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623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使从带辊放出的胶带的侧端部沿着该胶带的纵长方向折回而形成非粘接部的放带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在内部装入商品的包装袋的袋口上卷绕胶带,来密封前述包装袋。胶带的卷绕,通常,用称为封袋机的带粘接装置来进行。此种带粘接装置,作为密封糖果糕点或蔬菜水果等的包装袋用的装置,在自选商场或百货商店等中广泛使用。但是,由带粘接装置卷绕于袋口的胶带,其粘接面彼此紧密贴紧往往剥离起来很困难,往往启封者不得不进行麻烦的作业。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过去,提出了进行了改良以便可以在卷绕于袋口的胶带上形成可剥离的非粘接部的带粘接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胶带的两端部可以重合粘贴剥离带的结束器。此外,在专利文献2~7中,记载了可以通过沿着胶带的纵长方向折回胶带的侧端部而形成非粘接部的各种装置。这当中,专利文献2、3的带粘接器用入口侧的宽度形成得窄而出口侧的宽度形成得宽的折入片等折回胶带的侧端部。与此相对照,专利文献4~7的带侧缘折叠装置或带刀,用带花纹辊或带皱纹辊等各种辊折回胶带的侧端部。
专利文献1实公昭60-016490号公报(实用新型注册权利要求书,1页,图4,图5)专利文献2实公昭49-041023号公报(实用新型注册权利要求书,2页,图2)专利文献3实公昭49-041024号公报(实用新型注册权利要求书,2页,图2)专利文献4实开平04-056165号公报(实用新型注册权利要求书,5页,6页,图1)专利文献5特开2003-011081号公报(专利权利要求书,〔0029〕,图4)
专利文献6特开2003-206066号公报(专利权利要求书,〔0025〕,〔0026〕,〔0033〕,图5,图8)专利文献7特开2003-206067号公报(专利权利要求书,〔0026〕,〔0027〕,〔0034〕,图3,图8)但是专利文献1的结束器,因为是用两种带,故不仅带的安装和更换麻烦,而且不得不另外重新设置用来收容或放出剥离带的空间和机构,与迄今的带粘接装置相比,尺寸大而结构复杂。此外,专利文献2、3的带粘接器因为是前述折入片等以宽广的面积接触于胶带者,故在以前述折入片等导向胶带之际,大的摩擦力容易作用于该胶带。如果大的摩擦力作用于胶带,则不仅胶带上容易形成皱褶,而且还存在着胶带的侧端部不能很好地折回这样的危险。与此相对照,虽然专利文献4的带侧缘折叠装置与专利文献2、3的带粘接器相比,是可以降低作用于胶带的摩擦力者,但是带花纹的辊的突缘片仍然以很宽的面积接触于胶带的侧缘,未必容易防止在胶带上形成的皱纹。进而,专利文献5~7的带刀也是,因为胶带的粘接面接触于限制辊或带皱纹辊等的外周面或端部,故由各种辊导向胶带之际,大的摩擦力容易作用于该胶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成的,提供一种不用剥离带,在胶带上形成成为剥离余地的非粘接部的放带装置。也就是说,提供一种可通过沿着该胶带的纵长方向折回胶带的侧端部,形成非粘接部的放带装置。此外,提供一种在折回胶带的侧端部之际可以防止在该胶带上产生皱纹,容易很好地折回该侧端部的放带装置。进而,提供一种应用这种放带装置的带切断装置与带粘接装置。
上述课题通过提供一种放带装置来解决,该装置备有用来支承带辊的带辊支承机构,和用来把从前述带辊放出的胶带的侧端部沿着该胶带的纵长方向折回的带折回机构,带折回机构包括大致平行于前述胶带的宽度方向配置的大致圆柱形的体部和法兰状地设在该体部的一端侧或两端侧的大致圆盘状的头部,由前述头部限制前述胶带的宽度使前述侧端部向粘接面侧竖起,由前述体部使前述侧端部向粘接面侧倒伏,在前述头部的对着体部的面的中央形成研钵状凹陷的凹陷部。借此,前述头部的对着体部的中央不接触于胶带的侧端部,降低胶带从带折回机构所受到的摩擦力成为可能。
虽然前述凹陷部的形状未特别限定,可以是球面或旋转椭圆面或旋转抛物面,但是最好是前述凹陷部由圆锥面形成,该圆锥面的顶角(以下记为顶角θ1)为10~170°。如果顶角θ1不足10°,则由前述头部的对着体部的面与外周面所形成的棱部变得过于尖锐,存在着划伤或剐住胶带的危险。顶角θ1宜为60°以上,为90°以上更好。如果是120°以上最佳。与此相反,如果顶角θ1超过170°,则存在着胶带的侧端部接触于前述对着体部的面的中央部的危险。顶角θ1宜为160°以下,如果是150°以下更好。如果是150°以下最佳。
