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186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校正复印纸的倾斜并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现有是在进行图像形成前,由对齐辊(レジストロ一ラ)来校正复印纸的倾斜。有关此倾斜的校正,进行了一种如下的试验,即,自动检测出复印纸的倾斜,与检测出的倾斜相一致地变更对齐辊的倾斜以校正复印纸的倾斜(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实际的复印纸无正交性,根据纸的切断状态,角度会产生偏差。例如如图7(a)所示,复印纸P某个角的角度为90°,但另一角的角度却是88.5°。此外,也会有每个复印纸角度都不同的情况。作为这样的即使为同样的复印纸角度上也会产生偏差,或每个复印纸角度都不同的理由进行如下考虑。例如,在裁断工序中,用不同的装置裁断时,有每个装置切断的复印纸的角度都不同的情况。另外,因复印纸的尺寸,有角度不同的情况。而且,复印纸的制造厂商不同时,即使为同样尺寸的复印纸,也会有角度因制造厂商而不同的情况。
有以上那样复印纸的角度偏差时,即使用对齐辊校正复印纸的倾斜,也会有形成在表面的图像的位置与形成在背面的图像的位置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在复印纸的表面形成图像时,如图7(b)所示,使复印纸P的一端(前端)与对齐辊43的夹紧部碰接,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之后,用图像形成部在表面形成图像。在表面形成图像后,在复印纸的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为,复印纸通过翻转通路、翻转运送辊、以及翻转运送通路翻转,再送至图像形成部。因复印纸如此翻转,如图7(c)所示,复印纸P的另一端(后端)与对齐辊43的夹紧部碰接,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其后,通过图像形成部,在背面形成图像。
但是,因为如图7(a)所示,在复印纸P的前端的倾斜和后端的倾斜下,因角度不同,因此,如图7(c)所示,形成在表面和背面上的图像只错开其角度差的程度,使得在表面和背面上,图像的位置很难高精度地重合。
此外,因复印纸角度的偏差量很少,很难自动地检测出角度的偏差,在专利文献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很难校正复印纸角度的偏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4441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复印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可使形成在两面的图像位置高精度地一致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复印纸上复印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和使上述复印纸翻转的翻转机构,由上述图像形成机构在上述复印纸的表面复印图像,其后,由上述翻转机构使上述复印纸翻转,由上述图像形成机构在上述复印纸的背面复印图像,其特征为,还具有在上述复印纸的表面上形成图像之前,根据预先设定的复印纸的运送方向的作为前端的边的倾斜量,校正上述复印纸整体的倾斜,在上述复印纸的背面形成图像之前,根据预先设定的复印纸的运送方向的作为前端的边的倾斜量,校正上述复印纸整体的倾斜的校正机构。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3为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4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的操作控制板的图。
图5为说明由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校正复印纸倾斜的动作的图。
图6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7为说明由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矫正图像倾斜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像承载体、图像写入部、定影装置、供纸托盘、复印部以及定影装置等。在此,参照附图6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6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
自动运送装置10为进行读取原稿用的运送的装置。在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部11上,载置着使原稿第1页的表面呈朝上状态的多张原稿d。原稿d通过辊12a、以及辊12b送出,再通过辊13运送到图像读取部20。之后,在图像读取部20中读取了图像的原稿d,由翻转辊14翻转,使表面呈向下状态地向排纸盒16排出。
