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186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将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上的原稿一张张地供纸的搓纸辊的供纸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具备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禁止连续读取原稿尺寸不同的一沓原稿。即,禁止将包含有原稿尺寸不同的原稿的一沓原稿载置到原稿载置托盘上。这是为了防止因通过搓纸辊连续供给不同尺寸的原稿而发生搓纸辊的歪斜供纸。
并且,为了更可靠地防止这种歪斜供纸,在最近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8所示,原稿载置托盘201成为在托盘宽度方向中央基准L0载置原稿的构造。即,在相对于用纸输送方向X正交的左右两侧配置一对用纸推压板202、202,将这些用纸推压板202、202设置为可在齿条齿轮203的作用下相互接近及离开。由此,用纸推压板202、202相对于中央基准L0总是移动到左右均等的位置。因此,如果配合载置的用纸的宽度尺寸而使用纸推压板202、202移动,则载置于其上的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总是与原稿载置托盘201的中央基准L0一致。由此,不论在原稿载置托盘201上载置哪种尺寸的原稿,被载置的原稿都总是被载置为使中央基准L0成为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另一方面,搓纸辊210及分离辊211是配置为与该中央基准L0位置对置而左右对称的构造。由此,不论将哪种尺寸的原稿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201上,搓纸辊210都以从载置的原稿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左右方向均等的宽度接触,所以能够稳定地将原稿供给,发生歪斜供纸的可能性较低。
近年来,高速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发正在发展,原稿读取装置也向设置一定的基准、允许“异型尺寸的原稿同时读取”的方向发展。在此,所谓的一定的基准,是指相对于混合存在的异型原稿的大尺寸原稿、小尺寸原稿小1个等级的限制。具体而言,是A3与B4、A4与B5、B5与A5、B4横与A4纵等的组合。
但是,在将这样的混合存在不同尺寸的一沓原稿载置到具有上述中央基准L0的原稿载置托盘201上进行供给的情况下,大尺寸的原稿受左右的用纸推压板202、202推压左右两端,所以相对于搓纸辊210处于中央基准,而小尺寸的原稿通常一端与大尺寸的原稿对齐而载置,所以相对于搓纸辊210并不配置在中央基准上。因此,对于小尺寸的原稿,由于搓纸辊210从小尺寸的原稿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偏离的位置接触,所以没有对小尺寸的原稿施加左右均等的负载,产生有歪斜供纸的可能性的问题。这会导致原稿与此后的输送路径中的导纸器(未图示)的端面冲撞而造成的原稿破损现象、以及原稿读取时发生歪斜读取而带来的读取图像的缺损现象等各种问题。
所以,提出了解决这种歪斜供纸(即歪斜输送)的问题的自动供纸装置(例如参照特开平11-79435号公报(以下记作“专利文献1”))或原稿输送装置(例如参照特开平08-282880号公报(以下记作“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自动供纸装置为如下构造在相对于原稿的供纸方向与送入辊大致相同位置或比送入辊靠上游侧,并且相对于垂直于供纸方向的方向隔着该送入辊,而在两侧配置2个辅助辊。此外,使该辅助辊在不施加与送入辊相同方向的驱动力的状态下旋转、并且在送入辊下降到原稿的表面之前推压原稿的表面。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原稿输送装置为如下结构具备设在被载置的原稿的前端位置的输送辊、和位于该输送辊的上游侧且在原稿输送时对原稿加压的加压辊。
即,上述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装置是在原稿供给时或原稿输送时,通过辅助辊或加压辊更强地推压原稿,由此防止斜行的产生。
但是,上述以往技术中记载的装置由于都需要配置辅助辊或加压辊这些新的辊部件,所以有需要确保其配置部位、并且构造上也成为复杂的构造的问题。此外,上述以往技术中记载的装置都完全没有考虑到将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上而连续读取的情况,因而,存在没有成为在这种读取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的情况下适用的构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其在将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上进行供纸时,通过设置除了搓纸辊产生的以往的负载压力以外还对搓纸辊本身施加负载压力的机构,能够可靠地防止异型尺寸原稿(特别是小尺寸原稿)的歪斜供纸。
