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185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包括在成像介质表面形成图像的成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相纸(相当于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有多种结构。下面对有关具代表性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卷成圆筒形的长条状相纸容纳在相纸暗匣里。从相纸暗匣抽取的相纸,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被送到刀具位置,由所述刀具切割成规定的打印尺寸。夹具单元(相当于介质输送部)在接受位置接受被切割的相纸后,将其输送到传递位置。
一旦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机构在接受位置接受相纸,则在成像部对相纸表面进行成像。在所述成像部中,如利用激光装置往副扫描方向输送相纸的同时,把根据图像数据光调节的激光向主扫描方向重复扫描,在相纸的表面形成潜影。在显影处理部,通过对所述相纸进行规定的显影处理,潜影被显影,进而打印成照片。
在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若要对如广告打印等尺寸很大的相纸进行打印时,由于输送宽度方向尺寸很大,很难不歪斜地输送相纸。利用滚轮输送时,由于难以制作沿轴向高精度尺寸均匀的滚轮外径,因此相纸在输送中会发生偏移。一旦相纸在歪斜输送的状态下传递到成像部,形成于相纸上的画像也成歪斜状态,导致画质降低的问题。因此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特开2001-146345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特开2000-27277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设置有用于补正相纸偏移的偏移补正机构的方案。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存在如下问题。专利文献1为关于在成像介质(记录材料)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印刷装置,公开了伴随着温度变化而引起相纸收缩时所进行的偏移补正技术。即,由加热辊和加压辊输送成像介质,利用转印带在成像介质上转印图像,并在输送方向下游侧夹持输送辊上装设偏移补正机构。具体而言,在宽度方向上把夹持输送辊的推压辊分割成多个,并能够改变被分割的每一推压辊的压力。根据该构成,期望将发生偏移的成像介质恢复到正常的输送状态。
然而,专利文献1仅供开了对图像形成后的成像介质进行补正偏移的技术,并没有公开如本发明所述的补正送往成像部的成像介质偏移的技术。而且,由于偏移补正是在由夹持输送辊输送成像介质的同时,通过改变宽度方向上压力分布来进行,因此对如广告打印等很大的成像介质进行打印时,由于施力过大会在成像介质上发生褶皱。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成像介质(相纸)的输送机构中,通过设置左右一对输送辊,使其轴线相对于成像介质输送方向形成V字,且自动补正输送时所发生的偏移的技术。这种偏移补正机构也是一边夹持输送成像介质的同时,一边进行偏移补正的装置。而且,把输送辊设置成如上所述V字形,在对如打印广告等很大的成像介质进行打印时,由于施力过大会在成像介质上形成褶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向成像部传递成像介质时,能够在已补正偏移的状态下传递成像介质,并且即使在打印大尺寸的成像介质时也能够在不施加过大的力的状态下进行偏移补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的成像部、介质输送部、介质夹持机构和偏移补正机构。介质输送部,在位于成像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从成像介质供应部所供应的成像介质,在位于成像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传递位置向所述成像部提供成像介质。介质夹持机构,在介质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成像介质的前端。偏移补正机构,当所述介质夹持机构从介质输送部的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移动时,在所述介质夹持机构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补正所述成像介质的偏移。
