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840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包机,更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捆包机上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包装行业的产品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现有捆包机不能够满足现有产品专业化要求。在现有技术中,捆包机的进退装置大部分采用双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实现进退两个动作达到捆包的效果。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双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包括弹簧分机构、位于弹簧分机构上部的支点分机构、连接于弹簧分机构的电磁阀1以及连接于弹簧分机构下部的凸轮2。所述的弹簧分机构包括分别连接于电磁阀1上的竖杆3和固定杆4、连接于固定杆4上的第一支撑杆5、同时连接于竖杆3和第一支撑杆5上的带有阶梯的横杆6、连接于横杆6上的第二支撑杆7以及在横杆6上分别与竖杆3、第一、二支撑杆5、7相交铰链处设有弹簧8。所述横杆6一端固定,所述凸轮2可转动,其位于横杆6的中端处下部,用于抵靠横杆6移动。所述支点分机构包括上、下固定架10、11,用于连接所述上、下固定架10、11之间的可转动的轴12,在所述轴12两侧分别设有两组前、后齿轮组13、14。固定轴承9连接于上固定架10。
当在电磁阀1的磁力作用下,迫使所述横杆6向下拉,该横杆6带动第二支撑杆7向下移动,第二支撑杆7带动上固定架10向下移动,因下固定架11为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的前组齿轮13相互向内挤压,使得可以完成塑料进带动作。
在可转动凸轮2上突出部分抵靠横杆6时,该横杆6驱动连接于横杆6上的第二支撑杆7向上移动,驱动上固定架10的后面部分向下移动,使得后组齿轮14相互向内挤压,使得可以完成收带动作。
在上述进带和收带过程中,因置于上、下固定架10、11之间的轴12的材质差而容易松动,导致上、下固定架10、11之间产生很大间隙,使得在进带或者收带时很难精确控制被挤压塑料的厚度,导致被打包带的厚薄适用差。又因分别连接于横杆上的竖杆3、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7容易松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很难控制整个弹簧分机构的平衡度,容易导致整个捆包机的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打包带的厚薄适用差,整个捆包机的故障率高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有利于提高打包带的厚薄适用性和降低整个捆包机的故障率,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包括主动轮、连接于主动轮上的传动轴,在该传动轴一端上设置进退带装置,该进退带装置包括机架、位于机架外侧上部的大罗拉、与大罗拉相互紧靠的小罗拉、固定于小罗拉上的第二转动轴、连接于大罗拉上的第一转动轴;该第一转动轴与传动轴位于同一轴心线上,在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上且位于机架内部处设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的啮合的第五齿轮,在该第一齿轮的端面设置摩擦片,在该摩擦片附近设置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位于传动轴上,在该电磁离合器与机架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以及与第三齿轮相互的啮合的第四齿轮。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在机架与连接于第三齿轮上的第三转动轴处开设置收容槽,在该收容槽内设置杠杆调节装置,该杠杆调节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机架上的杠杆、与杠杆相连接的轴承架以及连接于轴承架的弹簧。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磁离合器、皮带主动轮以及设置于皮带主动轮端面的摩擦片;该摩擦片与皮带主动轮活动连接于一起,在该摩擦片上开设有凹槽,在第二电磁离合器端面与所述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体;在该皮带主动轮的下部设置皮带从动轮。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在机架侧臂上装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螺母、置于螺母内部的弹簧以及与弹簧相接触的轴承架。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在第一齿轮与摩擦片之间设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包括移动体、置于第一齿轮上孔槽内的且套设于移动体上的弹簧以及置于第一齿轮端面的摩擦片。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在大罗拉与小罗拉之间设置一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包括导带槽、连接于导带槽上的金属过渡片以及位于导带槽前部的调整片;所述金属过渡片呈板状体,从板状体上延伸出一弧形体,该弧形体与大罗拉的边缘构成完整的导线槽。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线圈以及与传动轴作同步传动的摩擦盘。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位于传动轴上的电磁离合器通电时,因电磁离合器产生巨大磁力将置于第一齿轮上的摩擦片吸引在电磁离合器上,使得带动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同时,使得带动第五齿轮以逆时针旋转,使大小罗拉完成的进带动作。当对杠杆调节装置向上施加压力时,驱动第三转动轴的轴承架向下移动,使得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由分离状态到相互啮合,使得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旋转,使得两个大小罗拉分别向内的方向旋转,即完成退带动作。