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搓纸辊,将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上的原稿一张张地供纸;压力变更机构,变更上述搓纸辊对原稿的负载压力。在此,上述压力变更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切换负载压力的切换部件,通过使用者操作该切换部件来变更对原稿的负载压力。即,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变更(具体而言是增大负载压力)搓纸辊的负载压力。通过这样手动操作,能够使结构变得简单。在此情况下,上述压力变更机构构成为,具备推压部,抵接在上述搓纸辊的支承轴上并进行推压;施力部,在该推压部向上述支承轴抵接时对上述推压部朝向支承轴施力;在使用者操作了上述切换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变更,使得上述推压部抵接在上述支承轴上、通过由施力部对上述推压部向支承轴推压,而增大对原稿的负载压力。在此,作为施力部,可以使用螺旋弹簧那样的弹性体。
此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读取不同的原稿尺寸的一沓原稿的异型尺寸模式,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在选择了上述异型尺寸模式的情况下变更负载压力。即,也可以构成为,根据选择异型尺寸模式的选择操作,来自动地变更负载压力。
在此情况下,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可以构成为,具备推压部,抵接在上述搓纸辊的支承轴上并进行推压;控制部,驱动控制该推压部;施力部,在上述推压部向上述支承轴抵接时对上述推压部朝向支承轴施力;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在选择了上述异型尺寸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变更,使得通过上述控制部驱动控制上述推压部而使其抵接在上述支承轴上、通过由施力部对上述推压部朝向支承轴施力而增大对原稿的负载压力。
另外,上述负载压力的增大相对于增大负载压力前的负载压力在3~10倍的范围内。通常,驱动搓纸辊的驱动器的自重压力为大约1g左右,所以增大时的负载压力为3~10g、更优选为5~7g。
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作为上述原稿载置托盘而使用原稿载置在托盘宽度方向的中央基准上的构造;上述搓纸辊使用对置于该中央基准位置而配置的构造。此外,作为包含在一沓原稿中的异型尺寸的原稿的条件,宽度方向的尺寸是与一定型号尺寸相差1个等级的尺寸。如果尺寸进一步不同,则小尺寸的原稿有可能不能很好地被搓纸辊搓起,所以把安全估计在内而限制为与一定型号相差1等级的尺寸。此外,原稿载置托盘并不限于这样的中央基准的构造,即使是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较多采用的单侧基准(即、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位置(使用者所站的位置)观察为深侧(图8中所示的线L11)基准或近前侧(图8中所示的线L12)基准)的构造,也能够采用本发明。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的供纸装置,即使在将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上而进行连续读取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发生原稿的歪斜供纸而将不同尺寸的原稿依次顺利地供纸。在此情况下,通过做成进一步增大搓纸辊的负载压力那样的机械结构,能够不追加新的辊部件而以简单的结构增大供纸时对原稿的负载压力。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包含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外装壳体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供纸装置的构造的概略剖视图。
图6(a)~图6(c)是将压力变更机构的部分放大表示的说明图。
图7(a)及图7(b)是表示压力变更机构的其他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中央基准的原稿载置托盘的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101的剖视图。首先,参照该图1,简单地说明原稿读取装置101的整体结构。
