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吊舱推进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29471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吊舱推进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船用推进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吊舱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吊舱推进装置是一种新型的船用推进装置,主要包括支柱、电机、电机壳体和螺旋桨,电机安装在电机壳内,螺旋桨与电机传动连接,支柱的两端分别与船体和电机壳体连接,在推进装置工作的工作过程中,随着船舶航速提高,支柱将受到高速水流的冲刷,容易在支柱的外侧壁上产生空化现象,从而诱发空蚀,导致支柱产生较大的震动,进而降低了推进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推进装置的外侧壁上容易诱发空蚀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用吊舱推进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用吊舱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支柱、电机、电机壳体和螺旋桨,所述支柱的上端与船舶的回转机构连接,所述支柱的下端与所述电机壳体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内,所述螺旋桨安装在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上,所述支柱的前缘处和尾缘处分别对应设有向外突出的前缘鳍板和尾缘鳍板,所述前缘鳍板和所述尾缘鳍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缘鳍板和所述尾缘鳍板均为流线型结构,在所述前缘鳍板的两侧壁上分别对称设有防空化组件,所述防空化组件与所述电机的传动轴相互平行,每个所述防空化组件均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防空化筋、第二防空化筋和第三防空化筋,所述第一防空化筋、所述第二防空化筋和所述第三防空化筋沿所述支柱的长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等距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防空化筋与所述传动轴的间距为所述螺旋桨的直径的0.25倍至0.3倍,所述第一防空化筋与所述第二防空化筋的间距和所述第二防空化筋与所述第三防空化筋的间距相等且均为所述螺旋桨的直径的0.04倍至0.08倍,所述第一防空化筋、所述第二防空化筋和所述第三防空化筋的纵截面均为梭形,所述第一防空化筋、所述第二防空化筋和所述第三防空化筋的纵截面的长轴均为所述螺旋桨的直径的0.25倍至0.3倍,所述第一防空化筋、所述第二防空化筋和所述第三防空化筋的纵截面的短轴均为各自对应的长轴的0.01倍至0.05倍。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空化筋、所述第二防空化筋和所述第三防空化筋的凸出于所述前缘鳍板的高度依次等值减小。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空化筋凸出于所述前缘鳍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二防空化筋凸出于所述前缘鳍板的高度的差值等于所述第二防空化筋凸出于所述前缘鳍板的高度与所述第三防空化筋凸出于所述前缘鳍板的高度的差值,所述差值为所述螺旋桨的直径的0.005倍。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空化筋、所述第二防空化筋和所述第三防空化筋的凸出于所述前缘鳍板的高度为所述螺旋桨的直径的0.02倍至0.03倍。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柱内设有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回转机构连通。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走线通道沿所述支柱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电机壳体的底面设有底缘鳍板,所述底缘鳍板与所述前缘鳍板和所述尾缘鳍板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底缘鳍板的上端和所述支柱的下端分别设有多个冷却通孔,所述多个冷却通孔的轴向均与所述电机的传动轴垂直。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冷却通孔沿所述电机壳体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布置。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通孔的直径为50mm至150mm,两相邻所述冷却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50mm至250mm。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吊舱推进装置内配置支柱、电机、电机壳体和螺旋桨,电机安装在电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