前述头部的外周面由从体部向相反侧扩展的圆锥面组成,最好是前述头部的外周面(圆锥面)的顶角(以下记为θ2)为10~170°。如果顶角θ2不足10°,则由前述头部的对着体部的面与外周面所形成的棱部变得过于尖锐,存在着划伤或剐住胶带的危险。顶角θ2宜为20°以上,如果是30°以上更好。如果是40°以上最佳。与此相反,如果顶角θ2超过170°,则胶带的侧端部以宽广的面积接触于前述头部的外周面,存在着胶带从带折回机构受到的摩擦力增大的危险。顶角θ2宜为140°以下,如果是110°以下更加好。如果是80°以下最佳。
最好是由前述头部的对着体部的面与外周面所形成的棱部平坦地形成。借此,使由前述头部的对着体部的面与外周面所形成的棱部平缓,使胶带更顺利地接触于该棱部成为可能,可以进一步降低胶带从带折回机构所受的摩擦力。胶带从带折回机构所受的摩擦力通过绕着前述体部的中心轴能够旋转地支承带折回机构也可以降低。
最好是把用来切断胶带的带切断机构设于前述放带装置上而作成放带装置。带切断机构设在带折回机构的带排出侧(带辊支承机构所设置的侧的对峙侧),以便把侧端部被折回的带切断成想要的长度。此外,最好是用来把带卷绕于包装袋等对象物上的带卷绕机构设置于前述带切断装置上而作成带粘接装置。带卷绕机构设在带折回机构的带排出侧,以便可以以侧端部折回的状态把带卷绕于对象物上。在带切断机构设置于带粘接装置的场合,带卷绕机构通常设在带折回机构与带切断机构之间。
像以上这样,本发明的放带装置是沿着该胶带的纵长方向折回胶带的侧端部而形成非粘接部的,不必使用剥离带,便可形成成为胶带的剥离余地的非粘接部。因此,不仅可以减轻启封者在剥离胶带之际感到的麻烦,而且把放带装置作成尺寸小而结构简单的装置成为可能。此外,减低胶带从带折回导向器受到的摩擦力,在折回胶带的侧端部之际防止在该胶带上可能产生的皱纹或划伤变得容易。进而,能够提供应用这种放带装置的带切断装置或带粘接装置等各种装置。


图1是表示带粘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带粘接装置的取下一方的侧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右侧看图2的带粘接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放大折回胶带的带折回辊的立体图。
图5是放大折回胶带的带折回辊的右侧视图。
图6是表示以通过其旋转轴的平面切断带折回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带粘接装置的带卷绕辊周围的图。
图8是放大包装袋的颈部嵌入粘接对象物嵌入槽时的带粘接装置的带卷绕辊周围的图。
图9是放大包装袋的颈部处于第1导向部的出口附近时的带粘接装置的带卷绕辊周围的图。
图10是放大带卷绕臂在胶带上形成环状部时的带粘接装置的带切断臂周围的图。
图11是放大切断刀切断胶带时的带粘接装置的带切断臂周围的图。
图12是放大包装袋的颈部处于取出口时的带切断臂周围的图。
图13是放大用本实施方式的带粘接装置密封的包装袋的颈部周围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带粘接装置(放带装置)110一对侧板111纵壁部112腿部113控带盘导向槽
114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15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16第1导向部117第2导向部118取出口120控带盘(带辊支承机构)121控带盘中心部122臂部123轴部130带折回辊(带折回机构)131体部132头部133轴承孔134头部的外周面135凹陷部136棱部137平坦部140带卷绕辊(带卷绕机构)141中心部142臂部143粘接对象物嵌入槽144轴承孔150带卷绕臂(带卷绕机构)151臂基端部152臂顶端部153轴承孔154弯曲凹部160带切断臂(带切断机构)161臂基端部162臂顶端部163切断刀164轴承孔
165弯曲凸部170带压紧臂(胶带压紧机构)171臂基端部172臂顶端部173轴承孔174弯曲凸部180切断单元(精整机构)181切断刀182壳体183粘接对象物导向槽200带辊300包装袋的颈部(粘接对象物)A1第1接触部A2第2接触部A3第3接触部B1~B14螺栓P1~P4管S1~S3弹簧T胶带T0侧端部T1竖起部T2倒伏部T3非竖起部T4环状部T5非粘接部α粘接面β非粘接面θ1顶角θ2顶角θ3弯曲角度具体实施方式