该原稿读取装置101能够以静止的状态读取载置在原稿台102上的原稿P,并且能够在另一个原稿台103上一边输送原稿P一边读取。为了进行该读取,在原稿台102、103的下方设有由光源104及反射镜105构成的光源组件106、由反射镜107、108构成的反射镜组件109、成像透镜110、和CCD(感光耦合装置Charge Coupled Device)读取组件111。
在使用原稿台102的静止读取时,在该原稿台102的下方光源组件106以速度V扫描、并且反射镜组件109以速度V/2扫描,从而在将到CCD读取组件111的光路长保持为一定的同时读取原稿整面的图像。此外,在使用原稿台103的移动读取时,使光源组件106停止在该原稿台103的下方,通过如后述那样输送原稿来读取原稿整面的图像。此外,与原稿台102对置而配置有设在原稿盖112的背面上的原稿推压板113,与原稿台103对置而配置有受偏压弹簧114向原稿台103侧施力的原稿推压板115。
该原稿读取装置101的薄片输送机构大体具备相对地配置在上方的原稿载置托盘90、配置在该原稿载置托盘90的下方的原稿排出托盘122、和将它们之间连接的弯曲输送路径123而构成。
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90上的原稿P被后面详细叙述的供纸装置10的搓纸辊R1取出,由分离辊R2及分离板16一张张地分离,输送到形成弯曲输送路径123的主输送路径125上。被输送的原稿在由原稿入纸传感器126确认了原稿的输送后,经由驱动辊R3及与其成对的从动辊R4,被输送给原稿台103的原稿读取部,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所述驱动辊R3作为定时辊(PS辊),使斜行的原稿的前端对齐,并且在规定的图像读取时刻将原稿送出。
结束了读取的原稿由一对输送辊R5、R6从读取部拉出,经由排出路径127由可反向旋转的一对排出辊R7、R8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22上。
此外,在该原稿读取装置101中,在原稿载置托盘90与原稿排出托盘122之间设有中间托盘128,并且与排出辊R7、R8相邻而设有摆动板129,在图1中,如果如实线所示那样摆动板129向上方跳起,则从排出辊R7、R8排出的原稿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22上,如果如虚线所示那样摆动板129向下方倾斜,则从排出辊R7、R8排出的原稿被摆动板129掀起,被排出到中间托盘128上。
中间托盘128及摆动板129是为了能够读取原稿的正背两面而设置的,在排出路径127中被输送、从排出辊R7、R8排出的原稿被排出到该中间托盘128上,在其后端被排出辊R7、R8夹持的状态暂时停止。然后,通过排出辊R7、R8反转,原稿进入到副输送路径130中,从该副输送路径130合流到弯曲输送路径123中。这样,首先读取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90上的原稿的上表面的图像,接着通过由排出路径127、排出辊R7、R8、摆动板129、中间托盘128及副输送路径130进行回转输送,读取背面的图像。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原稿读取装置101中,原稿载置托盘90的构造是与图8所示的原稿载置托盘201同样的构造,供纸装置10的搓纸辊R1及分离辊R2的配置位置也与图8所示的原稿载置托盘201的情况同样,是对置于中央基准L0位置而左右对称地配置的构造。
-供纸装置10的基本构造及基本动作的说明-接着,参照图2及图3所示的供纸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0的基本构造及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在收纳搓纸辊R1及分离辊R2的外装壳体1中,由沿正交于输送方向X的方向配置的支承销5旋转自如地支承着分离辊R2,通过该支承销5摆动变位自如地支承着摆动臂6的一端。此外,在摆动臂6的另一端上,通过沿正交于输送方向X的方向配置的支承销7旋转自如地支承着搓纸辊R1。
图4是包含上述构成的供纸装置10的外装壳体1的概略俯视图。
在该供纸装置10中,在外装壳体1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设有具有搓纸辊R1及分离辊R2的摆动臂6。此外,在摆动臂6的一侧设有驱动摆动臂6使其摆动变位的驱动控制机构,该驱动控制机构主要由电磁离合器81、转矩限制器82、摆动臂弹簧83构成。即,通过电磁离合器81进行驱动的切断及连接,通过转矩限制器82的力驱动摆动臂6使其摆动变位。此外,通过摆动臂弹簧83总是向上升方向对摆动臂6施力,在转矩限制器82的力不起作用时,通过该摆动臂弹簧83的作用力使摆动臂6在外装壳体1内上升到规定位置。
