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外机用电动液压起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4487发布日期:2018-09-08 00:24阅读:1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舷外机起翘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舷外机用电动液压起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军用冲锋舟、快艇、民用小型船等均采用在船体后端设舷外推动设备,简称为舷外机,该机为一体结构,上端为油箱和发动机及操作杆,下端为推进螺旋浆,该机位于船体后端舷外并与船帮轴性连接。在使用时舷外机的大部分位于船底下端,由于河底高低不平,还多有凸出的暗礁和杂物位于河内,所以为了防止船在高速行驶时线外机撞到暗礁和杂物,使得舷外机需要起翘来避免受到撞击而损坏,但稍有不慎,舷外机还会因为撞到暗礁和杂物而损坏。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舷外机用电液起翘装置》,申请号为201620052451.4,公开了包括油缸、活塞、轻型直流电机、电机防护罩、缸阀连接板、齿轮泵、控制阀体以及油腔体的技术方案。虽然上述方案能够实现舷外机的收放升降,但是其液压结构为一次行程的单结构,无法对外力以及提升拉力做到缓冲调整,因此对结构的保护能力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舷外机用电动液压起翘装置,解决了舷外机上起翘结构的阶梯级伸缩力收放,以及多级受力缓冲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舷外机用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包括主油缸、推杆组件、纵倾油缸、贮油箱、电机和齿轮泵组件;所述纵倾油缸同轴配合于主油缸内;纵倾油缸的一端作为活塞端盖与主油缸的内嵌配合;所述推杆组件上的推杆活塞配合于纵倾油缸内,推杆组件依次穿过活塞端盖、主油缸的端盖并伸至主油缸外;活塞端盖上设有控制液压油单向进入纵倾油缸的单向阀;所述推杆活塞上设有两条连通推杆活塞上、下侧内腔的流道;一条流道通过弹簧支撑的钢珠来单向止逆,液压油从推杆活塞上侧内腔向推杆活塞下侧内腔单向流动;另一条流道由单颗钢珠来浮动止逆,液压油从推杆活塞下侧内腔向推杆活塞上侧内腔单向流动;所述活塞端盖上侧的主油缸上开设有有第一油道,活塞端盖下侧的主油缸上开设有有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分别连通所述贮油箱底部的两个油道口;两个油道口上连接齿轮泵;齿轮泵内的齿轮泵组件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油道上设有向下主控阀和向下滑梭活塞;第二油道上设有向上主控阀和向上滑梭活塞。

优选的是,所述推杆活塞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推杆组件的轴向端面上;螺栓的端头与推杆活塞的端面之间还设有压板垫圈;所述推杆活塞的回转表面与纵倾油缸的内腔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压板垫圈与推杆活塞的端面之间通过定位销进行限位;所述弹簧的轴孔内套装有钢珠托架。

优选的是,所述齿轮泵位于贮油箱的内腔底部,齿轮泵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贮油箱内;所述齿轮泵上设有向下泄压阀和向上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舷外机用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其动力传输平稳,能够承载一定的外力干扰,不会因为外力过大而造成结构损伤,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本结构也易于维护,维护成本相对可以控制,适合搭载在各类舷外机结构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舷外机用电动液压起翘装置的结构;

图2是电动液压起翘压力吸收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电动液压起翘压力吸收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纵倾油缸;2、推杆组件;3、自由活塞;4、推杆活塞;5、单向阀;6、弹簧;7、3/32钢珠;8、钢珠托架;9、1/8钢珠;10、螺栓;11、压板垫圈;12、定位销;13、主油缸;14、贮油箱;15、电机;16、齿轮泵组件;17、齿轮泵;18、向下泄压阀;19、向上泄压阀;20、向下主控阀;21、向下滑梭活塞;22、向上主控阀;23、上滑梭活塞;24、油缸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附图1至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舷外机用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包括主油缸13、推杆组件2、纵倾油缸1、贮油箱14、电机15和齿轮泵组件16。纵倾油缸1同轴配合于主油缸13内,纵倾油缸1的一端作为活塞端盖与主油缸13的内嵌配合。推杆组件2上的推杆活塞4配合于纵倾油缸1内,推杆组件2依次穿过活塞端盖、主油缸13的端盖并伸至主油缸13外。