图像读取部20通过光学扫描原稿而生成图像数据。由光源23照射原稿d的原稿面,其反射光通过镜24、镜25、镜26以及组合光学系27,在作为光电变换机构的CCD28的受光面结像。即,使原稿d以读取面呈向下状态载置在玻璃压盘(プラテンガラス)21上来读取时,将光学系沿着玻璃压盘21扫描进行读取。另外,在边运送原稿d边进行读取的情况下,以将光源23和反光镜24固定在第2玻璃压盘22下的状态,进行读取。读取的原稿d的图像数据由CCD28送入图像处理部(未图示)。此外,原稿d由自动运送装置10进行两面运送时,读取原稿d的表面后,此次通过翻转辊14再度向辊13翻转运送,原稿d的背面由图像读取部20读取,读取的图像数据由CCD28送入图像处理部。
供纸托盘30载置着复印纸P。另外,在图6中,供纸托盘30只由1段构成,但通常,为载置不同尺寸的复印纸,供纸托盘可设有多段。
供纸部40使复印纸P从供纸托盘30向图像形成部60供给。复印纸P由运送辊41从供纸托盘30送出,通过环道辊42而与对齐辊43的夹紧部碰接,从而一度停止,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然后,复印纸P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图像形成部60的感光鼓61运送。此外,复印纸P由运送辊44从手送托盘31送出,经过同样的工序,向图像形成部60的感光鼓61运送。
图像写入部50为,将由图像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d的图像数据,作为静电潜像形成在图像形成部60的感光鼓61上。通过将来自激光二极管51的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照射在图像形成部60的感光鼓61上,以形成静电潜像。
图像形成部60通过电子照像的方式将形成在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记录在复印纸P上。最初,将来自图像写入部50的激光二极管51的激光照射到由带电部67而一样地带了电的感光鼓61,形成静电潜像。之后,形成在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由定影部62定影而在感光鼓61上形成调色像。此调色像由设在感光鼓61下部的复印部63复印到复印纸P上。至此,与感光鼓61接触的复印纸P通过分离部64分离。从感光鼓61上分离的复印纸P由运送机构65运送到定影部70。
定影部70通过热量以及压力将复印到复印纸P上的调色像定影。复印到复印纸P上的调色像,通过来自定影辊71的热量与压力定影。
排纸部80将图像定影了的复印纸P排出。图像定影的复印纸P由排纸辊81排出到排纸托盘82上。在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表面形成图像并且定影之后,复印纸P由导向件83向下运送,送到翻转通路84中。进入翻转通路84的复印纸P由翻转运送辊85输送到翻转运送通路86中。进入翻转运送通路86的复印纸P经供纸部40再次送入图像形成部60。
然后,复印纸P通过环道辊42而与对齐辊43的夹紧部碰接从而一度停止,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其后,复印纸P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图像形成部60的感光鼓61运送。
在图像形成部60中,由清洗部66除去残留并粘着在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以备下一个图像的形成。在此状态下,复印纸P搬入图像形成部60,以在另一面(背面)形成图像。然后,在分离部64从感光鼓61上分离的复印纸P,通过运送机构65再次送到定影部70定影。至此,完成了表面与背面的图像定影的复印纸P,由排纸辊81向排纸托盘82输送。
构成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正如上述,由图像读取部20、供纸托盘30、供纸部40、图像写入部50、图像形成部60、定影部70以及排纸部80等构成。此外,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用的对齐辊,也具有上述的构成。
校正数据记忆部2记忆有用对齐辊43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用的校正值。此校正值含有表示复印纸P的倾斜的角度值与方向。而且,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记忆了在复印纸P表面形成图像之际、校正复印纸P倾斜用的校正值,和在背面形成图像之际、校正复印纸P倾斜用的校正值。
对齐辊43配置在与复印纸P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通过与复印纸P碰接,校正复印纸P整体的倾斜。此外,对齐辊43根据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的校正值倾斜,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此对齐辊43的倾斜控制由辊驱动控制部5进行。辊驱动控制部5根据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的校正值,使电机M回转。电机M与对齐辊43连接,通过此电机M,对齐辊43倾斜,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使对齐辊43倾斜的机构可使用现有技术的机构,例如可使用日本特开平6-234441号等记载的机构。在此,电机M相当于本发明的“倾斜机构”。