下面说明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图像形成装置中,介质输送部在成像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成像介质后,将其送往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传递位置。介质夹持机构在介质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成像介质的前端。介质输送部在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从接受位置往传递位置移动,并向下流侧的成像部提供成像介质。同时,偏移补正机构是在由介质夹持机构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进行偏补正。在此,当所述介质夹持机构从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移动时进行偏移补正。
根据该构成,能够向成像部提供已进行偏移补正状态下的成像介质。同时,因为进行偏移补正时,由介质夹持机构沿宽度方向夹持成像介质的前端,因此即使是大尺寸的成像介质,不用施加过大的力就能够进行偏移补正。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进行高品质成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介质输送部还设有介质夹持机构。通过在介质输送部安装介质夹持机构,能够把介质夹持机构的作业范围限制在介质输送部内,构成较佳的图像形成装置。因而,能够提供更有效地进行成像介质偏移补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还设有环圈形成机构。当介质夹持机构从介质输送部的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环圈形成机构形成成像介质的松弛环圈。同时,当由环圈形成机构形成所述环圈后,偏移补正机构进行偏移补正。
成像介质输送方向的长度较长时,为防止切断成像介质的时机或切断时的震动给图像形成带来不良影响,预先在输送路径内形成成像介质的环圈部(松弛部分)。根据该构成,能够缓和进行成像介质偏移补正时产生的应力对成像介质整体的影响,并可防止对成像介质施加过大的力。因此,通过在环圈形成后进行偏移补正,能够提供合理进行偏移补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输送部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两侧还设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用于将介质夹持机构从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输送。同时,偏移补正机构是在宽度方向两侧,通过独立控制输送机构的输送量来进行偏移补正。
该构成中,介质夹持机构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一对输送机构。偏移补正机构是在宽度方向两侧独立控制输送机构的输送量,即通过改变输送方向两侧的输送量来将成像介质补正到正常状态。根据该构成,在夹持成像介质前端的状态下,将成像介质的前端整体倾斜并且在对成像介质不施加过大的力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偏移补正。同时,根据成像介质的种类、尺寸等能够改变输送量的设定。因此,能够提供对应于打印尺寸恰当地进行偏移补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介质输送部还设有用于使介质夹持机构旋转的旋转机构。在该构成中,旋转机构设置成,比如使介质夹持机构围绕与成像介质输送面垂直的规定轴心旋转。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介质夹持机构旋转。从而,能够提供对成像介质不施加过大的力,且进行偏移补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说明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和效果。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一旦介质输送部在成像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成像介质,就将其送往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传递位置。而且,介质夹持机构,在介质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成像介质的前端。介质输送部在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从接受位置往传递位置移动,并向下游侧的成像部提供成像介质。同时,偏移补正机构是在由介质夹持机构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进行偏补正。也就是说,当所述介质夹持机构从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移动时进行偏移补正。