纵倾油缸1为两端封口的密闭缸体,推杆活塞4穿过纵倾油缸1的上端盖配合于纵倾油缸1的内腔中。纵倾油缸1的上端盖还设有一个连通外部且单向进油的单向阀5,单向阀5控制纵倾油缸1外部的液压油进入纵倾油缸1中。推杆活塞4上设有两条连通推杆活塞4上、下侧内腔的流道,两条流道分别为进油道和出油道。出油道通过弹簧6支撑2.381mm的3/32钢珠7来单向止逆,弹簧6的轴孔内套装有钢珠托架8,钢珠托架8顶部圆孔中放置2.381mm的3/32钢珠7,液压油从推杆活塞4上侧内腔向推杆活塞4下侧内腔单向流动。进油道由3.175mm的1/8钢珠9来浮动止逆,液压油从推杆活塞4下侧内腔向推杆活塞4上侧内腔单向流动,在液压油的压力下3.175mm的1/8钢珠9能够单向止逆。推杆活塞4通过螺栓10固定在推杆组件2的轴向端面上,螺栓10的端头与推杆活塞4的端面之间还设有压板垫圈11。推杆活塞4的回转表面与纵倾油缸1的内腔壁之间还设有密封圈,压板垫圈11与推杆活塞4的端面之间通过定位销12进行限位。推杆活塞4的端面上还固定有自由活塞3,自由活塞头3与推杆活塞4分别从相对的两个方向来推动推杆组件2。

由于弹簧6弹力的作用,3/32钢珠7将推杆活塞4上的出油道堵住,当电动液压起翘正常运行时,纵倾油缸1中上、下两部分的液压油不能通过推杆活塞4上相应的流道流动,确保电动液压起翘能正常运行。

当舷外机运行过程中遇到物体时,纵倾油缸1中上部的液压油压力将增大,超过了单向阀5的闭合力,使纵倾油缸1的上端盖上的单向阀5被打开,同时推杆活塞4上的出油道的弹簧6被压缩,导致推杆活塞4上、下两侧的纵倾油缸1导通,纵倾油缸1中上部的液压油通过出油道流入推杆活塞4下部的纵倾油缸1,并产生压力将推杆组件2推高,舷外机也随之升高,有效减轻了舷外机与物体的碰撞,确保了舷外机的航行安全。航行正常后,在舷外机重力作用下,流入推杆活塞4下部纵倾油缸1的液压油通过1/8钢珠9所在进油道流回推杆活塞4上部的纵倾油缸1中,液压油压力将推杆活塞4下压,使推杆活塞4向下移动到原来位置,舷外机也随之恢复原来状态,舷外机与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得到有效保护,减轻与物体的碰撞,避免舷外机与电动液压起翘装置不受损坏。

在活塞端盖上侧的主油缸13上开设有有第一油道,活塞端盖下侧的主油缸13上开设有有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分别连通贮油箱14底部的两个油道口,两个油道口上连接齿轮泵17。齿轮泵17位于贮油箱14的内腔底部,齿轮泵通过紧固件安装于贮油箱14内,齿轮泵17上设有向下泄压阀18和向上泄压阀19。齿轮泵17内的齿轮泵组件16由电机15驱动,第一油道上设有向下主控阀20和向下滑梭活塞21,第二油道上设有向上主控阀22和向上滑梭活塞23。

当按压控制开关“向上”时,电机15带动齿轮顺时针旋转,齿轮泵17将液压油打入向上主控阀22,液压油压力使向上滑梭活塞23开启,使液压油流入贮主油缸13底部,同时齿轮泵17利用真空度打开向下主控阀20和向下滑梭活塞21,将主油缸13上部的液压油吸入齿轮泵17,并且通过齿轮泵17上的补油孔从贮油箱14吸入适量液压油,补充液压系统的油量。

主油缸13底部加压使液压油向上推动纵倾油缸1、自由活塞3、推杆活塞4及油缸底座24,当纵倾油缸1向上移动时,推杆组件2伸展,舷外机向上升起。

当纵倾油缸1达到最高点时,单向阀5被打开,纵倾油缸1内的液压油从单向阀5流入齿轮泵17,再通过齿轮泵17加压流入主油缸13底部,从而进一步加速推杆组件2的伸展。

当按压控制开关“向下”时,电机15带动齿轮逆时针旋转,齿轮泵17将泵到向下主控阀20,液体压力使向下滑梭活塞21开启,使液压油流入主油缸13上部,同时齿轮泵17利用真空度打开向上主控阀22和向上滑梭活塞23,将主油缸13下部的液压油吸入齿轮泵17,并且通过齿轮泵17上的补油孔从贮油箱14吸入适量液压油,补充液压系统的油量。

液压系统的加压使液压油通过单向阀5流入纵倾油缸1,推动推杆活塞4、自由活塞3向下运动,推杆组件2收缩,舷外机向下降低。

当推杆活塞4及自由活塞3到达纵倾油缸底1部时,将油缸底座24按下,纵倾油缸1向下移动,推动推杆组件2进一步下降。

当液压油压力超过10MPa时向上泄压阀开启,液压油流入贮油箱14,从而降低液压系统压力,确保液压起翘不因油压过高而损坏。

在推杆活塞4中设计了压力吸收结构,当舷外机在运行过程中碰到物体时,主油缸13上部的高压液压油推动下纵倾油缸1的单向阀5,使单向阀5导通,从而使纵倾油缸1上部的压力增加,压力吸收结构收缩,推杆组件2和推杆活塞4被推起,将舷外机抬高,缓解了舷外机与物体的冲撞,有效防止电动液压起翘装置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