用附图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放带装置。在以下中,举作为其优选应用例的带粘接装置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放带装置。图1是表示带粘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带粘接装置的取下一方的侧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从右侧看图2的带粘接装置的放大图。图4是放大折回胶带的带折回辊的立体图。图5是放大折回胶带的带折回辊的右侧视图。图6是表示以通过其旋转轴的平面切断带折回辊的状态的剖视图。
〔带粘接装置的总体构成〕首先,就带粘接装置100的总体构成进行说明。带粘接装置100,如图1中所示,构成带粘接装置100的大部分零件收容于一对侧板110的间隙中。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粘接装置100中,如图2中所示,控带盘120,带折回辊130,带卷绕辊140,带卷绕臂150,带切断臂160,带压紧臂170,切断单元180,以及弹簧S1~S3,收容于一对侧板110的间隙中。在控带盘120的外周部上,嵌入有卷装有胶带T的带辊200。在胶带T中,用一方是粘接面α而另一方是非粘接面β的单面胶带。胶带T以粘接面α朝上的状态从带辊200放出。
〔侧板〕一对侧板110,如图1中所示,由纵壁部111与腿部112组成。一方的侧板成为与另一方的侧板大致对称的形状。在各侧板的纵壁部111上设有用来导向控带盘120的控带盘导向槽113,用来导向粘接对象物的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14、115,用来镶嵌螺栓B1~B14的螺栓孔(未画出)。腿部112通过把一对侧板110的下端部向外弯曲而形成。腿部112也可以与纵壁部111分别形成。
〔控带盘(带辊支承机构)〕控带盘120作为用来支承带辊200的带辊支承机构而设置。控带盘120,如图3中所示,由中心部121,从中心部121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臂部122,以及从中心部121向侧方突出设置的轴部123组成。轴部123,如图1中所示,嵌入设在一对侧板110上的控带盘导向槽113,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控带盘导向槽113的最深部。如果胶带T朝箭头a(图3)的方向放出,则控带盘120以轴部123为中心朝箭头b(图3)的方向旋转。控带盘120在初始状态下,成为静止状态。
〔带折回辊(带折回机构)〕带折回辊130作为用来使从带辊200所放出的胶带T的侧端部T0(图4)沿着胶带T的纵长方向折回的带折回机构而设置。带折回辊130的安装位置,如图3中所示,在带辊200与带卷绕辊140之间,只要是可以使胶带T以非粘接面朝内弯曲的状态张紧的位置就未特别限定,但是通常,安装于可以把胶带T的弯曲角度θ3(图3)保持于5~90°的范围的位置上。这是因为如果弯曲角度θ不足5°,则胶带T的侧端部T0(图4)存在着不能折回的危险,如果弯曲角度θ大于90°,则存在着带粘接装置100的尺寸无益地加大的危险的缘故。弯曲角度θ宜为10°以上,如果是20°以上更好。此外,弯曲角度宜为80°以下,如果是70°以下更好。
带折回辊130,如图4~图6中所示,由体部131,和法兰状地设在体部131的一端部的头部132组成。体部131形成为圆柱状,在体部131上设有轴向贯通体部131的轴承孔133。螺栓B1松动嵌插于轴承孔133,带折回辊130以螺栓B1(图1)为中心能够旋转地轴支承。如果胶带T朝箭头a(图3)的方向放出,则带折回辊130以螺栓B1为中心朝箭头c(图3)的方向旋转。体部131与头部132一体地形成,如果体部131旋转,则头部132也联动着旋转。
带折回辊130的头部132,如图4~图6中所示,形成为大致圆锥台状,头部132的外周面134由从接近体部131侧到远离侧直径逐渐加大的圆锥面形成。头部132的外周面(圆锥面)134的顶角θ2(图6)成为大约65°。此外,在头部132的各面当中的对着体部的面(对着体部131侧的面)上,在中央形成由圆锥面组成的凹陷部135。形成凹陷部135的圆锥面的顶角θ1(图6)成为大约130°。因此,由头部132的外周面134与对着体部的面所形成的棱部136成为向体部131侧突出的形状。在棱部136的顶端形成有平端部137。
