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垂尾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363阅读:1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垂尾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人机垂尾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的尾翼包括平尾和垂尾,方向舵是垂尾中可操纵的翼面部分,其作用是对无人机进行偏航操纵。在实际中,副翼和方向舵协同作用,实现无人机转弯,副翼完成横滚,方向舵完成偏航。目前,由于无人机布局设计限制(如客机要保证机尾距离地面足够高度),垂尾多采用位于机身轴线上方的布置方式,方向舵偏转除了能产生偏航力矩之外,也同时产生滚转力矩,方向舵产生的滚转力矩与方向舵“形心”距无人机纵轴的距离有关,方向舵在无人机上面,方向舵右偏产生左滚转力矩,腹鳍或下垂尾则相反。无人机右转弯用右方向舵,产生的滚转力矩却是左滚转,此时必须要用副翼来克服,方向舵和副翼之间的耦合关系给无人机操纵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垂尾折叠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方布置的垂尾使用方向舵时,无人机方向舵和副翼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造成无人机操控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人机垂尾折叠机构,包括:

包括设置在机尾碳管上的垂尾,所述垂尾设置在垂尾固定架上,所述垂尾固定架通过垂尾转轴设置在所述机尾碳管上。

进一步,所述垂尾固定架内设置有开锁舵机。

进一步,所述开锁舵机上铰接设置有摇臂,且所述摇臂两端设置有定位插销,所述垂尾固定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插销对应的销孔一。

进一步,所述开锁舵机与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相连。

进一步,所述机尾碳管后端部对称设置有插销定位座,所述垂尾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插销定位座之间,所述插销定位座与所述机尾碳管接触的一面为弧面,所述插销定位座与所述垂尾固定架接触的一面为平面,所述插销定位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插销对应的销孔二。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1、无人机飞行前,在地面上调整垂尾,垂尾沿垂尾转轴转动,最终使垂尾对称设置在机尾碳管上,实现方向舵和副翼之间的解耦,无人机开始起飞;在无人机完成任务返航降落时,由于无人机降落时有抬头角度,当无人机触地时,机尾将首先接触地面,此时在地面的撞击下,固定在垂尾固定架上的垂尾绕垂尾转轴向上旋转折叠,无人机完成回收。本实用新型采用触地折叠方式,当无人机飞行时,垂尾对称设置在机尾碳管上,实现方向舵和副翼之间的解耦,使无人机操控更方便,当无人机降落时,将垂尾向上折叠,保证机尾距离地面的高度足够。

2、开锁舵机用于根据需要对垂尾进行自动锁定和解锁,在无人机飞行前,开锁舵机驱动摇臂转动,摇臂带动两个定位插销移动,使定位插销插入对应的销孔二中,垂尾被锁定在机尾碳管上,防止飞行过程中垂尾意外旋转。在无人机完成任务返航降落时,通过遥控信号控制开锁舵机,开锁舵机的摇臂转动将两个定位插销拔出,无人机垂尾解锁。此时由于无人机仍旧向前飞行,尽管垂尾已经解锁,垂尾可以绕转轴自由旋转,但在气流的作用下,垂尾仍旧保持原来状态,此时方向舵仍旧可控,并且因为机身结构没有改变,无人机的飞行仍将保持原状态飞行。当无人机触地时,机尾将首先接触地面,此时由于垂尾已经解锁,在地面的撞击下,垂尾绕垂尾转轴向上旋转折叠,无人机完成回收。

3、当无人机飞行时,定位插销依次穿过销孔一和销孔二,将垂尾固定架固定设置在两个插销定位座之间,从而将垂尾对称设置在机尾碳管上。插销定位座与机尾碳管接触的一面为弧面,有利于和机尾碳管内壁贴合;插销定位座与垂尾固定架接触的一面为平面,有利于和垂尾固定架贴合,这样的设计能够实现垂尾和机尾碳管的紧固连接,防止垂尾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晃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垂尾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垂尾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垂尾折叠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垂尾展开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2-机尾碳管,3-垂尾转轴,4-垂尾,5-垂尾固定架,51-销孔一,6-插销定位座,61-销孔二,8-开锁舵机,9-摇臂,10-定位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人机垂尾折叠机构,包括:

包括设置在机尾碳管2上的垂尾4,垂尾4设置在垂尾固定架5上,垂尾固定架5通过垂尾转轴3设置在机尾碳管2上。

无人机飞行前,在地面上调整垂尾4,垂尾4沿垂尾转轴3转动,最终使垂尾4对称设置在机尾碳管2上,实现方向舵和副翼之间的解耦,无人机开始起飞;在无人机完成任务返航降落时,由于无人机降落时有抬头角度,当无人机触地时,机尾将首先接触地面,此时在地面的撞击下,固定在垂尾固定架5上的垂尾4绕垂尾转轴3向上旋转折叠,无人机完成回收。本实用新型采用触地折叠方式,当无人机飞行时,垂尾4对称设置在机尾碳管2上,实现方向舵和副翼之间的解耦,使无人机操控更方便,当无人机降落时,将垂尾4向上折叠,保证机尾距离地面的高度足够。

进一步,垂尾固定架5内设置有开锁舵机8。

进一步,开锁舵机8上铰接设置有摇臂9,摇臂9两端设置有定位插销10,垂尾固定架5上设置有与定位插销10对应的销孔一51。

进一步,开锁舵机8与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相连。

开锁舵机8用于根据需要对垂尾4进行自动锁定和解锁,在无人机飞行前,开锁舵机8驱动摇臂9转动,摇臂9带动两个定位插销10移动,使定位插销10插入对应的销孔二61中,垂尾4被锁定在机尾碳管2上,防止飞行过程中垂尾4意外旋转。在无人机完成任务返航降落时,通过遥控信号控制开锁舵机8,开锁舵机8的摇臂9转动将两个定位插销10拔出,无人机垂尾4解锁。此时由于无人机仍旧向前飞行,尽管垂尾4已经解锁,垂尾4可以绕转轴自由旋转,但在气流的作用下,垂尾4仍旧保持原来状态,此时方向舵仍旧可控,并且因为机身结构没有改变,无人机的飞行仍将保持原状态飞行。当无人机触地时,机尾将首先接触地面,此时由于垂尾4已经解锁,在地面的撞击下,垂尾4绕垂尾转轴3向上旋转折叠,无人机完成回收。

进一步,机尾碳管2后端部对称设置有插销定位座6,垂尾固定架5设置在插销定位座6之间,插销定位座6与机尾碳管2接触的一面为弧面,插销定位座6与垂尾固定架5接触的一面为平面,插销定位座6上设置有与定位插销10对应的销孔二61。

当无人机飞行时,定位插销10依次穿过销孔一51和销孔二61,将垂尾固定架5固定设置在两个插销定位座6之间,从而将垂尾4对称设置在机尾碳管2上。插销定位座6与机尾碳管2接触的一面为弧面,有利于和机尾碳管2内壁贴合;插销定位座6与垂尾固定架5接触的一面为平面,有利于和垂尾固定架5贴合,这样的设计能够实现垂尾4和机尾碳管2的紧固连接,防止垂尾4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晃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