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灌装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4390620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体灌装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袋包装的液体灌装工艺方法,主要应用于大输液药品及其它液态物品软袋的灌装。
背景技术
现在用于液态物品包装的软袋虽然材质不尽相同,但使用前两层膜之间一般紧贴合在一起,要使液体顺利灌装进去,必须使用气体将它吹开或采用高压液体将其冲开。现在各行业对液态物品软袋灌装一般为高压灌装工艺,其工艺流程为加压液体→灌装头插入软袋袋口→灌装→充氮气(或不充氮气)→封口,其优点是灌装速度快、计量精度高,其不足之处是这种工艺需配置的仪器和设备较复杂,因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未灌装之前软袋两层膜之间的未曾分开。实现液体无高压下的顺利灌装,同时降低灌装的成本。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灌装计量的工艺流程为吹气→挤压排气→灌装→充气(也可不充)→封口。
本发明的液态物品软袋的灌装工艺是在自流式灌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吹、排压气工序,利用吹气装置,首先将未曾分开成两层的膜吹开,然后再进行挤压排气工序,在液态物品贮袋罐与罐装头高度差不大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顺利自流灌装。挤压排气装置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柔性滚滚压法,一种为柔性板挤压法,其目地是用压缩空气或其它惰性气体将两层膜分开,再将所吹气体挤压排出,以利计量准确,其余的工序和现有技术完全相同,不再重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装液态物品的槽罐与灌装头之间的压力要求降低,增强了灌装系统的稳定性,灌装车间建设的高度能适当减少,车间内空气洁净等方面的工作量减少,节约投资。本工艺所使用的灌装系统与现行的自流式系统大同小异,由于软袋在灌装前两层膜已被吹开,不再贴连,不再需要专用的计量仪,也能达到所要求的计量精度,也不需要对被灌装的液体加压就能顺利自流灌装。挤压排气工序原理简单、合理、实用,设备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所采用的液态物品灌装系统包括高位罐、截止阀、灌装阀、吹气装置、挤压排气装置和灌装头、封口装置构成,高位罐内盛装配制好的液态物品,如药液、饮料、调料、化妆品等等,其上面与大气相通;高位罐经过截止阀和灌装阀后与灌装头相通,吹气装置与灌装在同一工位或在灌装前面工位,灌装液体前,吹气装置工作,向袋内吹入气体(可以是惰性气体、氮气或洁净的空气),软袋两层贴在一起的膜被吹开,等待在软袋两侧的压板(与软袋接触处可粘贴柔性材料如海棉)或压滚压轮工作,将吹入袋内的空气挤压掉,启动灌装阀,对软袋进行自流式液体灌装,完成灌装工序。如果在灌装工序后增加一道充气(氮气)工序,对灌入软袋的液态物品起氧化保护作用,效果会更佳。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灌装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灌装工艺流程为吹气→挤压排气→灌装→封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灌装工艺,主要应用于大输液药品及其它液态物品软袋的灌装。其灌装的工艺流程为吹气→挤压排气→灌装→封口,利用吹气工序将软袋紧贴的膜吹开后又将进入软袋的空气用挤压排气工序排出,液态物品不需太大的压力便能自动流入软袋内,且不产生泡沫,设备更简单,成本减少,灌装可靠,计量准确。如果在灌装工序后增加一道充气(氮气)工序,灌入软袋的液态物品起氧化保护作用,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B65B31/00GK1792717SQ200610000738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2日
发明者唐岳, 曾凡云 申请人: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