并且,如果从图2所示的状态开始原稿的读取,则通过上述驱动控制机构使摆动臂6如箭头91a所示那样向下方摆动,如图3所示,搓纸辊R1以一定的压力接触在原稿P的最上面,将最上面的原稿供给。接着,如果最上面的原稿的前端到达了分离辊R2,则使摆动臂6如箭头91b所示那样向上方摆动,如图2所示,搓纸辊R1从原稿P离开。在原稿的读取时,供纸装置一边重复图2及图3所示的摆动动作,一边将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90上的一沓原稿依次供纸。
以上是供纸装置10的基本构造及基本动作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0的说明-<实施方式1>
图5放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供纸装置10的部分构造,进行了精心设计,以使得即使在将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90上而进行连续读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歪斜供纸的发生。其中,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异型尺寸原稿中存在一定的基准,相对于混合存在的异型尺寸原稿的大尺寸的原稿,设小尺寸的原稿在输送宽度方向上小1个等级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1的供纸装置10中,在将沿相同方向排列的同尺寸的一沓原稿连续供纸的情况、和将混合存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异型尺寸的原稿的一沓原稿连续供纸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搓纸辊R1的向原稿P的负载压力的切换,在将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连续供纸时,与将同尺寸的一沓原稿连续供纸的情况相比增加了一些负载压力。
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供纸装置10除了上述图2及图3所示的基本结构以外,还具备在将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90上连续供纸的情况下增大搓纸辊R1对原稿的负载压力的压力变更机构20。
图6(a)~图6(c)将压力变更机构20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该压力变更机构20具备从上方抵接推压在摆动臂(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承轴)6的上端缘61上的转动臂(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推压部)21、用来通过手动使该转动臂21转动动作的转动杆(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切换部件)22、和在转动臂21向摆动臂6抵接时使转动臂21朝向摆动臂6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23。
施力部23设在形成于外装壳体1的下表面上的筒形状的支承体231内。即,在该支承体231内保持有在支承体231内上下滑动的滑动体234,在该滑动体234的上表面中央部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滑动杆235。另一方面,在支承体231的内部上表面232上,形成有在将上述滑动杆235插入到其中央部中的状态下可上下滑动地将其保持的滑动孔233。此外,在支承体231的内部上表面232与滑动体234的上表面之间,以插通在滑动杆235上的形态、以压缩状态安装有螺旋弹簧236。即,通过该螺旋弹簧236的作用力(弹力)对滑动体234施力,使其在支承体231内总是被向下方推下。在滑动体234上,在其上端外周部上形成有凸缘状的抵止片234a,通过该抵止片234a抵接在形成于支承体231的下表面上的开口部231a的周缘部上端上,来防止从支承体231内的脱落。
另一方面,滑动体234的下表面侧形成为从支承体231的开口部231a向下方突出,在该突出部237上,经由转动轴238可转动地轴支承着转动臂21的上端部211。此外,在转动臂21的上端部211上,一体地设有向与转动臂21大致正交的方向延设的转动杆22(由图6(a)~图6(c)内的双点划线表示)。转动臂21构成为,通过使用者手动操作该转动杆22,在图6(a)所示的解除位置和图6(b)或图6(c)所示的摆动臂6的推压位置这2位置间转动移动。
即,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转动臂21成为跳起的状态,转动臂21的前端部212位于比摆动臂6的上端缘61摆动到最上方时的位置M1更靠上方的位置。即,此状态下的供纸装置10的供纸动作与上述图2及图3中说明的基本动作(即将同尺寸的一沓原稿供给时的动作)相同。
