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834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不需要载人飞行,通过无线控制的飞行器,最初诞生于军事用途。行业级无人机系统是一种多挂载、多应用场景的无人飞行系统,目前在很多行业都有应用,如军事侦察、影视剧拍摄、公安、消防、农业植保、电力巡线及空中托运等场景,由于其用途广泛,特点鲜明,因而得到了各行业的积极研究发展。

而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现有的无人机成本有了明显降低,价格更加亲民,并且操作难度也越来越低,实用性增强,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购买和使用无人机,执行飞行、航拍、视频直播等娱乐活动,在无人机的选购使用过程中,便于携带的体积是消费者容易接受的主要因素。

然而,目前常见的无人机需要依靠旋翼飞行,而展开的旋翼会导致无人机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不适合长时间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无人机体积较大不便收纳和携带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人机,以便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所述机身主体侧面连接有若干旋翼支架,每个所述旋翼支架上设置有一个旋翼,所述旋翼周围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环状;收纳时,所述旋翼支架可折叠至所述机身主体一侧,所述防护罩拆下后连接至所述机身主体折叠有旋翼支架的一侧,组成收纳所述旋翼支架的套筒。

可选地,所述机身主体侧面连接有四个旋翼支架,所述四个旋翼支架周向均匀分布,与所述机身主体铰接。

可选地,所述机身主体上设置有轴向凹槽,所述旋翼支架铰接在所述轴向凹槽内,收纳时,所述旋翼支架折叠后不高出所述机身主体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防护罩的侧壁侧面设置有两个卡孔,所述两个卡孔相对所述防护罩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卡孔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收纳时,所述防护罩通过所述缺口旋转卡在所述旋翼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卡孔的缺口处还设置有止退凸起。

可选地,所述旋翼支架为平板状,其末端翘起形成止挡片,止挡所述防护罩从所述旋翼支架上脱离。

可选地,所述防护罩侧壁的上下方接触面处设置有磁铁,收纳时,所述防护罩通过所述磁铁的磁吸作用组合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机身主体下方也设置有磁铁,收纳时,所述机身主体通过所述磁铁的磁吸作用与所述组合在一起的防护罩吸引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防护罩侧壁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接部件,收纳时,所述防护罩通过所述卡接部件卡接组合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机身主体横截面和所述防护罩横截面为直径相同的圆形,收纳时,所述机身主体和所述防护罩连接成一圆柱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身主体上设置可折叠的旋翼支架,以及可拆卸的旋翼防护罩,在收纳时,将旋翼支架折叠至机身主体一侧,并将防护罩拆下后连接至机身主体折叠有旋翼支架的一侧,组成收纳旋翼支架的套筒,从而减小了无人机的体积,实现了无人机的便携式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立体图,图中机身主体和防护罩还未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机身主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防护罩与旋翼支架卡接操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防护罩卡接入旋翼支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展开状态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收纳状态立体图;

图中,1.防护罩;11.卡孔;12.缺口;13.止退凸起;2.机身主体;21.轴向凹槽;3.旋翼支架;31.止挡片;4.旋翼;5.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置可折叠的旋翼支架和可拆卸的旋翼防护罩,在收纳时,将旋翼支架折叠至机身主体一侧,并将防护罩拆下后组成收纳旋翼支架的套筒连接至机身主体同一侧,从而减小无人机体积,实现无人机的便携式收纳。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2,机身主体2侧面连接有若干旋翼支架3,每个旋翼支架3上设置有一个旋翼4,旋翼4周围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护罩1,防护罩1为环状;收纳时,旋翼支架3可折叠至机身主体2一侧,防护罩1拆下后连接至机身主体2折叠有旋翼支架3的一侧,组成收纳旋翼支架3的套筒,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展开状态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收纳状态立体图,比较图5和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收纳状态相对展开状态占用体积更小,收纳所需空间减小;收纳状态的形状为圆筒状,结构更加简洁,且防护罩1拆下后组合形成容纳旋翼支架3的套筒,仍能起到保护无人机旋翼4的功能,即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通过自身结构起到保护外壳的功能,收纳更方便、安全。

优选地,机身主体2侧面连接有四个旋翼支架3,四个旋翼支架3在机身主体2侧面周向均匀分布,与机身主体2铰接,可相对机身主体2折叠展开,垂直于机身主体2的侧面,或相对机身主体2折叠收纳,转至机身主体2的下侧。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机身主体侧面也可以连接六个旋翼支架,构成六旋翼无人机,具体根据机身主体尺寸允许的数量和飞行需求而定。

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机身主体2上设置有轴向凹槽21,旋翼支架3铰接在该轴向凹槽21内,收纳时,旋翼支架3折叠后不高出机身主体2侧表面,进一步减小折叠后所占体积。

优选地,防护罩1的侧壁侧面设置有两个卡孔11,两个卡孔11相对防护罩1的中心对称设置,卡孔11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2,收纳时,防护罩1通过缺口12旋转卡在旋翼支架3上,旋转卡入的操作方式如图3所示,卡入后的状态结构如图4所示,这种旋转卡接方式操作便捷,能够实现防护罩1的快速拆卸和安装,提高无人机的使用效率。

更优选地,卡孔11的缺口12处还设置有止退凸起13,防止防护罩1从旋翼支架3上脱落,保证无人机飞行使用时的安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无人机的旋翼支架3为平板状,其末端翘起形成止挡片31,止挡防护罩1从旋翼支架3上脱离,保证无人机飞行使用时的安全。

优选地,防护罩1侧壁的上下方接触面处设置有磁铁5,如图3和图4所示,收纳时,防护罩1通过磁铁5的磁吸作用组合在一起。通过磁铁5的磁吸作用,使得收纳时,防护罩1拆卸下后能够便捷地吸引连接到一起,节省了使用者的操作。

优选地,机身主体2下方也设置有磁铁5,收纳时,机身主体2通过磁铁5的磁吸作用与组合在一起的防护罩1吸引在一起。

优选地,机身主体2横截面和防护罩1横截面为直径相同的圆形,收纳时,机身主体2和防护罩1连接成一圆柱状结构。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防护罩1侧壁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接部件,收纳时,防护罩1通过该卡接部件卡接组合在一起。该卡接部位可以是多组相互配合的卡爪与卡扣,或者是沿防护罩上下周向设置的卡环与卡槽。

优选地,机身主体下侧也可设置对应的卡接部件,与所述组合在一起的防护罩卡接组合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