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巡飞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5621发布日期:2020-04-24 19:03阅读:1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旋翼巡飞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弹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旋翼巡飞弹。



背景技术:

巡飞弹属于一种发射即摧毁智能弹药技术,是国内外智能弹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巡飞弹最早由美国国防先进科技局主导下的“广域侦察弹”项目和美国空军主导的“低成本自主攻击弹药”项目提出。国内最初由北京理工大学马宝华教授和李杰教授提出巡飞弹概念,并由北京理工大学申报了第一个巡飞弹国防发明专利——“炮射无人机”。巡飞弹属于第三代弹药技术,旨在应对特定区域的潜在威胁,对潜在敌武力力量进行压制及精确毁伤。

国外已有多个型号的巡飞弹装备于部队,如美国陆军已在阿富汗战争中应用多年的“弹簧刀”攻击巡飞弹。美国空军装备的“郊狼”攻击巡飞弹。俄罗斯装备的r-90侦察巡飞弹。这些巡飞弹均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采用热发射技术:如“弹簧刀”和“郊狼”巡飞弹均采用火工品发射,r-90巡飞弹采用火箭发射;

折叠弹翼技术:巡飞弹为了适应身管武器狭小空间发射要求,弹翼折叠安置,发射后机翼展开;

巡航技术:弹翼提供巡飞弹飞行主升力,确保巡航飞行速度和飞行状态;

人在回路遥测技术:操作人员通过回传影像信息修正飞行航线,确定待攻击目标;

末端攻击技术:导引头锁定目标后,根据预设导引律精确攻击目标。

上述“弹簧刀”和“郊狼”等传统巡飞弹存在的技术缺陷有以下几条:

巡航速率问题:由于弹翼的运动产生升力,在整个巡航过程中,巡飞弹产生的升力与重力平衡,上述巡飞弹必须保持一定的巡航速度。

最小转弯半径限制问题:由于巡航速度的限制以及转弯过程中弹体姿态角的限制,上述巡飞弹存在数百米的转弯半径,航线飞行存在盲区。

障碍规避问题:在城区以及障碍物阻隔的区域,最小转弯半径引发上述巡飞弹难以在一定巡航速度下,规避特定空间规避障碍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旋翼巡飞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旋翼巡飞弹,包括螺旋桨叶、动力电机、电池舱、控制舱、导引头、弹体,所述螺旋桨叶均通过螺旋帽相连,所述螺旋帽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动力电机,多组所述动力电机的通过长臂杆,折叠部和短臂杆共同固定到弹体,所述弹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战斗部,所述弹体的上端设置有控制舱,所述控制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池舱,所述战斗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引头。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桨叶在起飞和巡航阶段,产生升力克服重力,提供飞行动力,接近和攻击目标时,所述螺旋桨叶反转,产生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推力,两者的合力共同推动弹体接近目标,所述螺旋桨叶的转动方向与部署时的初始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螺旋桨叶产生与部署时升力相反的推力,这种推力或者大于重力,或者小于重力,但螺旋桨叶推力与重力的合力能够产生大于一个g的攻击加速度,多组所述螺旋桨叶同时正转,产生向上升力,多组所述螺旋桨叶之间的力矩处于平衡状态,巡飞弹悬停,多组所述螺旋桨叶产生的向上升力大于巡飞弹的重力,机体倾斜,巡飞弹进行前后左右方向飞行,多组所述螺旋桨叶之间的力矩不平衡,巡飞弹处于悬停状态,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舱在攻击或接近目标时,控制舱控制多组螺旋桨叶反转,同时导引头将锁定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控制舱,控制舱控制多组螺旋桨叶反转,调整巡飞弹弹体姿态跟踪目标,直至弹体与目标交汇。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头的类型和导引律的不同控制多种攻击方式,可对地面、空中以及水中的静止目标及移动目标进行攻击。

进一步地,所述弹体可为多种类型的弹体,配置负载不同类型的战斗部,如杀爆战斗部、爆炸成型战斗部、多模态战斗部等其他类型的战斗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体可为多种类型的弹体,配置不同类型的导引头,如平台式导引头、捷联式导引头、可见光导引头、激光导引头和雷达导引头等其他类型的导引头。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机为能够独立控制,独立动力的自主运行的飞行组,并且能够进行协调四角位置的动力电机形成不同的角度飞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发明装置虽然与多旋翼无人机具有相似的结构,但两者有非常大的区别,为了提高弹体的机动性和弹目交汇速率,公开了让螺旋桨叶反向转动产生与弹体重力方向一致的推力的方案,通过设置螺旋桨叶反转在常规的多旋翼无人机中是不存在的,多旋翼无人机在运动时,仅仅依赖重力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驱动运动,从而达到悬停和侧飞,而无需特定的巡航速度;

2.该发明装置在降落时,机体自身重力减去螺旋桨升力的合力作用于机体,产生降落运动,而这种降落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一个g(g为9.8m/s2);

3.该发明装置在接近或攻击目标时,每个旋翼都能产生与初始部署时相反的旋转方向,产生与起飞升力相反而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推力,推力与重力叠加,共同作用弹体,产生大于一个g(g为9.8m/s2)的攻击加速度;