另一方面,如果从图6(a)所示的状态开始将转动杆22向Z1方向推下直到图6(b)所示的状态,则与其联动,转动臂21也从跳起状态向下方转动到垂下状态。并且,此时的转动臂21的下端部213位于比摆动臂6的上端缘61摆动到最下方时的位置(通过搓纸辊将原稿供给时的位置)M2更靠下方。在此情况下,实际上如图6(c)所示,成为通过摆动臂6将转动臂21向上方推起的状态(图中是由A1表示的量、被推起的状态)。由此,如果摆动臂6重复上述图2及图3所示那样的供纸动作,则转动臂21也与该摆动动作联动而上下滑动,并且总是通过被压缩的螺旋弹簧236的施力对摆动臂6施加向下方的负载压力。即,此状态下的供纸装置10的供纸动作成为将在本发明中容许的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连续供纸时的动作。
在此,由螺旋弹簧236施加给摆动臂6的负载压力相对于施加给下述状态下的摆动臂6的负载压力在3~10倍的范围内,所述状态指没有作用螺旋弹簧236的图6(a)所示的状态。通常,由于驱动搓纸辊R1的驱动器的自重压力为大约1g左右,所以施加了该螺旋弹簧236的负载压力的搓纸辊R1向原稿的负载压力在3~10g的范围内。其中,更优选为5~7g左右。本发明者们使负载压力的增大为3~10g、进行异型尺寸一沓原稿的供纸动作实验,结果确认完全没有发生歪斜供纸。
另外,在图5及图6(a)~图6(c)中,转动杆22看起来内置在外装壳体1内,但实际上在外装壳体1上设有操作用的开口窗等,使用者能够经由该开口窗进行操作。此外,转动杆22和转动臂21的连结省略了图示,但是作成下述结构转动臂21的上端部211上形成向横向突出的连结杆、将转动杆22的基端部侧连结到该连结杆上。由此,转动杆22不会妨碍转动臂21的上下动作(即转动杆22不会与支承体231接触)。
<实施方式2>
上述实施方式1为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切换连续读取同尺寸的一沓原稿时的通常的供纸动作、和连续读取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时的异型尺寸原稿的供纸动作,但在本实施方式2中,做成了自动地进行该切换的结构。即,构成为,在未图示的装置主体的操作面板部上显示读取动作模式的选择画面。即,做成显示连续读取同尺寸的一沓原稿的同尺寸模式、和连续读取不同的原稿尺寸的一沓原稿的异型尺寸模式、使使用者选择的结构。在此,如果使用者选择了异型尺寸模式,则控制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系统控制部使例如图6(a)~图6(c)所示的转动杆22或转动臂21从图6(a)所示的状态转动动作到图6(b)所示的状态。
作为此情况下的转动控制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单稳态型(或双稳态型)的保持式电磁铁(keep solenoid)。关于保持式电磁铁,由于是以往公知的部件,所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是通过流过瞬间电流使插棒式铁心(plunger)吸附在配置于附近的永久磁铁上、然后即使切断电流也会保持该吸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在该状态下瞬间流过逆电流而能够解除吸附。通过使用这样的保持式电磁铁,能够降低装置工作时的消耗电力。在本实施方式2中,构成为,使上述转动杆22或转动臂21与该保持式电磁铁的插棒式铁心联动,通过由系统控制部的控制使保持式电磁铁中流过瞬间电流,使插棒式铁心吸附到永久磁铁上,与此时的插棒式铁心的吸附动作联动,使转动杆22或转动臂21转动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用了单稳态型的保持式电磁铁,但并不一定限于保持式电磁铁,也可以是通常的电磁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作为推压摆动臂6的部件而使用转动臂21,但并不一定需要转动动作。例如,在摆动臂6与外装壳体1之间、以及在外装壳体1的上部有足够的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转动臂21而使用只上下运动的垂直臂31。
图7(a)及图7(b)作为压力变更机构的另一实施例而表示使用垂直臂31的压力变更机构20A。
图7(a)及图7(b)所示的压力变更机构20A与图6(a)~图6(c)所示的压力变更机构20的不同处是2点。即,第1点是,垂直臂31是将图6(a)~图6(c)所示的滑动体234和转动臂21在图(b)所示的状态下一体化的形状。第2点是,形成在垂直臂31的上表面中央部上的滑动杆315贯通形成于外装壳体1上的贯通孔239,其上端部与保持型电磁铁28的插棒式铁心281为一体。其他结构与图6(a)~图6(c)所示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此对相同部件赋予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即,本实施例的压力变更机构20A为如下的结构,将电磁线图282配置在形成于外装壳体1上的贯通孔239的周围,在其中心部中插通与垂直臂31的滑动杆315为一体的插棒式铁心281,将永久磁铁283配置在该插棒式铁心281的前端部上。