〔带折回辊的动作原理〕就带折回辊130的动作原理进行说明。从带辊200所放出的胶带T,如图5中所示,首先在第1接触部A1处与带折回辊130接触。在第1接触部A1处,带折回辊130的棱部136从非粘接面β侧接触于胶带T的侧端部T0,使侧端部T0成为向粘接面α侧弯曲的竖起部T1。虽然此时,如果在第1接触部A1处胶带T的宽度急剧地收窄,则胶带T在第1接触部A1处剐住,存在着在胶带T上形成不好的皱纹的危险,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粘接装置100中,因为带折回辊130的外周面134锥状地形成,故胶带T不容易在第1接触部A1处剐住。此外,即使万一胶带T在第1接触部A1处剐住,在该场合,带折回辊130也因摩擦而朝箭头c(图3)的方向旋转,胶带T毫不勉强地从第1接触部A1送出。因为带折回辊130相对于螺栓B1旋转对称地形成,故即使旋转也能始终以同一状态连续接触于胶带T。
通过第1接触部A1而形成竖起部T2的胶带T,如图5中所示,暂时离开带折回辊130后,与带折回辊130再次在第2接触部A2处接触。在第2接触部A2处,带折回辊130的体部131的外周面从非粘接面β(非竖起部T3的粘接面)侧接触于胶带T的非竖起部T3(图4),使胶带T以非粘接面β为内侧弯曲,使胶带T的竖起部T1成为向非竖起部T3(图4)侧倒伏的倒伏部T2。虽然此时,如果胶带T接触于头部132,则存在下述危险胶带T从带折回辊130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在胶带T上形成不好的皱纹,竖起部T1不充分倒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粘接装置100中,因为在对着体部的面的中央形成凹陷部135,故胶带T不容易接触于头部132。此外,虽然胶带T在第2接触部A2处剐住,存在着在胶带T上形成不好的皱纹的危险,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粘接装置100中,因为体部131形成为圆柱状,故胶带T不容易在第2接触部A2处剐住。
通过第2接触部A2形成倒伏部T2的胶带T,如图5中所示,再次离开带折回辊130后,与带折回辊130在第3接触部A3处接触。在第3接触部A3处,带折回辊130的棱部136从非粘接面β(倒伏部T2的非粘接面)侧接触于胶带T的倒伏部T2,使倒伏部T2贴紧非竖起部T3(图4)。此时,虽然如果在第3接触部A3处胶带T的宽度急剧地收窄,则胶带T在第3接触部A3处剐住,存在着在胶带T上形成不好的皱纹的危险,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粘接装置100中,因为带折回辊130的凹陷部135形成为锥状,故胶带T在第3接触部A3处不容易剐住,胶带T毫不勉强地引入第3接触部A3。
像以上这样,胶带T从带折回辊130的第1接触部A1经过第3接触部A3,成为侧端部T0沿着胶带T的纵长方向折回的状态。此时,带折回辊130在任何部分也不与胶带T的粘接面α接触。因此,带折回辊130可以顺利而圆满地折回胶带T。
〔带卷绕辊(带卷绕机构)〕
接下来,就带卷绕辊140进行说明。带卷绕辊140作为用来把胶带T卷绕于粘接对象物的带卷绕机构而设置,与后述的带卷绕臂150共同把胶带T卷绕于粘接对象物。带卷绕辊140,如图7中所示,由中心部141,和从中心部141放射状地延伸的多根臂部142组成。各臂部142,等间隔地配置,在各臂部142之间,形成用来嵌入粘接对象物的粘接对象物嵌入槽143。在中心部141上设有横向贯通带卷绕辊140的轴承孔144,在轴承孔144中,松动嵌插有管子P1。如果把粘接对象物推嵌入粘接对象物嵌入槽143,则带卷绕辊140以管子P1为中心朝箭头d(图3)的方向旋转。管子P1在内周面上切有螺纹槽,通过螺纹接合于螺栓B2(图1)可以固定于一对侧板110(图1)上。管子P1不仅发挥作为能够旋转地支承带卷绕辊140的轴的功能,而且发挥作为连接固定一对侧板110(图1)的连接件的功能。
〔带卷绕臂(带卷绕机构)〕带卷绕臂150也是,作为用来把胶带T卷绕于粘接对象物的带卷绕机构而设置。带卷绕臂150,如图7中所示,由臂基端部151、与臂顶端部152组成。在臂基端部151与臂顶端部152之间,设有横向贯通带卷绕臂150的轴承孔153,在轴承孔153中,松动嵌插有与管子P1同样的管子P2。如果臂顶端部152被下推,则带卷绕臂150以管子P2为中心朝箭头e(图3)的方向旋转。在臂基端部151上连接着朝箭头f(图3)方向压缩地施力的弹簧S1(图3),带卷绕臂150被施加朝向与箭头e(图3)相反方向的力。带卷绕臂150,在初始状态下,设在臂顶端部152上的弯曲凹部154(图7)卡止于带卷绕辊140的外周部而成为静止状态。