根据该构成,能够向成像部提供已进行了偏移补正的成像介质。同时,因为进行偏移补正时,由介质夹持机构沿宽度方向夹持成像介质的前端,因此即使是大尺寸的成像介质,也不用施加过大的力能够进行偏移补正。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进行高品质成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内部构成图(模式图);图2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内部构成图(具体图);图3为夹具单元构成侧视图;图4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模块图;图5A至图5C为相纸的偏移补正说明图;图6A至图6D为相纸输送作业说明图(第一模式);图7为说明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一模式);图8A至图8D为相纸输送作业说明图(第二模式);图9为说明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二模式);图10A至图10F为相纸输送作业说明图(第三模式);图11为说明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三模式);
图12A至图12J为相纸输送作业说明图(第四模式);图13为说明相纸输送作业的流程图(第四模式);图14A至图14C为转向部D的运作说明图;图15A至图15C为转向部D的运作说明图;图16A至图16C为夹具辊的又一实施例说明图。
其中,符号标记A 相纸供应部B 相纸输送部C 成像部D 转向部M 相纸暗匣P 相纸P1 接受位置P2 传递位置4 刀具10 夹具单元11 夹具辊12 导纸板13 传送带20 第一曝光输送辊21 第二曝光输送辊60 控制部60a偏移补正机构60b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c环圈形成机构61 夹具控制部62 补正值存储部63 暗匣检测部64 打印尺寸设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利用有关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最佳实施状态图1~图16C进行说明。而且,下文中的“上游侧”、“下游侧”、“前端”和“后端”分别是指相对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下游侧”、“前端”和“后端”。同时,“上方向”和“下方向”是指分别相对于垂直方向的“上方向”和“下方向”。
图1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内部构成图(模式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数码曝光装置,具有根据图像数据在相纸P(为照片感光材料,相当于成像介质)的表面洗像曝光图像并且进行照片打印的功能。特别是,具有能够进行如广告打印等相当大的打印尺寸的照片打印功能。图像形成装置主要设有相纸供应部A(相当于介质供应部)、相纸输送部B(相当于介质输送部)、成像部C和转向部D。
相纸供应部A包括,相纸暗匣M、前置辊1、刀具前辊2、相纸传感器3和刀具4。相纸供应部A中能够安装2台可以自由装卸的相纸暗匣M,从任意被选择的相纸暗匣M供应相纸P。根据该构成,例如可以准备2种不同宽度尺寸的相纸。相纸暗匣M中装有卷成长条形的相纸P。由前置辊1把从相纸暗匣M抽取的相纸P送往刀具前辊2。刀具前辊2的下游侧附近设有相纸传感器3。相纸传感器3检测相纸P的前端是否已到达刀具4的前方。刀具4切断相纸P的后端,使相纸成设定的打印尺寸。而且,临时停止相纸P的输送后进行相纸P的切断。
相纸输送部B包括,刀具后辊5、导纸板6和夹具单元10。刀具后辊5和导纸板6设在刀具4的下游侧。由刀具后辊5和导纸板6把被切断的相纸P送往更下游侧,在接受位置P1提供给夹具单元10。
夹具单元10包括,夹具辊11(相当于介质夹持机构)和导纸板12。夹具辊11,在上游侧的接受位置P1接受相纸P,并在下游侧的传递位置P2向下游侧提供相纸P。夹具辊11包括一对辊(驱动辊和压接辊),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相纸P的前端。即,在由夹具辊11夹持相纸P前端的状态下,夹具单元10把相纸P输送到传递位置P2。导纸板12是为了顺利接受从相纸供应部A提供的相纸P而设置的机构。导纸板12由上下2块板构成,接受相纸P时,通过扩大插入口12a,输送来的相纸P不会被卡在导纸板12上且能够导入到夹具辊11的位置。
成像部C包括第一曝光输送辊20、第二曝光输送辊21、图中未示的激光装置和曝光开始传感器23。同时,曝光输送辊20、21的周围设有导纸板22。一旦从夹具单元10提供相纸P,曝光输送辊20、21则按规定速度输送相纸P,在此期间在相纸P的乳剂面洗像曝光图像。具体而言,一边由曝光输送辊20、21沿副扫描方向输送相纸P,一边将根据图像数据调节好的激光,沿主扫描方向(输送宽度方向)对相纸P进行重复扫描,由此可在相纸P上依次形成图像(潜影)。在图1中,箭头L所示激光照射方向。为了控制利用激光的曝光开始时刻,曝光开始传感器23设在传递位置P2的下游侧附近。曝光开始传感器23是检测相纸P前端的光传感器,可以使用与上面说明的相纸传感器3同样的传感器。
转向部D包括,转换辊30和卷绕辊31。转换辊30还包括驱动辊30a、压接辊30b。这些是用于转换相纸P乳剂面朝向的机构。被输送来的相纸P的上表面为乳剂面,但通过转换辊30转换方向使箭头Y侧成为乳剂面。此时,由驱动辊30a、压接辊30b夹持已洗像曝光图像的相纸P转换方向。卷绕辊31是为与转换辊30相同目的而设置,在处理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很长的相纸P时启动。同时,卷绕辊31设置成能够向图1的箭头T方向(斜下方)移动。此外,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关于转向部D的运作。形成图像后的相纸P通过转向部D依次送往显影处理部40、干燥处理部41、相纸排出部42并完成照片的打印。而且,图中的相纸传感器32检测相纸P是否输送到显影处理部。
