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吸能式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2107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吸能式起落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吸能式起落架,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无人机技术中,尚不存在主动吸能的起落架,均是直接着陆在陆地或平台上,给机上设备带来各种冲击损伤,使现有无人机平台总是处于高故障率状态,因此,如何削弱及消除无人机在着陆时起落架承受机体的集中载荷,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削弱无人机在着陆时起落架所承受的机体的集中载荷的无人机吸能式起落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吸能式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所述前架体包括前横梁和位于所述前横梁左、右两端的第一支腿,在每一所述第一支腿的底部连接一个前滑橇接头,所述后架体包括后横梁和位于所述后横梁左、右两端的第二支腿,在每一所述第二支腿的底部连接一个后滑橇接头,位于所述前架体左侧的所述前滑橇接头和位于所述后架体左侧的所述后滑橇接头与左带板的前、后两端连接;位于所述前架体右侧的所述前滑橇接头和位于所述后架体右侧的所述后滑橇接头与右带板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前滑橇接头与所述后滑橇接头间的距离。

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所述前架体和后架体采用铝合金材质。

所述前滑橇接头、后滑橇接头、左带板和右带板采用碳纤维材质。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构成了吸能式结构,在无人机着陆时,本发明起落架可以主动吸收振动变形,从而保护机体内部的电子元件不受损伤。2、本发明前架体和后架体采用强度较高的铝合金材质,因此,本发明的上部可以承受大质量的集中载荷。3、本发明采用碳纤维制成的前、后滑橇接头连接左、右两个带板,可以实现直接在松软的地形上起飞、着陆,适应性更广。4、本发明能够满足理想起落架的全部要求,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包括前架体1和后架体2,前架体包括前横梁11和位于前横梁11左、右两端的第一支腿12,在每一第一支腿12的底部连接一个前滑橇接头3。后架体2包括后横梁21和位于后横梁21左、右两端的第二支腿22,在每一第二支腿22的底部连接一个后滑橇接头4。位于前架体1左侧的前滑橇接头3和位于后架体2左侧的后滑橇接头4与左带板5的前、后两端连接。位于前架体1右侧的前滑橇接头3和位于后架体2右侧的后滑橇接头4与右带板6的前、后两端连接。前横梁11与后横梁21平行设置,前横梁11与后横梁21间的距离小于前滑橇接头3与后滑橇接头4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支腿12和第二支腿22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7。

进一步地,前架体1和后架体2采用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前滑橇接头3、后滑橇接头4、左带板5和右带板6采用碳纤维材质。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构成了吸能式结构,在无人机着陆时,本发明起落架可以主动吸收振动变形,从而保护机体内部的电子元件不受损伤。

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吸能式起落架,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所述前架体包括前横梁和位于所述前横梁左、右两端的第一支腿,在每一所述第一支腿的底部连接一个前滑橇接头,所述后架体包括后横梁和位于所述后横梁左、右两端的第二支腿,在每一所述第二支腿的底部连接一个后滑橇接头,位于所述前架体左侧的所述前滑橇接头和位于所述后架体左侧的所述后滑橇接头与左带板的前、后两端连接;位于所述前架体右侧的所述前滑橇接头和位于所述后架体右侧的所述后滑橇接头与右带板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平行设置,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前滑橇接头与所述后滑橇接头间的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陈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豹;许兰波
技术研发日:2017.04.14
技术公布日:2017.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