至少一个骨架上沿前后方向间隔设有两个入口区,所述的底架包括于各入口区所在的侧围骨架与对侧的侧围骨架底部之间桥接的入口底架,所述的底架还包括衔接于相邻入口底架之间的过渡底架,各入口底架与过渡底架之间均设有台阶结构。乘客上车时需通过台阶结构由入口底架踏上过渡底架;乘客下车时需通过台阶结构由过渡底架踏下并下车。由于台阶结构的存在,不仅增加了车身的高度,而且对乘客的上下车造成不便,经常会出现乘客拥堵在各入口区的情况。
[0004]目前,市场上的车身骨架是铁制的,车身较重,能源消耗比较大,同时也有一部分车身骨架采用铝制,但是结构并无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了车身的各方面性能,因此,就急需研制出一种能够满足全铝车身的综合性能的公交车骨架,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全铝车身的综合性能的公交车骨架。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交车骨架,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前围、后围、左围、右围以及顶围,所述前围、后围、左围、右围以及顶围组合形成一长方体状公家车骨架;
[0007]所述前围包括立柱、横梁以及辅助型材组A ;
[0008]所述立柱包括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所述横梁包括一号横梁、二号横梁、三号横梁和四号横梁,所述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平行设置,所述一号横梁、二号横梁、三号横梁和四号横梁从上之下依次设置在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之间,所述一号横梁、二号横梁、三号横梁和四号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垂直连接,所述一号横梁顶部设有一弧形铝型材,该弧形铝型材的两端分别与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顶部固定连接;
[0009]所述二号横梁与三号横梁之间形成一公交车挡风玻璃安装区,所述一号横梁与二号横梁之间还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柱A和连接柱B,所述连接柱A和连接柱B与一号横梁和二号横梁形成一可供公交车显示板安装的显示板安装区域;
[0010]所述三号横梁与四号横梁之间间隔通过数个辅助型材组A分隔成两侧对称设置的大灯安装区和位于两大灯安装区之间的通风口区;
[0011]所述后围包括一下端开口的矩形框架A,所述矩形框架A内从上之下依次水平设有一号加强横梁、二号加强横梁和三号加强横梁,所述矩形框架A内侧还设有一与矩形框架A平行且下端开口的矩形框架B,所述矩形框架B的三条边均呈弧形,所述矩形框架A和矩形框架B通过若干垂直于矩形框架A和矩形框架B平面的连接型材连接固定;
[0012]所述左围包括前立柱、上横梁、腰梁、窗立柱、轮立柱以及辅助型材组B ;
[0013]所述上横梁与腰梁水平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数根窗立柱连接,所述窗立柱将上横梁与腰梁之间的间隔区域分隔成数个玻璃安装框;
[0014]所述轮立柱包括前轮前立柱、前轮后立柱、后轮前立柱和后轮后立柱,所述前轮前立柱和前轮后立柱设置在腰梁前端下方且前轮前立柱和前轮后立柱形成一呈开口向下的C字形前轮安装区,所述后轮前立柱和后轮后立柱设置在腰梁末端下方且后轮前立柱和后轮后立柱形成一呈开口向下的C字形后轮安装区;
[0015]所述前立柱与上横梁、腰梁和最前端的窗立柱前端形成一驾驶室玻璃安装框;
[0016]所述前轮安装区与后轮安装区之间通过数根辅助型材组B形成加强结构;
[0017]所述右围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腰梁、窗立柱、门立柱、轮立柱以及辅助型材组C;
[0018]所述上横梁包括前门上横梁、前窗上横梁、中门上横梁以及后窗上横梁;
[0019]所述窗立柱包括前窗窗立柱和后窗窗立柱;
[0020]所述前窗上横梁与腰梁水平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数根前窗窗立柱连接,所述前窗窗立柱将前窗上横梁与腰梁之间的间隔区域分隔成数个前窗玻璃安装框,所述后窗上横梁与下横梁水平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数根后窗窗立柱连接,所述后窗窗立柱将后窗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间隔区域分隔成数个后窗玻璃安装框;
[0021 ] 所述门立柱包括前门前立柱、前门后立柱、中门前立柱和中门后立柱,所述前门前立柱、前门后立柱与前门上横梁组合形成前门框架且前门框架安装在腰梁前端,所述中门前立柱、中门后立柱与中门上横梁组合形成中门框架且中门框架设置在腰梁末端与下横梁之间并将前后练成一个整体;
