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多功能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253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多功能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多功能无人机。



背景技术:

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现有的灾难救援、电力巡检等多采用智能多功能无人机协助工作。

现有的类似专利: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621438899.6,授权公告日:2017年6月3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智能多功能无人机,该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多功能无人机,该专利使用飞行遥控器与对讲机对无人机进行控制,并且通过无人机上设置的强光灯、高音喇叭、高清摄像头、投放器来实现复杂的救援、运输及监视功能,但该专利飞行遥控器与对讲机功能单一,无人机回传视频需要配合其他设备使用,无法及时查看,并且高清摄像头只能对日间情况进行拍摄,无法针对夜间画面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存在着无法记录现场声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飞行遥控器功能单一,无法详细记录现场情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多功能无人机,它可以实现飞行遥控器具有多功能,可以详细记录现场情况。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多功能无人机,包括基座与飞行遥控器,所述基座下侧固定连接有投放器与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二扬声器位于投放器的后侧,所述投放器左右两侧设置的减震架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基座前侧固定连接有强光灯、高清摄像头、红外摄像头与第二传声器,所述强光灯右侧依次设置为红外摄像头与高清摄像头,所述第二传声器位于红外摄像头与高清摄像头下侧,所述基座四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且连接架另一端与螺旋翼固定连接,所述基座内部从后到前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池、电动机与第二控制板,所述电动机通过传动轴与螺旋翼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器、GPS芯片与第二无线传输器,所述第二无线传输器、强光灯、第二扬声器、高清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第二传声器、投放器、电动机、GPS芯片均与第二控制器通过信号线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池与第二控制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飞行遥控器包括飞行遥控器壳体,所述飞行遥控器壳体前侧固定连接有触控显示器,所述触控显示器右侧设置的第一传声器、按键与第一扬声器均与飞行遥控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声器位于按键的上方,所述第一扬声器位于按键的下方,所述飞行遥控器壳体内部从左到右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池与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器与第一无线传输器,所述按键、第一传声器、第一扬声器、触控显示器、第一无线传输器均与第一控制器通过信号线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池与第一控制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无线传输器电性连接第二无线传输器。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材质为碳纤维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内部均设置有电源保护电路。

优选的,所述减震架外侧设置有减震垫。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对讲机的功能集成到飞行遥控器,更加方便使用,飞行遥控器上设置的第一传声器可以记录操控者的声音,并将之通过第一无线传输器传送至无人机的第二无线传输器,再通过无人机上的第二扬声器进行播放;传统的飞行遥控器采用摇杆式按键进行控制,工作不稳定且易出现机械损坏,通过飞行遥控器上设置的触控显示屏,可以更加灵活地对无人机进行操控,工作稳定且避免了机械损坏;同时触控显示器可以通过第一无线传输器将无人机回传的画面进行即时显示,降低了需要配合其他设备使用的不便性,实现了飞行遥控器具有多功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清摄像头与红外摄像头的使用,可在日间与夜间均可以进行记录使用,减小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第二传声器可以实时记录现场的声音并通过第二无线传输器进行回传并可通过第一扬声器进行播放,实现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本实用新型基座材质采用碳纤维可以是基座的重量降低,提高续航能力与载重量,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内部设置的电源保护电路可对无人机与飞行遥控器进行电路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减震架外侧设置的减震垫用于增强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飞行遥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遥控器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基座;2、第二电池;3、电动机;4、投放器;5、减震架;6、连接架;7、螺旋翼;8、高清摄像头;9、强光灯;10、第二扬声器;11、第二控制板;12、第二控制器;13、第二无线传输器;14、GPS芯片;15飞行遥控器壳体;16、第一控制板;17、第一控制器;18第一无线传输器;19、第一电池;20、飞行遥控器;21、第一传声器;22、按键;23、触控显示器;24、红外摄像头;25、第二传声器;26、第一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一种智能多功能无人机,包括基座1与飞行遥控器20,基座1下侧固定连接有投放器4与第二扬声器10,第二扬声器10位于投放器4的后侧,投放器4左右两侧设置的减震架5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基座1前侧固定连接有强光灯9、高清摄像头8、红外摄像头24与第二传声器25,强光灯9右侧依次设置为红外摄像头24与高清摄像头8,第二传声器25位于红外摄像头24与高清摄像头8下侧,基座1四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6,连接架6一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且连接架6另一端与螺旋翼7固定连接,基座1内部从后到前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池2、电动机3与第二控制板11,电动机3通过传动轴与螺旋翼7连接,第二控制板1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器12、GPS芯片14与第二无线传输器13,第二无线传输器13、强光灯9、第二扬声器10、高清摄像头8、红外摄像头24、第二传声器25、投放器4、电动机3、GPS芯片14均与第二控制器12通过信号线相连接,第二电池2与第二控制器1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飞行遥控器20包括飞行遥控器壳体15,飞行遥控器壳体15前侧固定连接有触控显示器23,触控显示器23右侧设置的第一传声器21、按键22与第一扬声器26均与飞行遥控器壳体15固定连接,第一传声器21位于按键22的上方,第一扬声器26位于按键22的下方,飞行遥控器壳体15内部从左到右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池19与第一控制板16,第一控制板16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器17与第一无线传输器18,按键22、第一传声器21、第一扬声器26、触控显示器23、第一无线传输器18均与第一控制器17通过信号线相连接,第一电池19与第一控制器17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无线传输器18电性连接第二无线传输器13。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基座1的材质为碳纤维材料;第一电池19与第二电池2内部均设置有电源保护电路;减震架5外侧设置有减震垫。

工作原理:第一步,将各元件组装完整,并将第一电池19与第二电池2电力充足,打开飞行遥控器20及无人机;第二步,操作人员通过飞行遥控器20的按键22与触控显示器23对无人机进行操控,使无人机飞往目标地点,待飞至目标地点后,通过按键22与触控显示器23进行操控高清摄像头8、红外摄像头24、投放器4、第二扬声器10、第二传声器25与强光灯9等无人机设备,操控指令通过信号线传输至第一控制器17,第一控制器17接受指令后对指令进行判断分析,并通过第一无线传输器18传送指令至第二无线传输器13,第二控制器12接受第二无线传输器13的指令并对指令进行分析判断,操控无人机打开高清摄像头8、红外摄像头24、投放器4、第二扬声器10、第二传声器25与强光灯9等无人机设备,此时还可通过飞行遥控器上的第一传声器26记录操作人员的声音,并通过第一无线传输器18传输至第二无线传输器13,进一步传输至第二控制器12,第二控制器12将该音频信号传送至第二扬声器10进行播放,飞行遥控器20上的触控显示屏23可使操作人员操作时更加灵活,避免了传统摇杆式键盘易出现的机械故障,同时高清摄像头8与红外摄像头24记录到的视频信号可通过第二控制器12、第二无线传输器13传输至第一无线传输器18,进一步传输至第一控制器17,第一控制器17操控触控显示器23对该视频信号进行播放,可使检测到的视频信息能够即时回传,降低了需要其他设备配合使用的不便性,实现了飞行遥控器具有多功能;第三步,高清摄像头8、红外摄像头24可降低外界环境的干扰,使无人机在夜间也能进行视频监控,并且两个摄像头的使用可以进行一定精度的测距,第二传声器25可记录现场的音频信号,并将至通过第二控制器12、第二无线传输器13、第一无线传输器18传送至第一控制器17,并通过第一扬声器26进行记录播放,可实现可以对现场记录更详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