4.该发明装置与现有传统的“弹簧刀”和“郊狼”巡飞弹不同的是,本装置的多旋翼巡飞弹能够定点360°转弯,最小转弯半径为零,能够适用于具有密集建筑物群的城区和障碍阻隔的区域,从而避免攻击死角和盲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起飞阶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攻击阶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流程图。

图中:1、螺旋桨叶;2、动力电机;3、长臂杆;4、电池舱;5、控制舱;6、战斗部;7、导引头;8、弹体;9、螺旋帽;10、短臂杆;11、折叠部。

图中:ω是螺旋桨转动的矢量方向,-ω是指转动方向与ω相反,转动速度数值不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多旋翼巡飞弹,包括螺旋桨叶1、动力电机2、电池舱4、控制舱5、导引头7和弹体8,所述螺旋桨叶1均通过螺旋帽9相连,所述螺旋帽9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动力电机2,多组所述动力电机2的通过长臂杆3,折叠部11和短臂杆10共同固定到弹体8,所述弹体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战斗部6,所述弹体8的上端设置有控制舱5,所述控制舱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池舱4,所述战斗部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引头7。

其中,所述螺旋桨叶1在起飞和巡航阶段,产生升力克服重力,提供飞行动力,接近和攻击目标时,所述螺旋桨叶1反转,产生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推力,两者的合力共同推动弹体8接近目标,所述螺旋桨叶1的转动方向与部署时的初始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螺旋桨叶1产生与部署时升力相反的推力,这种推力或者大于重力,或者小于重力,但螺旋桨叶1推力与重力的合力能够产生大于一个g为9.8m/s2的攻击加速度,多组所述螺旋桨叶1同时正转,产生向上升力,多组所述螺旋桨叶1之间的力矩处于平衡状态,巡飞弹悬停,多组所述螺旋桨叶1产生的向上升力大于巡飞弹的重力,机体倾斜,巡飞弹进行前后左右方向飞行,多组所述螺旋桨叶1之间的力矩不平衡,巡飞弹处于悬停状态,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其中,所述控制舱5在攻击或接近目标时,控制舱5控制多组螺旋桨叶1反转,同时导引头7将锁定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控制舱5,控制舱5控制多组螺旋桨叶1反转,调整巡飞弹弹体8姿态跟踪目标,直至弹体8与目标交汇,通过控制舱5能够对附近的环境进行分析,并且主动识别导引头7反馈的数值,进行规划飞行路线。

其中,所述导引头7的类型和导引律的不同控制多种攻击方式,可对地面、空中以及水中的静止目标及移动目标进行攻击,通过导引头7能够进行锁定和分析目标位置,并且反馈给控制舱5分析。

其中,所述弹体8可为多种类型的弹体8,配置负载不同类型的战斗部6,如杀爆战斗部、爆炸成型战斗部、多模态战斗部等其他类型的战斗部6,来完成不同的轰炸、爆破等需求。

其中,所述弹体8可为多种类型的弹体8,配置不同类型的导引头7,如平台式导引头、捷联式导引头、可见光导引头、激光导引头和雷达导引头等其他类型的导引头7。

其中,所述动力电机2为能够独立控制,独立动力的自主运行的飞行组,并且能够进行协调四角位置的动力电机2形成不同的角度飞行,为复杂多变的飞行姿态提供动力,并且避免突袭导致部分动力故障,仍能调节飞行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多旋翼巡飞弹,

使用步骤:部署时,操作人员将多旋翼巡飞弹从存储桶中取出,安置于水平台上;解除电源保险后,多旋翼巡飞弹导航部件初始化,控制舱5内的控制部件获取作战环境信息和作战指令;多组正反转动力的螺旋桨叶1布置于巡飞弹弹体8周边,正常飞行时,多组正反转动力螺旋桨叶1正转,产生向上升力,克服巡飞弹重力,提供多旋翼巡飞弹飞行动力,当多组正反转动力的螺旋桨叶1产生的向上升力与巡飞弹重力相等,多组正反转动力的螺旋桨叶1之间的力矩处于平衡状态,巡飞弹悬停,当多组正反转动力的螺旋桨叶1产生的向上升力与巡飞弹重力相等,多组正反转动力的螺旋桨叶1之间的力矩不平衡,巡飞弹处于悬停状态,并且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当多组正反转动力的螺旋桨叶1产生的向上升力大于巡飞弹的重力,巡飞弹上升飞行,当多组正反转动力的螺旋桨叶1产生的向上升力大于巡飞弹的重力,机体倾斜,巡飞弹进行前后左右方向飞行。

攻击或接近目标时,控制舱5内的控制部件控制多组螺旋桨叶1反转,螺旋桨叶1产生反向推力,叠加重力,多旋翼巡飞弹可以获得大于一个g(g为9.8m/s2)攻击加速度,导引头7将锁定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控制舱5内的控制部件,控制部件控制多组螺旋桨叶1反转,调整巡飞弹弹体8姿态跟踪目标,直至弹体8与目标交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