参照图5对对齐辊43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为说明由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校正复印纸的倾斜的动作的图。如图5所示,通过辊驱动控制部5的控制,对齐辊43使图中下侧部分向朝着对齐辊43的复印纸P的方向(-方向)或相反的方向(+方向)倾斜。对齐辊43的倾斜,与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的校正值(角度)相对应。例如,如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的校正值的数值为“负(-)”,则如图5所示,对齐辊43向“-”方向倾斜,如校正值的数值为“正(+)”,则对齐辊43向“+”方向倾斜。对齐辊43通过如此倾斜,从而与对齐辊43碰接的复印纸P的倾斜得到校正。
此外,复印纸P的角度如图7(a)所示,根据角而不同,将表面用的校正值和背面用的校正值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也就是说,在复印纸P的表面形成图像时,如图7(b)所示,将复印纸P的前端与对齐辊43碰接,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在背面形成图像时,使复印纸P翻转,如图7(c)所示,使复印纸P的后端(翻转前的后端、翻转后的前端)与对齐辊43碰接,以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所以,与对齐辊43碰接的边在图像形成于表面的情况下与图像形成于背面的情况下是不同的。因而,准备表面用的校正值和背面用的校正值,并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
另外,校正值(角度)对于每个复印纸P的尺寸都使用不同的数值。具体的说,在复印纸P的尺寸为“A4”时和“B5”时,准备不同的数值,并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通常,因复印纸P按不同尺寸载置在不同的供纸托盘中,使用对于每个尺寸为不同的校正值时,校正值与托盘的编号相对应地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例如,如以“托盘1”、“托盘2”等的方式,给托盘加编号,这些托盘的编号和校正值相对应地加以记忆。通过如此地相对应,在托盘编号由操作者指定时,对齐辊43根据与其托盘的编号相对应的校正值倾斜,以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
此外,校正值(角度)也可以对于每个复印纸P的制造商使用不同的数值。即使为同样尺寸的复印纸P,也会有复印纸P的倾斜因制造商不同而不同的情况,因而,可针对每个制造商准备不同的数值并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另外,校正值(角度)也可相对每个复印纸P的种类使用不同的数值。例如,因根据普通纸或蜡光纸等,有复印纸P的倾斜不同的情况,可针对每个复印纸P的种类,准备不同的数值并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如此,根据复印纸P的制造商或种类准备校正值时,可将校正值与制造商或种类相对应地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例如,作成与制造商和复印纸P的种类一致的纸名称,与该纸名称和校正值相对应地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具体的说,制造商为“A制造商”,纸的种类为“普通纸”时,将纸名称作为“A制造商普通纸”并与校正值相对应地记忆。通过如此相对应,纸名称由操作者指定时,对齐辊43根据与该纸名称相对应的校正值倾斜,以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
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读取有关图像形成面的校正值(角度),并将该校正值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出。例如,在复印纸P的表面形成图像时,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读取有关表面的校正值,并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出。另外,结束了向复印纸P的表面的图像的形成,在背面形成图像时,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读取有关背面的校正值,并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出。
另外,设置在供纸托盘30上的多个托盘中,由操作者指定托盘编号时,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读取与指定的托盘编号相对应的复印纸P的校正值,并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出。
