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24338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复合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飞行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复合飞行器包括一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两侧的机翼、若干多旋翼动力系统和固定翼动力系统,所述多旋翼动力系统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两侧,且所述固定翼动力系统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机头。然而,这种结构形式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3](1)该复合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稳定性较差,且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0004](2)该复合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大,耗能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复合飞行器稳定性较差、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以及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大、耗能高等缺陷,提供一种复合飞行器。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种复合飞行器,包括一机身和分别从所述机身的两侧向外延伸的两机翼,所述机身定义有一机身前轴线和一机身平面,其特点在于,所述复合飞行器还包括:
[0008]至少一支撑臂,与所述机翼交叉连接;
[0009]至少一垂直螺旋桨总成,用于提供一垂直方向上的推力,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中远离所述机翼的位置处。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该复合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稳定性较高。
[0011 ] 较佳地,所述复合飞行器包括Μ个所述支撑臂和2Μ个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其中,Μ为偶数,每一所述机翼上交叉连接有间隔设置的Μ/2个所述支撑臂,且设置于两所述机翼上的相对应的所述支撑臂关于所述机身前轴线对称,每一所述支撑臂中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机翼两侧的两个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该复合飞行器的结构稳定性。
[0013]较佳地,所述复合飞行器包括两个所述支撑臂和四个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两个所述支撑臂分别交叉连接于两个所述机翼且关于所述机身前轴线对称设置,且每一所述支撑臂的两端部设置有关于机翼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
[0014]较佳地,每一所述支撑臂与相对应的所述机翼垂直交叉连接,且每一所述支撑臂的中心线与所述机身前轴线相互平行。
[0015]在本方案中,支撑臂的中心线与所述机身前轴线相互平行,使得该复合飞行器在平飞时受到的阻力最小,从而降低了能耗。
[0016]较佳地,每一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包括一垂直螺旋桨和用于驱动垂直螺旋桨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固定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臂中,每一所述支撑臂的中心线与所述机身前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垂直螺旋桨的旋转平面平行于所述机身平面,且当所述垂直螺旋桨停止转动时,每一所述垂直螺旋桨的桨叶的中心线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臂的中心线平行。
[0017]在本方案中,可以采用软件控制当所述垂直螺旋桨停止转动时每一垂直螺旋桨的中心线与相对应的支撑臂的中心线平行,使得飞行过程中不会因为垂直螺旋桨旋转产生阻力气流,同时从空气动力学上迎风面积最小,产生阻力也最小。
[0018]较佳地,设置于每一所述支撑臂的两个所述发动机中其中一个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中靠近所述机身的机头的一端部。
[0019]较佳地,每一所述支撑臂中包括一臂本体和间隔设置于所述臂本体的两个整流罩,每一所述发动机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整流罩内,且所述整流罩的外表面为平滑曲面。
[0020]在本方案中,每一所述发动机安装于相对应的所述整流罩内,且整流罩的外表面为平滑曲面,可减小该复合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阻力。
[0021]较佳地,所述机身与所述机翼之间的衔接面、所述支撑臂与相对应的所述机翼之间的衔接面以及所述臂本体与所述整流罩之间的衔接面均为光滑的曲面。
[0022]在本方案中,该复合飞行器的各部件之间的流畅融合衔接,也减小了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阻力。
[0023]较佳地,每一所述支撑臂中设置有两个起落架,每一所述起落架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的正下方,且每一所述起落架通过一转动组件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旋转,当所述复合飞行器起飞或降落过程中,所述起落架旋转至与所述机身平面垂直的位置处,当所述复合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所述起落架旋转至与所述机身平面平行的位置处。
[0024]在本方案中,采用可收、放型起落架,使得复合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可将起落架收起,从而减小阻力。
[0025]较佳地,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复合飞行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机尾的推力螺旋桨,所述推力螺旋桨用于提供一向前的推力,且所述机身的机头的底部设置有一拍摄装置。
[0026]在本方案中,在机身的底部设有进、出气口,方便该飞行器的机身内的各零部件散热,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将推力螺旋桨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机尾,拍摄装置设置于机身的机头,便于该复合飞行器进行航拍。
[0027]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0028]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29](1)该复合飞行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在飞行过程中稳定性较高;
[0030](2)在飞行过程中受到较小的阻力,能耗低。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复合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复合飞行器的另一位置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1中的复合飞行器中起落架处于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机身:1进气口:11出气口:12
[0036]机翼:2
[0037]支撑臂:3臂本体:31整流罩:32
[0038]垂直螺旋桨总成:4垂直螺旋桨:41 发动机:42
[0039]起落架:5
[0040]推力螺旋桨:6
[0041]拍摄装置:7
[0042]尾翼:8
[0043]机身前轴线:C
[0044]机身平面:P
[0045]支撑臂的中心线:S1
[0046]桨叶的中心线:S2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9]图1-2示出了一种复合飞行器,其包括一机身1、分别从所述机身1的两侧向外延伸的两机翼2。所述机身1定义有一机身前轴线C和一机身平面P。所述复合飞行器还包括至少一支撑臂3和至少一垂直螺旋桨总成4。所述支撑臂3与所述机翼2交叉连接;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4用于提供一垂直方向上的推力,且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4设置于所述支撑臂3中远离所述机翼2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该复合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稳定性较高。
[0050]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复合飞行器优选包括Μ个所述支撑臂3和2Μ个所述垂直螺旋桨总成4,其中,Μ为偶数。且每一所述机翼2上交叉连接有间隔设置的Μ/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