〔带卷绕辊与带卷绕臂的动作原理〕就带卷绕辊140与带卷绕臂150的动作原理进行说明。以下,以粘接对象物为包装袋进行说明。图7是放大处于初始状态(包装袋的颈部300插入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14前)时的带粘接装置100的带卷绕辊140周围的图。图8是放大包装袋的颈部300嵌入粘接对象物嵌入槽143时的带粘接装置100的带卷绕辊140周围的图。图9是放大包装袋的颈部300处于第1导向部116的出口附近时的带粘接装置100的带卷绕辊140周围的图。图10是放大带卷绕臂150在胶带T上形成环状部T4时的带粘接装置100的带切断臂160周围的图。胶带T,如图7中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其前端成为从带卷绕臂150的臂顶端部152下垂的状态。此外,胶带T的沿着带卷绕臂150的弯曲凹部154的部分成为粘接于弯曲凹部154的状态。
首先,把商品装入了内部的包装袋的袋口附近拧几下而形成该包装袋的颈部300。接着,如果一边大致水平地保持颈部300一边从上方插入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14,则颈部300嵌入设在带卷绕辊140上的粘接对象物嵌入槽143之一,其大致半周部成为由胶带T卷绕的状态(图8)。如果从这种状态下推颈部300,则带卷绕辊140旋转,粘接于带卷绕臂150的弯曲凹部154的胶带T从上方开始依次剥离,颈部300成为其大致全周部由带卷绕的状态(图9)。此后,如果随着臂顶端部152由颈部300下推,带卷绕臂150旋转,则第1导向部116的出口加宽,颈部300成为能够脱出第1导向部116的状态,颈部300到达第2导向部117(图10)。如果颈部300通过第1导向部116的出口,则带卷绕臂150靠弹簧S1复位到初始位置。此时,带卷绕臂150把留在臂顶端部151的弯曲凹部154中的胶带T推靠于在带卷绕辊140的外周部处成为拉紧状态的胶带T,在胶带T的前端部形成环状部T4。
〔带切断臂(带切断机构)〕接下来,就带切断臂160进行说明。带切断臂160作为用来切断胶带T的带切断机构而设置。带切断臂160,如图11中所示,由臂基端部161,和臂顶端部162组成。在臂顶端部162上,固定着用来切断卷绕于粘接对象物的胶带T的切断163。在臂基端部161与臂顶端部162之间,设有在横向上贯通带切断臂160的轴承孔164,在轴承孔164中,松动嵌插着与管子P1、P2同样的管子P3。如果臂基端部161被下推,则带切断臂160以管子P3为中心朝箭头g(图3)的方向旋转,切断刀163位移到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14而切断胶带T。在臂顶端部162上连接着朝箭头h(图3)的方向压缩施力的弹簧S2。带切断臂160朝向与箭头g(图3)相反的方向施力。带切断臂160在初始状态下,设在臂基端部161上的弯曲凸部165(图10)卡止于带压紧臂170而成为静止状态。
〔带压紧臂(胶带压紧机构)〕带压紧臂170作为用来压紧卷绕于粘接对象物的胶带T的胶带压紧机构而设置。带压紧臂170,如图11中所示,由臂基端部171,和臂顶端部172组成。在臂基端部171上,设有横向上贯通带压紧臂170的轴承孔173,在轴承孔173中,松动嵌插有与管子P1~P3同样的管子P4。如果带切断臂160的臂基端部161被下推,则带压紧臂170跟踪带切断臂,以管子P4为中心朝箭头i(图3)的方向旋转。在臂基端部171上,连接着朝箭头j(图3)的方向压缩施力的弹簧S3,带压紧臂170朝向箭头i(图3)的方向施力。带压紧臂170在初始状态下,设在臂顶端部172上的弯曲凸部174(图11)卡止于带切断臂170而成为静止状态。
〔带切断臂与带压紧臂的动作原理〕就带切断臂160与带压紧臂170的动作原理进行说明。图11是放大切断刀163切断胶带T时的带粘接装置100的带切断臂160周围的图。图12是放大包装袋的颈部300处于取出口118时的带切断臂160周围的图。如果从图10的状态,进一步下推颈部300,则臂基端部161被颈部300下推,带切断臂160旋转。于是,固定于臂顶端部162的切断刀163突出到第2导向部117,切断胶带T(图11)。如果臂基端部161进一步被下推,则第2导向部117的出口被推宽,成为颈部300能够脱离第2导向部117的状态,颈部300到达取出口118(图12)。如果颈部300通过第2导向部117的出口,则被颈部300推宽的带切断臂160与带压紧臂170分别靠弹簧S2与弹簧S3复位到初始位置。此时,在胶带T上所形成的环状部T4成为被带压紧臂170压扁的状态,颈部300成为收紧的状态。如果从取出口118拉掉颈部300,则一系列的作业结束。