因第一转动轴固定不变而第二转动轴可以移动,通过调节装置驱动第二转动轴向前或向后移动控制置于第一、二转动轴上的大、小罗拉之间的间隙距离,达到打包带的厚薄适用性强的效果。
因上述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主要采用两组正反转来实现大小罗拉的进退带的动作。与现有技术中弹簧分机构和支点分机构实现进退带的动作相互比较而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捆包机的进退带故障率。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组罗拉进退带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杠杆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弹性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过渡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包括主动轮15、连接于主动轮15上的传动轴16,在该传动轴16一端上设置有进退带装置,该进退带装置包括机架17、位于机架17外侧上部的大罗拉18、与大罗拉18相互紧靠的小罗拉19、连接于大罗拉18上的第一转动轴20、固定于小罗拉19上的第二转动轴25。该第一转动轴20与传动轴16位于同一轴心线上,在第一转动轴20的另一端上且位于机架17内部处设置有第一齿轮21,与第一齿轮21相互的啮合的第五齿轮28,在该第一齿轮21的端面设置有摩擦片22,在该摩擦片22附近设置有电磁离合器23,所述电磁离合器23包括固定于机架17上的线圈以及与传动轴16作同步传动的摩擦盘。该电磁离合器23位于传动轴16上,在该电磁离合器23与机架17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24、与该第二齿轮24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26以及与第三齿轮26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27。
在机架17侧臂上装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291、螺母29、置于螺母29内部的弹簧30以及与弹簧30相接触的轴架31。该调节装置主要用于调节大、小罗拉18、19之间的间隙大小。另外,该调节装置可以由圆盘形的凸轮机构加杠杆装置代替,同样,可以实现上述效果。
在机架17与连接于第三齿轮26上的第三转动轴32处开设置有收容槽33,在该收容槽33内设置有杠杆调节装置,该杠杆调节装置包括活动固定连接于机架17上的杠杆34、与杠杆34相连接的轴承架35以及连接于轴承架35的弹簧36。另外,该杠杆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机架17相连接的凸轮上附属构件。该杠杆调节装置的原理主要由上述杠杆34驱动上述轴承架35,该轴承架35压缩上述弹簧36,使得所述轴承架35向下移动,轴承架35带动第三齿轮26与第四齿轮27相互啮合。该杠杆调节装置主要用于调节大、小罗拉18、19的旋转方向。
在第一齿轮21与摩擦片22之间设置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包括移动体38、置于第一齿轮21上孔槽39内的且套设于移动体38上的弹簧40以及置于第一齿轮21端面的摩擦片22。该摩擦片22可伸缩活动,有利于与电磁离合器23中摩擦盘相互配合。所述移动体38一端置于所述摩擦片22内,其另一端置于第一齿轮21上的孔槽39内。该弹性结构主要将第一齿轮21与电磁离合器23连接在一起,并带动第一齿轮21旋转。
在大罗拉18与小罗拉19之间设置有一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包括导带槽41、连接于导带槽41上的金属过渡片42以及位于导带槽41前部的调整片50。所述调整片50主要用于调节导带槽41的宽度大小。所述的金属过渡片42呈板状体,从板状体上延伸出一弧形体421,该弧形体421与大罗拉18的边缘构成完整的导线槽。该过渡结构有利于捆包带沿着该弧形体输出,即起到导向作用。
因主动轮15旋转而带动第二、三齿轮24、26和电磁离合器23转动,当位于传动轴16上的电磁离合器23通电时,因电磁离合器23产生巨大磁力将置于第一齿轮21上的摩擦片22吸引在电磁离合器23上,使得带动第一齿轮21顺时针转动,使大、小罗拉18、19完成进带动作。
当进带动作完成以后,需要进行退带动作,则对上述杠杆调节装置中杠杆34向上施加压力时,驱动第一转动轴20的轴承架35向下移动,使得第三齿轮26与第四齿轮27由分离状态到相互啮合,使得第三齿轮26带动第四齿轮27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两个大、小罗拉18、19分别向内旋转,即可以完成退带动作。
因第一转动轴20固定不变,而第二转动轴25可以移动,通过调节装置驱动第二转动轴25向前或向后移动,控制置于第一、二转动轴20、25上的大、小罗拉18、19之间的间隙距离,达到打包带的厚薄适用性强的效果。