下面,利用图2和图3进一步详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图2为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模式图的具体构成图。图3为夹具单元10的具体构成侧视图。
在夹具单元10输送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用于输送夹具单元10的传送带13。夹具单元10通过支撑体14安装在传送带13上。为了驱动一对传送带13,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参照图3),而且这些电动机通过皮带16a和滑轮16b与传送带13相连接。因此,一旦驱动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就能够输送夹具单元10。电动机15A、15B、皮带16a、滑轮16b和传送带13构成输送机构,把夹具辊11从接受位置P1(参照图1)向传递位置P2(参照图1)输送。
夹具辊11包括,驱动辊11a和压接辊11b(参照图2)。压接辊11b可在压接驱动辊11a的状态和离开(解除压接)驱动辊11a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一旦驱动压接解除电动机17(参照图3),工作轴18(参照图3)就旋转并移动杆19(参照图3)。与杆19的移动相连动,压接辊11b(参照图2)向解除压接方向移动。一旦由驱动电动机50驱动驱动辊11a,则输送被夹具辊11夹持的相纸P。导引机构51实现输送夹具单元10的导向功能。
还有,如图2所示,相纸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有第一环圈限制体52和第二环圈限制体53。这些限制体安装在支撑架54上并且能够围绕各自轴心52a、53a旋转。这些环圈限制体对相纸P的环圈(松弛)进行限制,使环圈向下方形成,并且被施力以使环圈的前端部52b、53b一直位于下方。
此外,这些环圈限制体52、53设置成能够伴随着夹具单元10的移动被向上推起。如图2所示,夹具单元10位于传递位置P2时,下游侧第二环圈限制体53通过夹具单元10自身被向上推起,旋转约90°。相反,夹具单元10位于接受位置P1时,第一环圈限制体52被向上推起,旋转约90°。关于相纸P环圈的形成,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
下面根据图4的模块图说明有关图1~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功能。
控制部60对图像形成装置整体进行控制。控制部60具有偏移补正机构60a、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和环圈形成机构60c。偏移补正机构60a是根据下文中描述的暗匣检测部63或打印尺寸设定部64的数据选择存储于补正值存储部62的补正值。根据所述被选择的补正值,控制部60向夹具控制部61发出指令驱动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进行相纸P的偏移补正。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是根据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部64的数据控制输送作业,使其能够实现与打印尺寸相对应的恰当的输送。由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控制的作业中,环圈形成机构60c还控制相纸P的环圈形成。
夹具控制部61驱动控制第一电动机15A、第二电动机15B、压接解除电动机17和驱动电动机50。如上所述,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位于夹具单元10(参照图3)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能够独立的进行驱动控制。从相纸暗匣M抽取的相纸P在被输送时,由于宽度方向上的压接辊压接力的不均衡等各种原因,以偏移的状态输送。由于所述偏移一旦在相纸P倾斜的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会造成低画质的照片打印。因此,通过独立驱动电动机15A、15B,即通过改变各自的驱动量,能够补正相纸P的偏移。根据该构成,能够把相纸P恢复到正常姿势的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
图5A至图5C为进行偏移补正的模式图。图5A表示相纸P没有倾斜的状态。此时,如果使第一和第二电动机的15A、15B驱动量相同,则能够在该状态下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P。图5B表示由于弯曲输送而引起相纸P倾斜角为θ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接受相纸P时,通过改变第一和第二电动机的15A、15B驱动量进行偏移补正,能够解除倾斜状态。例如,通过把第一电动机15A的驱动量设定成大于第二电动机15B的驱动量,能够补正倾斜的角度θ。图5C表示已进行补正偏移的状态。夹具单元10向传递位置P2移动时进行偏移补正即可。