〔切断单元(精整机构)〕最后,就切断单元180进行说明。切断单元180作为用来切除胶带T所卷绕的粘接对象物的不需要部分的精整机构而设置。切断单元180,如图3中所示,由切断181,和保持切断刀181的壳体182组成。在壳体182上设有用来把粘接对象物导向到切断刀181的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83。切断单元180固定于设在壳体182上的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83大致一致于设在一对侧板110上的粘接对象物导向槽115的位置。切断单元180不仅用于调整粘接对象物的尺寸的场合,而且可以用于切断卷绕于粘接对象物的胶带T而调整其长度的场合。
〔粘接对象物〕
图13是放大用本实施方式的带粘接装置100(图1)密封的包装袋的颈部300周围的立体图。如果看图13,则看出包装袋靠卷绕颈部300的胶带T收紧而密封。此外,还看出在卷绕于颈部300的胶带T上,沿着胶带T的纵长方向形成折回的非粘接部T5。卷绕于颈部300的胶带T,通过捏住一对非粘接部T5分别向相反方向扯开,可以容易地剥离。因此,启封者即使不用剪子或小刀等工具,或不用弄破包装袋,也可以容易地取出包装袋的内装物。因而,再利用用过一次的包装袋也是可能的。虽然在以上中,用密封包装袋的颈部300的例子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带粘接装置100,但是带粘接装置100的粘接对象物不限定于包装袋,也可以是捆扎多根长葱或牛蒡等长形物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放带装置,备有用来支承带辊的带辊支承机构,和用来把从前述带辊放出的胶带的侧端部沿着该胶带的纵长方向折回的带折回机构,带折回机构包括大致平行于前述胶带的宽度方向配置的大致圆柱形的体部和凸缘状设在该体部的一端侧或两端侧的大致圆盘状的头部,由前述头部限制前述胶带的宽度使前述侧端部向粘接面侧竖起,由前述体部使前述侧端部向粘接面侧倒伏,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头部的对着体部的面的中心处形成研钵状凹陷的凹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凹陷部由圆锥面形成,该圆锥面的顶角为10~17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部的外周面由从体部向相反侧扩展的圆锥面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部的外周面的顶角为10~170°。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放带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述头部的对着体部的面与外周面所形成的棱部平坦地形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放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带折回机构绕着前述体部的中心轴能够旋转地支承而成。
7.一种带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来切断胶带的带切断机构设于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放带装置中而成。
8.一种带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来把带卷绕于对象物上的带卷绕机构设置于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放带装置中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胶带送出装置,不必使用剥离带,便能在胶带上形成用作剥离余地的非粘接部。放带装置(100)包括用来支承带辊的带辊支承机构和用来把从前述带辊放出的胶带(T)的侧端部(T
文档编号B65B51/06GK1906105SQ20058000159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
发明者林总一 申请人:Apm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