此外,由操作者指定复印纸P的纸名称时,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读取与指定的纸名称相对应的复印纸P的校正值,并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出。
再有,系统控制部1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图像读取部20、供纸部40、图像写入部50、图像形成部60、定影部70等)连接,控制着复印、定影、翻转等的处理。
操作控制板4由输入部和显示部组成。输入部包含有光标键、数字输入键以及各种功能键的键盘,与用该键盘按下的键相对应的按下信号向系统控制部1输出。另外,显示部由液晶显示器或EL显示器等构成,根据从系统控制部1输出的显示信号的指令,在画面上进行图像数据和蓝本数据等的显示。
由此操作控制板4,输入复印纸P的倾斜的校正值(角度)。操作者用此操作控制板4,输入表面形成图像时的倾斜的校正值(角度),和背面形成图像之际倾斜的校正值(角度)。
作用接下来,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图2以及图3顺序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设置的操作控制板的视图。
最初,参照图2的流程图,对确定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的校正值的处理进行说明。接着,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根据确定的校正值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以进行实际的印刷处理加以说明。
(步骤S01)首先,在步骤S01中,操作者用操作控制板4,输入对复印纸P倾斜的校正值。参照图4对此输入例加以说明。用操作控制板4选择复印纸P的倾斜的校正值设定模式时,如图4(b)所示,在操作控制板4上显示输入校正值等用的设定画面。
在图4(b)示出的设定画面中,例如含有供纸托盘30的托盘编号的输入栏、纸名称的输入栏以及倾斜的校正值(角度)的输入栏。在托盘编号的输入栏上,输入例如“托盘1”、“托盘2”等托盘上带有的编号。另外,在纸名称的输入栏上,输入复印纸P的制造商名和纸的名称等。倾斜的校正值的输入栏中,含有输入相对于表面倾斜的校正值的栏,和输入相对于背面倾斜的校正值的栏。作为校正值,输入数值和倾斜的方向。倾斜的方向用“+”“-”表示。此倾斜的方向“+”、“-”与图5示出的对齐辊43的倾斜的方向相对应。即,在操作控制板4的输入栏中输入“+”方向时,对齐辊43在图5示出的“+”方向倾斜,在输入栏输入“-”方向时,对齐辊43在图5示出的“-”方向倾斜。
作为输入例,如图4(b)所示,托盘编号的输入栏中输入“托盘1”,纸名称的输入栏中输入“A制造商普通纸”,校正值的输入栏中输入作为表面校正值的“-10”,作为背面的校正值输入“+5”。
(步骤S02)接着,在步骤S02中,用操作控制板4输入的校正值(角度)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用操作控制板4输入供纸托盘30的托盘编号时,与托盘编号和校正值相对应地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此外,用操作控制板4输入纸名称时,与纸名称和校正值相对应地记忆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
(步骤S03)在步骤S03中,在复印纸P的表面形成图像之际,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此时,操作控制板4上,如图4(c)所示,显示表面调整模式,显示与表面的倾斜相对的校正值“-10”。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读取与表面的倾斜相对的校正值,并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送。辊驱动控制部5接收来自控制部3的校正值时,只使对齐辊43倾斜该校正值的程度。例如,以“-10”作为与表面倾斜相对的校正值时,如图5所示,辊驱动控制部5使对齐辊43在「-」方向上倾斜与该校正值的数值相当的角度的程度。而且,通过将复印纸P的前端与对齐辊43的夹紧部碰接,校正对表面的倾斜。
(步骤S04)在步骤S03中校正对表面的倾斜时,与现有技术同样地,用图像形成部60在复印纸P上复印调色像,用定影部70使复印的调色像定影。之后,因在背面形成图像,复印纸P通过翻转通路84、翻转运送辊85以及翻转运送通路86,在被翻转的状态下再次送到图像形成部60中。
(步骤S05)在步骤S05中,形成复印纸P的背面的图像之际,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此时,操作控制板4上,如图4(d)所示,显示背面调整模式,显示与背面的倾斜相对的校正值“+5”。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读取与表面的倾斜相对的校正值,并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送。辊驱动控制部5接收来自控制部3的校正值时,只使对齐辊43倾斜该校正值的程度。例如,以“+5”作为与背面倾斜相对的校正值时,如图5所示,辊驱动控制部5使对齐辊43在「+」方向倾斜与该校正值的数值相当的角度的程度。而且,通过将复印纸P的后端与对齐辊43的夹紧部碰接,校正对背面的倾斜。