补正值存储部62存储改变电动机15A、15B驱动量所需的补正值。随着相纸P的宽度尺寸、表面质量、制造商等的不同,补正值也不相同。因此,预先进行打印试验求得有关不同相纸P的补正值并保存在补正值存储部62中为佳。
暗匣检侧部63检测装于被安装的相纸暗匣M中的相纸P信息。例如,在相纸暗匣M上设置条码,并通过读取该条码能够获取相纸P的信息(相纸宽度、表面质量、制造商名称等)。
打印尺寸设定部64设定照片打印的打印尺寸的数据。根据所述打印尺寸的数据控制相纸P的切断等。
输送量检测部65检测相纸P的输送量。例如,通过计算从图中未示的与电动机或辊连动的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能够检测输送量。或者,通过计算向电动机(步进电动机)供应的驱动脉冲数,能够检测输送量。因此,能够利用所述脉冲数定义存储于补正值存储部62内的补正值。利用光传感器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时,通过计算当时的所述脉冲数能够算出相纸P的前端现在所处的位置。
成像控制部66控制成像部C的各种作业。即对激光装置24、第一曝光输送辊20和第二曝光输送辊21进行控制。一旦曝光开始传感器23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成像控制部66则利用激光装置24控制成像开始时间。而且,由输送量检测部65检测从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开始到进行曝光的位置为止的相纸P输送量。同时,成像控制部66还控制曝光输送辊20、21的驱动开始时间或解除压接的时间等。
刀具控制部67控制刀具4、刀具前辊2和刀具后辊5的驱动。根据利用相纸传感器3检测出的相纸P的前端、从输送量检测部65输送的相纸输送量、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部64内的打印尺寸数据,能够控制驱动和停止各辊2、5的时刻以及启动刀具4的时刻等。
暗匣控制部68控制从相纸暗匣M抽取相纸P或选择切换两个相纸暗匣M等作业。
转向控制部69控制设在转向部D中的转换辊30和卷绕辊31的驱动。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小于规定值时则利用卷绕辊31,而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大于规定值时则利用转换辊30,把相纸P送往显影处理部40。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数据是从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部64内的数据中获取。
利用硬件(CPU、存储器、控制线路等)和软件(控制程序等)能够实现图4所示各项功能。
下面,详细说明在图1~4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相纸供应部A接受相纸P到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P为止的作业。在这里,依据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把输送作业分成4种输送模式。下面,根据输送模式设定装置60b和环圈形成机构60c的运作依次说明4种输送模式。
根据图6A至图6D的运作图和图7的流程图说明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为150mm~183mm时(第一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作。
在图6A中,从相纸供应部A接受相纸P,夹具单元10等候在接受位置P1。此时,夹具辊11处于解除压接的状态。首先从相纸暗匣M抽取相纸P并开始输送(S1)。在这里,图6A表示以刀具4的位置CP为标准的相纸P的长度。即相纸P的长度为150mm时,如果以刀具4的位置CP为标准,相纸P的前端则位于导纸板12的内部。相纸P的长度为183mm时,相纸P的前端则位于和导纸板12的前端几乎相同的位置。以刀具4的位置CP为标准,当输送量达到进给长度(与打印尺寸相对应)后,停止输送相纸P(S2)。
接下来,利用刀具4切断相纸P的后端(S3),之后由刀具后辊5把相纸P输送到规定位置(S4)。在此,所述规定位置是指由夹具辊11能够确实夹持相纸P前端的位置,它因进给长度的不同会有所不同。而且,关于所述规定位置,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规定,也可设定为与相纸P的进给长度无关的固定值。
一旦相纸P输送到规定位置,夹具辊11则切换成压接状态(S5)。到此已完成移动夹具单元10的准备,因此驱动传送带13向传递位置P2移动夹具单元10(S6)。此时,相纸P在其前端被夹持的状态下被输送。而且,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150mm时,切断相纸P后由夹具辊11进行压接,并能立即开始夹具单元10的移动。
