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房舱区域排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954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房舱区域排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大型公务船的建造,基本上大型船舶都配备电梯和升降机系统,方便船上人员上下船以及便于货物的运输。电梯和升降机底部设有安装底座,安装底座内一般都布置有大量电气设备,需要在电梯和升降机底部设置排水装置,通常在安装底座的底部设有排水孔和排水管,通过排水管排除积水,并在排水孔上覆盖有滤网过滤杂物。然而,杂物积累过多时,易堵塞排水孔,致使排水困难,需要人员及时清理杂物,而安装底座空间狭小密闭,人员不易到达,清理较困难。因此,如何解决房舱区域密闭条件下排水问题已成为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房舱区域排水过滤装置,满足排水和拆卸方便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房舱区域排水过滤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安装底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单面座板,所述单面座板上设有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排水管的上端连接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上覆盖有滤网;所述法兰盘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单面座板的下面。优选地,所述单面座板焊接在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面。优选地,所述滤网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所述法兰盘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螺钉设有六个。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滤网的直径,所述滤网位于第一通孔内。优选地,所述排水管焊接在所述法兰盘上。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船舶房舱区域排水过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将法兰盘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单面座板的下面,在满足排水过滤的基础上,可随时将法兰盘从安装底座的底部拆卸下,去除滤网上的杂物,避免了安装底座内部空间狭小的限制,使用较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面座板与法兰盘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安装底座11排水孔2排水管3单面座板31第一通孔4法兰盘41第二通孔42第一螺钉5滤网51第二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房舱区域排水过滤装置,包括安装底座1,所述安装底座1设置在电梯或升降机的底部,通常安装底座1内有积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安装底座1的底部设有排水孔11,所述排水孔11与排水管2相连通,将积水通过所述排水管2排出。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安装底座1的下方(外侧)固定连接有单面座板3,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单面座板3固定在所述安装底座1的下方,使所述单面座板3与所述安装底座1的连接更牢靠,所述单面座板3上设有与所述排水孔11连通的第一通孔31。所述排水管2的上端连接有法兰盘4,所述法兰盘4上设有与排水管2连通的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上覆盖有滤网5,所述滤网5用于过滤杂物,有效防止杂物进入所述排水管2内。所述法兰盘4通过第一螺钉42固定在单面座板3的下面,当需要清除累积在所述滤网5上的杂物时,只需将所述法兰盘4从所述安装底座1上拆卸下来,使用较方便。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滤网5通过第二螺钉51固定在所述法兰盘4上,拆卸和清洗较方便。优选地,所述第一螺钉42设有六个,使所述法兰盘4和所述单面座板3连接更牢靠,密封性能更好。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1和滤网5的直径,所述滤网5位于第一通孔31内并覆盖在所述第二通孔41上,通过所述第二螺钉51固定住。优选地,所述排水管2焊接在所述法兰盘4上。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如下:S1、将所述单面座板3焊接在所述安装底座1的下方;S2、将所述法兰盘4与所述排水管2焊接在一起;S3、将所述滤网5固定在所述法兰盘4上;S4、通过第一螺钉42将所述法兰盘4固定连接在所述单面座板3的下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