[0022]所述前门上横梁、前窗上横梁、中门上横梁以及后窗上横梁在同一直线上;
[0023]所述轮立柱包括前轮前立柱、前轮后立柱、后轮前立柱和后轮后立柱,所述前轮前立柱和前轮后立柱设置在腰梁前端下方且前轮前立柱和前轮后立柱形成一呈开口向下的C字形前轮安装区,所述后轮前立柱和后轮后立柱设置在下横梁前端下方且后轮前立柱和后轮后立柱形成一呈开口向下的C字形后轮安装区;
[0024]所述腰梁与下横梁下方均通过数根辅助型材组C形成加强结构;
[0025]所述顶围包括数根横向铝型材以及数根纵向铝型材,所述横向铝型材与纵向铝型材形成一呈网状结构的固定结构且横向铝型材与纵向铝型材之间通过铆接结构固定连接;
[0026]所述横向铝型材包括两根贯穿公交车骨架顶围横向方向的横向主铝型材以及若干分布在两根横向主招型材外侧的若干横向辅助招型材。
[0027]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均呈外侧延伸的弧形。
[0028]进一步的,所述公交车前围上端内侧还设有一加强结构;
[0029]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一与一号横梁平行设置的加强杆以及将加强杆两端连接至一号横梁和二号横梁两端的连接杆组。
[003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杆与连接杆组形成一三角形结构。
[0031]进一步的,所述公交车前围外侧下端还设有一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呈长方体状。
[0032]进一步的,所述腰梁位于车身外侧的一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向外侧伸出的第一外台阶面和第二外台阶面以及向内侧凹陷的第三外台阶面,所述腰梁位于车身内侧的一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向内侧射出的第一内台阶面以及向外侧凹陷的第二内台阶面;
[0033]所述第一外台阶面与腰梁上端面之间的外侧壁形成一用于支承并定位的外连接片安装区A,所述第二外台阶面与第一外台阶面之间的外侧壁形成一用于支承并定位的玻璃安装区,所述第三外台阶面与腰梁下端面之间的外侧壁形成一用于支承并定位的外连接片安装区B;
[0034]所述第一内台阶面与腰梁上端面之间的内侧壁形成一用于支承并定位的内连接片安装区A,所述第二内台阶面与腰梁下端面之间的内侧壁形成一用于支承并定位的内连接片安装区B。
[003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台阶面和第二内台阶面在同一直线上。
[0036]进一步的,所述上端面、第一外台阶面、第二外台阶面、第三外台阶面和下端面宽度的比例为 105:27:50:78:105。
[0037]进一步的,所述上端面、第一内台阶面、第二内台阶面和下端面宽度的比例为105:68:68:105。
[0038]进一步的,所述前立柱、上横梁、腰梁、窗立柱、轮立柱以及辅助型材之间的连接均采用铆接结构。
[003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呈网格状。
[0040]进一步的,所述腰梁与中门前立柱采用铆接结构连接固定;
[0041]所述所述腰梁上设有外连接片安装区A、外连接片安装区B、内连接片安装区A和内连接片安装区B,所述铆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门前立柱连接侧的凸起与设置在腰梁端部可供凸起嵌入的凹槽以及连接板A、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和若干铆钉;
[0042]所述连接板A、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分别安装在外连接片安装区A、外连接片安装区B、内连接片安装区A和内连接片安装区B内,所述连接板A和连接板B通过若干铆钉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板C和连接板D也通过若干铆钉连接固定。
[0043]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与凸起的高度相等。
[004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A、连接板B、连接板C和连接板D均为斜边为弧形的三角形且该弧形向内侧弯曲。
[0045]进一步的,所述右围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腰梁、窗立柱、门立柱、轮立柱以及辅助型材之间的连接均采用铆接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