图6C表示夹具单元10到达传递位置P2的状态。由夹具单元10输送相纸P期间,进行偏移补正(S7)。具体而言,如在图5中所述,改变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的驱动量。例如,同时开始驱动第一电动机15A和第二电动机15B,并在传递位置P2先停止第二电动机15B后,仅将第一电动机15A多驱动相应于补正值的驱动量,就能够补正相纸P的偏移。如果利用该方法,则在利用夹具单元10进行输送的最终阶段补正偏移。
一旦完成偏移补正,夹具单元10则会停止(S8),夹具辊11则会驱动并送出所夹持的相纸P(S9)。与此同时,曝光输送辊20、21开始旋转(S10)。但是,在该阶段曝光输送辊20、21的压接辊处于被解除的状态。一旦送出相纸P,则由曝光开始传感器23检测相纸P的前端。根据该构成,能够检测相纸P已被输送到。一旦检测出相纸P已被输送到第一曝光输送辊20的位置,则由第一曝光输送辊20压接相纸P(S11)。与此相连动的,夹具辊11的压接状态被解除(S12)。
利用曝光输送辊20成压接状态,开始曝光输送并进行图像形成(S13、S14)。已完成图像形成的相纸P通过转向部D送往显影处理部40进行显影处理,进而完成照片打印。
根据上述构成,偏移补正是在由夹具辊11夹持相纸P的状态下,补正相纸P的倾斜。同时,被夹持的仅为相纸P的前端。因此,进行偏移补正时,只有夹持辊11的夹持力作用于相纸P,因此在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力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偏移补正。同时,因为是在完成偏移补正的状态下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P,所以能够以正确的姿势进行图像形成。而且,在图像形成中也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力,因此也不会产生皱折的问题。
根据图8A至图8D的运作图和图9的流程图说明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大于183mm且小于等于409mm时(第二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作。在这里,主要以与第一模式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A所示,从相纸暗匣M被抽取的相纸P通过刀具4的位置,直接送往夹具单元10内的规定位置(S31)。此后,一旦停止输送相纸P,则由夹具辊11夹持相纸P的前端(S32)。此时,需切断的相纸P的后端位置尚未到达刀具4的位置。因此,开始移动夹具单元10,继续输送相纸P(S33)。夹具单元10移动期间,相纸供应部的刀具后辊5等也继续旋转。
一旦需切断的相纸P的后端位置到达刀具4的位置,在夹具单元10停止移动的同时,刀具后辊5也停止旋转(S34、参照图8B)。此时,即使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409mm,夹具单元10也尚未到达传递位置P2。接下来,在夹具单元10停止的状态下,切断相纸P的后端(S35)。夹具单元10在中途停止的位置,根据相纸P的每一进给长度的不同而不同。
切断相纸P后,重新开始移动夹具单元10(S36),被切断的相纸P的后端从刀具后辊5脱离(S37)。于是,如图8C所示,相纸P的后端因重力成下垂的状态。之后,进行相纸P的偏移补正(S38)。由于相纸P的下垂是产生在相纸P送往成像部C之前,因此下垂时的冲击会在图像形成前恢复,因此不会给图像形成带来皱折等不良影响(参照图8D)。S39以下的流程与第一模式中说明的S8以后的流程相同。
图8C所示关于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183mm和409mm的场合。即使在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409mm的场合,相纸输送部B仍具有可容纳已下垂的相纸后端的空间。
根据图10A至图10F的运作图和图11的流程图说明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为大于409mm且小于等于594mm时(第三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作。在这里,主要以与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S51~S53的流程与在第二模式中的S31~S33的流程相同(参照图10A)。接下来,如同第二模式,夹持相纸P的夹具单元10在传递位置P2的上游侧停止(S54、参照图10B)。在这里,所述停止位置可定为固定位置。停止夹具单元10后,刀具后辊5、刀具前辊2和前置辊1等仍继续旋转(S55)。根据该构成,相纸P向下方松弛形成环圈R(S56、参照图10C)。而且,由于第一环圈限制体52的作用,确保环圈R向下方形成。相纸输送部B的输送面下方确保有用于容纳环圈R所必要的空间。
逐渐形成环圈R并且当相纸P的后端到达刀具4的位置,停止刀具后辊5(S57),切断相纸P的后端(S58)。切断相纸后,重新驱动刀具后辊5(S59),相纸P的后端则从刀具后辊5脱离(S60),且如图10D所示,相纸P的后端因重力而下垂。即使在相纸P的进给长度为594mm的场合,相纸输送部B仍具有可容纳已下垂的相纸后端的空间。