在上述结构中,在连续读取同尺寸的一沓原稿时,通过使瞬间电流流过保持型电磁铁28,如图7(a)所示,预先使插棒式铁心281吸附到永久磁铁283上。由此,垂直臂31的下端部311位于比摆动臂6摆动到最上方时的位置M1更靠上方,所以不会对摆动臂6施加负载。另一方面,在连续读取异型尺寸的一沓原稿时,通过在保持型电磁铁28中瞬间流过逆电流来解除吸附。由此,如图7(b)所示,垂直臂31因螺旋弹簧236的作用力而向下方垂下。并且,此时的垂直臂31的下端部311位于比摆动臂6摆动到最下方时的位置(通过搓纸辊将原稿供给时的位置)M2更靠下方。在此情况下,实际上成为通过摆动臂6将垂直臂31向上方推起的状态。由此,如果摆动臂6重复上述图2及图3所示那样的供纸动作,则垂直臂31也与该摆动动作联动而上下滑动,并且总是通过被压缩的螺旋弹簧236的作用力对摆动臂6施加向下方的负载压力。
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主旨或主要特征地通过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而不要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表示的,并不受说明书任何约束。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均等范围的变形及变更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搓纸辊,将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上的原稿一张张地供纸;压力变更机构,变更上述搓纸辊对原稿的负载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具备切换负载压力的切换部件,通过使用者操作该切换部件来变更对原稿的负载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具备推压部,抵接在上述搓纸辊的支承轴上并进行推压;施力部,在该推压部向上述支承轴抵接时对上述推压部朝向支承轴施力;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在使用者操作了上述切换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变更,使得上述推压部抵接在上述支承轴上、通过由上述施力部推压上述支承轴而增大对原稿的负载压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在将包含不同的原稿尺寸的一沓原稿载置在上述原稿载置托盘上的情况下变更负载压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不同的原稿尺寸的一沓原稿的异型尺寸模式,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在选择了上述异型尺寸模式的情况下变更负载压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变更机构具备推压部,抵接在上述搓纸辊的支承轴上并进行推压;控制部,驱动控制该推压部;施力部,在上述推压部向上述支承轴抵接时对上述推压部朝向支承轴施力;上述压力变更机构仅在选择了上述异型尺寸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变更,使得驱动控制上述推压部而使其抵接在上述支承轴上、通过由上述施力部推压上述支承轴而增大对原稿的负载压力。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载压力的增大相对于增大负载压力前的负载压力在3~10倍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原稿载置托盘构成为,原稿载置在托盘宽度方向的中央基准上,上述搓纸辊的构成为,对置于该中央基准位置而配置,作为包含在一沓原稿中的异型尺寸的原稿的条件,宽度方向的尺寸是与一定型号尺寸相差1个等级的尺寸。
全文摘要
供纸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具备变更搓纸辊对原稿的负载压力的压力变更机构。该压力变更机构具有切换负载压力的转动杆、抵接在搓纸辊的摆动臂上并进行推压的转动臂、和在该转动臂向摆动臂抵接时对转动臂朝向摆动臂施力的施力部。在连续读取混合存在尺寸不同的原稿的一沓原稿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者操作转动杆,使转动臂抵接在摆动臂上,通过由施力部推压摆动臂而增大对原稿的负载压力。
文档编号B65H3/06GK1931690SQ200610153669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2日
发明者家村浩俊, 平冈伸一郎, 增田麻言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