(步骤S06)在步骤S05中,校正对背面的倾斜时,与现有技术同样地,用图像形成部60在复印纸P上复印调色像,用定影部70使复印的调色像定影。如此,结束了表面和背面的图像定影的复印纸P,通过排纸辊81向排纸托盘82排出。
(步骤S07)在步骤S07中,操作者评价在复印纸P的两面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偏差。即,操作者判断在复印纸P的两面形成的图像的位置是否一致。并且,操作者如判断在两面形成的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07、Yes),则校正值的调整完成。
如判断在两面形成的图像的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07、N0),再次进行从步骤S01至步骤S06的处理,进行判断图像的位置是否一致。此时,改变倾斜的校正值,使在两面形成的图像一致,并进行从步骤S01至步骤S06的处理。
而且,如判断在两面形成的图像的位置一致时,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保存与倾斜相对的校正值。此时,一边与托盘编号和校正值相对应,一边与纸名称和校正值相对应并保存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
具有多个复印纸P的尺寸时或具有多个复印纸P的种类时,针对每个不同的尺寸和种类,通过进行从步骤S01至步骤S07的处理,确定与复印纸P的倾斜相对的校正值,将该校正值与托盘编号和纸名称相对应,并保存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
接下来,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根据由上述步骤S01至步骤S07的处理所确定的校正值,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以进行实际的印刷处理加以说明。
(步骤S10)
首先,操作者指定要印刷的复印纸P。例如,一边指定载置有要印刷的复印纸P的托盘,一边指定复印纸P的名称。例如,如图4(a)所示,托盘编号的选择画面在操作控制板4上显示。操作者开始选择载置有要进行印刷的复印纸P的托盘编号。
(步骤S11、步骤S12)然后,在复印纸P的表面形成图像时(步骤S11、Yes),控制部3参照校正数据记忆部2,检索与在步骤S10中指定的托盘编号或纸名称相对应的校正值。
(步骤S13、步骤S14)随后,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存在与指定的托盘编号或纸名称相对应的校正值时(步骤S13、Yes),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读取为校正表面的倾斜的校正值,并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出。
(步骤S15)在步骤S15中,在复印纸P的表面形成图像之际,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辊驱动控制部5接收来自控制部3的校正值时,只使对齐辊43倾斜该校正值的程度。例如,与表面的倾斜相对的校正值设定为“-10”时,如图5所示,辊驱动控制部5使对齐辊43在「-」方向倾斜与该校正值的数值相当的角度的程度。然后,通过使复印纸P的前端与对齐辊43的夹紧部碰接,校正对表面的倾斜。
(步骤S16)在步骤S15中,校正对表面的倾斜时,与现有的技术同样地,用图像形成部60在复印纸P上复印调色像,用定影部70使复印的调色像定影。
(步骤S11、步骤S17)另外,在复印纸P的背面形成图像时(步骤S11、N0),控制部3参照校正数据记忆部2,检索与在步骤S10中指定的托盘编号或纸名称相对应的校正值。
(步骤S18、步骤S19)随后,在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存在与指定的托盘编号或纸名称相对应的校正值时(步骤S18、Yes),控制部3从校正数据记忆部2中读取为校正背面的倾斜的校正值,并向辊驱动控制部5输出。
(步骤S20)在步骤S20中,在复印纸P的背面形成图像之际,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辊驱动控制部5接收来自控制部3的校正值时,只使对齐辊43倾斜该校正值的程度。例如,与背面的倾斜相对的校正值设定为“+5”时,辊驱动控制部5使对齐辊43在“+”方向倾斜与该校正值的数值相当的角度的程度。然后,通过使复印纸P的后端与对齐辊43的夹紧部碰接,校正对背面的倾斜。
(步骤S21)在步骤S20中,校正对背面的倾斜时,与现有的技术同样地,用图像形成部60在复印纸P上复印调色像,用定影部70使复印的调色像定影。至此,完成了表面和背面的图像定影的复印纸P,由排纸辊81向排纸托盘82排出。
通过从以上的步骤S10至步骤S21的处理,在复印纸P的两面形成图像。之后,对每个复印纸P改变相对倾斜的校正值,而且,因在表面和背面改变校正值,可使两面的图像的位置高精度地一致。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是将对齐辊43倾斜来校正复印纸P的倾斜的,但可相应于复印纸P的倾斜,将图像倾斜地形成于复印纸P上。此时,相应于复印纸P的倾斜,图像形成部60使调色像倾斜地复印到复印纸P上。在复印纸P的表面复印上调色像时,与表面的倾斜相应地倾斜调色像,并复印到复印纸P上,在背面复印上调色像时,与背面的倾斜相应地倾斜调色像,并复印到复印纸P上。如此,即使与复印纸P的倾斜相应地倾斜调色像并复印,也可使两面的图像的位置高精度地一致。