接下来,重新开始移动夹具单元10,进行偏移补正(S61、S62)。S63以下的流程与第一模式中说明的S8以后的流程相同(参照图10E和图10F)。由于相纸P的下垂是产生在相纸P送往成像部C之前,因此不会给图像形成带来皱折等不良影响。
根据图12A至图12J的运作图和图13的流程图说明相纸P输送方向的长度大于594mm时(第四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运作。在这里,主要以与第一模式~第三模式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S71~S73的流程与在第二模式中的S31~S33的流程相同(参照图12A)。接下来,如同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一样,夹持相纸P的夹具单元10在传递位置P2的上游侧停止(S74、参照图12B)。如同第三模式,所述停止位置可定为固定位置。而且,如同第三模式继续旋转刀具后辊5等形成环圈R(S75、S76,参照图12C)。此时,由于第一环圈限制体52的作用,确保环圈R向下方形成。
一旦形成规定量的环圈R,停止刀具后辊5等相纸供应部A的驱动系统(S77)。接下来,移动夹具单元10进行偏移补正(S78、S79)。即,使偏移补正在环圈R形成后进行。
按照该构成,由于已形成环圈R,因此偏移补正中即使相纸P倾斜,也能防止其对相纸P整体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虽然进行偏移补正时相纸后端尚未被切断并且处于被刀具后辊5等束缚的状态,但由于已形成有环圈R,因此能够防止对相纸整体施加过大的力。
当夹具单元10到达传递位置P2,就停止其移动(S80、参照图12D)。接下来,旋转驱动夹具辊11,向成像部C提供相纸P的前端(S81)。进行该作业的同时,或几乎同时旋转第一曝光输送辊20(S82)。一旦相纸P的前端到达第一曝光输送辊20的位置,则利用第一曝光输送辊20压接相纸P的前端(S83)。此时,由于相纸P后端的刀具辊5等已停止,因此环圈R逐渐变小(参照图12E)。由第一曝光输送辊20压接相纸P后,临时停止第一曝光输送辊20。
接下来,解除夹具辊11的压接状态(S84),夹具单元10从传递位置P2向接受位置P1返回(S85)。此时,虽然夹具单元10是一边在夹具辊之间输送相纸P一边返回,但是由于已解除压接状态加上此时环圈R已变小,因此不会对相纸P施加大的力。
当夹具单元10回到接受位置P1,重新开始驱动相纸供应部A的刀具后辊5等(S86)。此时,因为第一曝光输送辊20处于停止的状态,所以在夹具单元10的下游侧形成环圈(S87、参照图12G)。此时,夹具辊11的压接仍然处于被解除的状态。而且,由于第一环圈限制体52的作用,确保环圈R向下方形成。
一旦形成规定量的环圈,就开始旋转曝光输送辊20、21(S88)。根据该程序,开始对相纸P形成图像(参照图12H)。继续旋转刀具后辊5等,当相纸P的后端到达刀具4的位置,就停止刀具后辊5等的旋转。而且,夹具辊11压接相纸P的后端,并切断相纸P的后端(S89、S90)。虽然切断相纸P期间,也旋转曝光输送辊20、21并继续进行图像形成,但形成的环圈R逐渐变小。同时,因为形成有环圈R,所以切断相纸P时的冲击不会传递到成像部C。因此,即使输送方向的长度长的相纸P,也不会因皱折等影响而发生画质降低的问题。
切断相纸P之后,夹具单元10重新向成像部C方向移动(S91)。因此,在成像部C一边进行图像形成,一边在由夹具单元10支撑相纸P后端的状态下输送相纸P。此时,在夹具单元10的下游侧形成小的环圈R(参照图12I)。关于在成像部C中由曝光输送辊20、21输送的输送速度和夹具单元10的移动速度,可适当地设定,以避免发生皱折问题。
一旦夹具单元开始移动并且相纸P的后端从刀具后辊5脱离,就停止旋转刀具后辊5。同时,也解除夹具辊11的压接(S92)。一旦夹具单元10到达传递位置P2(S93),夹具单元10就停止移动并且由曝光输送辊20、21继续输送相纸P,进行图像形成。由于在解除压接辊11压接的状态下移动夹具单元10,因此夹具单元10具有支撑相纸P并防止相纸P的后端下垂的功能。因此,由曝光输送辊20、21输送相纸并进行图像形成期间,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力。
形成图像后的相纸P通过转向部D被送往显影处理部40。下面说明在转向部D内的运作。
图14所示为当相纸P的进给长度短时的运作,此时,利用转换辊30输出相纸P。如图14A所示,压接辊30b对驱动辊30a的压接已解除,已曝光的相纸P进入驱动辊30a和压接辊30b之间。一旦相纸P进入到规定位置,每一辊压接相纸P并如图14C所示旋转90°。由此,改变相纸P乳剂面N的朝向。之后,由转换辊30向显影处理部40输送相纸P。
相纸P的进给长度比规定值长时,如图15所示,卷绕辊31利用图中未示的压接机构在其周围卷绕相纸P长出的部分。同时,卷绕辊31一边卷绕相纸P,一边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向斜下方移动。图15C中,卷绕在卷绕辊31上的相纸P的外周轮廓线,与向显影处理部40的输送路径一致。一旦卷绕到该状态,转换辊30则向显影处理部40输送相纸P。由此,改变相纸P乳剂面N的朝向。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显影处理部40的显影处理。
下面利用图16说明夹持相纸P的夹具辊11又一实施例。如图5A至图5C所示,夹具辊11的宽度设置成略大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能处理的相纸P的最大宽度,其外径尺寸在宽度方向上是固定的。但是,本发明不仅局限于此,如图16A所示,夹具辊11的宽度还可设置成略小于相纸P的宽度。同时,如图16B所示,也可在宽度方向上分割成多个辊部分。夹具辊11由驱动辊11a和压接辊11b构成,且任意一方的辊或双方的辊都能设置成上述构成。
