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8292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属于船体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在航行当中,由于风浪等原因会存在横摇的情况。当船只发生危险时,配备救生艇的船舶便会放救生艇下水用来供船员逃生。但是此时若发生不利于救生艇下放过程的横摇,救生艇就可能与船体相碰撞。在此种情况下对于在救生艇下放路径中存在走道的船舶,便需要在救生艇出加装吊臂等装置,使救生艇尽量伸出舷外,否则救生艇便无法下水,如图1所示。这种方法需要额外空间,同时成本较大,也会影响逃生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救生艇下水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提出一种竖直设置在船的舷侧上甲板与主甲板之间的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该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等特点。该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由钢管和钢板焊接的结构构成,钢管与上甲板舷侧结构及主甲板舷侧结构焊接,并形成纵横交错的框架结构。使用宽度不超过钢管直径的钢板连接作为加强筋加强,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均有连接两根平行钢管的钢板。于舷侧方向、由纵横交错的钢管分割成的区域处覆盖钢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防撞结构竖直设置在船的舷侧上甲板与主甲板之间,防撞结构包括由垂直钢管和水平钢管构成的呈“井”字型的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通过垂直钢管分别连接船的舷侧上甲板和主甲板上的重型栏杆;

在垂直钢管和水平钢管分隔成的空间区域内分别设置钢板,在每块钢板上均设置沿钢板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布置水平加强筋以及垂直加强筋。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每块加强钢板上的水平加强筋和垂直加强筋构成“井”字型加强结构。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在主体框架上与救生艇相接触的一侧覆盖整块钢板。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构成主体框架的垂直钢管和水平钢管之间的接触处均通过焊接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在救生艇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不利横摇时,救生艇下放后会在防撞结构上滑动,从而不会发生救生艇卡住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不需要使用其他措施来延长救生艇移出舷侧的距离,可以直接下放,节省成本,减少救生艇下水时间。

3、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使用钢管结构,可以保证结构强度,使得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利横摇时原船未增加本实用新型时的舷侧侧视图。

图2是不利横摇时船舶增加本实用新型后的舷侧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其中,1、救生艇,2、垂直钢管,3垂直加强筋,4、水平加强筋;5、钢板,6、水平钢管,7、上甲板,8、主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4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救生艇下水防撞结构,防撞结构竖直设置在船的舷侧上甲板7与主甲板8之间,防撞结构包括由垂直钢管2和水平钢管6构成的呈“井”字型的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通过垂直钢管分别连接船的舷侧上甲板和主甲板上的重型栏杆;构成主体框架的垂直钢管和水平钢管之间的接触处均通过焊接固定相连。在垂直钢管2和水平钢管6分隔成的空间区域内分别设置钢板5,在每块钢板上均设置沿钢板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布置水平加强筋4以及垂直加强筋3。每块加强钢板上的水平加强筋和垂直加强筋构成“井”字型加强结构。在主体框架上与救生艇相接触的一侧覆盖整块钢板。

如图1和2所示,由于救生艇1下水过程中会与防撞结构产生碰撞或滑行,同时考虑到结构的强度和简单易行,选用钢管为主体结构。垂直方向的钢管分别与上甲板结构和主甲板上重型栏杆焊接,与水平方向钢管形成框架结构。钢管间使用钢板作为加强筋,垂直加强筋和水平加强筋形成井字形加强。在钢管分隔成的区域分别覆盖焊接钢板,与加强筋也焊接,以增加强度同时防止救生艇下水过程中因碰撞而损坏或卡顿。由于重型栏杆的存在,需要在栏杆下同样使用钢板焊接在重型栏杆上,填补空挡,反面使用水平加强筋加强。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大部分救生艇安放在上甲板之上的船舶,也可以适当倾斜,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及材料,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