根据本发明,可在复印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可高精度地使两面的图像的位置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复印纸上复印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和将复印纸在运送方向上向所述图像形成机构进行运送的运送机构;所述运送机构具有校正机构,和使所述复印纸翻转的翻转机构;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在所述复印纸的表面复印图像,其后,由所述翻转机构使所述复印纸翻转,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在所述复印纸的背面复印图像;在所述复印纸的表面形成图像之前,所述校正机构与预先设定的复印纸的所述运送方向的作为前端的第一边的第一倾斜量相对应地校正所述复印纸的第一倾斜;在所述复印纸的背面形成图像之前,所述校正机构与预先设定的复印纸的运送方向的作为前端的第二边的第二倾斜量相对应地校正所述复印纸的第二倾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校正机构设有设置在与复印纸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用来与所述复印纸碰接而对所述复印纸的第一倾斜进行校正的对齐辊,和与所述第一倾斜量相对应地使所述对齐辊倾斜的倾斜机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对齐辊与所述复印纸碰接而对所述复印纸的第二倾斜进行校正,倾斜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倾斜量使所述对齐辊倾斜。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倾斜机构与针对每个所述复印纸设定的至少第一倾斜量和第二倾斜量之一相对应地改变所述对齐辊的倾斜。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倾斜机构在复印所述复印纸的表面的图像之前,与相对所述复印纸的表面设定的第一倾斜量相对应地改变所述对齐辊的倾斜,所述复印纸的一边通过与所述对齐辊碰接而校正所述复印纸的第一倾斜,而且,在所述复印纸的背面复印图像之前,与相对所述复印纸的背面设定的所述一边的相反侧的边的第二倾斜量相对应地改变所述对齐辊的倾斜,所述一边的相反侧的边通过与所述对齐辊碰接而校正所述复印纸的第二倾斜。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倾斜机构与针对每个所述复印纸的种类设定的倾斜量相对应地改变所述对齐辊的倾斜。
7.一种两面印刷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校正,所述第一校正在所述复印纸的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图像之前,对应于预先设定的复印纸的作为所述运送方向的前端的第一边的第一倾斜量校正所述复印纸的第一倾斜;将第一图像复印到所述复印纸的第一面;将所述复印纸翻转;第二校正,所述第二校正在所述复印纸的第二面上形成第二图像之前,对应于预先设定的复印纸的作为所述运送方向的前端的第二边的第二倾斜量校正所述复印纸的第二倾斜;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第一校正包括使所述复印纸与配置在垂直于所述复印纸的运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对齐辊碰接,对应于第一倾斜量改变对齐辊的倾斜。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第二校正包括使所述复印纸与所述对齐辊碰接,对应于第二倾斜量改变对齐辊的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复印纸上复印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和使所述复印纸翻转的翻转机构,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在复印纸的表面复印图像,之后,由所述翻转机构将所述复印纸翻转,由所述图像形成机构在所述复印纸的背面复印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校正机构,该校正机构为,在所述复印纸的表面形成图像之前,与预先设定的复印纸的运送方向的作为前端的边的倾斜量相对应,校正所述复印纸整体的倾斜,在所述复印纸的背面形成图像之前,与预先设定的复印纸的运送方向的作为前端的边的倾斜量相对应,校正所述复印纸整体的倾斜。
文档编号B65H9/00GK1975606SQ20061015393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日
发明者冈本晃, 坂田智志, 山元健二, 山内一道, 吉村和俊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