相纸P的宽度尺寸多种多样,但是任何场合均在宽度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相纸P的前端。在该状态下,不仅能够旋转相纸P的前端,而且能够旋转相纸P的整体来补正偏移,因此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力,也不会形成褶皱。
图16C为夹具辊11的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设有使包括夹具辊11的相纸P能够围绕规定轴心X旋转的机构。例如,设置用于旋转相纸P的专用电动机。根据该构成,能够进行补正相纸P倾斜的偏移补正。此时,将第一和第二电动机15A、15B的驱动量设定成一致。进行偏移补正时,可通过专用电动机的旋转量规定补正到什么程度。根据该程序,顺利地运作偏移补正。
同时,通过设置使相纸P能够围绕轴心X旋转的机构,在改变第一和第二电动机15A、15B的驱动量时,也能够顺利地移动相纸P。
(其他实施状态)在本实施状态中,说明了成像部内设有激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以照片感光材料相纸P作为成像介质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除激光装置之外,还可适当利用CRT装置、PLZT装置等数码式曝光装置。
同时,在利用喷墨式打印机对相纸表面喷墨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场合,也能应用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说明了进行偏移补正所需的装置,但不仅限于此。为处理进给长度长的相纸,本发明也可以作为补正相纸整体倾斜的方法来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成像介质的表面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输送部,在位于成像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从成像介质供应部所供应的成像介质;在位于成像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传递位置向成像部提供成像介质;介质夹持机构,在介质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成像介质的前端;偏移补正机构,当所述介质夹持机构从介质输送部的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移动时,在所述介质夹持机构夹持成像介质的状态下,补正所述成像介质的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介质输送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环圈形成机构,当所述介质夹持机构从介质输送部的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移动过程中,形成成像介质的环圈;当由所述环圈形成机构形成所述环圈后,所述偏移补正机构进行偏移补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两侧还设有输送机构,用于将介质夹持机构从所述接受位置向所述传递位置输送;所述偏移补正机构在所述宽度方向两侧,通过独立控制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量来进行偏移补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部还设有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介质夹持机构旋转。
全文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相纸P的表面形成图像的成像部C、夹具单元10、夹具辊11、偏移补正机构60a。夹具单元10在位于相纸P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接受位置接受从相纸供应部A所供应的相纸P,在位于相纸P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传递位置向所述成像部C提供相纸P。夹具辊11在相纸P输送宽度方向的全范围或大致全范围夹持相纸P前端。当夹具辊11在夹具单元10从接受位置向传递位置移动时,在由夹具辊11夹持相纸P的状态下,由偏移补正机构60a补正相纸P的偏移。其结果,在向成像部传递成像介质时,能够在已补正偏移的状态下传递成像介质,并且即使打印大尺寸的成像介质也能够在不施加过大的力的状态下进行偏移补正。
文档编号B65H9/00GK1963662SQ20061015286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
发明者山本章仁, 清泷芳弘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