因上述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主要采用两组正反转来实现大、小罗拉18、19的进退带的动作。与现有技术中弹簧分机构和支点分机构实现进退带的动作相互比较而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捆包机的进退带故障率。另外,上述的机架的左右两侧任一可拆装。
请参考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该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传动机构。本实施例中,在电磁离合器43与机架44之间设置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磁离合器45、皮带主动轮46以及设置于皮带主动轮46端面的摩擦片47;该摩擦片47与皮带主动轮46活动连接于一起,在该摩擦片47上开设有凹槽471,在第二电磁离合器45端面与所述的凹槽471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体48;在该皮带主动轮46的下部设置有皮带从动轮49,所述皮带主动轮46通过皮带带动皮带从动轮49。
工作原理当皮带主动轮46带动皮带从动轮49转动,该皮带从动轮49带动同轴的第五齿轮28转动,该第五齿轮28驱动与第五齿轮28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1转动,从而使得大小罗拉18、19达到送带动作。当第二电磁离合器45导通,且皮带从动轮49不随皮带主动轮46带动而转动时,皮带主动轮46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该第一齿轮21驱动第五齿轮28转动,从而大小罗拉18、19达到退带动作。同样,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包括主动轮、连接于主动轮上的传动轴,在该传动轴一端上设置有进退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退带装置包括机架、位于机架外侧上部的大罗拉、与大罗拉相互紧靠的小罗拉、固定于小罗拉上的第二转动轴、连接于大罗拉上的第一转动轴;该第一转动轴与传动轴位于同一轴心线上,在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上且位于机架内部处设置有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的啮合的第五齿轮,在该第一齿轮的端面设置有摩擦片,在该摩擦片附近设置有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位于传动轴上,在该电磁离合器与机架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以及与第三齿轮相互的啮合的第四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与连接于第三齿轮上的第三转动轴处开设置有收容槽,在该收容槽内设置有杠杆调节装置,该杠杆调节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机架上的杠杆、与杠杆相连接的轴承架以及连接于轴承架的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磁离合器、皮带主动轮以及设置于皮带主动轮端面的摩擦片;该摩擦片与皮带主动轮活动连接于一起,在该摩擦片上开设有凹槽,在第二电磁离合器端面上与所述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凸体;在该皮带主动轮的下部设置有皮带从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侧臂上装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螺母、置于螺母内部的弹簧以及与弹簧相接触的轴承架。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齿轮与摩擦片之间设置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包括移动体、置于第一齿轮上孔槽内的且套设于移动体上的弹簧以及置于第一齿轮端面的摩擦片。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罗拉与小罗拉之间设置有一过渡结构,该过渡结构包括导带槽、连接于导带槽上的金属过渡片以及位于导带槽的前部的调整片;该金属过渡片呈板状体,从板状体上延伸出一弧形体。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线圈以及与传动轴作同步传动的摩擦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组罗拉进退带装置,包括主动轮、连接于主动轮上的传动轴,在传动轴一端上设置有进退带装置,其包括机架、位于机架外侧上部的大罗拉、与大罗拉相互紧靠的小罗拉、固定于小罗拉上的第二转动轴、连接于大罗拉上的第一转动轴;在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上且位于机架内部处设置有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的啮合的第五齿轮,在第一齿轮的端面设置有摩擦片,在摩擦片附近设置有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位于传动轴上,在该电磁离合器与机架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有利于提高打包带的厚薄适用性和降低捆包机的进退带故障率,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B65B13/18GK2926045SQ20062001418
公开日2007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日
发明者刘新辉 申请人:刘新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